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9)
2023(4993)
2022(4246)
2021(3669)
2020(3025)
2019(6740)
2018(6658)
2017(12709)
2016(7130)
2015(7663)
2014(7794)
2013(7982)
2012(7342)
2011(6612)
2010(6366)
2009(5566)
2008(5572)
2007(4838)
2006(4415)
2005(3982)
作者
(20461)
(17386)
(17099)
(16720)
(10757)
(8448)
(7617)
(6687)
(6545)
(6202)
(6076)
(5939)
(5819)
(5704)
(5577)
(5314)
(5137)
(5100)
(5066)
(4876)
(4449)
(4278)
(4245)
(4091)
(3919)
(3907)
(3874)
(3637)
(3513)
(3431)
学科
(27019)
经济(26989)
管理(23078)
(21662)
税收(20216)
(20043)
(17886)
(15716)
企业(15716)
(12037)
方法(10985)
环境(10284)
数学(9700)
数学方法(9577)
(8707)
地方(6978)
中国(6970)
(6174)
财务(6171)
财务管理(6158)
(5944)
企业财务(5883)
(5830)
(5749)
财政(5056)
业经(5022)
(4813)
(4542)
贸易(4537)
资源(4518)
机构
学院(95920)
大学(95769)
(37197)
经济(36384)
研究(35449)
管理(34162)
理学(29397)
理学院(28944)
管理学(28340)
管理学院(28184)
中国(26773)
(23956)
科学(23524)
(20215)
(18855)
财经(17217)
研究所(16883)
(16210)
(15749)
(15525)
中心(15332)
业大(14376)
(13299)
(13004)
北京(12797)
农业(12591)
财经大学(12547)
(12486)
师范(12345)
(12078)
基金
项目(64715)
科学(51178)
基金(47842)
研究(44698)
(43358)
国家(43075)
科学基金(36319)
社会(28433)
社会科(27006)
社会科学(27001)
基金项目(25438)
(24694)
自然(24593)
自然科(24021)
自然科学(24015)
自然科学基金(23587)
(21883)
教育(19876)
资助(19162)
编号(17261)
重点(15318)
(14158)
成果(14006)
(13984)
(13376)
科研(12951)
计划(12812)
创新(12622)
课题(12206)
国家社会(12029)
期刊
(39685)
经济(39685)
研究(32985)
(18901)
中国(18826)
学报(17530)
科学(15401)
(15202)
(15045)
税务(13479)
(13197)
管理(12342)
大学(12338)
学学(11886)
农业(8721)
教育(8510)
财经(7354)
技术(6811)
经济研究(6788)
(6620)
金融(6620)
(6239)
资源(5876)
(5491)
财会(5243)
业经(5201)
国际(4964)
问题(4936)
(4667)
会计(4603)
共检索到151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张宝  
碳税作为针对碳排放征收的税,在推进“双碳”目标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对于碳定价采取碳税还是碳排放权交易、税种设置是采取独立税还是融入税、碳税定位上属于一般税还是特定目的税等三大关系,还存在不少争议。由于这三大关系决定着碳税开征的必要性、实施路径和税制设计,是碳税制度构建的基础性和前提性问题,亟须厘清,以为碳税开征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许文  
我国目前已经确立了"十二五"期间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目标,但理论和实务界对于如何具体推进环境税改革还存在着一些疑问和争议。本文基于环境税与环境相关税收、排污费、排放权交易之间关系的分析,对环境税的概念界定、开征独立环境税的必要性、征收范围的合理选择、改革过程中税费关系的处理、协调排放权交易的优惠政策制定等问题,给出了相关认识和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林星阳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响应《巴黎协定》制定的“净零排放”目标,越来越多国家作出“碳中和”承诺,并积极研究制定降低碳排放的国内、外措施。当前主流的全球气候治理措施是设立碳排放交易体系和开征国内碳税,碳关税作为碳定价的另一种方式,受美国等极少数国家推崇。中国目前采取设立碳排放交易体系的方式,但从改善碳税立法现状、利用税收法律功能等方面看,未来中国确有开征碳关税的必要性。文章通过对欧盟、美国全球气候治理新动向的深刻反思,提出“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碳关税税制设计,首先应以WTO相关原则为指引设计碳关税制度,其次审慎规划碳关税税目,避免出现重复征税,再次运用碳关税调节机制矫正贸易歧视待遇,最后以碳关税为中心倡议构建多边气候共治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覃盈盈  
碳税作为价格型的碳定价方式,因其推进能源转型与气候变化治理的独特作用,在全球得到日益重视和广泛应用,并在实施上取得了一定成绩。碳达峰、碳中和已经成为我国长期的政策目标,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碳定价方式单一、国际气候挑战压力不断加大等现实背景下亟须引入碳税政策工具,拓宽碳治理新思路。但碳税开征面临经济性、社会性、制度性、征管性等因素制约,通过充分借鉴国际碳税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碳税开征的具体政策设计。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编者  
“双碳”目标对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双碳”目标的实现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专题从碳资产管理角度介绍了财政新政策如何在企业中落地,以及跨国企业融入碳减排战略的经验借鉴等,详解企业应如何增强碳资产管理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郑阿泰  
“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全国碳市场交易日趋频繁,但关于“双碳”目标下企业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研究并不多见。本文通过研究“双碳”目标下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分类、会计处理维度、会计科目设置以及具体的会计处理与信息列报与披露,提出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应分为无偿获得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与有偿获得的碳排放权会计处理两类,每类会计处理需考虑碳排放权取得、碳排放权履约、碳排放权出售和碳排放权注销四个维度,同时应根据这四个维度来设置会计科目,并进行碳排放权信息列报与披露。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武晓婷  邓湘清  张恪渝  
“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我国主动承担全球气候变化责任的大国责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碳税作为重要的碳减排政策工具,有助于强化政府对碳排放行为的调控力度。借鉴国际实践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合理设计碳税制度,有利于在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同时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许文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承诺,需采取更加有力的碳减排政策和措施。在已实施碳排放权交易的背景下,有必要将征收碳税作为进一步加大碳减排调控的政策选项。但征收碳税应权衡经济社会发展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基于新发展阶段的国家利益需要,因时制宜选择碳税的实施路径,协调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关系,制定相关实施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晓春  吴子珺  孙群  周瑛  
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碳排放政策体系的保障,因此分析中国碳排放政策,对于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与加快建立健全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有着重大意义。文章通过采用文本挖掘的方式构建了中国碳排放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PMC指数模型,对中国碳排放“1+N”政策体系中的代表性减碳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中国碳排放政策样本的PMC指数均值为6.38,整体处于可接受状态;碳排放政策样本中的完美政策与不良政策最少,可接受政策最多,优秀政策次之;各项政策在政策时效、作用层面和政策功能方面表现较好,但存在政策激励不足、发布机构单一和公众参与度不高的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毛涛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碳排放大户的工业领域应加快低碳转型步伐,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有效路径。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用行政、市场、社会化管制措施,中国营造出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工业低碳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是,由于存在认识偏差、制度体系不健全、部分领域积重难返等问题,还难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深度挖掘企业减碳潜力。更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需要以正确的认识、健全的制度、重点的突破,加快工业低碳转型步伐。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洪名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务伟   高帅  
在“双碳”背景下农业生产要素的使用受到限制,实现农业绿色生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对尽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显得尤为必要。山东省力争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对提升农业生态效率的需求更为迫切。基于此,首先选用基于松弛变量测量(SBM)的超效率模型综合测度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其次利用标准差椭圆、自然断点分级法、Dagum基尼系数分析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空间演化趋势及空间发展差异,最后利用OLS回归分析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整体来看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有了显著提升,省域内达到了较高水平,但省内三大经济圈间及经济圈内部各地市有显著差异,发展不均衡;农村电力设施、农村水利设施、土地规模化水平对山东省整体农业生态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工业化水平、财政支农力度、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对山东省整体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此外各因素对山东省三大经济圈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田泽  斯洪诚  任阳军  毛春梅  
产业转型升级是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依次递减,多数省份是由于技术效率未得到改善而抑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三大流域产业转型升级水平并不同步,产业结构整体向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但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并不理想;三大流域分别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互动关系也因地区差异而存在不同,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分别受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珠江流域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促进作用。为实现三大流域“双碳”目标下的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促进技术效率增长,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因地制宜推动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庄贵阳  王思博  
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双碳”目标不仅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实现“双碳”目标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只有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才能正确认识其中含义并有效推动相关实践,进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据此,有必要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双碳”目标特征及要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从而丰富并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内涵。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庄贵阳  王思博  
碳达峰、碳中和(简称“双碳”)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双碳”目标不仅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重要路径,更是中国式现代化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实现“双碳”目标是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只有与中国式现代化相结合,才能正确认识其中含义并有效推动相关实践,进而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据此,有必要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双碳”目标特征及要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从而丰富并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刻内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