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00)
- 2023(8568)
- 2022(7151)
- 2021(6244)
- 2020(4914)
- 2019(11121)
- 2018(10967)
- 2017(20205)
- 2016(11190)
- 2015(12416)
- 2014(12739)
- 2013(12680)
- 2012(12076)
- 2011(11024)
- 2010(11351)
- 2009(10391)
- 2008(10692)
- 2007(9624)
- 2006(9032)
- 2005(8686)
- 学科
- 济(49973)
- 经济(49919)
- 管理(37184)
- 业(30698)
- 企(24006)
- 企业(24006)
- 环境(18913)
- 地方(18843)
- 中国(18087)
- 农(15100)
- 财(13577)
- 学(12532)
- 业经(12525)
- 方法(11887)
- 发(11022)
- 地方经济(10611)
- 银(10389)
- 银行(10378)
- 农业(10301)
- 划(10076)
- 制(9926)
- 行(9849)
- 融(9701)
- 金融(9701)
- 数学(9388)
- 数学方法(9242)
- 务(8917)
- 财务(8895)
- 财务管理(8869)
- 和(8720)
- 机构
- 学院(159941)
- 大学(155478)
- 济(64830)
- 经济(63247)
- 研究(59067)
- 管理(56814)
- 中国(47479)
- 理学(46436)
- 理学院(45880)
- 管理学(45164)
- 管理学院(44884)
- 科学(35075)
- 京(34971)
- 财(34811)
- 所(30830)
- 江(28729)
- 中心(27627)
- 研究所(26847)
- 农(26359)
- 财经(24846)
- 范(23272)
- 师范(23053)
- 州(23017)
- 北京(22937)
- 经(22014)
- 省(21613)
- 院(21586)
- 业大(20937)
- 农业(19903)
- 经济学(18734)
- 基金
- 项目(95576)
- 科学(75016)
- 研究(73752)
- 基金(66076)
- 家(56941)
- 国家(56381)
- 科学基金(48157)
- 社会(46141)
- 社会科(43764)
- 社会科学(43756)
- 省(40126)
- 基金项目(34259)
- 教育(33076)
- 划(32761)
- 编号(30612)
- 自然(29161)
- 自然科(28370)
- 自然科学(28364)
- 自然科学基金(27810)
- 发(27535)
- 资助(26661)
- 成果(25889)
- 课题(22945)
- 发展(22491)
- 重点(22260)
- 展(22065)
- 部(20205)
- 创(19686)
- 性(18729)
- 年(18581)
共检索到276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曹国俊
国际清算银行(BIS)2020年发布研究报告《绿天鹅:气候变化与中央银行及金融稳定》,提出气候风险引起的"绿天鹅"可能导致新型的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应将自然资本纳入企业会计和政府会计体系。本文介绍了环境会计的内涵和特殊性,归纳了环境会计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以及金融监管机构推进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的进展,结合金融业实际从会计准则、信息披露、管理会计、绿色金融等角度分析了环境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围绕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结合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需要,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曾繁荣 李佳蓉 陶春华 张资政
在我国“双碳”目标背景下,会计理论和实务工作应该发挥各自的优势,为“双碳”目标助力,应当全面计量包括生态环境资源投入在内的企业资源投入与消耗,更好地发挥会计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基础性作用。基于我国“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背景,深入剖析了“双碳”目标下会计的使命,提出“双碳”目标下会计需要面临的挑战,包括碳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碳信息披露、碳成本的控制与管理以及碳资产管理等,并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角度提出“双碳”目标下会计创新发展的途径,包括规范碳会计核算、提高碳信息披露质量、完善碳成本核算、加强碳审计和创新碳金融等新方法和新思路,旨在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有益参考和评价依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帆 杨晴
一、前言人类社会的进步伴随着能源结构的变迁,化石能源的使用在促进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使环境受到了巨大冲击,碳减排日益成为全球新的共识和社会经济发展最大公约数。目前,我国是全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发达国家曾经历的高能源消耗发展阶段,面对既要发展、又要控制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双重目标,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博 蔡兰英
在“双碳”目标下,随着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碳排放权交易等碳业务的会计处理也要逐步制定科学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统一规范。本文通过对碳排放权交易的界定和对现行《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执行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我国尽早制定碳排放权交易的具体会计准则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
碳排放权交易会计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兰
碳金融是引导经济低碳转型、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有效工具,由此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加快发展成为未来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内容。鉴于我国碳金融市场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碳金融市场构建面临碳排放权法律属性、碳排放数据测度、核心要素不足等难点,建议从碳达峰碳中和视角出发,从加强理论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解决碳市场核心问题、培育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政策协同角度,加快推进碳金融市场的构建和完善。
关键词:
双碳目标 碳交易 碳金融 绿色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程娜 桑一铭 李博文
因经济发展对碳基技术、传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不适配制度和社会嵌入模式存在一定程度的路径依赖而引发的“碳锁定”问题,制约着中国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目前,产业结构升级、绿色创新意愿、政府环境规制、受教育程度对“碳解锁”发展的影响尤为显著,中国“碳解锁”水平较低且存在回落现象,区域间“碳解锁”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东北地区“碳解锁”路径较其他地区选择余地更小。应从技术、经济、制度和社会四个维度入手,构建区域差异化的“碳解锁”机制,建立“多主体—多路径”的区域治理体系,进而推动绿色技术革新,助力“双碳”目标如期实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张怡 刘金硕
当下,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国际国内社会面临的重要议题,中国也正面临"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目标。在中国大力推行碳减排背景下,建筑行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在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中将发挥关键作用。目前,中国建筑行业面临普遍的碳排放总量大、用能技术和效率低等问题,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考虑建材生产、运输等建筑上下游产业,我国建筑领域年碳排放占总碳排放比例超过40%。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新增建筑涉及建筑行业生产、流动和消费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转型,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本文探讨绿色建筑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内在逻辑,并分析借鉴推动绿色建筑发展的国际举措,从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成效基础上总结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云燕 孙润
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考虑经济增长,还要考虑对环境和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数字经济为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绿色创新助力。有别于以往相关研究,以“双碳”目标为视角,建立考虑污染物和CO2排放因素的有关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计算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通过建立基准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检验绿色技术创新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以及地区异质性。结果发现:样本区间内,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中广东省的两种经济水平得分均较高;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数字经济增长1个单位则经济高质量发展效率增长0.534个单位;数字经济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直接驱动因素,而且能够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进一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为0.064,占总效应的9.668%;西部比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更大,中部和东北地区的数字经济促进效果不显著。因此,中国应发展更多的数字技术、继续推进数字经济进程,通过开放信息和技术共享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在各地区的充分流动,且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经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任洁
碳达峰与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战略是中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我国力争于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旅游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从自然环境层面来看,实现“双碳”目标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环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韧性;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双碳”战略的实施可以推动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等旅游形式发展,丰富旅游产业的生产形式与营收类型,助力旅游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词:
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旅游业碳排放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丘斌
加大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力度,扩大金融供给,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满足绿色经济需求,是中小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我国承担大国责任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我国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小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小微企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双碳"目标将为中小银行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冲 王军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抓手。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需要逐步压缩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占经济的比重,推动经济、能源、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还需要商业银行在帮助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的产线改造、支持绿色低碳项目、参与碳排放权交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雄化
“双碳”议题下深圳新能源产业大有作为。将推动传统能源比重不断下降和新能源比重不断上升,利用以风电、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为主自主生产的清洁电力,以及氢能和燃料电池,使其逐步演变为主体能源,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路。将依托数字科技、金融、市场和制度优势,发展清洁电力、氢能、燃料电池产业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壮大的路径。将提高发展新能源的思想认识,打造新能源发展先行示范区,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集群,促进湾区新能源产业一体化发展作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制胜的对策。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曾鹏 文贤馗 谈竹奎 杨涛 唐瑀
我国电力系统正朝着清洁低碳化方向发展,为促进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需要电力系统内部个主体系统协调融合、协同发展。采用耗散理论和Brusselator模型,量化分析电力系统各参与主体之间的演化协同关系,明晰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各主体的发展形态并给出了未来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建议,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可 吴昊 曾杨梅
智慧农业为推动农业减排增汇、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在明晰“双碳”目标下智慧农业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智慧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了对策建议。“双碳”目标下的智慧农业发展,应在理念上强调以智慧化引领低碳化、以低碳化带动智慧化,在科技上注重低碳取向的创新和应用,在制度上重视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中国智慧农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技术设备、规模经营、人才储备、政策支持等方面存在短板和瓶颈。因此,未来应强化农业技术创新研发,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的智慧农业发展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汪国平 林华 王洪亮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既彰显了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大国责任和担当,也契合新时代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大势。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在发展过程中全方位注入“绿色基因”,是实现自身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场全方位的经济金融大变革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