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0)
- 2023(16031)
- 2022(13790)
- 2021(13106)
- 2020(10726)
- 2019(24457)
- 2018(24256)
- 2017(45937)
- 2016(24947)
- 2015(27943)
- 2014(27457)
- 2013(27033)
- 2012(24614)
- 2011(22509)
- 2010(22258)
- 2009(20359)
- 2008(19475)
- 2007(16758)
- 2006(14670)
- 2005(12877)
- 学科
- 济(101523)
- 经济(101425)
- 管理(73310)
- 业(64399)
- 企(53567)
- 企业(53567)
- 方法(44114)
- 数学(38247)
- 数学方法(37792)
- 中国(28718)
- 农(26311)
- 环境(24176)
- 学(22705)
- 财(22653)
- 地方(22518)
- 业经(21872)
- 贸(20248)
- 贸易(20237)
- 易(19717)
- 和(17893)
- 划(17677)
- 农业(17397)
- 制(17090)
- 理论(15746)
- 技术(14787)
- 银(14769)
- 银行(14728)
- 行(14138)
- 融(14073)
- 金融(14071)
- 机构
- 大学(348780)
- 学院(348711)
- 济(141603)
- 经济(138691)
- 管理(137326)
- 研究(120897)
- 理学(119327)
- 理学院(117968)
- 管理学(116000)
- 管理学院(115383)
- 中国(89712)
- 科学(75327)
- 京(74693)
- 财(61082)
- 所(60115)
- 研究所(55330)
- 中心(53292)
- 农(53118)
- 业大(50560)
- 财经(49951)
- 江(48403)
- 北京(47546)
- 范(47348)
- 师范(46961)
- 经(45520)
- 院(44550)
- 经济学(42568)
- 农业(41496)
- 州(39758)
- 经济学院(38402)
- 基金
- 项目(243630)
- 科学(192233)
- 研究(179070)
- 基金(177310)
- 家(154891)
- 国家(153683)
- 科学基金(131628)
- 社会(113422)
- 社会科(107494)
- 社会科学(107467)
- 基金项目(93827)
- 省(93629)
- 自然(85051)
- 自然科(82970)
- 自然科学(82950)
- 教育(81537)
- 自然科学基金(81421)
- 划(79755)
- 资助(72828)
- 编号(72661)
- 成果(58198)
- 重点(55047)
- 部(53751)
- 发(53324)
- 创(50377)
- 课题(50126)
- 创新(47010)
- 国家社会(46924)
- 科研(46443)
- 教育部(46019)
- 期刊
- 济(153192)
- 经济(153192)
- 研究(101497)
- 中国(63334)
- 学报(54071)
- 科学(51408)
- 管理(49971)
- 农(47969)
- 财(43873)
- 大学(40759)
- 教育(38693)
- 学学(38329)
- 农业(34166)
- 技术(29122)
- 融(26679)
- 金融(26679)
- 经济研究(25250)
- 业经(25168)
- 财经(23371)
- 经(20021)
- 问题(19630)
- 图书(18401)
- 业(18345)
- 资源(17892)
- 科技(17042)
- 贸(16803)
- 技术经济(16218)
- 理论(15713)
- 版(15524)
- 现代(15518)
共检索到501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武林 王谦
在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坚持节能减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为此,中国始终努力从理论和行动上为推动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自身力量。“双碳”战略下,中国要全力推进三大产业中重点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消除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等方面的主要障碍,重点通过强化区域节能降碳合作、加强从源头到生产再到消费的全程节能减碳、完善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软硬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推进中国区域生态环境优化进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军军 张梦江
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本文全面分析了中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趋势和特征,分析了各省份碳排放脱钩弹性,并利用空间相关指数对碳排放强度和弹性系数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区域碳减排效果有很大差异,部分省份没有完成国家碳减排目标,但有部分省份实现了碳排放脱钩,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奠定了基础。各省份之间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正空间相关性,但碳排放弹性系数不存在空间相关性。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节能降碳政策体系,建设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做好碳减排的区域合作,推进区域绿色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碳减排 碳脱钩 空间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利梅 王珍珍
“双碳”目标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及推动构建生态共同体的重大战略举措,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可以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战略支撑作用。本文从科技创新这一视角出发,探讨了科技创新对各地区“双碳”目标实现的战略价值作用,以及当前我国各地区在依托科技创新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所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双碳”目标下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难点和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科技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晖莉 陈伟雄 张宝英
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双碳”战略下中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既面临产业优化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机遇,也存在严峻外部环境下稳定经济增长、传统产业升级压力加大的挑战。为此,中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产业链与供应链韧性。应以需求侧管理为重点,以消费需求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以调整投资结构推进产业优化,以优化贸易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产业转型升级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主持人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等之间的关系,加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理论研究与思想武装。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双碳”目标也必将对我国区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碳中和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丁绪辉 王柳元 贺菊花
研究选取2009—2015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SE-SBM模型对区域农业创新系统效率测度,并采用Tobit模型对其驱动因素估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农业创新系统效率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东中西区域效率差异较为明显,纯技术效率是制约区域农业创新系统效率不断提升的主要因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教育水平与农业创新系统效率有显著的关系,而城镇化水平、金融环境与产业结构均对农业创新系统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任亚军
当前,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不尽人意,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大量存在,金融业发展的法律环境、诚信环境、企业制度、行政制度都亟待改进和完善,如何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优化金融生态,对促进金融经济的和谐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
区域金融生态 优化 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彩凤
近年来伴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却呈现出逆向的下降之势,并逐渐成为我国经济整体和谐发展的一个重大桎梏。急功近利的补救措施已经不能有效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而需要构建完善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来从长远解决,不仅要提高农村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而且要通过完善税收、拓宽资金渠道、强化技术扶持等对策来推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关键词:
区域生态补偿 农村生态 环境治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冬冬 许正良 周慧广
伴随区域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优化型的科技投入日渐增多。文章将从区域生态建设的视角,对科技投入对环境排放和环境治理的影响作用进行评价。鉴于科技投入→环境排放→环境治理之间的串联关系,利用加性两阶段DEA模型对我国30个区域中科技投入对污染排放及污染治理效率进行测算,与此同时,也获得了科技投入与环境治理之间的影响关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永红 慈向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师翠英 陈俊宇 池显
“双碳”目标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必备条件。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CRITIC赋权法和熵权法测算了“双碳”目标指数与生态环境治理指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了两者的融合发展特征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2012—2021年,全国“双碳”目标与生态环境治理指数及各分维度指数均呈现上升趋势,并在空间上分别形成“东高中低”“西高东低”的分布格局。(2)协调关系在时序上可分为三个阶段:磨合协调阶段、初级耦合协调阶段、高水平的耦合协调阶段。(3)“双碳”目标指数高于生态环境治理指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丁绪辉 张紫璇 吴凤平
文章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E-SBM模型,以资本、劳动力和能源作为投入指标,各省市GDP作为合意产出指标,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非合意产出指标,对2006-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碳排放进行效率测度,以FDI、工业产业结构、技术创新、能源结构作为门槛变量对环境规制和碳排放效率进行门槛效应回归分析,以地区GDP、对外开放水平、城镇化水平对碳排放绩效的作用路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各区域间碳排放效率存在梯度差异分布;环境规制强度对碳排放绩效存在明显的双重门槛效应;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与碳排放绩效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城镇化水平与碳排放效率呈现反向关系。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应合理选择环境规制强度,提升FDI和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使环境规制的碳减排效应发挥最大化效益。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常巧素
自工业革命伊始,生态环境相较于经济发展一直处于让步地位,直到山清水秀的生活状态逐渐远离人类生活时,人们才逐渐意识到拥有良好区域生态环境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每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为当地的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生态环境的差异造就各地区经济条件的分化,如平原地带和高原丘陵地带的经济状况具有明显区别。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本文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对区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以及可行性战略路径进行研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苏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不仅能促进区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并且通过金融核心作用的发挥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会推动对区域金融的发展。因此,应该采取切实措施,不断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以实现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
区域金融 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中华 王莉
文章借鉴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方法,提出了区域生态环境优化测度的方法。利用测度数据信息,为优化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区域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政策空间。
关键词:
城镇化 生态环境 优化水平 测度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