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88)
- 2023(16249)
- 2022(13697)
- 2021(12875)
- 2020(10547)
- 2019(24093)
- 2018(23849)
- 2017(45642)
- 2016(24681)
- 2015(27583)
- 2014(27199)
- 2013(26955)
- 2012(24604)
- 2011(22431)
- 2010(22078)
- 2009(20189)
- 2008(19316)
- 2007(16669)
- 2006(14531)
- 2005(12745)
- 学科
- 济(105294)
- 经济(105194)
- 管理(70023)
- 业(64758)
- 企(53668)
- 企业(53668)
- 方法(44444)
- 数学(38466)
- 数学方法(38088)
- 中国(29465)
- 农(26830)
- 业经(24112)
- 地方(23604)
- 财(22038)
- 学(21131)
- 贸(20707)
- 贸易(20696)
- 易(20149)
- 环境(18910)
- 制(17794)
- 农业(17740)
- 和(17017)
- 理论(15581)
- 技术(15552)
- 划(15547)
- 银(15028)
- 银行(14991)
- 产业(14988)
- 行(14400)
- 融(14215)
- 机构
- 学院(345262)
- 大学(345107)
- 济(144104)
- 经济(141277)
- 管理(137166)
- 研究(119730)
- 理学(119158)
- 理学院(117833)
- 管理学(115994)
- 管理学院(115367)
- 中国(88731)
- 京(73800)
- 科学(72820)
- 财(61171)
- 所(59094)
- 研究所(54231)
- 中心(52686)
- 农(51173)
- 财经(50041)
- 业大(48741)
- 江(48084)
- 北京(46876)
- 范(46576)
- 师范(46213)
- 经(45628)
- 院(43954)
- 经济学(43755)
- 农业(39978)
- 经济学院(39498)
- 州(39307)
- 基金
- 项目(239591)
- 科学(189899)
- 研究(178170)
- 基金(174480)
- 家(151575)
- 国家(150388)
- 科学基金(129311)
- 社会(113518)
- 社会科(107705)
- 社会科学(107681)
- 基金项目(92220)
- 省(92140)
- 自然(82352)
- 教育(80901)
- 自然科(80406)
- 自然科学(80388)
- 自然科学基金(78927)
- 划(78138)
- 编号(72386)
- 资助(71355)
- 成果(58130)
- 重点(53939)
- 部(53146)
- 发(53125)
- 创(50134)
- 课题(50025)
- 国家社会(47007)
- 创新(46739)
- 教育部(45789)
- 科研(45286)
- 期刊
- 济(155934)
- 经济(155934)
- 研究(102469)
- 中国(62885)
- 学报(51002)
- 管理(50643)
- 科学(49609)
- 农(46532)
- 财(43677)
- 大学(38643)
- 教育(38553)
- 学学(36232)
- 农业(33136)
- 技术(29308)
- 融(27261)
- 金融(27261)
- 经济研究(26321)
- 业经(26088)
- 财经(23697)
- 经(20430)
- 问题(20139)
- 图书(18031)
- 业(17940)
- 贸(17218)
- 技术经济(16697)
- 科技(16690)
- 资源(15881)
- 商业(15756)
- 理论(15732)
- 现代(15706)
共检索到498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晖莉 陈伟雄 张宝英
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双碳”战略下中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既面临产业优化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的机遇,也存在严峻外部环境下稳定经济增长、传统产业升级压力加大的挑战。为此,中国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应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产业链与供应链韧性。应以需求侧管理为重点,以消费需求升级带动产业升级,以调整投资结构推进产业优化,以优化贸易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
“双碳”目标 产业转型升级 区域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军军 张梦江
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国家中长期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本文全面分析了中国30个省份的碳排放趋势和特征,分析了各省份碳排放脱钩弹性,并利用空间相关指数对碳排放强度和弹性系数的空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区域碳减排效果有很大差异,部分省份没有完成国家碳减排目标,但有部分省份实现了碳排放脱钩,为实现碳达峰目标奠定了基础。各省份之间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正空间相关性,但碳排放弹性系数不存在空间相关性。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完善节能降碳政策体系,建设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做好碳减排的区域合作,推进区域绿色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碳减排 碳脱钩 空间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武林 王谦
在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际,坚持节能减排、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优化区域生态环境已上升为国家意志和全民共识。为此,中国始终努力从理论和行动上为推动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贡献自身力量。“双碳”战略下,中国要全力推进三大产业中重点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消除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等方面的主要障碍,重点通过强化区域节能降碳合作、加强从源头到生产再到消费的全程节能减碳、完善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软硬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推进中国区域生态环境优化进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利梅 王珍珍
“双碳”目标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以及推动构建生态共同体的重大战略举措,实现“双碳”目标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可以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战略支撑作用。本文从科技创新这一视角出发,探讨了科技创新对各地区“双碳”目标实现的战略价值作用,以及当前我国各地区在依托科技创新推动“双碳”目标实现所取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双碳”目标下区域科技创新政策的难点和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碳达峰 碳中和 科技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主持人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等之间的关系,加强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理论研究与思想武装。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双碳”目标也必将对我国区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碳中和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陈纲
研究北部湾区域物流转型升级的过程,从北部湾区域战略在物流领域的内涵开始,从总规模、空间布局、物流业的功能组织结构分析了北部湾物流业现状,并对其发展阶段进行定位,针对北部湾区域物流业存在的问题,运用系统理论,提出了基于供应链的物流业整合模式,从信息共享的内容、供应链战略的协同、利益分配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模式。
关键词:
区域物流 供应链 北部湾 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凡 周民良
利用中国288个地级市2000—2016年面板数据,采用DID和PSM-DID模型衡量了RSCC对TUIS净效应。研究表明:(1)RSCC未能带动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近而未能推动TUIS。(2)RSCC实施初期存在时滞,随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呈现先负后正影响,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抑制作用逐渐拉大。(3)RSCC存在人力资本挤出、储蓄抑制加之未充分发挥政府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作用,尽管对区域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影响为正,但因体制机制等未能带动TUIS。(4)RSCC在2012年前显著带动产业结构合理化,2012年后显著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RSCC实施中“两个比照”样本对TUIS影响优于整体,并未带来与非比照区域显著差别;RSCC对等级高城市的TUIS影响不显著,对一般等级城市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抑制作用。由此,应更好配置禀赋资源,强化产业内生增长能力,带动中部TUIS。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红强 聂影
本研究以中国木材加工产业长期形成的加工贸易模式为对象,结合产业区域布局现状,分析当前集聚于发达经济省份的木材加工产业面临的转型升级外部要求及内在动力,并结合江苏省案例论证当前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区域木材加工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应具备的条件,并对中国木材加工产业以转型升级带动区域优化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超
低碳约束下,中国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的金融产业随之也要战略转型。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转型,就目前来说,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低碳金融产业的规划和政策研究;二是搭建低碳交易平台;三是完善中国的低碳金融体系。本文构建了简明的低碳金融产业与实体低碳产业的互动模型,并首次在低碳系数的基础上提出了低碳金融参数和企业低碳系数的概念。
关键词:
低碳约束 中国金融产业 战略转型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世磊 任宇静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环境问题逐渐显现。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导致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寻求发展和保护两方面的途径。当前,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途径,也是绿色发展的主旋律。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环境规制的不断健全,需要企业加速绿色转型。本文从理念创新、环境规制、资源利用、环境影响和技术创新五个方面阐述了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环境规制 绿色转型 持续发展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郭树华 杨泽夏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战略进行研究,深入探索和总结沿边区域开放的理论与实践,是构建我国沿边区域新发展格局,不断推进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升级的客观必然要求。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新时代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升级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系统谋划战略布局,明确合作重点,强化战略支撑,全力推动我国沿边区域开放空间格局优化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静
区域产业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内容,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圈、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产业经济布局,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实施的优先发展示范区域,新时期重构区域经济与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发展新格局,将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由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主编的《中国区域产业经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7月版)一书,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邱振卓
当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然而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的碳排放强度和排放总量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粗放型发展模式不仅使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同时给居民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立健全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完善市场监督管理、调整工业内部结构、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建立落后产能淘汰机制是解决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节能减排 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强 夏海清
“双碳”目标约束下环境分权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升级吗?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2003-2019年108个城市市级面板数据,采用DID实证研究了环境分权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1)环境分权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产业升级,并通过了平行趋势、安慰剂和PSM-DID等多维度的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分权的产业升级效应存在异质性,其中环境分权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上游和中游地区产业升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升级效果更为明显;(2)引入“双碳”目标约束的调节效应表明,“双碳”目标约束对环境分权的产业升级效应具有正向的调节效应;(3)进一步的传导机制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是环境分权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传导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朋林 张肖东
基于我国30个省份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度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通过空间杜宾模型实证研究了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并利用核密度估计图刻画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碳排放强度的空间分布动态特征。研究发现:第一,绿色金融对碳排放强度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以及负的空间溢出效应;第二,低碳技术水平的创新与发展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有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第三,我国东部地区碳排放强度水平较低,中西部地区相对较高,整体水平在考察期内逐年降低。基于以上结论,论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绿色金融助推我国“双碳”目标如期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