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17)
- 2023(14459)
- 2022(12480)
- 2021(11504)
- 2020(9620)
- 2019(21927)
- 2018(21663)
- 2017(41618)
- 2016(22931)
- 2015(25253)
- 2014(24992)
- 2013(24778)
- 2012(22466)
- 2011(20348)
- 2010(19862)
- 2009(17928)
- 2008(17131)
- 2007(14617)
- 2006(12600)
- 2005(10593)
- 学科
- 济(89709)
- 经济(89609)
- 管理(69534)
- 业(62759)
- 企(52638)
- 企业(52638)
- 方法(46135)
- 数学(40760)
- 数学方法(40181)
- 农(23107)
- 学(22049)
- 财(21686)
- 中国(21299)
- 业经(19452)
- 环境(19168)
- 地方(16646)
- 贸(16032)
- 贸易(16026)
- 农业(15666)
- 易(15564)
- 和(15065)
- 技术(14799)
- 理论(14755)
- 划(14751)
- 务(14301)
- 财务(14232)
- 财务管理(14209)
- 制(13560)
- 企业财务(13503)
- 银(11935)
- 机构
- 大学(323912)
- 学院(322427)
- 管理(131294)
- 济(123534)
- 经济(120989)
- 理学(116242)
- 理学院(114949)
- 管理学(112505)
- 管理学院(111972)
- 研究(105490)
- 中国(74892)
- 科学(70680)
- 京(67792)
- 农(60240)
- 业大(56270)
- 所(53346)
- 财(52686)
- 研究所(49628)
- 农业(47949)
- 中心(47438)
- 江(44190)
- 财经(44011)
- 北京(41947)
- 范(40761)
- 师范(40224)
- 经(40187)
- 院(38358)
- 经济学(36211)
- 州(36124)
- 经济管理(34503)
- 基金
- 项目(236427)
- 科学(185215)
- 基金(172628)
- 研究(163729)
- 家(153695)
- 国家(152467)
- 科学基金(130546)
- 社会(102788)
- 社会科(97491)
- 社会科学(97463)
- 省(93518)
- 基金项目(92543)
- 自然(89432)
- 自然科(87396)
- 自然科学(87371)
- 自然科学基金(85763)
- 划(79325)
- 教育(75063)
- 资助(71455)
- 编号(64904)
- 重点(52947)
- 部(50747)
- 成果(49867)
- 发(49548)
- 创(49449)
- 科研(46387)
- 创新(46084)
- 计划(45861)
- 课题(44290)
- 大学(43038)
- 期刊
- 济(123185)
- 经济(123185)
- 研究(84903)
- 学报(60294)
- 中国(53718)
- 农(52975)
- 科学(52428)
- 管理(45565)
- 大学(44224)
- 学学(42285)
- 财(37550)
- 农业(36784)
- 教育(31039)
- 技术(26521)
- 融(21722)
- 金融(21722)
- 业经(21297)
- 经济研究(20179)
- 财经(20122)
- 业(19278)
- 科技(17797)
- 经(17028)
- 业大(16797)
- 版(16423)
- 问题(16206)
- 技术经济(15691)
- 图书(15176)
- 资源(15101)
- 统计(14949)
- 理论(14693)
共检索到437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宋国学 王嘉欣 陈慧群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构建了差错管理文化以绿色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调节“自我调节”和自愿型绿色行为关系的模型,明确员工自愿型绿色行为的生成机制。在便利抽样基础上,运用分层回归分析法等进行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促进型调节焦点对员工自愿型绿色行为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防御型调节焦点则相反;绿色自我效能感在上述变量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差错管理文化以绿色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分别调节了促进型调节焦点—自愿型绿色行为和防御型调节焦点—自愿型绿色行为之间的关系。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策略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俞会新 李中圆
为了推动实现“双碳”目标,从企业内部视角出发,对环境领导力如何协调员工实施组织期望的绿色行为进行深入分析。聚焦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构建了一个以组织绿色文化和员工环境意识为中介变量的链式中介模型。同时,引入员工知识吸收能力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考察其在模型中的作用。对301名员工问卷调查数据展开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环境领导力正向影响了员工绿色行为;组织绿色文化和员工环境意识的链式中介作用成立;员工知识吸收能力调节了组织绿色文化与员工环境意识的关系。
关键词:
社会信息加工 环境领导力 员工绿色行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熊萍 赵朝霞 陈红英
绿色消费是我国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本文基于580份微观数据,发现公众绿色消费意识和实际绿色消费行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从自身特征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公众参与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从个人特征来看,年轻、文化程度较高的公众更积极参与绿色消费行为;从绿色产品供给来看,绿色产品价格和品牌对公众参与绿色消费存在显著正向影响;而认知观念和政策优惠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促进公众将绿色消费意愿转化成行为的对策建议:社会层面应加强绿色消费示范效应;企业层面应增加绿色产品供给;政府层面应加快完善绿色消费制度体系建设。
关键词:
公众 绿色消费 绿色产品 政策优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宏海 熊文娟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经济社会的系统性革命,将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绿色低碳将成为我国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双碳”目标下的碳减排路径分析
关键词:
绿色转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枫 潘麒 汪亚楠
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是由政府引导、企业决策、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部署。本文采用2012—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根据文本分析法界定214个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词,通过双重差分法评估绿色低碳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文研究发现,绿色低碳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创新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是其中的重要作用机制。从异质性效应来看,绿色低碳转型对民营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效果明显优于国有企业。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可以为政府制定绿色低碳转型政策和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孟禹 郭凯 张莹莹
本文基于2006年-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和验证了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碳排放水平下,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可以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在当前的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绿色金融可以同时通过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助力经济低碳转型。但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在高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的调节机制没有发挥出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为负向,在低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发挥了正向的调节机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稳海 武晓敏 赵桂玲
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研究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总维度还是分维度,绿色金融均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其中绿色投资的碳减排效应最大,绿色证券次之,绿色信贷最小;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具有中介作用,环境规制与金融市场化均增强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果;东部组、科技发达组和高耗能组相对中西部组、科技欠发达组和低耗能组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更为明显。因此,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现绿色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尤为重要。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张怡 刘金硕
当下,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际国内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中国也正面临"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目标。在中国大力推行碳减排背景下,建筑行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中将发挥关键作用。目前,中国建筑行业面临普遍的碳排放总量大、用能技术和效率低等问题,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考虑建材生产、运输等建筑上下游产业,我国建筑领域年碳排放占总碳排放比例超过40%。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增建筑涉及建筑行业生产、流动和消费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本文探讨绿色建筑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内在逻辑,并分析借鉴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国际举措,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成效基础上总结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杜雯秦 郭淑娟
运用SBMGML模型测度2019年我国3个省市绿色能源效率,并基于组态框架,结合NCA和fs QCA方法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绿色金融、环境规制和环保观念6个因素对我国能源效率的联合效应.研究表明:单一要素并不构成绿色能源效率的必要条件,但区域经济发展在产生高能效上发挥着普适作用;存在4种环境组态,呈现了不同区域绿色能源效率的多重提升路径.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庞加兰 王薇 袁翠翠
基于双碳目标的提出与国家金融学的理论背景,选取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数据,运用熵值法估算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能源结构优化指数,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于能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标呈现波动式增长,能源结构逐年优化;绿色金融发展通过融资规模的中介效应和技术进步的调节效应对能源结构优化产生正向影响,其中融资规模的中介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应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化体系建设、提升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加快技术进步以促进各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段丽娜
我国已进入节能减排、促进绿色转型发展新时期,绿色品牌创建与推广成为当前经济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在阐述绿色品牌、“双碳”目标内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双碳”目标与绿色品牌的关系以及绿色品牌建设的社会宏观环境,其次分析了目前绿色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双碳”目标下绿色品牌创建的机制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绿色品牌 绿色品牌建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薛冰晓 纪薇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而具体到与居民密切相关的消费领域,鼓励和提倡绿色消费能够有效解决资源浪费问题,从而为促进目标达成提供助力。然而,顾客绿色消费行为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顾客绿色消费,众多学者广泛研究了影响顾客绿色消费行为的一系列因素。但整体来看,已知因素主要集中在外部层面,较少涉及直接影响顾客绿色消费行为的内部因素。基于此,本文立足于自我决定理论,从影响绿色消费行为的内在因素出发,分析了碳达峰目标下顾客绿色消费行为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顾客自我决定显著正向作用于绿色消费行为;自主需求、能力需求、关系需求显著正向作用于绿色消费行为;顾客自我决定显著正向作用于顾客创新性;自主需求、能力需求、关系需求显著正向作用于顾客创新性;顾客创新性显著正向作用于绿色消费行为;顾客创新性在顾客自我决定和绿色消费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顾客创新性在自主需求和绿色消费行为、能力需求和绿色消费行为、关系需求和绿色消费行为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艺 王耀
“双碳”目标持续推进下,地方以产业集聚推动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继而提升绿色创新效率成为关键路径。立足于“双碳”发展目标,本文在分析流通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影响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对二者关联展开实证探究。研究发现:流通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积极影响,但这一影响作用仅存在于全国整体层面与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影响效能并不突出。是以,应优化流通业集聚发展网络、加强流通企业绿色生态协同、建构绿色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系,由此渐进推动流通业集聚,提振绿色创新效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柴彦超 陈肖
“双碳”目标下,环境责任履行成为流通企业获取核心竞争优势与实现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对居民绿色消费有积极影响。本文借助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以2009-2020年为研究时段,实证检验我国流通企业环境责任对居民绿色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显示,流通企业环境责任能够直接正向促进居民绿色消费;进一步检验发现,流通企业环境责任可通过绿色创新间接促进居民绿色消费,即存在“流通企业环境责任-绿色创新-居民绿色消费”的中介路径。据此,提出构建流通企业环境责任评价体系、优化绿色创新环境、完善绿色消费场景的相关建议,以助推居民绿色消费提质扩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白芙蓉 闫俊茹
在“双碳”目标下,实现建筑业绿色发展尤为重要。基于2004—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BM方向距离函数和GML指数测度建筑业绿色发展水平,并利用系统GMM模型考察了不同环境规制对建筑业绿色发展的双重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建筑业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态势,且增长速度具有阶段性特征。命令型与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建筑业绿色发展存在倒“U”型影响,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尚未对其产生直接影响。环境规制可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及优化能源结构促进建筑业绿色发展,但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技术创新的创新补偿效应和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且不同类型环境规制的间接影响效应也具有差异。因此,政府需合理设定环境规制强度,重视间接效应的发挥,加快实现建筑业绿色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