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65)
2023(16081)
2022(13437)
2021(11899)
2020(9886)
2019(21864)
2018(21398)
2017(40538)
2016(21899)
2015(23757)
2014(23545)
2013(23763)
2012(21938)
2011(19814)
2010(20132)
2009(18911)
2008(18428)
2007(16821)
2006(15465)
2005(13757)
作者
(66636)
(56007)
(55676)
(52822)
(35182)
(26936)
(24800)
(21810)
(21191)
(19756)
(19454)
(18499)
(17989)
(17679)
(17502)
(16928)
(16390)
(16388)
(16041)
(15964)
(14275)
(13651)
(13529)
(12877)
(12620)
(12443)
(12260)
(12258)
(11237)
(11087)
学科
(117553)
经济(117430)
(91487)
管理(74880)
(73508)
企业(73508)
(47598)
方法(42120)
数学(33811)
数学方法(33582)
业经(33385)
农业(31806)
(28494)
地方(26777)
中国(25135)
环境(22160)
(21411)
(19905)
(19365)
财务(19357)
财务管理(19332)
(18673)
技术(18420)
企业财务(18336)
(17405)
(17308)
贸易(17297)
(17106)
(16756)
(16131)
机构
学院(328912)
大学(318986)
(150316)
经济(147777)
管理(128276)
研究(112800)
理学(110850)
理学院(109682)
管理学(108130)
管理学院(107557)
中国(87057)
(74330)
科学(69496)
(65138)
(63535)
(57817)
农业(57412)
业大(56135)
研究所(52622)
(51746)
中心(51606)
财经(50730)
经济学(46042)
(46014)
经济学院(41417)
北京(39738)
(39486)
(39478)
(39315)
经济管理(38333)
基金
项目(219875)
科学(174613)
基金(161558)
研究(156220)
(142179)
国家(140866)
科学基金(121423)
社会(105001)
社会科(99420)
社会科学(99387)
(90280)
基金项目(86715)
自然(78280)
自然科(76403)
自然科学(76378)
自然科学基金(75063)
(72613)
教育(67949)
资助(63750)
编号(60112)
(50502)
重点(49744)
(48287)
(47704)
(46473)
成果(44850)
创新(44587)
国家社会(43924)
科研(41776)
课题(41408)
期刊
(180376)
经济(180376)
研究(92098)
(73616)
中国(62528)
学报(53861)
科学(51002)
(49795)
农业(49597)
管理(49522)
大学(40930)
学学(40026)
业经(34094)
(30998)
金融(30998)
技术(27817)
经济研究(27359)
(26583)
财经(25811)
问题(23841)
(22459)
技术经济(19878)
教育(19692)
世界(17993)
资源(17234)
(16909)
商业(16262)
经济问题(16030)
(15592)
现代(15582)
共检索到493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务伟   高帅  
在“双碳”背景下农业生产要素的使用受到限制,实现农业绿色生产,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对尽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显得尤为必要。山东省力争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对提升农业生态效率的需求更为迫切。基于此,首先选用基于松弛变量测量(SBM)的超效率模型综合测度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其次利用标准差椭圆、自然断点分级法、Dagum基尼系数分析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空间演化趋势及空间发展差异,最后利用OLS回归分析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整体来看山东省农业生态效率有了显著提升,省域内达到了较高水平,但省内三大经济圈间及经济圈内部各地市有显著差异,发展不均衡;农村电力设施、农村水利设施、土地规模化水平对山东省整体农业生态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工业化水平、财政支农力度、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对山东省整体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此外各因素对山东省三大经济圈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龙如银  邵天翔  
本文解析了中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1997-2012年的碳生产率,并将影响碳生产率的因素分解为能源效率、能源排放比率和产业结构三方面。结果表明,珠三角碳生产率水平最高,长三角次之,京津冀最低且远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2012年京津冀的碳生产率仅为长三角的42%、珠三角的34%。三地区碳生产率总体均呈上升趋势,能源效率提高是推动碳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地区碳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呈现出一定的特征差异。其中,长三角地区能源效率因素的作用偏小,这是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碳生产率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珠三角能源排放比率因素对碳生产率提高的贡献较小,贡献率仅为3.96%;京津冀产业结构因素的影响不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佃利  吕俊平  王文婷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圈作为一种新的城镇化空间形态,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承载空间。区域发展不平衡不仅体现在不同省域之间,也反映在省级行政区内部的发展差异,但面向这一尺度的经济圈协调发展并未得到足够关注。本文立足于山东省内胶东经济圈、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协同联动发展的实践探索,阐述区域协调发展的多维目标,从“制度—组织—执行”三个维度提出实现省级行政区内部经济圈之间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在目标指向方面,基于对政策要求、现实实践和已有文献的梳理,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人民生活水平、城乡融合、基本公共服务五个维度解构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内涵。为了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多维目标,需要在制度层面推进政策集成、完善体系化的区域协调发展制度供给,在组织层面优化主体结构、面向不同尺度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具体机制,在执行层面加强区域整合、创新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多元策略和政策工具。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凯风  倪静池  张卓  
本文以外资转移视角,将外资转移分解为原有的基期量、经济增长的吸引量、环境管制的转移量以及非理性因素四个层面。本文实证基于DEA三阶段模型,剔除了外资转移因素,测算了三大经济圈的碳效率,并首次将其定义为内部碳排放绩效,利用面板模型考察了内部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三大经济圈内部碳排放效率呈经济圈聚集态势,符合“能源的波特效应”。影响因素分析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政府干预程度、要素禀赋水平对实际碳效率和内部碳效率均有显著影响但方向相反,说明转移的外资是为了追逐更低的环境管制和劳动力成本并对内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郑艺   苏维词  
借助改进熵值法、Jenks自然断裂法、障碍度模型对2007—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县域尺度城乡融合水平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成渝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城乡融合指数由2007年的0.239提高到2020年的0.534,低、较低水平融合区由2007年的25个减少到2020年的8个,较高、高水平融合区由2个增加到12个。(2)不同维度的融合发展不同步,2020年社会融合发展水平指数最高,为0.612。(3)较高水平融合区在成渝地区的西部和东南部形成两个小范围集聚区,呈现“双核独大、中部塌陷”的发展格局。(4)成渝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影响因素中,前期自然要素障碍度高于人口、土地和资金要素,后期自然要素障碍度降低,产业结构和资金要素的障碍度增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宁发金  鲁茸拉木  杜发春  
[目的]云南省地形起伏度大,立体气候资源丰富,高原特色农业优势明显,测度其农业生态效率,并从农业生产条件、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3个维度选取10个驱动因子分析其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程度。[方法]运用超效率的SBM模型,基于2008—2018年云南省129个县(市、区)农业面板数据,测度县域农业生态效率,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1)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效率水平,但呈波动下降趋势;空间上呈东西部、南北部相对高、中部低的“U”型分布格局,且东西差异大于南北差异。(2)从全局空间自相关来看,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效率正相关和波动性空间集聚特征显著;从局部空间自相关来看,农业生态效率空间正相关的县域数量在逐年递减,集聚性呈下降趋势。农业生态效率高高(HH)集聚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及南部,向邻接县域扩散的趋势明显;低低(LL)集聚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中部和东南部。(3)从影响因素看,社会经济因素仍是目前农业生态效率主要影响因素,但其作用强度不断下降,自然环境因素特别是地形起伏度解释力不断上升,不同驱动因子对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差异明显,且驱动因子交互作用会增强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结论]云南省县域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分异显著,社会经济因素是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地形起伏度、降水等自然生态环境因素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程度明显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殷德生  唐海燕  
地理因素、报酬递增因素、政策因素在制造业集聚中都是重要影响因素,但在各个地区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寻找这种差异对于我国制造业中心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三大经济圈为例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制造业集聚的显著影响因素有技术外部性、内部规模经济和本地市场效应;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集聚的显著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本地市场效应,而且还包括经济开放因素;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积聚的显著因素有地理因素和内部规模经济因素。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若梅  马海良  王锦  
长江经济带水稻和马铃薯等传统农产品的生产规模约占全国50%以上,其农业碳排放直接影响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战略的实施。运用系统的观点综合考虑水、土、能、碳的相互作用,并以此为基础考察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的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首先对长江经济带2009—2016年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并计算水土匹配情况,借助Kaya恒等式和完全分解方法LMDI加法形式,探讨农业碳排放各影响因素的贡献值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①2009—2016年长江经济带整体农业碳排放呈阶段式上升趋势,从2009年1208.7398万t上升为2016年1407.2846万t,增长率达到16.43%,其中2016年湖南、江苏、浙江和湖北农业碳排放占比合计达59.32%;②农业碳排放强度、农业水土资源因素和人均耕地面积对农业碳排放表现为抑制因素,而农业水资源的经济产出和人口因素则表现为促成因素。③从分省市层面看,各因素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不尽相同:农业水土资源因素,对湖南、四川、贵州和云南起促进作用,而对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和湖北起抑制作用;且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度越高的省市区,农业水土资源因素对农业碳排放的抑制效果相对越好。据此提出,制定低碳农业发展策略,要综合考虑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水、土、能要素,将农业低碳发展与节水节能、保护性开发利用耕地等相结合等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尚杰  张馨悦  
为促进山东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率,以2003—2018年数据为例,利用格兰杰改进ISM模型计算,研究认为,劳动力老龄化是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率的直接因素,农业信息化水平是根本因素;劳动力老龄化、土地规模是表面层依赖因素,需借助其他层级发挥作用;劳动力女性化、人力资本和非农就业是具体层自制因素,具有保障其他层级因素的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农业信息化水平是关键层驱动因素,是影响其他层级发挥作用的核心因素。因此,将从促进3个层级作用的发挥提出提升山东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率的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我国服务业区域发展研究"课题组  林洪  
本报告是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等三大经济圈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的第三产业各类法人单位基本情况的统计数据(约160.33万个)进行整理分析、开发利用的成果。报告系统梳理三大经济圈服务业发展现状,深入探讨三大经济圈服务业发展特征,分析和揭示影响三大经济圈服务业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三大经济圈相对先进的服务业区域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及发展经验进行比较和总结。报告最后对三大经济圈服务业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服务业区域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鹏  于伟  张延伟  
运用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空间计量等方法分析了山东省17个城市的城市韧性的时空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7个城市的总体韧性及经济和社会韧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高速城市化会对部分城市生态和工程韧性产生压力;城市间总体韧性差距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地带间差异是山东省城市韧性空间不均衡的主要原因;17个城市的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和生态韧性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特征;空间互动状态下市场力对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人口密度对社会韧性以及行政力对工程韧性均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但行政力对经济韧性存在下行压力;城市韧性与开放力和创新力之间的响应机制有待完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杨晓明  田澎  高园  
文章采用面板数据(panel data)回归模型分析了1995~2002年中国178个城市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区位选择因素和聚集效应,并对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个城市组群的FDI区位选择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说明:从全国来看,人均GDP、土地成本、聚集效应、交通状况和教育水平是影响FDI的主要因素;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以及中西部地区的FDI区位选择模式各有不同,突出表现在:聚集效应在环渤海地区不显著;工资成本已经开始对长三角地区的外资分布产生影响,但在其他地区仍不显著;教育水平在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影响显著,但在珠三角和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志龙  王迪云  
旅游生态效率研究已成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方向。以武陵山片区为研究对象,采用DEA方法,测度了研究区域旅游经济-生态效率,结果表明区域综合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两极分化严重,但非均衡性趋于逐渐减小;MI指数显示效率在研究期内整体处于较快发展阶段,时序形态呈现“S”形。采用ESDA方法研究要素时空分异特征,全局相关性显示为“聚集-随机-聚集过程”,呈“U”字型变化趋势;局部相关指数显示总体空间关联较弱,呈现从极化趋于均衡的变化趋势。构建了影响因子分析模型,结果表明研究要素受经济因子影响较大,生态环境因素影响较小;经济因子对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影响弱于欠发达地区,生态因子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影响强于欠发达地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姣   李露露   焦锐   刘星池  
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为例,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Malmquist指数探究2017—2021年该地区环境治理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并采用Tobit模型实证分析其环境治理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湖区环境治理综合效率呈现“岳阳市>益阳市>常德市”的空间格局,且县域差异明显,主城区效率值优于其他地区;(2)湖区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偏低,仅2019-2020年有所增长,且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化交错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资产对环境治理效率正向驱动效果明显,而第二产业占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种植结构和有效灌溉面积与之呈负相关关系。根据研究结论,从构建区域协同机制、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和优化产业结构布局3个方面提出提升湖区环境治理效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庞建刚  李思思  
鉴于目前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碳排放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的县级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分析和时空跃迁分析,以成渝双城经济圈141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探究其2005—2020年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格局及差异来源,阐释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耦合机制,同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偏低,处于拮抗阶段,逐步形成以成都主城区与重庆主城区为双核心的放射性分布特征,重庆主城区的放射作用随着时间推进不断增强,但是成都主城区的放射作用在逐渐减弱;(2)区域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较为稳定,空间集聚性逐渐增强,总体差异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的差异;(3)城镇化水平、科技创新潜力和城市空间因素都对区域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干预和金融发展水平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为进一步提升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结构升级与碳排放效率的协调耦合水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成渝地区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制定相关措施、兼顾和强化与邻近地区的交流合作,在经济结构调整中适度干预、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以及大力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