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17)
- 2023(17478)
- 2022(14959)
- 2021(13869)
- 2020(11626)
- 2019(26279)
- 2018(26060)
- 2017(50211)
- 2016(27318)
- 2015(30273)
- 2014(29685)
- 2013(29377)
- 2012(26802)
- 2011(24347)
- 2010(24244)
- 2009(22544)
- 2008(21330)
- 2007(18784)
- 2006(16716)
- 2005(14693)
- 学科
- 济(101723)
- 经济(101611)
- 管理(79783)
- 业(76135)
- 企(62995)
- 企业(62995)
- 方法(45992)
- 数学(39926)
- 数学方法(39503)
- 中国(33992)
- 农(28948)
- 融(28529)
- 金融(28527)
- 财(28087)
- 银(28077)
- 银行(28009)
- 行(27000)
- 业经(24048)
- 制(22804)
- 学(22604)
- 地方(21919)
- 贸(21374)
- 贸易(21358)
- 易(20829)
- 环境(20165)
- 农业(19408)
- 务(18363)
- 财务(18291)
- 财务管理(18262)
- 理论(17326)
- 机构
- 学院(382455)
- 大学(381326)
- 济(150372)
- 管理(148778)
- 经济(147036)
- 理学(128969)
- 理学院(127564)
- 研究(127228)
- 管理学(125338)
- 管理学院(124670)
- 中国(99553)
- 京(80428)
- 科学(80113)
- 财(70036)
- 农(66341)
- 所(64196)
- 业大(60222)
- 研究所(58773)
- 中心(58710)
- 财经(56613)
- 江(54558)
- 农业(52516)
- 经(51298)
- 北京(50677)
- 范(48683)
- 师范(48108)
- 院(46057)
- 州(45164)
- 经济学(44998)
- 财经大学(42099)
- 基金
- 项目(261442)
- 科学(203421)
- 研究(188121)
- 基金(188021)
- 家(165419)
- 国家(164026)
- 科学基金(139362)
- 社会(117347)
- 社会科(111276)
- 社会科学(111247)
- 省(103354)
- 基金项目(100231)
- 自然(91752)
- 自然科(89563)
- 自然科学(89536)
- 自然科学基金(87890)
- 划(87232)
- 教育(85952)
- 编号(77070)
- 资助(77053)
- 成果(61481)
- 重点(58835)
- 发(56466)
- 部(56427)
- 创(54916)
- 课题(52994)
- 创新(51226)
- 科研(50511)
- 计划(48251)
- 大学(47949)
- 期刊
- 济(161024)
- 经济(161024)
- 研究(110229)
- 中国(68896)
- 学报(64879)
- 农(59788)
- 科学(57279)
- 管理(53449)
- 财(51243)
- 大学(48033)
- 学学(45666)
- 融(45131)
- 金融(45131)
- 农业(40573)
- 教育(39424)
- 技术(30618)
- 业经(28221)
- 财经(26904)
- 经济研究(26352)
- 经(22928)
- 问题(21221)
- 业(20389)
- 科技(19092)
- 理论(18880)
- 图书(18349)
- 商业(18208)
- 版(18004)
- 技术经济(17503)
- 实践(17283)
- 践(17283)
共检索到5538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朋林 张肖东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图刻画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动态特征。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强度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以及负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二,低碳技术水平的创新与发展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第三,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强度水平较低,中西部地区相对较高,整体水平在考察期内逐年降低。基于以上结论,论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绿色金融助推我国“双碳”目标如期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朋林 张肖东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图刻画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动态特征。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强度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以及负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二,低碳技术水平的创新与发展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第三,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强度水平较低,中西部地区相对较高,整体水平在考察期内逐年降低。基于以上结论,论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绿色金融助推我国“双碳”目标如期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世铭 许睿 陈非儿
“双碳”战略背景下,发展以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双赢绿色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绿色科技创新作为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核心动力,在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碳排放强度得分,构建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以考察绿色科技创新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绿色科技创新是抑制碳排放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能够通过能源结构和技术进步两条中介路径间接降低碳排放强度。此外,利用门槛效应检验可知,绿色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深化对于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效应表现出增强趋势。为此,提出建设新能源绿色供给消纳体系、打造“绿色+技术+低碳”发展模式、制定差异化绿色低碳标准相关建议,以提高绿色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抑制碳排放强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世铭 许睿 陈非儿
“双碳”战略背景下,发展以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双赢绿色低碳经济是大势所趋。绿色科技创新作为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核心动力,在推动经济绿色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碳排放强度得分,构建静态与动态面板模型以考察绿色科技创新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绿色科技创新是抑制碳排放强度的重要影响因素,能够通过能源结构和技术进步两条中介路径间接降低碳排放强度。此外,利用门槛效应检验可知,绿色科技创新水平的不断深化对于碳排放强度的抑制效应表现出增强趋势。为此,提出建设新能源绿色供给消纳体系、打造“绿色+技术+低碳”发展模式、制定差异化绿色低碳标准相关建议,以提高绿色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抑制碳排放强度。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周稳海 武晓敏 赵桂玲
绿色金融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研究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利用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总维度还是分维度,绿色金融均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应,其中绿色投资的碳减排效应最大,绿色证券次之,绿色信贷最小;绿色技术创新对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具有中介作用,环境规制与金融市场化均增强了绿色金融碳减排效果;东部组、科技发达组和高耗能组相对中西部组、科技欠发达组和低耗能组绿色金融碳减排效应更为明显。因此,进一步加大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实现绿色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制定差异化绿色金融政策尤为重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世磊 任宇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环境问题逐渐显现。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导致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寻求发展和保护两方面的途径。当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途径,也是绿色发展的主旋律。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环境规制的不断健全,需要企业加速绿色转型。本文从理念创新、环境规制、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和技术创新五个方面阐述了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转型 持续发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云燕 张硕 张玉泽
在对2008—2019年中国省域碳排放与绿色金融的时空演化、重心迁移与离散趋势深入考察的基础上,运用静态与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绿色金融影响碳排放的空间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展开探讨。研究发现:中国碳排放已进入缓慢增长阶段,东部与东北碳排放占比下降,中西部碳排放对东部呈“追赶”态势,热点排放区向西北转移。绿色金融水平稳步提升,水平较高省份集中在东部沿海,依次为中西部;高水平区逐渐收敛,呈南北方向为主导的空间分布。碳排放存在空间关连与路径依赖,绿色金融的减碳效果具有属地与溢出效应,物理矩阵下的跨区域协同减排效应更强。经济发展对绿色金融的减碳效果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发达地区绿色金融的减排效果更强。机制分析表明,绿色金融可通过促进产业高级化抑制碳排放,但抑制效果存在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媛
“双碳”目标是新时期乃至今后长期低碳转型发展的战略方向,也是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绿色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加快推进绿色金融与双碳目标的契合进程,以实现“双碳”为目标,以人民健康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以政策体系为支撑,不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完善应对气候变化投融资新型方式,优化绿色金融资金的投资结构,建立绿色金融体系高质量发展路径。文章结合钻石模型分析得出我国绿色金融产业在绿色信息披露制度、绿色标准体系、绿色金融产品结构、绿色主体合作意识以及碳市场上还存在一定缺陷,为实现低碳目标促进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应当制定统一的绿色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绿色信息披露制度,提升应对外部环境风险能力。强化生产要素投入,加大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完善碳市场监管机制,构建“一带一路”绿色金融体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系统安全。
关键词:
“双碳” 绿色金融 高质量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要想保证国内经济稳步可持续发展态势,就必须调整国民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升级。而绿色金融作为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活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柱,目前相关政策已逐步完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在绿色金融制度、绿色金融评估、绿色金融产品等方面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因此,本文从完善绿色金融制度体系、建立绿色信贷评估系统、拓宽绿色金融综合服务的角度给出相应的建议,有助于金融机构精准识“绿”、用心助“绿”、耐心护“绿”,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尤志婷 彭志浩 黎鹏
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是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作用机理分析,以绿色信贷、绿色产业投资、绿色债券为例,使用2009—2019年30组省级数据从整体与区域两方面对绿色金融的碳减排效果进行考察。研究发现,整体分析中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都有显著减排效果,但在交互项中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组合表现出负调节效应,其余组合为互补效应。区域分析中,西部地区绿色产业投资减排效果较强,绿色信贷偏弱;中部地区绿色债券对区域碳排放未产生显著影响,互补效应也只存在绿色信贷与绿色产业投资间;东部地区单一或交互项与区域碳排放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减排效果最优。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庞加兰 王薇 袁翠翠
基于双碳目标的提出与国家金融学的理论背景,选取2013—2019年中国30个省级区域数据,运用熵值法估算绿色金融发展指数与能源结构优化指数,实证分析绿色金融对于能源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指标呈现波动式增长,能源结构逐年优化;绿色金融发展通过融资规模的中介效应和技术进步的调节效应对能源结构优化产生正向影响,其中融资规模的中介效应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基于此,应完善绿色金融市场化体系建设、提升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加快技术进步以促进各地区能源结构优化,助推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瑜
绿色低碳发展观念近年来成为各地区的首选发展模式,绿色低碳发展是首要目标之一是实现低碳排放,为更好地制定碳减排策略,研究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尤为关键。为深入研究湖南地区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选取协整分析等计量研究方法,以湖南地区1995-2011年数据作为样本,对湖南省碳排放及其诸多影响因素之间关系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路径及机理,以据此提出相应的碳减排策略。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孟禹 郭凯 张莹莹
本文基于2006年-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分析和验证了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碳排放水平下,绿色金融助力经济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可以助力经济低碳转型;在当前的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下,绿色金融可以同时通过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助力经济低碳转型。但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存在区域异质性,在高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的调节机制没有发挥出来,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调节机制为负向,在低碳排放地区能源结构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发挥了正向的调节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新明 张睿超 亓靖
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的正式确立,使绿色低碳政策成为体现国家战略意志和履行国际承诺的重要保障。本文构建政策分析的战略三角模型,运用扎根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针对绿色低碳政策进行文本量化研究。通过观察政策发展历程、治理主体的网络节点特性以及目标领域与治理工具的互动演化关系,发现我国绿色低碳政策体系、政策动力三重演进,战略目标逐渐清晰;政策网络一核多元,部门协同有待深入;政策存量具备基础,政策组合尚需优化。鉴于此,下一步“双碳”治理应重视科技和市场的政策进路,盘活资本和人才的政策要素,融入差异和协同的政策理念。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吴君民 余江志
实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运用“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分别从物理(W)、事理(S)与人理(R)的角度,指出碳中和背景下,我国当前绿色金融存在的深层次、根本性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绿色金融的系统性对策,为碳中和背景下我国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WSR 系统方法论 绿色金融 碳中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