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4)
- 2023(12502)
- 2022(10724)
- 2021(10069)
- 2020(8055)
- 2019(18693)
- 2018(18485)
- 2017(35729)
- 2016(19517)
- 2015(21688)
- 2014(21716)
- 2013(21495)
- 2012(19544)
- 2011(17574)
- 2010(17252)
- 2009(15345)
- 2008(14531)
- 2007(12674)
- 2006(10853)
- 2005(9253)
- 学科
- 济(77988)
- 经济(77917)
- 管理(56289)
- 业(51735)
- 企(43177)
- 企业(43177)
- 方法(35043)
- 数学(30143)
- 数学方法(29801)
- 农(21248)
- 中国(19402)
- 业经(18701)
- 学(17661)
- 财(17390)
- 地方(17129)
- 环境(16338)
- 农业(14284)
- 和(13453)
- 技术(13130)
- 理论(12910)
- 贸(12552)
- 贸易(12546)
- 产业(12435)
- 制(12263)
- 划(12237)
- 易(12146)
- 务(11256)
- 财务(11190)
- 财务管理(11168)
- 企业财务(10607)
- 机构
- 学院(269475)
- 大学(268545)
- 管理(110669)
- 济(104844)
- 经济(102498)
- 理学(96414)
- 理学院(95413)
- 管理学(93865)
- 管理学院(93411)
- 研究(88401)
- 中国(62976)
- 京(57097)
- 科学(56288)
- 财(45190)
- 所(43400)
- 农(42427)
- 业大(41753)
- 研究所(39887)
- 中心(39790)
- 江(37819)
- 财经(36916)
- 北京(35912)
- 范(35631)
- 师范(35328)
- 经(33533)
- 农业(33231)
- 院(32790)
- 州(31210)
- 经济学(30409)
- 技术(29327)
- 基金
- 项目(192510)
- 科学(151360)
- 研究(142408)
- 基金(138154)
- 家(120115)
- 国家(119115)
- 科学基金(102521)
- 社会(88017)
- 社会科(83419)
- 社会科学(83399)
- 省(76927)
- 基金项目(74101)
- 自然(66818)
- 自然科(65190)
- 自然科学(65178)
- 教育(64471)
- 划(64340)
- 自然科学基金(63983)
- 编号(58784)
- 资助(55980)
- 成果(46540)
- 重点(43038)
- 发(42349)
- 部(41456)
- 创(40688)
- 课题(40518)
- 创新(37829)
- 科研(36593)
- 项目编号(36367)
- 国家社会(35437)
- 期刊
- 济(113048)
- 经济(113048)
- 研究(76422)
- 中国(47904)
- 学报(42341)
- 管理(39690)
- 科学(39681)
- 农(38836)
- 财(32695)
- 大学(31834)
- 教育(31394)
- 学学(30008)
- 农业(27700)
- 技术(24283)
- 业经(19871)
- 融(18740)
- 金融(18740)
- 经济研究(17489)
- 财经(16649)
- 图书(14606)
- 问题(14582)
- 科技(14452)
- 经(14215)
- 业(13957)
- 技术经济(13471)
- 理论(13345)
- 实践(12408)
- 践(12408)
- 现代(12330)
- 版(12293)
共检索到379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金朋 郭霞 辛诚 潘月 刘一江
产业园绿色发展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生命周期视角探究园区项目碳减排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项目各阶段管控要点梳理与关键要素凝练,本文提出产业园项目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价值体系,针对园区建设运营过程与减排的关联,系统分析包括规划决策、项目设计、施工建造、运营服务各阶段下的碳减排路径,为园区绿色深度转型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分析参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宋晓刚 翟淑凡 王媛媛
近年来,随着温室效应不断加剧,极端天气导致的重大自然灾害频发,采取有效的节能减碳措施以抑制全球气温升高已成为国际共识,我国也于2020年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建筑业是碳排放大户,所以建筑业低碳发展已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通过对建筑工程碳排放的碳源分析,基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的理念,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及拆除各环节提出建筑低碳化发展的对策,以期为建筑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周谧 董洁 周雅婧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推广的要求日益迫切。网约车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方式,选择低能耗低污染的能源汽车对于响应碳减排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网约车能源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故文章通过构建纯电动与天然气两种网约车全生命周期成本及使用阶段环境碳排放的模型,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对这两种网约车在经济成本和环境碳排放两个维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当前合肥市网约车成本现状和目前我国电力结构的前提下,纯电动网约车较天然气网约车在经济成本以及碳减排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不同的电力结构、天然气价格波动、温度对电池的影响下通过对两种网约车的经济成本及碳排放影响进行灵敏度分析,发现随着电力结构中化石能源发电比重的提升,纯电动网约车的碳排放量不断提高但始终低于天然气网约车的碳排放量;随着天然气价格的降低以及环境温度的降低,纯电动网约车的成本优势逐渐弱于天然气网约车。最后提出网约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水平 王枫 邱国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发展的趋势不可避免,开发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正成为国际社会各国的新目标。在发电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中,我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改变以煤炭为主的火力发电结构。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家,我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把碳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5%。文章主要用生命周期法分析清洁能源发电的CO2排放强度(g/Kwh),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的能源发电结构评估清洁能源的碳减排潜力。结果表明我国要完成上述任务还是很艰巨的,这需要我国对低碳能源发电大力投入,其中水电、核电和新能源发电(风电、光伏和生物质能)分别要以每年6%、20%和50%年均增长。为此,我国应当充分利用金融资本的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毕竟 丁超民 崔益国 杨劲松 张一 张永杰 彭定武
变电站作为电力行业中的重要一环,在落实电力行业“双碳”战略目标中担负着重要角色,建设低碳变电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对“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系统梳理与深入分析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基础上,结合变电站工程的自身特点,分析碳排放计算边界与碳排放核算方法,对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计算。研究发现:变电站运行阶段的碳排放量占比最大达到75%,通过实施供能替代、运行优化、设备降碳、建筑节能等降碳技术改造,将显著减少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基于此,应注重设计阶段对变电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核算,建立碳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碳足迹追踪,根据碳减排潜力科学选择降碳方案。
关键词:
双碳 变电站工程 全生命周期 碳排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水波 苏立永 葛云红
根据碳足迹理论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产品生命周期原理方法,明晰了海水淡化生命周期碳足迹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海水淡化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估方法和各阶段计算模型,并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给出了海水淡化行业的碳足迹减排策略。
关键词:
海水淡化 生命周期 碳足迹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兵 祁神军 张云波 佘洁卿 温日琨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构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以厦门市学生宿舍、居民住宅及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总结三类建筑碳排放的共性,进而提出不同功能建筑的减排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丰景春 洪玉振 张晶 周志博 孙卫军 温世亿
文章在分析项目群全生命周期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项目群的含义,从而建立了项目群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项目群全生命周期的立项、构建、实施和收尾诸阶段的内容、任务和目标。
关键词:
项目 项目群 全生命周期 阶段划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洋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当今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农业不仅是我国社会的基础,也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排放源,因此探讨其增汇减排路径与潜力意义重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离不开农业的增汇减排。为此,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的“双碳”历程和经验,梳理了我国农业主要的增汇减排路径与潜力及其对“双碳”目标的贡献。农业低碳发展,特别是种植业、畜牧业及渔业等领域的温室气体减排,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俞春华 佘程熙 李金霞 陈琦 温富国 吴义男
碳足迹测量与估计是低碳供应链评估的重要指标,目前缺乏统一的碳足迹衡量标准与界限,同时传统的碳足迹测量方法需要大量的计算成本。因此,提出一种先核算后预测的两阶段全生命周期碳足迹估算方法。在第1阶段,电网物资供应链被划分为5个阶段,并构建相应的测算模型,实现对碳足迹的定量描述与评估;在第2阶段,以电缆产品作为碳源,构建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LSTM)的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预测模型。基于2020~2023年电网供应链的碳足迹管理数据进行了数值实验,预测准确率为99.3%。通过与BP神经网络和GABP神经网络构建的模型对比,证明模型的准确性与优越性,实现对碳足迹的有效核算与预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欧训民 张希良
利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计算中国主要9种终端能源的化石能耗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碳强度),涵盖原料制取、运输、燃料制取和运输四个阶段,包含煤炭、石油和天然气3种化石能耗分析。结果表明电力碳强度最高,石油基、天然气基和煤基燃料碳强度依次升高;低采收率、高CH4泄露水平和低生产转化率是碳强度高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终端能源 碳强度 全生命周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彭屹松 伍中信
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境下,我国响应国际气候峰会达成的协议,承诺实现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宏伟目标。由此,企业碳信息披露成为政界、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点。但从目前国内企业碳信息披露情况来看,由于没有统一的报告标准导致许多企业发布的碳信息杂乱,信息价值不足,且以文字叙述为主的报告形式不利于用户高效获取信息,给使用者带来困扰。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企业碳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从制度完善、碳信息标准库的构建、碳信息报告形式与内容、碳信息指标的评价与鉴证四个方面提出了企业碳信息披露框架的支撑机制,为控排企业的碳信息披露提供直接的可操作性优化指导。
关键词:
碳信息披露 高质量 碳信息分类标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亚飞 刘静
数字贸易是数字技术与贸易融合的时代产物及数字经济的重要形态,充分发挥数字贸易的碳减排效应,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及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研究同时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端”和“消费端”纳入数字贸易与碳排放分析框架,讨论数字贸易对碳减排的影响机制,基于2011至2020年中国30个省级样本数据及动态空间计量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贸易具有明显的碳减排效应,该效应在地区之间呈现出北方强于南方、中西部强于东部的异质性特征;生产端的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贸易通过产出规模效应会削弱碳减排效应,而通过结构效应及技术效应增强碳减排效应;在消费端方面,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表现为碳减排增强效应,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表现为碳减排削弱效应。
关键词:
数字贸易 碳减排效应 动态空间计量模型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稳海 武晓敏 赵桂玲
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研究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总维度还是分维度,绿色金融均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其中绿色投资的碳减排效应最大,绿色证券次之,绿色信贷最小;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具有中介作用,环境规制与金融市场化均增强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果;东部组、科技发达组和高耗能组相对中西部组、科技欠发达组和低耗能组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更为明显。因此,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现绿色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尤为重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颖 叶林 李芳
[目的]不合理的化肥施用不仅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还产生大量碳排放。削减化肥过度施用产生的碳排放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测算小麦化肥碳减排潜力并总结其时空分异规律,可以为削减化肥碳排放提供依据。[方法] 文章基于2004—2020年10个小麦主产省份面板数据,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小麦化肥投入效率以及化肥可削减比例作为化肥碳减排依据,并使用基尼系数、Kernel核密度估计方法、Markov链分析方法分析与总结小麦化肥碳减排潜力的时空演变规律特征。[结果]10个主产省份小麦化肥平均碳减排潜力达到251.1 kg CE/hm~(2),其中西部地区碳减排潜力最高,总体碳减排潜力空间分布不均衡,分布差距扩大并且差距主要来自地区间差距,碳减排潜力虽然呈现下降趋势但在空间分布上仍较稳定。[结论]为促进小麦绿色生产,需要明确西部地区为小麦化肥碳减排重点地区、重视小麦低碳生产中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发挥测土配方施肥对促进化肥碳减排的作用、利用多个要素替代措施推动化肥碳减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