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15)
2023(13463)
2022(11452)
2021(10322)
2020(9085)
2019(20751)
2018(20405)
2017(39508)
2016(21240)
2015(24047)
2014(24039)
2013(23848)
2012(22184)
2011(20016)
2010(19931)
2009(18534)
2008(18400)
2007(16270)
2006(14013)
2005(12593)
作者
(61689)
(51991)
(51714)
(49378)
(33187)
(25008)
(23840)
(20359)
(19570)
(18411)
(17732)
(17537)
(16496)
(16334)
(16255)
(16165)
(15634)
(15387)
(15007)
(14887)
(12810)
(12775)
(12602)
(11882)
(11795)
(11585)
(11477)
(11164)
(10498)
(10179)
学科
(109012)
经济(108911)
管理(63777)
(58916)
(49235)
企业(49235)
方法(47828)
数学(42802)
数学方法(42303)
(26285)
中国(22946)
(22660)
地方(22217)
(20523)
业经(19717)
(17196)
财务(17151)
财务管理(17109)
(16726)
(16720)
贸易(16720)
企业财务(16275)
(16187)
农业(15172)
环境(14539)
(14325)
金融(14322)
地方经济(14148)
(14098)
(14090)
机构
大学(312160)
学院(311156)
(138691)
经济(136063)
管理(121068)
理学(104966)
理学院(103863)
研究(103187)
管理学(101991)
管理学院(101418)
中国(77723)
(64029)
(62181)
科学(61858)
(51739)
财经(50280)
(49813)
中心(48528)
研究所(46970)
业大(45723)
(45695)
(45554)
经济学(44329)
经济学院(39906)
北京(39707)
农业(39348)
(38188)
师范(37750)
财经大学(37396)
(36751)
基金
项目(208836)
科学(165215)
基金(153990)
研究(149033)
(134271)
国家(133220)
科学基金(115163)
社会(97092)
社会科(92246)
社会科学(92223)
基金项目(81313)
(81174)
自然(75127)
自然科(73458)
自然科学(73436)
自然科学基金(72115)
教育(69337)
(67997)
资助(64373)
编号(58510)
(47197)
重点(47106)
成果(46525)
(44744)
(43022)
国家社会(40901)
科研(40824)
教育部(40796)
创新(40357)
课题(40017)
期刊
(149183)
经济(149183)
研究(89106)
中国(53396)
(50469)
学报(48026)
管理(44265)
科学(43437)
(43353)
大学(36752)
学学(35004)
农业(29338)
技术(28590)
(27081)
金融(27081)
经济研究(25542)
财经(25512)
教育(24788)
(21966)
业经(21860)
问题(19587)
统计(18510)
技术经济(17322)
(16308)
(15751)
(15311)
决策(14978)
理论(14704)
(14471)
商业(14368)
共检索到452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建宇  张谊浩  
本文从实体经济可持续稳定发展视角,建立了多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传统的单纯使用货币政策的"单支柱调控"与近年来加入宏观审慎管理的"双支柱调控"的宏观经济调节框架下,主要经济变量对资本流动、利率、技术等相关冲击下的反应程度,并进行福利损失比较,以此检验宏观审慎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稳定器"作用。研究发现,引入宏观审慎管理实施"双支柱调控"后,对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效应相对温和,既能够达到一定的宏观政策目标,又能够平抑政策传导波动,显示出宏观审慎作为宏观经济"稳定器"的作用。而单纯使用货币政策的"单支柱调控"背景下,在宏观经济过快上行方面,往往容易发挥比较显著的政策作用,但同时也非常猛烈;但应对经济下行则政策效应非常有限,甚至在一个相对长的区间趋于无效。福利损失分析结果显示,从发展可持续的视角出发,"双支柱调控"下的福利损失也显著低于单纯货币政策条件下的福利损失,体现了宏观审慎"稳定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消费者因经济波动而损失的福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芦东  周梓楠  周行  
本文研究了管理浮动汇率制下我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调控稳定效应。首先,本文从实证层面考察了人民币汇率升贬值对央行货币政策的非对称影响。接着,本文构建了包含银行部门与货币错配的开放宏观经济模型,重点分析了在面对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压力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包括对汇率的反应)和宏观审慎政策(对外债的逆周期调节)的配合如何影响宏观经济和金融的稳定。结论表明,如果缺少宏观审慎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反应将导致产出、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等经济金融变量的波动增大。在存在宏观审慎政策的前提下,相对于完全浮动汇率制,管理浮动汇率制从中长期看能进一步促进产出和外债等核心变量的稳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琳  许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金融稳定效应及两者间的协调搭配意义重大。通过分别构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及金融稳定指数,运用动态时变参数TVP-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并以此来研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政策效应与协调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短期和长期货币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不同;宏观审慎政策有助于实现金融市场稳定,但实施时要注意货币政策的影响;物价和资产价格涨跌不一致时,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对金融市场的调控可能会面临政策目标的相互"冲突",物价和资产价格出现"双涨"或"双跌"时,两政策互为"补充"。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大明  
在我国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政府应逐步减少直接干预的宏观调控方式,更多地运用间接调控方式,间接调控将成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形式。税收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在整个宏观调控中无疑需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党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婧  马光荣  
经济稳定、政治稳定与社会稳定共同构成了当代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和各国的实践一般都把财政货币政策作为稳定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工具,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投资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非国有经济投资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性,但国有经济投资的波动性较小,且具有一定逆周期性;分省层面的回归结果显示,国有经济投资比重高的省份,宏观经济波动较小;同时,国有经济投资对GDP具有显著的乘数效应。这些结果表明,国有经济投资发挥了稳定宏观经济作用,但这种稳定作用随着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可能会有所减弱。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马勇  黄辉煌  
本文基于全球42个主要经济体1991—2016年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双支柱政策框架的金融稳定效应。实证结果表明:(1)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在抑制家庭信贷增长上具有显著作用,双支柱政策在缓解金融风险顺周期性上具有显著的金融稳定效应;(2)盯住贷款的宏观审慎工具和针对借款人、贷款人的宏观审慎组合具有更为显著的金融稳定效应;(3)新兴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在抑制家庭信贷扩张上的作用不显著,但其宏观审慎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相较发达经济体更为显著,发达经济体双支柱政策的金融稳定效应总体显著,其中货币政策效应更为突出;(4)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效应在下行周期优于上行周期,宏观审慎政策及其与货币政策的交互效应在上行周期优于下行周期;(5)只有个别宏观审慎工具会对失业率、消费和物价产生微弱的负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永友  周达军  
财政政策应如何在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之间进行有效权衡,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内生的制度缺陷,自动稳定器无法单独胜任稳定经济的角色;而缺乏约束的自由裁量行为又使得相机抉择具有较大的赤字和政治周期风险;尽管一些经济体采取了一些财政规则,但经验证据并没有表明规则约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相反,在一些经济体,财政规则反而引致了更大的隐性财政风险。鉴于两种机制各自的优弊,为在提高财政政策稳定绩效的同时保持市场尽可能高的效率,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应首先发挥自动稳定器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相机抉择的灵活性以弥补自动稳定器的不足。为提高相机抉择的有效性,必须采取过程控制,而非目前被...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星  方琳  
2008年的次贷金融危机和随后的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使得系统性风险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文章构建了反映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稳定的指标体系,运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方法设计了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稳定间的影响机制模型,并结合全球56个主要国家的相关数据,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危机前后系统性风险和宏观经济稳定的相互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系统性风险指标对宏观经济稳定的影响作用中,股票指数波动率的正向影响最为明显;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稳定状况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要大于金融危机前;发达国家的系统性风险指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明显,而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指标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溶沧  马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帆  
继续坚持“软着陆”,保持宏观经济稳定──1995年下半年宏观调控分析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杨帆目前,主张放松宏观调控,使经济再度“热”的舆论又开始抬头。例如,上海证券报7月17日发表股票专家徐凯南的预测,言“宏观经济软着陆成功初见端倪,股市走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涛  
文章利用1952~2006年的中国财政收支总额(包含预算外收支)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我国财政收支行为对宏观经济的稳定效应。文章的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收支与GDP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在长期内我国财政收支行为对宏观经济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在短期内当经济处于衰退阶段时,财政收支行为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但是当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加剧了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晓娣  
长期以来,中国公共部门就业具有明显的脱离市场的非周期性特征,规模和工资水平均对经济波动响应程度不高。搜索匹配模型基础上的DSGE模拟结果显示,这种就业刚性将扩大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现实中,公共部门工资相对于企业的低弹性造成了劳动者对未来公共部门就业价值的稳定预期,进而提高了当前失业状态的价值。一方面,这使得求职者自愿维持失业,减少对企业的劳动力供给;另一方面,维护了劳动者与企业协商工资的能力,增强了企业工资粘性,破坏了价格调节机制对就业的内在稳定作用。公共部门就业情景预测说明,在经济遭受负面冲击时,顺应经济周期调整公共部门工资能够降低企业减薪的障碍,提高企业在经济下行时期创造新增就业的积极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居营  周可  
本文通过考察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性的特征事实,构建农业、非农两部门DSGE模型,引入价格粘性异质性的假设,研究产业结构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并通过对价格粘性异质性的敏感性分析,探讨了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经济波动的"稳定器"效应。研究发现:由于服务业、工业、农业的部门价格粘性依次递减,产业结构升级下部门价格粘性增大是降低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当面临外生冲击时,产业结构升级能够通过非农部门价格粘性的增大,来缓和部门间的价格调整,平抑资本投入的波动幅度,并改善部门间的劳动力要素配置,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经济波动的"稳定器"效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舒忭  
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始终是摆在全国、全党和全体经济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则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搞好宏观经济调控,既要明确调控的方向,又要把握好调控的力度,这既是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重要的实践问题,最近,由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出版的郑家亨同志的新著《宏观经济调控与统计》一书,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论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