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1)
2023(8524)
2022(7056)
2021(6455)
2020(5155)
2019(11378)
2018(11447)
2017(22320)
2016(12378)
2015(13892)
2014(14193)
2013(14006)
2012(13037)
2011(11829)
2010(11806)
2009(11015)
2008(10715)
2007(10049)
2006(9116)
2005(8280)
作者
(36102)
(29924)
(29775)
(28650)
(18508)
(14024)
(13454)
(11628)
(11183)
(10736)
(10279)
(9865)
(9635)
(9456)
(9430)
(9196)
(8882)
(8769)
(8645)
(8468)
(7739)
(7363)
(7348)
(6852)
(6769)
(6762)
(6739)
(6693)
(6117)
(6094)
学科
(42880)
经济(42829)
管理(36722)
(29531)
(22619)
企业(22619)
(21717)
税收(20270)
(20101)
中国(16557)
(16154)
方法(15282)
(15010)
数学(13268)
数学方法(13121)
(12746)
环境(12566)
(10960)
业经(10069)
(10025)
银行(10002)
(9647)
(9512)
农业(9323)
(8958)
贸易(8952)
(8764)
(8728)
(8451)
金融(8444)
机构
学院(175262)
大学(171934)
(68779)
经济(67133)
管理(61352)
研究(60771)
理学(51265)
理学院(50720)
管理学(49919)
管理学院(49611)
中国(47531)
(41189)
(37036)
科学(36307)
(31401)
财经(30310)
(28977)
(28120)
研究所(27773)
(27168)
中心(26743)
业大(24710)
北京(24089)
农业(22722)
(22533)
(22411)
(22124)
财经大学(21984)
师范(21857)
经济学(20968)
基金
项目(108073)
研究(83454)
科学(83140)
基金(74755)
(65395)
国家(64831)
科学基金(53406)
社会(50583)
社会科(47860)
社会科学(47847)
(43686)
基金项目(38610)
教育(38109)
(36978)
编号(36425)
自然(31901)
成果(31334)
自然科(31039)
自然科学(31026)
自然科学基金(30411)
资助(30017)
课题(26088)
重点(24684)
(24650)
(23456)
(22629)
项目编号(22565)
(22211)
(21591)
(21357)
期刊
(81064)
经济(81064)
研究(58940)
中国(36889)
(30915)
学报(28085)
(27369)
科学(23492)
教育(23077)
管理(22724)
大学(20797)
学学(19645)
农业(18425)
(17978)
金融(17978)
(16188)
(15671)
技术(15051)
业经(14505)
财经(14007)
税务(13930)
经济研究(13574)
(12015)
问题(11186)
(9941)
国际(9312)
理论(8680)
(8447)
商业(8286)
(8207)
共检索到278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龙小燕   李明  
作为全球温室气体主要排放国和制造业大国,我国碳减排行动备受全球关注。“双碳”目标下,经济社会实现全面绿色发展,对税制改革提出了新要求、新方向。文章以“双碳”目标为背景,界定碳减排税收体系的内涵,从生态、结构、产业、技术等维度阐释碳减排税收体系助力“双碳”目标的作用机理。当前,碳减排税收存在相关优惠政策零散、税种协同性不足、覆盖面较窄且形式单一、缺少抑制碳减排专门税种、税制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以“单一税种”向“税收体系”转型为目标,通过修订和完善碳减排相关税种、改善碎片化税收优惠、借鉴国际经验设立碳减排专门税种、健全碳减排税收征管体系等举措,推进我国碳减排税收体系构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罗良文  马艳芹  
“双碳”目标下增强产业链韧性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基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引领,绿色政策、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为产业链韧性提升夯实要素基础、提供发展动力。然而,产业链韧性提升过程中存在堵点和卡点,体现在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导致产业链不安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链不强健、供需存在结构性失衡导致产业链不通畅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产业链不均衡。鉴于此,应从宏观层面上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中观层面上推进区域、产业的协作创新,微观层面上发挥好市场机制和激发企业的市场活力,为实现“双碳”目标下产业链韧性提升提供动力和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今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不仅是我国社会的基础,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因此探讨其增汇减排路径与潜力意义重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农业的增汇减排。为此,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双碳”历程和经验,梳理了我国农业主要的增汇减排路径与潜力及其对“双碳”目标的贡献。农业低碳发展,特别是种植业、畜牧业及渔业等领域的温室气体减排,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金朋   郭霞   辛诚   潘月   刘一江  
产业园绿色发展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生命周期视角探究园区项目碳减排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项目各阶段管控要点梳理与关键要素凝练,本文提出产业园项目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价值体系,针对园区建设运营过程与减排的关联,系统分析包括规划决策、项目设计、施工建造、运营服务各阶段下的碳减排路径,为园区绿色深度转型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分析参考。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伍红  王昊  
实现“双碳”目标,节能减排是一个重要手段,与节能减排密切关联的小汽车消费税与成品油消费税存在征收环节、价内征收、对节能技术的运用重视不够等问题。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消费税节能减排的作用,应优化征收环节、实行价外征收、税率设计兼顾节能技术的运用,提高成品油税率,促进节能减排,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曾繁荣   李佳蓉   陶春华   张资政  
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双碳”目标助力,应当全面计量包括生态环境资源投入在内的企业资源投入与消耗,更好地发挥会计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基础性作用。基于我国“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背景,深入剖析了“双碳”目标下会计的使命,提出“双碳”目标下会计需要面临的挑战,包括碳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碳信息披露、碳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以及碳资产管理等,并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角度提出“双碳”目标下会计创新发展的途径,包括规范碳会计核算、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完善碳成本核算、加强碳审计和创新碳金融等新方法和新思路,旨在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参考和评价依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遥  任玉洁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恶化与气候变暖等外部因素对经济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造成负面影响,绿色发展理念逐步成为全球共识。绿色金融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者之一。中国于2020年提出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也将催生巨大的绿色投融资资金需求,绿色金融的作用有待更进一步发挥。从绿色金融的概念出发,并通过进一步阐述绿色金融的国际进展,形成绿色金融发展三阶段的特点分析,明确当前《巴黎协定》已推动绿色金融发展进入新阶段。在此全球宏观大背景下,立足“双碳”目标对经济社会传统发展方式与新兴发展力量的影响,结合对绿色金融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及市场定价方面的主要功能的分析,从政策、市场、生态融合发展等角度分析了要实现“双碳”目标,将对绿色金融发展所提出地更高需求;并在对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现状进行梳理后,深入分析了“双碳”目标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作用空间及深化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后,从政策、市场、配套建设、国际合作等角度对未来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以绿色金融助力中国“双碳”目标按期实现提供支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明昕  徐丛春  王涛  胡洁  
当前国内外海洋碳汇交易快速发展,但缺乏对全球多元化的海洋碳汇交易机制全面剖析以及对海洋碳汇交易核心市场要素、运行逻辑、关键环节的研究。为此,在梳理海洋碳汇交易有关概念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立足国内外有关最新进展和经验,探讨我国海洋碳汇交易机制构建思路和对策,试图为我国构建实现“双碳”目标的相关政策体系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研究指出海洋碳汇交易市场要素包括政府部门、供给和需求方、交易和信息登记机构、科研单位、第三方认证机构以及利益相关者,推动海洋碳汇交易发展需要将政府和市场的力量结合,以科学理论为基础,考虑多重效益,畅通“科学研究—方法学研发—项目开发—审定核证—交易结算”的发展路径,构建完备的项目认证机制及多元化交易机制,以及基于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针对我国海洋碳汇交易目前存在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支撑体系有待健全、财政金融支持和法律保障有待提升、助力减排面临多重争议和风险等主要方面问题,给出建立行动计划、完善法律保障,研究科学方法、加强技术支撑,强化财政支持、创新金融服务等三方面的具体对策措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少洪  
碳达峰目标彰显出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国担当。能源转型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乃至将绿色发展转化为新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环节。本文首先从能源消费和生产总量、能源强度、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生产结构四个方面分析我国能源转型的状况。然后分析碳达峰目标下我国能源转型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能源低碳转型相关机制、技术发展、资源禀赋四个方面的挑战。最后,提出碳达峰目标下我国能源转型的主要路径和对策建议: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立足于"开源"和"节流";完善相关市场机制,从顶层设计引导、稳定和加速能源低碳转型;以增强科技进步、创新为突破,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冰  
1.强化低碳能源开发使用的决策倾斜。建立科学的低碳能源科技政策的决策程序,培育形成专业的咨询机构和政策研究机构,协助行政决策单位确定低碳能源科技政策、中长期低碳能源技术研发目标和重大研究领域计划等。加强对低碳能源软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为咨询机构和行政决策机构提供信息支持,并为确定低碳能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嘉懿  
本文采用2011-2022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贸易发展对流通业碳减排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发展对流通业碳减排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数字贸易发展对东中部地区流通业碳减排效果较为明显,对西部地区碳减排影响还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贸易发展可以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这两条路径对流通业碳减排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袁继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主动承担全球环境责任、深度参与和积极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体现。青海省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致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税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支持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要高度重视税收在低碳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通过优化税收制度、完善税收政策、创新税收征管,寻求税收与建设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最佳结合点,促进清洁能源产业集约化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实现低碳转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屹松   伍中信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境下,我国响应国际气候峰会达成的协议,承诺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宏伟目标。由此,企业碳信息披露成为政界、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但从目前国内企业碳信息披露情况来看,由于没有统一的报告标准导致许多企业发布的碳信息杂乱,信息价值不足,且以文字叙述为主的报告形式不利于用户高效获取信息,给使用者带来困扰。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企业碳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从制度完善、碳信息标准库的构建、碳信息报告形式与内容、碳信息指标的评价与鉴证四个方面提出了企业碳信息披露框架的支撑机制,为控排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提供直接的可操作性优化指导。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亚飞  刘静  
数字贸易是数字技术与贸易融合的时代产物及数字经济的重要形态,充分发挥数字贸易的碳减排效应,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研究同时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端”和“消费端”纳入数字贸易与碳排放分析框架,讨论数字贸易对碳减排的影响机制,基于2011至2020年中国30个省级样本数据及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具有明显的碳减排效应,该效应在地区之间呈现出北方强于南方、中西部强于东部的异质性特征;生产端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贸易通过产出规模效应会削弱碳减排效应,而通过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增强碳减排效应;在消费端方面,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表现为碳减排增强效应,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表现为碳减排削弱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稳海   武晓敏   赵桂玲  
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研究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总维度还是分维度,绿色金融均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其中绿色投资的碳减排效应最大,绿色证券次之,绿色信贷最小;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具有中介作用,环境规制与金融市场化均增强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果;东部组、科技发达组和高耗能组相对中西部组、科技欠发达组和低耗能组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更为明显。因此,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现绿色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尤为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