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73)
2023(17015)
2022(14515)
2021(13857)
2020(11207)
2019(25671)
2018(25281)
2017(48606)
2016(26356)
2015(29302)
2014(28774)
2013(28058)
2012(25932)
2011(23469)
2010(23226)
2009(21383)
2008(20351)
2007(17430)
2006(15426)
2005(13565)
作者
(72324)
(60171)
(59668)
(56921)
(38209)
(28515)
(27131)
(23594)
(22819)
(21501)
(20324)
(20246)
(18948)
(18829)
(18670)
(18543)
(17937)
(17679)
(17146)
(17077)
(14755)
(14725)
(14347)
(13639)
(13370)
(13287)
(13274)
(13123)
(12054)
(11897)
学科
(101262)
经济(101147)
管理(77260)
(69909)
(57792)
企业(57792)
方法(44754)
数学(38899)
数学方法(38436)
中国(30399)
(28816)
(26709)
业经(22890)
(21757)
(21544)
贸易(21534)
(21036)
环境(20356)
(19641)
地方(19019)
农业(18587)
(17062)
(16552)
银行(16514)
(16409)
财务(16337)
财务管理(16308)
理论(16245)
(16086)
(15884)
机构
大学(363275)
学院(363218)
(150305)
经济(147265)
管理(144068)
研究(124893)
理学(124841)
理学院(123519)
管理学(121564)
管理学院(120913)
中国(94113)
(76815)
科学(74871)
(68515)
(61223)
中心(56021)
研究所(55890)
(55122)
财经(55020)
业大(51539)
(50904)
(50306)
北京(48865)
(48347)
师范(47971)
(45833)
经济学(45622)
农业(43023)
(41241)
经济学院(41192)
基金
项目(249984)
科学(197947)
研究(186856)
基金(182550)
(158333)
国家(157031)
科学基金(135073)
社会(118888)
社会科(112624)
社会科学(112599)
基金项目(95733)
(95255)
自然(86208)
教育(85579)
自然科(84166)
自然科学(84147)
自然科学基金(82616)
(80982)
编号(76099)
资助(74940)
成果(62220)
(56163)
重点(55919)
(53800)
课题(52438)
(52180)
国家社会(49183)
创新(48670)
教育部(48648)
科研(47481)
期刊
(162764)
经济(162764)
研究(109834)
中国(66432)
学报(54484)
管理(52180)
科学(51482)
(50725)
(50262)
大学(41731)
教育(41713)
学学(39168)
农业(35727)
(32288)
金融(32288)
技术(29964)
经济研究(27235)
业经(26680)
财经(26263)
(22549)
问题(20867)
(18441)
图书(18320)
(18254)
科技(16943)
理论(16863)
技术经济(16823)
现代(16282)
世界(16050)
(16045)
共检索到5286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新明  张睿超  亓靖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的正式确立,使绿色低碳政策成为体现国家战略意志和履行国际承诺的重要保障。本文构建政策分析的战略三角模型,运用扎根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针对绿色低碳政策进行文本量化研究。通过观察政策发展历程、治理主体的网络节点特性以及目标领域与治理工具的互动演化关系,发现我国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政策动力三重演进,战略目标逐渐清晰;政策网络一核多元,部门协同有待深入;政策存量具备基础,政策组合尚需优化。鉴于此,下一步“双碳”治理应重视科技和市场的政策进路,盘活资本和人才的政策要素,融入差异和协同的政策理念。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孔莉   彭宇亭   李想成真  
绿色金融政策的协同性研究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政策协同理论,构建绿色金融政策“协同—属性—工具”分析框架,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相似度算法与系统耦合协同模型,从政策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和耦合协同多个维度对2016—2022年中央及地方绿色金融政策进行文本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和耦合协同水平逐渐提升,但总体强度仍较低;在区域上,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三维协同具有区域差异性;在政策类型维度上,央地绿色金融政策类型呈现多样化特征;在政策工具维度上,央地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结构失衡,使用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较多而需求型工具略少。因此,为提高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有效性,应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政策多维协同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孔莉   彭宇亭   李想成真  
绿色金融政策的协同性研究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政策协同理论,构建绿色金融政策“协同—属性—工具”分析框架,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相似度算法与系统耦合协同模型,从政策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和耦合协同多个维度对2016—2022年中央及地方绿色金融政策进行文本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和耦合协同水平逐渐提升,但总体强度仍较低;在区域上,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三维协同具有区域差异性;在政策类型维度上,央地绿色金融政策类型呈现多样化特征;在政策工具维度上,央地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结构失衡,使用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较多而需求型工具略少。因此,为提高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有效性,应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政策多维协同机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县祥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日益严峻,中国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对外贸易的绿色低碳发展成为焦点。以“双碳”目标下中国对外贸易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及政策优化为核心,梳理相关概念,对全球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形势进行分析,论证中国出口贸易与碳排放关系实证,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首先,需要合理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速推进清洁能源转型,以减少碳排放并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其次,财税、金融和投资政策体系的完善对于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应建立绿色低碳贸易标准,逐步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确保绿色低碳产品的市场准入和贸易流动。此外,推进绿色低碳产品进出口货物目录的优化,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和目标市场也是关键。通过市场调研和推广,扩大适合的目标市场,并鼓励企业进行绿色低碳技术合作和创新,提升产品的竞争力。为助力外贸转型升级,应打造绿色贸易发展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同时,积极参与国际治理,加强国际合作,争取在国际气候治理中的话语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许光  
低碳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格局的新规则。自2009年以来,美国政府计划在两年内斥资1000亿美元,在清洁能源、智能电网以及建筑物改造等领域大力推行"绿色就业",一方面减少能源需求对环境的破坏,另一方面加大"绿色就业"岗位的培养,缓解产能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失业压力,"绿色就业"作为美国解决能源需求问题长期计划的开端,具有良好的预期效应,对面临经济转型升级中巨大失业压力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该文在梳理美国绿色就业相关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我国绿色就业发展的成本约束、政策约束、结构约束和转换约束,同时提出加快发展绿色就业的思路与对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李金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绿色金融不仅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持,也有力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发展,以利于促进绿色金融发展,进而在经济结构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文以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低碳经济视角探析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我国绿色金融监控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于静  
在“双碳”背景下,建筑企业管理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为适应低碳环保的要求,绿色建筑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趋势在不断增长,与此同时,绿色低碳建筑项目往往比传统建筑项目涉及到更多风险。针对“双碳”背景下绿色低碳建筑项目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利益相关性确定绿建项目中影响较大的风险成分,并阐明绿建项目风险因素的主要内容。然后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绿建项目风险的权重排名,结合调查结果提出相应建议,当绿色低碳建筑项目在面临不同风险时,为项目施工的应对计划和控制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赵月娥  张晓民  
公共机构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大户,推动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深入分析碳达峰、碳中和基本内涵及相关要求的基础上,指出公共机构将迎来低碳目标从定性到定量、低碳节点从模糊到具体、低碳约束从软性到刚性、低碳视线从浅层到深层、低碳范畴从个体到全局的新征程,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以更好地推进图书馆等公共机构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全春光  肖敏  程晓娟  戴恩勇  
近年来,绿色发展和低碳环保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因此,企业必须加快步伐,从发展传统物流向绿色物流转变。文章首先阐述绿色物流产生的背景和现状,分析目前绿色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低碳物流视角下企业绿色物流发展的必要性,最后从资源配置、逆向物流、包装、运输、仓储等方面阐述企业发展绿色物流的实践措施。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清华  王歌  
从"低碳"到"零碳",建筑业的"绿色发酵"不断持续,绿色低碳建筑已成为资源科学、低碳经济等领域的热点议题。然而,目前针对绿色低碳建筑的研究动态尚未有定量、深入的分析与归纳,不利于系统把握其发展现状及趋势。以SCI和SSCI中1998—2015年发表的591篇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多维尺度分析等方法,探测绿色低碳建筑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时区分布态势,最后形成对中国建筑业低碳转型的若干启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瑛   严林志  
量化评价新能源汽车政策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从政策工具、政策主体、政策主题构建三维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LDA主题模型,对我国2009~2022年中央政府发布的126份新能源汽车政策文本进行量化评价。研究发现,政策工具结构整体分布不均,内部子工具差异较大;政策主体间协同合作不够紧密;政策主题内容丰富,“智能性”和“低碳性”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两大发展趋势。基于此,从优化政策工具配置、建立健全政策主体协同合作机制、动态调整政策主题内容和重点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晓亮  杜志芳  
基于推动绿色建筑的低碳发展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分析国内外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从推进低碳发展的责任、低碳资源的利用、低碳评价指标的构建三个方面提出我国绿色建筑实现低碳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易明  程晓曼  
研究在碳税、碳限额与碳交易、碳补贴三种情境下绿色供应链企业的最优产品定价、绿色创新策略以及合作条件。考虑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碳减排边际成本的差异,建立了包含制造商、零售商的两阶段绿色供应链。分别构建了集中决策模型和分散决策模型,前者作为评价供应链绿色创新合作绩效的标杆,后者Stackelberg博弈通过逆向归纳法求解。结果表明,碳价格作为碳税、碳限额与碳交易、碳补贴三种碳价格政策的共同特性,是决定供应链绿色创新程度的本质因素,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有合作减排的动力。碳减排技术难度系数对供应链绿色创新有负向影响作用,而消费者的低碳偏好能够促进供应链绿色创新。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韦东明  顾乃华  
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为基础,采用2004—2016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法考察城市低碳治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城市的低碳治理建设显著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绿色经济增长分解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绿色技术变动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增长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城市更为显著。从动态效应而言,城市低碳治理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滞后的长期政策效应。拓展性检验发现,制定公开减排目标对低碳治理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主要体现于环境目标硬约束方面。机制检验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强化环境政策力度、降低城市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渠道推动绿色经济增长。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源   温作民  
采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结合空间相关性检验与空间计量模型,从主观与客观驱动因素两方面出发,探究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整体看,在剔除外部环境因素与随机变量后,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整体均值明显提高;分区域看,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区域空间差异,东部区域最高,东北区域最低。进一步看,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及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主观驱动因素主要为企业研发投入、科研机构研发投入、高校研发投入,客观驱动因素主要涵盖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与人力资本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