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01)
2023(3176)
2022(2536)
2021(2229)
2020(1838)
2019(4205)
2018(4461)
2017(9696)
2016(5268)
2015(6166)
2014(6408)
2013(6724)
2012(6520)
2011(6019)
2010(5993)
2009(5551)
2008(5442)
2007(4976)
2006(4731)
2005(4354)
作者
(15961)
(13271)
(12864)
(12651)
(8070)
(6150)
(5985)
(5067)
(4865)
(4685)
(4419)
(4248)
(4225)
(4110)
(4095)
(3985)
(3946)
(3841)
(3827)
(3808)
(3391)
(3205)
(3189)
(3112)
(3099)
(2914)
(2897)
(2893)
(2600)
(2585)
学科
(23312)
经济(23285)
管理(18140)
(13388)
方法(10453)
数学(9844)
数学方法(9776)
环境(9566)
(9525)
企业(9525)
中国(9410)
(7565)
(6798)
(6645)
(5826)
银行(5821)
(5819)
贸易(5815)
(5743)
(5646)
(5075)
(4847)
(4785)
税收(4493)
(4462)
(4404)
金融(4404)
(4400)
资源(4118)
业经(3979)
机构
大学(84754)
学院(84295)
(39069)
经济(38304)
管理(31551)
研究(27522)
理学(26386)
理学院(26159)
管理学(25885)
管理学院(25746)
中国(23145)
(20877)
(17964)
财经(16180)
科学(14643)
(14526)
(13821)
经济学(12681)
中心(12108)
研究所(12092)
北京(12070)
(12036)
财经大学(11887)
经济学院(11586)
(10903)
业大(10257)
(9976)
师范(9908)
(9814)
(9727)
基金
项目(47547)
科学(37128)
研究(37053)
基金(34544)
(29353)
国家(29141)
科学基金(24094)
社会(23655)
社会科(22490)
社会科学(22485)
(17879)
基金项目(17855)
教育(16863)
(15538)
编号(15455)
资助(14508)
自然(14060)
自然科(13631)
自然科学(13626)
自然科学基金(13360)
成果(12984)
(11459)
(10995)
课题(10840)
重点(10635)
(9896)
教育部(9884)
国家社会(9739)
人文(9541)
(9520)
期刊
(44255)
经济(44255)
研究(28752)
(14320)
中国(14111)
管理(12100)
(11182)
金融(11182)
学报(9936)
科学(9857)
(9665)
财经(8054)
大学(7869)
教育(7646)
经济研究(7535)
业经(7461)
学学(7393)
(6898)
技术(6842)
问题(6809)
农业(6491)
(6355)
理论(5520)
国际(5121)
商业(4972)
实践(4943)
(4943)
技术经济(4428)
统计(4307)
现代(4102)
共检索到1303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冯子航  
碳交易制度下,控排企业的碳排放量额度由其经初始分配得到的碳配额数量决定。碳配额作为一种可交易的稀缺性资源,正衍生出巨大的经济价值。我国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应准确把握碳配额初始分配这一关键环节,在“双碳”目标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现实情况,优化碳配额初始分配规则设计,保障市场机制减排作用的有效发挥。要秉持“立法先行”的积极态度,尽快完善碳交易法律体系,制定专门的碳配额初始分配实施细则;优化分配方案,收紧碳配额总量设定,逐步提高有偿分配比例,结合各行业、各企业的特点采取适合的分配方法;加大监管力度,以稳定碳交易市场,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雷玉桃   张萱   彭文祥  
基于“30·60”双碳目标,核定碳排放总量、设计制造业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分配方案,对于加快碳市场建设以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灰色模型,预测2060年我国制造业各行业碳排放量,并使用CRITIC法及模糊优选模型,构建行业间碳排放权分配指标体系。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源结构清洁化指数、化石能源消费行业占比、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能源强度的平均权重较高;非金属和黑色金属加工业碳排放权分配份额最大,石化行业、有色金属加工业份额也较高,以上5个行业之和约占97%,较适合纳入全国碳市场;烟草制造业等12个行业预计将在2060年出现碳排放权“自给自足”或“有可出售余额”的情况。基于此,应分阶段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创新深度减排模式推动碳市场纵深化发展,加快能源替代转型,推进绿色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文举  陈真玲  
制定公平有效的省级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是中国统一碳市场健康稳定运行的基石。公平原则方面,本文将碳减排责任区分为历史排放责任和省际转移责任。其中历史排放责任主要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接近的年份作为责任核定基期,从而体现"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而转移责任主要通过与区域发展规模、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相契合的"合理碳排放"与实际碳排放的差异来表征。效率原则方面,本文建立了考虑区域之间分配博弈的零和DEA模型,通过多次调整得到所有地区效率最大化时的初始配额分配方案。同时,通过熵值法将公平原则与效率原则的分配方案耦合形成综合配额分配方案,并通过比较分析3种不同配额分配方案的地区减排成本效应差异,甄选出兼顾责任与目标、公平与效率的省级初始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1995~2016年间中国省际间贸易造成了大量的地区碳转移,转移的方向主要从能源生产地向能源需求地、从经济高值和中值地区向经济低值地区流动。由于历史排放过高,经济高值地区和一些能源产业密集地区应该承担更多减排责任;(2)在综合考虑历史排放责任和地区转移责任的初始配额分配方案中,经济高值地区的配额盈亏表现出异质性,而经济低值地区则表现出同质性,这表明经济高值地区的减排责任由于能源结构和发展模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经济低值地区则统一表现为需要承担较少的减排责任;(3)基于公平原则的配额分配方案将会导致"鞭打快牛"而损失效率,从而导致地区发展成本过高;而基于效率原则的配额分配方案虽然成本较低但也会产生"马太效应"问题,从而进一步加剧地区发展不平等;只有兼顾公平与效率的综合配额分配机制,才能既减缓地区发展不平等,又能实现全国平均减排成本最小化。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建立公平有效的初始碳配额分配机制、实现国家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激发统一碳市场活力、推动地区协同减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旖璇  
为应对气候变暖以及环境恶化问题,在碳交易市场上对碳排放物进行买卖成为了热点关注对象。碳排放权交易中处于基础地位且至关重要的一环是对碳排放权的初始分配。当前研究碳排放权交易以初始配额为研究对象的较少,但碳排放权初始配额分配机制和影响力的探讨与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进行,从而为保护环境、促进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对碳排放权交易初始配额基于不同主体、基于分配方式和基于福利效果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简单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行展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凯杰  曲如晓  
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是影响碳排放交易有效运行的重要因素,本文利用局部均衡框架分析了三种不同碳排放权初始分配方式的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在碳排放交易发展初期采取可升级的免费分配和拍卖分配相结合的混合分配方式的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丁丁  冯静茹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当下我国在气候变化语境下而尝试的应对策略之一。在构筑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进程中,我国政府必须要选择和确立碳交易配额的分配方式。本文探讨了不同碳配额分配方式的政策考量,同时分析了我国国内和国际层面的现实因素,进而对我国应当确立的分配方式提出了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举  孔晓旭  
研究目标:基于2030年碳达峰目标,将公平、效率、责任、发展等多项原则纳入区域间碳排放权分配方案中。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空间联立模型、零和博弈SBM模型、熵权法等构造不同原则下的碳配额分配方案。研究发现: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的综合性碳配额分配方案因地区间减排成本差异小而容易被更多主体所接受,最适合中国当前情况。研究创新:设计的碳配额分配方案在公平性原则的基础上融入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效率性原则的基础上融入零和博弈的思想,兼具公平性、效率性、可持续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价值:制定区域间初始碳配额的合理分配方案,对于推进省际协同减排战略、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编者  
“双碳”目标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专题从碳资产管理角度介绍了财政新政策如何在企业中落地,以及跨国企业融入碳减排战略的经验借鉴等,详解企业应如何增强碳资产管理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洁  范英  夏炎  刘婧宇  
碳交易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碳交易试点已取得了积极进展,并计划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碳市场。初始配额的分配方式是碳交易机制设计的一个重点,本文通过中国多区域能源-环境-经济CGE模型——CE~3MS模型的建立及其与碳交易模型的耦合,刻画了碳交易中交易主体的决策优化过程,分析了不同的初始配额分配方式下碳市场对各地区宏观经济及重点减排行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我国统一碳市场建立初期,能源行业配额免费发放、高耗能行业配额拍卖的混合分配方式是最优的分配方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关海玲   张华  
制定合理的碳配额分配方案是实现我国“碳达峰”目标的重要内容。从产业部门视角出发,基于2025年投入产出数据,综合运用ZSG-DEA模型、熵值法等设计了基于公平、效率和综合原则的碳配额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在碳市场规制下,通过构建减排压力指数和减排成本模型对比分析了其减排效应。研究发现:与公平、效率原则相比,综合原则下的分配方案减排压力水平适中,平均边际减排成本较低,产生额外收益的产业部门最多,产业部门间减排差异较小,并且完善的市场机制产生了正向影响。在当前我国现实情况下,基于综合原则的分配方案充分平衡了能源消耗、碳排放水平差异,并且能够兼顾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益,更容易为产业部门所接受,要优于其他两种方案。研究结论为我国相关部门在碳配额分配原则和方法选择、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设定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沈洪涛  
“双碳”目标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碳信息披露是国际气候谈判、碳减排政策制定、碳交易市场运行的基础,也是碳金融定价以及碳风险评估的依据,同时还是政府、企业和公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实现良性互动的桥梁。文章系统梳理了碳信息披露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际上代表性的碳信息披露标准,分析了我国重点企业的碳信息披露实践。在此基础上,文章指出我国碳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并对推动“双碳”目标下我国碳信息披露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君   耿欣钊  
碳权交易的实施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亦是这几年的研究热点。围绕碳权交易这一主题,基于1997—2023年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数据库中936篇相关文献,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数量、关键词等角度研究其热点和趋势。并从概念界定、多种政策的对比与协同、政策效应、碳权交易市场的构建及研究方法等具体维度对现有文献内容做了梳理与归纳,综合得出碳权交易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结果发现:文献数量逐渐增加,并在2010和2021年两个政策时点变动明显;碳权交易、碳权、低碳经济、碳市场是研究主流和焦点;我国碳权交易发展趋势可归纳为借鉴摸索阶段、学习探索阶段及绿色低碳转型阶段。未来可对碳权交易与多领域交叉学习、多政策并用,以及如何实现其差异化、灵活化、完善化等方向展开进一步研究,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博  蔡兰英  
在“双碳”目标下,随着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碳排放权交易等碳业务的会计处理也要逐步制定科学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统一规范。本文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界定和对现行《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执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尽早制定碳排放权交易的具体会计准则提供对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牛君   耿欣钊  
碳权交易的实施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至关重要,亦是这几年的研究热点。围绕碳权交易这一主题,基于1997—2023年国内核心学术期刊数据库中936篇相关文献,用CiteSpace软件从发文数量、关键词等角度研究其热点和趋势。并从概念界定、多种政策的对比与协同、政策效应、碳权交易市场的构建及研究方法等具体维度对现有文献内容做了梳理与归纳,综合得出碳权交易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结果发现:文献数量逐渐增加,并在2010和2021年两个政策时点变动明显;碳权交易、碳权、低碳经济、碳市场是研究主流和焦点;我国碳权交易发展趋势可归纳为借鉴摸索阶段、学习探索阶段及绿色低碳转型阶段。未来可对碳权交易与多领域交叉学习、多政策并用,以及如何实现其差异化、灵活化、完善化等方向展开进一步研究,推动我国“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武晓婷  邓湘清  张恪渝  
“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我国主动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责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碳税作为重要的碳减排政策工具,有助于强化政府对碳排放行为的调控力度。借鉴国际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合理设计碳税制度,有利于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