- 年份
- 2024(7762)
- 2023(10194)
- 2022(8580)
- 2021(7646)
- 2020(6253)
- 2019(13535)
- 2018(13527)
- 2017(24993)
- 2016(13411)
- 2015(14734)
- 2014(14132)
- 2013(13740)
- 2012(12620)
- 2011(11365)
- 2010(11471)
- 2009(10429)
- 2008(10214)
- 2007(9413)
- 2006(8468)
- 2005(7720)
- 学科
- 管理(56869)
- 济(49040)
- 经济(48968)
- 业(48701)
- 企(43786)
- 企业(43786)
- 技术(20165)
- 环境(19577)
- 方法(17873)
- 财(16253)
- 制(14797)
- 数学(14510)
- 数学方法(14329)
- 中国(14237)
- 业经(13436)
- 技术管理(13423)
- 划(13401)
- 农(12932)
- 学(11606)
- 体(10389)
- 务(10286)
- 财务(10260)
- 财务管理(10236)
- 企业财务(9775)
- 银(9773)
- 银行(9749)
- 和(9639)
- 行(9332)
- 融(9118)
- 金融(9116)
- 机构
- 学院(188932)
- 大学(187388)
- 济(79198)
- 经济(77568)
- 管理(75596)
- 理学(64666)
- 理学院(64067)
- 管理学(63176)
- 管理学院(62820)
- 研究(62548)
- 中国(47239)
- 京(38960)
- 财(38275)
- 科学(36348)
- 所(30210)
- 江(30158)
- 财经(29453)
- 中心(28792)
- 研究所(27025)
- 农(27009)
- 经(26589)
- 业大(26262)
- 北京(24308)
- 经济学(24122)
- 院(23330)
- 州(23096)
- 范(22476)
- 师范(22238)
- 财经大学(21642)
- 经济学院(21553)
- 基金
- 项目(128288)
- 科学(103458)
- 研究(96538)
- 基金(93578)
- 家(81342)
- 国家(80704)
- 科学基金(70813)
- 社会(63392)
- 社会科(60290)
- 社会科学(60273)
- 省(52277)
- 基金项目(49602)
- 自然(44410)
- 教育(43930)
- 自然科(43381)
- 自然科学(43371)
- 划(42862)
- 自然科学基金(42609)
- 编号(36975)
- 资助(35871)
- 创(33633)
- 制(30633)
- 创新(30536)
- 重点(29394)
- 成果(29245)
- 部(28285)
- 发(28259)
- 国家社会(26944)
- 课题(26807)
- 业(24832)
共检索到2894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习平 庄金苑
文章选取2005—2019年283个城市的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所发挥的传导作用。研究发现:第一,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存在绿色技术创新门限效应,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对数值低于4.9053时,环境规制不利于降低碳强度;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对数值高于4.9053时,环境规制有利于降低碳强度。第二,从异质性检验来看,非省会城市和内陆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低于门限值时,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高于门限值时显著为负。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低于门限值时,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而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高于门限值时显著为负。而且在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中,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对数值超过门限值时,环境规制的影响系数变大且均显著为负。第三,中国城市碳强度存在一定的“时间惯性”,呈现“雪球效应”,且各城市碳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关系和空间集聚性。环境规制存在负空间溢出效应,即邻近城市环境规制越严格,越有助于促进该城市碳强度下降。碳强度滞后一期的空间滞后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相邻城市前一期碳强度对该城市本期的碳强度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技术创新 碳强度 中介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珂
环境规制为经济低碳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5—2020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传导机制与区域异质性,并将低碳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研究环境规制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不仅直接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还可通过提高低碳技术创新水平间接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门槛效应,且具有区域异质性。由此,应实施差别化环境规制策略、丰富区域环境规制工具、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创新主体,以期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珂
环境规制为经济低碳发展带来全新契机,对工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2015—2020年全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的传导机制与区域异质性,并将低碳技术创新作为门槛变量研究环境规制对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不仅直接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效率,还可通过提高低碳技术创新水平间接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门槛效应,且具有区域异质性。由此,应实施差别化环境规制策略、丰富区域环境规制工具、培育绿色低碳领域创新主体,以期提升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晓梅 李曼曼
企业环境治理是实现环境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投资和技术创新是影响企业环境治理的重要途径。在碳中和目标下,本文采用2012—2019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政府监管、污染物排放信息、环境污染治理、披露载体及环境管理5个维度26项指标的评价体系,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绿色投资与企业环境治理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影响机理,并利用Probit模型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1)制造业企业间环境治理水平差异较大且普遍较低,企业增加绿色投资能够显著提升环境治理水平;(2)中介效应表明,绿色投资可以加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动机,技术创新在绿色投资与企业环境治理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水平为19.89%,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研究结论丰富了绿色发展相关理论研究,拓宽了环境治理领域的相关讨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国政 林芳羽 伏开宝
绿色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环境保护税作为环境规制的重要工具,对于提升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采用2014-2022年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并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我国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环境保护税对重污染上市公司的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以绿色实用新型专利为表征的绿色技术创新数量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于以绿色发明专利为表征的绿色技术创新质量促进作用不显著。考察公司异质性发现环境保护税主要激励了国有性质、大规模公司的绿色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税可以通过促进公司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来提升自身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相关研究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杰 赵燕
基于“双碳”目标下创新转型及区域绿色协调共享发展的迫切要求,将绿色创新分为绿色科技研发和绿色成果转化两阶段,以我国30个省份2005—2020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及GML指数测度具有典型创新效应的高技术制造业的绿色创新效率,通过空间自相关性检验与空间计量方法研究高技术制造业的区域绿色创新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高技术制造业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均呈上升走势,成果转化阶段绿色创新效率相对较低;两阶段绿色创新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进步空间较大;高技术制造业两阶段绿色创新效率均表现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论,从增强区域基础设施连接以扩大绿色技术辐射面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唐天伟 朱凯文 刘远辉
以2007—2020年中国27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我国地级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从横向府际竞争与纵向压力型体制双视角出发,探讨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双碳”目标压力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地方政府竞争显著抑制绿色技术创新效率;(2)调节效应结果显示,“双碳”目标压力可以弱化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不利影响,二者的叠加效应有利于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提升;(3)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竞争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在东部、中部以及超特大城市、Ⅰ型大城市更为显著,而对西部、东北部以及Ⅱ型大城市、中小城市并不显著。因此,应充分发挥中央政府纵向协调优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完善考核激励制度,建立多维目标管理;针对不同城市异质性,因地制宜地实施目标压力管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邢会 姜影 陈园园
碳交易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市场化工具,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反映碳交易实施状况,是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切入,基于2008—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交易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并考察异质性技术创新模式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提高碳交易价格和扩大市场规模均能显著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推动自主创新、减少技术改造投入,进而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技术引进并非有效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技术改造存在挤出效应。研究结论对完善碳交易制度顶层设计、精准制定技术创新配套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速建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是我国“双碳”目标下的必然选择,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美好世界至关重要。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经济学的范畴,以宏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问题,既可以从环境经济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能够深入地探究和把握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环境经济学视域下评价我国政府环境治理效率和工业绿色发展进程,探究制约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站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的立场和高度,以经济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一书正是从环境经济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探究“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速建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是我国“双碳”目标下的必然选择,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建设美好世界至关重要。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经济学的范畴,以宏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问题,既可以从环境经济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能够深入地探究和把握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环境经济学视域下评价我国政府环境治理效率和工业绿色发展进程,探究制约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必须站在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的立场和高度,以经济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和价值意蕴,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一书正是从环境经济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探究“双碳”目标下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可行路径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推动中国工业绿色发展中的政府环境治理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艺 王耀
“双碳”目标持续推进下,地方以产业集聚推动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继而提升绿色创新效率成为关键路径。立足于“双碳”发展目标,本文在分析流通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对二者关联展开实证探究。研究发现:流通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积极影响,但这一影响作用仅存在于全国整体层面与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影响效能并不突出。是以,应优化流通业集聚发展网络、加强流通企业绿色生态协同、建构绿色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系,由此渐进推动流通业集聚,提振绿色创新效率。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曹晓路
激励低碳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结构逐步朝着低碳化方向转型的关键手段,也是我国未来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但是,现阶段我国“双碳”目标下低碳转型还存在现实难点与困境:低碳技术创新中权责定位分工存在错位,低碳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低碳技术创新在宣传推广中普及率不高,低碳技术创新领域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缺失。低碳技术系统性革新需要从分散式创新转向制度集成创新。吸收借鉴国外激励低碳技术创新的先进经验,中国未来激励低碳技术创新要逐步从政府支持转向市场诱致。构建全套支持低碳技术创新的法律制度体系,创新低碳技术革新中地方特别立法授权模式,强化低碳技术创新中财政与税收双重激励手段,搭建三位一体的低碳技术创新协同推进机制。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永德 程悦 董淑兰
文章以2016—2021年重污染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政治关联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关联对环境绩效有正向影响,且在东部发达地区、成长期企业影响更显著;政治关联对绿色创新有正向影响,绿色创新在政治关联对环境绩效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效应。
关键词:
政治关联 环境绩效 绿色创新 民营企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烨
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的外部溢出效应,并探讨异质性环境规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环境规制能够正向调节绿色技术创新的工业碳减排效应,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调节能力有所区别,表现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调节能力最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次之、自主参与型环境规制最弱。据此,提出积极推动工业领域绿色技术创新、提高工业绿色发展区域协同性、优化环境规制政策工具组合等相关建议,以助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秦烨
选取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的外部溢出效应,并探讨异质性环境规制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对工业碳排放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环境规制能够正向调节绿色技术创新的工业碳减排效应,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调节能力有所区别,表现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调节能力最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次之、自主参与型环境规制最弱。据此,提出积极推动工业领域绿色技术创新、提高工业绿色发展区域协同性、优化环境规制政策工具组合等相关建议,以助力工业绿色低碳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