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14)
- 2023(17048)
- 2022(14499)
- 2021(13394)
- 2020(11216)
- 2019(25548)
- 2018(25453)
- 2017(49051)
- 2016(26834)
- 2015(30087)
- 2014(30020)
- 2013(29980)
- 2012(27662)
- 2011(24908)
- 2010(24941)
- 2009(23057)
- 2008(22748)
- 2007(20305)
- 2006(18234)
- 2005(15917)
- 学科
- 济(114288)
- 经济(114152)
- 业(102499)
- 管理(87215)
- 企(83738)
- 企业(83738)
- 农(49626)
- 方法(49447)
- 数学(39838)
- 数学方法(39339)
- 业经(34414)
- 农业(33201)
- 财(31566)
- 中国(27283)
- 地方(24637)
- 学(22872)
- 务(22305)
- 财务(22239)
- 财务管理(22205)
- 制(21406)
- 企业财务(20980)
- 技术(20924)
- 和(20610)
- 环境(20166)
- 理论(19795)
- 贸(18989)
- 贸易(18980)
- 划(18901)
- 易(18384)
- 策(17982)
- 机构
- 学院(390800)
- 大学(386298)
- 管理(158621)
- 济(156130)
- 经济(152878)
- 理学(137190)
- 理学院(135707)
- 管理学(133498)
- 管理学院(132815)
- 研究(128116)
- 中国(97548)
- 京(82586)
- 科学(80936)
- 农(77656)
- 财(69408)
- 所(64757)
- 业大(63279)
- 农业(59804)
- 研究所(59045)
- 江(59035)
- 中心(58990)
- 财经(55819)
- 北京(51340)
- 范(50994)
- 经(50679)
- 师范(50574)
- 州(47449)
- 院(46013)
- 经济学(45049)
- 经济管理(43196)
- 基金
- 项目(266308)
- 科学(210161)
- 研究(196047)
- 基金(192728)
- 家(167865)
- 国家(166354)
- 科学基金(143399)
- 社会(123626)
- 社会科(116779)
- 社会科学(116745)
- 省(105797)
- 基金项目(103322)
- 自然(93348)
- 自然科(91145)
- 自然科学(91122)
- 自然科学基金(89493)
- 教育(88113)
- 划(87855)
- 编号(81088)
- 资助(77962)
- 成果(64365)
- 重点(59177)
- 部(58378)
- 发(58013)
- 创(56748)
- 课题(54670)
- 创新(52471)
- 科研(50527)
- 国家社会(50242)
- 业(49799)
- 期刊
- 济(179396)
- 经济(179396)
- 研究(110832)
- 农(76264)
- 中国(72472)
- 学报(61170)
- 科学(58684)
- 管理(57973)
- 财(53905)
- 农业(51971)
- 大学(46778)
- 学学(44337)
- 教育(39151)
- 技术(34977)
- 业经(34792)
- 融(32875)
- 金融(32875)
- 业(27251)
- 财经(26453)
- 经济研究(25178)
- 问题(24256)
- 经(22674)
- 技术经济(21234)
- 版(20011)
- 科技(19300)
- 资源(19253)
- 现代(18796)
- 图书(18369)
- 理论(17691)
- 世界(17406)
共检索到572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蕊 陈显荣 金璟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会对整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产生深刻影响。农业作为重要的碳排放源,减少农业碳排放,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5-2020年西部地区养殖业、种植业农业系统的碳排放量测算,利用泰尔指数探究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农业碳排放的差异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碳排放空间分布存在非均衡性,农业生产与农业碳排放之间匹配程度有强化趋势,农业生产活动碳排放正在得到逐步改善。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碳排放量总体上呈现先增加再逐步减少的态势,农业生产与降低农业碳排放尚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基于此,要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在农耕地集中区域,建立绿色生产的标准化农业区域及规模化生产的标准体系;提升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俊飚 何可
“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农业的深度参与,推动农业低碳发展已成为农业经济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学术前沿。本文从农业低碳发展的基本现状、潜力评估、驱动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了现有研究在农业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有机农业碳减排效果、小农户减排责任等方面所存在的认识误区。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与可拓展的研究领域,认为“双碳”目标下的农业低碳发展研究应聚焦于农业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上的作用识别、农业碳排放和碳汇测算体系的科学构建、低碳农业认证体系的建立健全以及低碳发展价值的多元实现机制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安宝洋
发展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志的"低碳农业",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特别是西部农业发展仍然主要停留在石化农业阶段,农业基础薄弱、农业污染严重,低碳农业不仅代表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诸多难题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
西部 低碳农业 对策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亦文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我国农业碳减排潜力巨大,低碳化发展之路迫在眉睫。当前我国农业低碳化转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农户受教育水平不高,低碳意识不够,低碳农业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发展不足,低碳农业科技推动力不足以及农业经营体制的制约。加强对农民低碳农业知识宣传和教育,开展绿色低碳产业链建设,加强低碳农业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以及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改革四个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推动农业低碳化发展。
关键词:
低碳农业 小农户 产业链 经营体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湾
“双碳”目标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约束条件,也为当前和今后粮食生产低碳发展指明方向,东北作为我国商品粮基地和水稻主产区之一,粮食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不容忽视,低碳发展将是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必经之路。本文从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实际情况入手,通过低碳发展现状着重阐述技术创新瓶颈、思想意识薄弱和政策不完善三方面问题并分析其内在原因,针对性围绕重塑低碳技术创新模式、全面普及提升低碳意识、完善低碳生产政策体系提出推动东北地区粮食生产低碳发展的具体路径,为打造低碳农业和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东北地区 粮食生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德良 徐帆 曾增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推进,乡村产业形态也不断丰富,伴随科技与信息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在不断的变革,低碳农业生产应运而生。作为低碳农业的接受者和生产经营的主体,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农户对低碳化农业生产方式具有不同的认知和价值定位,使农户选择不同的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对江西省安远县稻农的入户调查,从"禀赋—主观规范—实践"的逻辑角度,构建农户低碳化生产行为模型,将农户禀赋与主观规范因素纳入考虑范围,来探究稻农的低碳化生产行为。通过数据分析,农户低碳化生产行为主要受农户禀赋、主观规范的影响,并从农户劳动力质量、生产理念、资金存量,产业发展方面入手,引导稻农选择低碳化生产,促进低碳农业的有效实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云 蔡艳蓉
减少农业碳排放,提高农业碳汇能力,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潜力所在,故厘清农业碳问题的研究现状及其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助力我国“双碳”目标早日实现,本文基于农业碳排放、农业碳汇以及农业低碳发展驱动因素3个维度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全面梳理:首先,明确了农业碳排放的基本概念并介绍了常见的测算方法,同时基于时序演变、空间分布、效率特征、减排路径等视角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其次,界定农业碳汇的基本概念,进而引申出森林碳汇、土壤碳汇和海洋碳汇并介绍各自的测算方法,而后则围绕农业净碳汇与碳汇市场化展开重点阐述;最后,从宏观和微观2个层面探讨影响农业低碳发展的主要因素,其中前者着眼于政策、经济、社会等方面,而后者则侧重于户主的内在因素和农户面临的外部环境。针对未来农业碳问题的研究方向,本文认为可重点围绕以下4个方面,即农业碳达峰的科学预测与差异化减排路径设计、农业减碳固碳潜力的科学评估与实现路径探讨、农业碳市场的构建与碳汇价值变现的思路探索以及农户低碳生产技术供需匹配探究与其制度优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金晓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迎来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双碳”目标为经济循环植入了双重价值背景,成为经济可持续循环的必然要求。在此背景下,经济循环通过循环低碳化和低碳循环化的运行机制,实现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相互促进和统一。在既有条件下,推进“双碳”目标面临区域差异、产业升级、能源转型、外部环境等方面的多重挑战。构建“双碳”目标下的经济循环,要强化系统观念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推动区域协调,创新驱动加快产业升级,稳妥有序推进能源转型,深化合作重构国际循环,实现经济循环低碳转型和低碳产业生态循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路路 刘洁 张玉瑾
以低碳交通为背景,以城市低碳交通推行前、后期为节点,构建以居民信息完备度为界点的政府与居民初期最优均衡的动态博弈和“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为指标层的CM-CV组合赋权低碳综合评价体系,并以哈尔滨为例,动态测算2016—2021年低其碳综合效益指数和生态综合指数(ECI)。结果表明,低碳交通推行初期,无论居民处于何种信息状态,[{积极,不积极},参与]都是最优均衡;低碳化实施后期的所选年间,哈尔滨城市低碳建设各效益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且“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自然效益”,自然效益处于潜力发展期l;整体上哈尔滨的ECI<0.8,仍处于生态建设发展期,而分项中,大多指标评价结果小于标准现状值,与处于中等发展水平相一致。最后,提出鼓励居民采取低碳选择、继续推行低碳投入,尤其是提升低碳效率和居民生活质量,为生态文明建设及交通强国战略背景下的交通低碳区域建设提供经验参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毛涛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作为碳排放大户的工业领域应加快低碳转型步伐,这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有效路径。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用行政、市场、社会化管制措施,中国营造出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工业低碳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是,由于存在认识偏差、制度体系不健全、部分领域积重难返等问题,还难以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深度挖掘企业减碳潜力。更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需要以正确的认识、健全的制度、重点的突破,加快工业低碳转型步伐。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绿色低碳转型 绿色供应链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春敏 刁振飞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兴起。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农业强调通过建立相关制度、使用新技术、开发新能源等方式达到低碳的目的。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在低碳农业的政策制定、财税措施、技术开发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对中国低碳农业尚处于萌芽阶段的西部地区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低碳农业 国际经验 西部地区 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佟玲 杨世鉴 李洋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秸秆低碳化利用是治理乡村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助力农业“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辽宁省秸秆低碳化利用虽潜力巨大,但仍存在显著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探究了“双碳”目标下辽宁省推进秸秆低碳化利用的现实困境及具体策略。提升秸秆低碳化利用水平,不仅是落实辽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辽宁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的必要手段,对推进辽宁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和乡村绿色振兴具有深远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絮
农业作为我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双碳”目标下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了当下的热点之一。在详细分析“双碳”战略下智慧农业绿色发展目标与特征要求的基础上,详细探讨现阶段我国智慧农业绿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农业生产组织模式分散、市场驱动力量不足、技术设备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并从规模经营、发展机制、技术创新和人才四个维度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双碳”目标 智慧农业 绿色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可 汪昊 张俊飚
基于市场演进的视角,结合传统生态智慧、数量型经济增长理论和生态文明思想,文章揭示了"双碳"目标下农业转型的理论渊源,进而分析了农业转型面临的"薄市场"挑战及其成因,提出了依托市场机制驱动农业转型的可行路径。研究认为,按照"双碳"目标要求,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农业既要通过减排和增汇减缓气候变化,又要增强自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尽早关注农业转型可以防范"吉登斯悖论",并降低"双碳"目标实现的社会成本。然而,农业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功能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存在价格生成困境,需要通过构建多元市场交易体系,推动农业低碳生产的成本投入与收益获取在边际上维持均衡,并使得以低碳农业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部门的价值与经济社会其他部门的"价值"相均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可 汪昊 张俊飚
基于市场演进的视角,结合传统生态智慧、数量型经济增长理论和生态文明思想,文章揭示了"双碳"目标下农业转型的理论渊源,进而分析了农业转型面临的"薄市场"挑战及其成因,提出了依托市场机制驱动农业转型的可行路径。研究认为,按照"双碳"目标要求,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农业既要通过减排和增汇减缓气候变化,又要增强自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尽早关注农业转型可以防范"吉登斯悖论",并降低"双碳"目标实现的社会成本。然而,农业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功能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存在价格生成困境,需要通过构建多元市场交易体系,推动农业低碳生产的成本投入与收益获取在边际上维持均衡,并使得以低碳农业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部门的价值与经济社会其他部门的"价值"相均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