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57)
- 2023(15675)
- 2022(13602)
- 2021(12704)
- 2020(10702)
- 2019(24120)
- 2018(24319)
- 2017(46830)
- 2016(25597)
- 2015(28792)
- 2014(28586)
- 2013(28167)
- 2012(25984)
- 2011(23542)
- 2010(23711)
- 2009(21843)
- 2008(21433)
- 2007(19190)
- 2006(17174)
- 2005(15403)
- 学科
- 济(97781)
- 经济(97644)
- 管理(84970)
- 业(78230)
- 企(66774)
- 企业(66774)
- 方法(43134)
- 数学(36771)
- 数学方法(36359)
- 中国(28895)
- 财(28541)
- 农(26374)
- 制(24271)
- 业经(23521)
- 技术(23456)
- 学(21202)
- 环境(18731)
- 贸(18318)
- 贸易(18304)
- 银(17997)
- 银行(17945)
- 易(17845)
- 地方(17831)
- 务(17526)
- 财务(17450)
- 财务管理(17413)
- 理论(17285)
- 农业(17240)
- 行(17130)
- 和(16730)
- 机构
- 大学(366849)
- 学院(364471)
- 济(146099)
- 管理(145430)
- 经济(142838)
- 理学(125040)
- 理学院(123693)
- 管理学(121799)
- 管理学院(121123)
- 研究(119905)
- 中国(90763)
- 京(78681)
- 科学(72232)
- 财(71260)
- 所(59645)
- 财经(56065)
- 农(54344)
- 江(54078)
- 中心(53915)
- 研究所(53570)
- 业大(52346)
- 经(50774)
- 北京(50178)
- 范(46857)
- 师范(46434)
- 院(43769)
- 经济学(43667)
- 州(43554)
- 农业(42328)
- 财经大学(41573)
- 基金
- 项目(242144)
- 科学(191015)
- 研究(181057)
- 基金(175076)
- 家(151454)
- 国家(150192)
- 科学基金(129345)
- 社会(113490)
- 社会科(107526)
- 社会科学(107500)
- 省(94992)
- 基金项目(92930)
- 教育(83119)
- 自然(82912)
- 自然科(80908)
- 自然科学(80891)
- 划(79504)
- 自然科学基金(79473)
- 编号(74126)
- 资助(71020)
- 成果(60863)
- 创(53959)
- 重点(53948)
- 部(53660)
- 课题(51390)
- 发(51387)
- 创新(49749)
- 制(47926)
- 教育部(46271)
- 国家社会(46260)
- 期刊
- 济(163426)
- 经济(163426)
- 研究(111859)
- 中国(73527)
- 管理(57005)
- 财(54633)
- 学报(54575)
- 科学(51102)
- 农(49106)
- 教育(44452)
- 大学(42065)
- 学学(39382)
- 技术(34141)
- 农业(33981)
- 融(33560)
- 金融(33560)
- 财经(27698)
- 业经(26693)
- 经济研究(25670)
- 经(23620)
- 问题(21136)
- 科技(19644)
- 技术经济(19111)
- 图书(18719)
- 理论(18690)
- 业(17623)
- 实践(17007)
- 践(17007)
- 现代(16897)
- 贸(16568)
共检索到544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曹晓路
激励低碳技术创新是我国经济结构逐步朝着低碳化方向转型的关键手段,也是我国未来参与国际科技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但是,现阶段我国“双碳”目标下低碳转型还存在现实难点与困境:低碳技术创新中权责定位分工存在错位,低碳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低碳技术创新在宣传推广中普及率不高,低碳技术创新领域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缺失。低碳技术系统性革新需要从分散式创新转向制度集成创新。吸收借鉴国外激励低碳技术创新的先进经验,中国未来激励低碳技术创新要逐步从政府支持转向市场诱致。构建全套支持低碳技术创新的法律制度体系,创新低碳技术革新中地方特别立法授权模式,强化低碳技术创新中财政与税收双重激励手段,搭建三位一体的低碳技术创新协同推进机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蔡乌赶 许凤茹
碳交易是实现“双碳”目标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文章研究了碳交易制度下,处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决策问题。通过构建市场势力差异下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策略和末端治理策略选择随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随机干扰、创新成本和遵规成本对主导企业和边缘企业策略选择的影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市场势力影响环境规制的低碳技术创新效应;引入碳交易制度后,不同市场势力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策略选择存在差异,主导企业更倾向低碳技术创新策略,创新成本对其策略选择的影响最明显;边缘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偏向低碳技术创新策略,但容易因强随机干扰、高创新成本和高遵规成本而偏离;研发外溢为0.7的适度水平有利于激励边缘企业采用低碳技术创新策略。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完善碳交易制度、制定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提供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习平 庄金苑
文章选取2005—2019年283个城市的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所发挥的传导作用。研究发现:第一,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存在绿色技术创新门限效应,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对数值低于4.9053时,环境规制不利于降低碳强度;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对数值高于4.9053时,环境规制有利于降低碳强度。第二,从异质性检验来看,非省会城市和内陆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低于门限值时,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高于门限值时显著为负。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在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低于门限值时,环境规制对碳强度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而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高于门限值时显著为负。而且在省会城市和沿海城市中,当绿色技术创新水平的对数值超过门限值时,环境规制的影响系数变大且均显著为负。第三,中国城市碳强度存在一定的“时间惯性”,呈现“雪球效应”,且各城市碳强度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关系和空间集聚性。环境规制存在负空间溢出效应,即邻近城市环境规制越严格,越有助于促进该城市碳强度下降。碳强度滞后一期的空间滞后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相邻城市前一期碳强度对该城市本期的碳强度有正向影响。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技术创新 碳强度 中介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少杰
一、引言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科学技术进步的过程中,技术创新具有关键性的重要作用。技术创新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如何激励技术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促使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中国也是世界各国在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与先进的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这个问题对于技术和经济都很落后的中国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因而问题的解决也就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克宁
在创新产品市场中低碳环保的产品设计受到消费者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构建生产者和研发方之间的研发合作契约机制,激励研发方在设计中提高零部件的绿色度,从而为企业供应链获得更多的市场利润。在研发方绿色研发成本信息为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的不同情景下,生产者作为Stackelberg博弈的领导者设计了包含版权支付和版权收益分成两个契约条款的激励机制。研究比较发现,当研发方的绿色研发能力为低水平的概率超过一定比值时,采用不对称信息下的版权甄别契约组合比对称信息下的单一契约更有效,这时生产商和供应链整体能获得更多利润;反之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克宁
在创新产品市场中低碳环保的产品设计受到消费者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构建生产者和研发方之间的研发合作契约机制,激励研发方在设计中提高零部件的绿色度,从而为企业供应链获得更多的市场利润。在研发方绿色研发成本信息为公共信息和私有信息的不同情景下,生产者作为Stackelberg博弈的领导者设计了包含版权支付和版权收益分成两个契约条款的激励机制。研究比较发现,当研发方的绿色研发能力为低水平的概率超过一定比值时,采用不对称信息下的版权甄别契约组合比对称信息下的单一契约更有效,这时生产商和供应链整体能获得更多利润;反之,采用单一契约效果更好。同时,契约激励机制使低碳研发能力水平高的研发方在甄别契约中获得更多利润,而低水平研发方只获得保留利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龙环 黄晓勇
在极端气候频繁出现的背景下,积极构建碳金融的创新机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本文首先阐述了碳金融的内涵与特征,然后梳理了我国碳金融的演进过程及成效,并分析了碳金融的国际经验与借鉴,最后提出了双碳目标下碳金融创新的实现路径,主要包括加强碳金融创新的顶层设计,完善碳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碳金融市场的交易平台,创造较为稳定的制度环境;积极培育中介机构,进一步拓展碳金融市场的创新机制。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碳金融 创新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邢会 姜影 陈园园
碳交易是推动制造业绿色发展,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市场化工具,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反映碳交易实施状况,是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切入,基于2008—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连续型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交易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并考察异质性技术创新模式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提高碳交易价格和扩大市场规模均能显著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表明,碳交易价格和市场规模能够推动自主创新、减少技术改造投入,进而影响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而技术引进并非有效路径。进一步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技术改造存在挤出效应。研究结论对完善碳交易制度顶层设计、精准制定技术创新配套政策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改革
[作者]
毛涛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碳排放大户的工业领域应加快低碳转型步伐,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有效路径。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用行政、市场、社会化管制措施,中国营造出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工业低碳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是,由于存在认识偏差、制度体系不健全、部分领域积重难返等问题,还难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深度挖掘企业减碳潜力。更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需要以正确的认识、健全的制度、重点的突破,加快工业低碳转型步伐。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供应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火弟 蒲勇健
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和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并不高,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面对国内外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如何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
技术创新 激励机制 竞争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振永 党兴华
技术创新对推动企业及产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就我国企业目前的状况看,技术创新水平并不高,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并没有国际竞争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我国已经正式加入WTO,国内外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如何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静波 齐建国
一、激励理论探源 激励理论是组织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现代经济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求参与活动的各个方面接受或实施有效的组织和协调。激励问题存在于任何一个组织当中,组织者促成组织成员的行为目标与组织的目标相容的主要手段,就是激励。对激励问题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廖耀华
研究认为,对技术创新的薪酬激励机制设计要与技术创新者的内在动因相结合。本文通过对2013年在日本举行的"国际技术创新者调查"数据定量研究认为,一个具有长期奖励制度设计、研究成果的合理分配和归属的制度,是技术创新薪酬激励设计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技术创新 薪酬激励 研发风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曾经纬 李小红 宋鹏
“双碳”目标对企业绿色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面向绿色技术颠覆和绿色技术轨道跨越的突破式绿色创新对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研究尚未充分关注到在“双碳”目标情境下如何触发企业开展突破式绿色创新的问题。为此,通过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框架,结合287家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双碳”目标关注-企业双重感知-突破式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分析知识权力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的实证结果表明:“双碳”目标关注正向影响企业突破式绿色创新,企业绿色创新使命感和市场绿色压力感知在两者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知识权力表现出差异化的调节作用,正向调节“双碳”目标关注与绿色创新使命感的关系,而负向调节“双碳”目标关注与市场绿色压力感知的关系。上述研究结论打开了“双碳”目标关注对突破式绿色创新影响机制的“黑箱”,为“双碳”目标下企业突破式绿色创新的触发提供了重要借鉴。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千帆 方超龙 胡丹丹
一个由制造商和供应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中,制造商通过价格补贴和转移支付的方式激励供应商进行技术创新的契约机制。在三种博弈形式下制造商与供应商的选择策略及利润函数,结果表明:协同创新时,供应链系统能够达到有效帕累托最优。同时Rubinslein讨价还价模型对供应链系统的剩余价值进行再分配。
关键词:
供应链 协调创新 激励 博弈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