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5)
- 2023(12346)
- 2022(9683)
- 2021(8865)
- 2020(6986)
- 2019(15601)
- 2018(15019)
- 2017(28407)
- 2016(15074)
- 2015(16566)
- 2014(16220)
- 2013(16276)
- 2012(14861)
- 2011(13231)
- 2010(13047)
- 2009(12272)
- 2008(12201)
- 2007(10887)
- 2006(9753)
- 2005(9043)
- 学科
- 济(74450)
- 经济(74371)
- 业(72112)
- 企(65870)
- 企业(65870)
- 管理(59481)
- 方法(31033)
- 业经(27177)
- 农(24843)
- 数学(22397)
- 财(22321)
- 数学方法(22267)
- 中国(20449)
- 农业(18294)
- 务(16967)
- 财务(16959)
- 财务管理(16947)
- 环境(16309)
- 企业财务(16014)
- 技术(15649)
- 划(15208)
- 和(14481)
- 贸(14353)
- 贸易(14344)
- 制(14083)
- 易(14059)
- 策(13605)
- 理论(12633)
- 体(11636)
- 地方(11215)
- 机构
- 学院(224927)
- 大学(216684)
- 济(103971)
- 经济(102532)
- 管理(90561)
- 理学(77418)
- 理学院(76698)
- 管理学(75950)
- 管理学院(75520)
- 研究(74689)
- 中国(61029)
- 财(46263)
- 京(45196)
- 科学(41770)
- 财经(37181)
- 所(36026)
- 农(34747)
- 经(33974)
- 江(32854)
- 中心(32799)
- 研究所(32512)
- 经济学(32425)
- 经济学院(29316)
- 北京(28918)
- 业大(28819)
- 财经大学(27317)
- 院(27114)
- 农业(27051)
- 范(26751)
- 商学(26618)
- 基金
- 项目(145933)
- 科学(118607)
- 研究(110328)
- 基金(109403)
- 家(94103)
- 国家(93287)
- 科学基金(82143)
- 社会(75235)
- 社会科(71580)
- 社会科学(71563)
- 基金项目(57574)
- 省(56709)
- 自然(50375)
- 自然科(49225)
- 自然科学(49213)
- 自然科学基金(48423)
- 教育(48174)
- 划(46175)
- 资助(44170)
- 编号(41672)
- 发(34232)
- 业(34200)
- 创(33885)
- 部(32890)
- 重点(32592)
- 国家社会(32430)
- 成果(31394)
- 创新(30822)
- 制(29544)
- 课题(28977)
- 期刊
- 济(119994)
- 经济(119994)
- 研究(66375)
- 中国(40207)
- 管理(37950)
- 财(37171)
- 农(33849)
- 科学(30530)
- 学报(27008)
- 农业(23932)
- 大学(21826)
- 业经(21540)
- 学学(21054)
- 融(20523)
- 金融(20523)
- 技术(19951)
- 经济研究(19390)
- 财经(18699)
- 经(16380)
- 教育(15796)
- 问题(15605)
- 业(15470)
- 贸(14080)
- 世界(13645)
- 技术经济(13577)
- 国际(12130)
- 刊(11274)
- 现代(11273)
- 商业(10916)
- 资源(10280)
共检索到335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林生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并对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全面部署。“双碳”目标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方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双碳”目标并非单纯生态保护主义,而是涉及生态、经济、能源等多维度的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旅游业作为经济系统变革、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产业载体,也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产业部门之一。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铭江 明波 李研 黄强 李鹏 吴萌
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宝库和能源基地之一。如何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实现能源系统的绿色转型,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在系统总结新疆主要能源的储量及分布的基础上,梳理现阶段能源生产与消费现状,分析能源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能源绿色转型路径及相关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1)新疆能源系统中化石能源占比超过85%,碳减排任务异常艰巨;(2)新疆“弃风、弃光”问题严峻,弃电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要实现新疆能源系统的绿色转型,须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加快水—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扩大电力对外输送通道,推进“电气化新疆”进程,发展CCUS与大规模储能新技术等。研究结果可为新疆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瑾华 陈强远
中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的绿色转型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由之路。绿色转型研究由"增长的极限"转向"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从转型过程与转型绩效视角界定绿色转型内涵,并探究主动转型和被动转型两种方式对绿色转型的影响。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大视角梳理了体制机制障碍、意识障碍、技术障碍、资源障碍四重挑战,并阐述了碳中和目标下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四大路径: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制定环境规制措施;加快建立多效环境制度与工具体系;加快建立绿色制造管理体系;持续推动形成绿色消费体系。
关键词:
碳中和目标 制造业 绿色转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宏海 熊文娟
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经济社会的系统性革命,将推动我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绿色低碳将成为我国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双碳”目标下的碳减排路径分析
关键词:
绿色转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任洁
碳达峰与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战略是中国提出的两个阶段碳减排奋斗目标:我国力争于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并努力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是旅游业整体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从自然环境层面来看,实现“双碳”目标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环境气候变化对旅游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韧性;从社会经济角度来看,“双碳”战略的实施可以推动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等旅游形式发展,丰富旅游产业的生产形式与营收类型,助力旅游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我国生态环境建设。
关键词:
旅游业 高质量发展 旅游业碳排放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承照 欧阳燕菁
“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作为我国未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目标,具有三重性:制约性、引导性和激励性,“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1)。这是中国顺应全球低碳发展大势做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既是推动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战略之举。旅游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肩负着同样重要的环境责任。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杜雯秦 郭淑娟
运用SBMGML模型测度2019年我国3个省市绿色能源效率,并基于组态框架,结合NCA和fs QCA方法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绿色金融、环境规制和环保观念6个因素对我国能源效率的联合效应.研究表明:单一要素并不构成绿色能源效率的必要条件,但区域经济发展在产生高能效上发挥着普适作用;存在4种环境组态,呈现了不同区域绿色能源效率的多重提升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韦佳培 吴洋滨
“双碳”目标的提出与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战略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需要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农业发展制度、农业技术等方面下功夫,即涵盖发展理念的更新、发展方式的变革和技术人员的保障。在实践中,可通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减少碳排放,走低碳农业发展之路;通过制度激励和环境检测引导农业绿色发展,助力碳达标;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完成农业领域的“双碳”目标。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何继新 夏五洲
“双碳”目标成为驱动建筑企业绿色化转型的一个重要指引。“双碳”目标驱动下的建筑企业面临的新变革是以绿色建造为根、技术创新为魂的绿色化转型,“双碳”目标促进建筑企业绿色化转型的内在根源在于带动新旧动能的衔接与转换、实现绿色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接合、推动绿色建造价值链迭代升级,“双碳”目标赋能建筑企业绿色化转型能力的路径是绿色功能研发设计、绿色技术创新发展、绿色建造方式转变和营造绿色运营场景,使能绿色化价值创新的着力点是建构企业绿色合作治理共同体、优化企业绿色管理过程、重构企业绿色能量场域。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晓如 朱竑 黄剑
<正>旅游业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1))。由于旅游活动产生了可观的收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过去几十年,旅游业在传统的认知中被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无烟工业”。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大规模快速发展,一方面,旅游业态呈现出多层次、多类型和多样貌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在以经济为主的发展导向下,不少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2)),并带来大量一次性产品与不可回收垃圾,导致不可再生环境的破坏与退化~((3))。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雨婧 唐健雄
绿色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业奉行以人为本、生态至上和全面发展的新价值观。在梳理旅游业绿色发展概念及内涵基础上,构建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评价体系,运用SBM-Under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探讨2008—2018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旅游业绿色发展效率(TGDE)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时间和空间变化方面,TGDE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时间上呈"W"型变化形态,"下降—上升—调整"阶段特征显著;空间呈"东—中—西"递减分布,内部差异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低、中、高效率由"金字塔"向"菱形"结构转变,高效率地区集中于东部沿海,中等效率多分布于中西部地区,低效率位于胡焕庸线两侧。(2)动态演进方面,TGDE始终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但区域协调性逐步增强,具有较强平稳性,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空间向上转移省份比较集中,以中西部为主,向下调整省份较少,且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溢出影响具有不对称性。(3)影响机理方面,总体上,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政府规制、教育水平和旅游资源影响因子与TGDE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对外开放程度的作用不显著,但各因子的影响程度、作用机理及条件具有较强地域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姗姗 许彩慧
近年来,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前沿端口,国际产业链和分工体系正发生深度演变,全球性的绿色低碳发展新赛道正逐步形成。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抢抓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新机遇的主动作为,立足于全球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的影响要素及作用传导机理,探究中国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的国内外双重机遇和挑战,提出新发展格局下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的现实逻辑。从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改革低碳绿色政策机制角度对中国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县祥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日益严峻,中国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对外贸易的绿色低碳发展成为焦点。以“双碳”目标下中国对外贸易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及政策优化为核心,梳理相关概念,对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形势进行分析,论证中国出口贸易与碳排放关系实证,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首先,需要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速推进清洁能源转型,以减少碳排放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其次,财税、金融和投资政策体系的完善对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应建立绿色低碳贸易标准,逐步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确保绿色低碳产品的市场准入和贸易流动。此外,推进绿色低碳产品进出口货物目录的优化,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和目标市场也是关键。通过市场调研和推广,扩大适合的目标市场,并鼓励企业进行绿色低碳技术合作和创新,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为助力外贸转型升级,应打造绿色贸易发展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加强国际合作,争取在国际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徐枫 潘麒 汪亚楠
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绿色低碳转型是由政府引导、企业决策、社会公众参与的重要部署。本文采用2012—2019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根据文本分析法界定214个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词,通过双重差分法评估绿色低碳转型对制造业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文研究发现,绿色低碳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创新投入和缓解融资约束是其中的重要作用机制。从异质性效应来看,绿色低碳转型对民营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效果明显优于国有企业。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可以为政府制定绿色低碳转型政策和企业进行绿色生产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期刊] 改革
[作者]
于法稳 林珊
实现碳减排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效路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旋律、“双碳”目标的提出、环境规制不断完善的制度环境,都要求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发展。在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中理念创新、环境规制、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及技术创新等问题进行理论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明确理念目标,坚定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方向;升级产业结构,确保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质量;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效率;创新绿色技术,提升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能力;完善体制机制,保障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可持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