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65)
2023(12513)
2022(10241)
2021(9314)
2020(7659)
2019(16626)
2018(16349)
2017(31065)
2016(16187)
2015(17575)
2014(16615)
2013(16072)
2012(13926)
2011(12118)
2010(12357)
2009(12089)
2008(11835)
2007(10648)
2006(9228)
2005(8219)
作者
(41489)
(34684)
(34595)
(32355)
(22085)
(16335)
(15470)
(13202)
(12925)
(12368)
(11624)
(11546)
(11017)
(10611)
(10490)
(10373)
(10363)
(10109)
(10031)
(9717)
(8371)
(8272)
(8143)
(7923)
(7844)
(7608)
(7566)
(7531)
(6794)
(6643)
学科
(86430)
(81635)
企业(81635)
管理(71190)
(66704)
经济(66628)
业经(28848)
方法(26609)
(25120)
(23926)
(20415)
财务(20394)
财务管理(20381)
技术(20037)
企业财务(19305)
数学(18256)
数学方法(18101)
农业(17206)
中国(16832)
(14980)
理论(14820)
(14180)
(14007)
(13861)
技术管理(13755)
企业经济(12515)
经营(12166)
(11765)
(11502)
贸易(11492)
机构
学院(225227)
大学(214783)
管理(97036)
(95928)
经济(94294)
理学(83526)
理学院(82864)
管理学(81956)
管理学院(81522)
研究(62438)
中国(51660)
(45552)
(42782)
财经(35919)
(34456)
科学(34246)
(32526)
(31309)
中心(29635)
业大(28623)
(28388)
商学(28325)
经济学(28065)
商学院(28059)
(27388)
财经大学(26278)
北京(25958)
经济管理(25810)
经济学院(25296)
研究所(25114)
基金
项目(146423)
科学(119836)
研究(113954)
基金(107537)
(90419)
国家(89524)
科学基金(81284)
社会(75982)
社会科(72180)
社会科学(72165)
(60215)
基金项目(56555)
教育(51518)
自然(50258)
自然科(49216)
自然科学(49208)
自然科学基金(48428)
(47614)
编号(46362)
资助(41239)
(37949)
(35372)
成果(35269)
创新(34245)
(32366)
重点(31944)
(31793)
(31522)
国家社会(31223)
课题(30949)
期刊
(111619)
经济(111619)
研究(63956)
管理(43454)
中国(43052)
(40322)
(30659)
科学(26546)
技术(23540)
学报(23511)
业经(22909)
教育(22686)
农业(21355)
(20391)
金融(20391)
大学(19672)
学学(18752)
财经(18125)
经济研究(17607)
(15823)
技术经济(14229)
(14104)
问题(13510)
财会(13360)
商业(12856)
现代(12509)
科技(11723)
会计(11256)
(10607)
世界(10060)
共检索到333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世婧  张贵  
试图理清我国企业开展国际贸易对其创新表现的影响是否真的朝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利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企业专利数据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得到2000—2007年我国工业企业和地区的相关信息,以企业出口上游度、进口上游度和净上游度为核心解释变量,测算企业参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分工位置,通过对全球价值链参与度和企业创新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企业通过进口中间品回退到本国进行纯国内生产有助于提升创新能力,同时国内生产环节数的增加促进企业开展创新行为,尤其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参与国内生产可以弥补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劣势;进而提出宏观经济环境对上述作用存在“强化正向,弱化负向”的调节作用,除了政府宏观引导的作用,企业本身可以通过引进外资和吸引高科技人才两个渠道影响创新的物质和人力条件,以此提升创新能力。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蒋为   倪诗程   宋易珈  
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重要战略方向。本文基于国内循环破局国际循环“低端锁定”的视角,从理论层面解析了中国企业“双循环”下本土供应链与全球价值链协同的创新效应。同时,采用2009—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海关数据库与专利数据库的合并微观企业数据,从实证层面检验了本土供应链网络与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创新交互效应,深入讨论了信息优势与资源优势机制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位于本土供应链网络核心位置的企业能够显著调节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创新抑制效应,最终破解中国企业在仅依赖国际循环下陷入“低端锁定”的困局。此外,本土供应链网络不仅能够利用其建立的信息优势,通过海外战略扩张以突破发达国家的俘获效应,而且能够发挥其带来的资源优势,以供应链金融的融资策略突破嵌入全球价值链的路径依赖,在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整体协同中实现创新驱动,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本研究有助于探索基于增强国内循环内生动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为中国企业在国际循环中嵌入全球价值链位置攀升提供对策方案。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传超  杨蕙馨  
在技术轨道理论的基础上,借助全球专利数据库测度中国在全球创新价值链中的参与度和嵌入位置,并结合具体实例研究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模式和"引进来"模式下嵌入全球创新价值链的具体表现。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非核心技术领域和低端环节,全球创新价值链参与度为47.30%,低于美、日、德、法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国家。中国的全球创新价值链嵌入位置与发达国家目前仍存在差距,在"走出去"模式中不能完全掌握发展主动权,在"引进来"模式中存在被锁定在低端环节的现象。中国参与创新领域国际循环受到一定阻力,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创新领域暂且没有形成全方位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新。应当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念为引领,打造畅通、高效、自主的创新领域国内循环,提升中国创造的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把握对外开放主动权,实现更高水平的"引进来"和"走出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瑜  
模块化作为新产业结构的本质,能够重整企业价值链条,重新构建价值链的价值分布,创造新的利润源泉。本文基于价值链视角,提出模块化企业的价值创新逻辑:遵从价值扩散→价值吸收→价值整合→价值生成的一系列价值增值阶段,最终实现顾客价值、模块价值、企业价值的协同创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安琪  
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是党中央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作出的重要战略安排,从提升全球价值链角度看,中国消费市场基础雄厚且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巨大、工业体系完善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贸合作增多且自贸协定不断丰富,但也存在自主创新力不强且关键领域竞争力差的问题。考虑到数字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离不开国内大循环,区域间的资源优化重组离不开国际大循环。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国内大循环环境、释放国内消费市场潜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数字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重构,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过程中,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姜超  
关注中国各行业全球价值链位置对创新性效率的影响,基于新古典经济理论提出假设,采用非竞争性投入产出法计算中国19个代表性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及变化趋势,测算其整体创新效率。进一步将创新效率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规模效率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通过观察分解变量值揭示行业差异。结果表明:研发阶段,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的行业,行业技术前沿水平上升,行业整体向前沿靠近的程度降低;生产阶段,处于全球价值链上游的行业,行业技术前沿水平下降,行业整体向前沿靠近的程度上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基于中国本土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中"出口引致进口"的特征事实,本文将企业的中间产品进口和产品出口纳入到统一的计量框架内,依靠所构建的符合中国企业进出口行为特征的多重工具变量体系,实证检验中间产品进口和产品出口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重要发现包括:从进口角度看,进口促进了一般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但抑制了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活动。在区分不同所有制的情形下,进口对从事一般贸易的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了更强的促进效应,而对从事加工贸易的民营企业创新活动产生了抑制效应。从出口角度看,出口未对中国本土企业创新活动产生显著影响。机制检验发现,与发达国家开展的进出口贸易均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创新活动造成了显著的抑制效应,这种抑制效应在民营企业进出口行为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上述发现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中国本土企业所遭受的全球价值链俘获效应假说,为在持续推进对外开放背景下如何有效实施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依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郑文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晋芳  
本文基于双循环新经济发展格局,在分析价值链协同创新对流通产业升级影响机理基础上,利用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价值链协同创新对流通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但这一作用只存在于全国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应从构建区域产品价值链分工体系、建立开放化流通产业服务环境、完善跨区域交通体系等方面,渐次推进价值链协同创新,助力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伟光  侯军利  
从边缘性技术到专有性技术再到向产业核心性技术升级的过程中,不同要素禀赋条件和市场机会,与创新生产价值链的嵌入参与和集成整合过程一起塑造非核心企业技术成长路径:“差异性”与“收敛性”协同共生。基于此,提出以创新生产价值链为基础形成的异质性技术能力是非核心企业创新能力演化和其成长为核心企业的关键力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奕莹  戚桂杰  
在互联网思维、企业转型、平台战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企业将开放式创新社区作为其创新过程中的重要节点,通过开放式创新社区从外部用户寻找、识别、获取和利用各种创新资源,促进企业内部创新绩效的提升。文章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的管理过程分为创意产生、创意转化和创意扩散三个重要环节,以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观为理论基础,构建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模拟发现,用户个性化需求、用户奖励水平、用户生成内容以及企业动态能力是开放式创新社区成功运营的关键影响因素。文章旨在为企业能够对开放式创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奕莹  戚桂杰  
在互联网思维、企业转型、平台战略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企业将开放式创新社区作为其创新过程中的重要节点,通过开放式创新社区从外部用户寻找、识别、获取和利用各种创新资源,促进企业内部创新绩效的提升。文章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的管理过程分为创意产生、创意转化和创意扩散三个重要环节,以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观为理论基础,构建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仿真模拟发现,用户个性化需求、用户奖励水平、用户生成内容以及企业动态能力是开放式创新社区成功运营的关键影响因素。文章旨在为企业能够对开放式创新社区实施有效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崔静静  程郁  
关键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玫昌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加速形成之际,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提振器作用愈发凸显。消费市场增量空间的扩大、国际贸易形势的复杂多变以及线上线下全渠道经营模式的推广均给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带来极大的压力。面对不断增长的国内国际消费需求,我国零售企业供应链应加速构建全渠道资源即时响应机制、全球跨区域供应链联动机制以及智能化动态管理机制。在坚持需求导向的前提下,通过积极融合线上线下全渠道资源、以跨境电商为突破口开辟海外供需市场、丰富农村消费场景等途径,有效整合零售企业供应链资源,使之满足我国"双循环"发展格局的需要。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郑浩  李贞  
生产性服务企业在全球生产性服务价值链的位置如何影响其创新绩效?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找到提升中国生产性服务企业创新绩效的途径。首先,从跨国公司基于知识的价值链分解方式入手,提出待验证的概念模型。然后,用结构方程调节性中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全球生产性服务价值链位置对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链整合在全球生产性服务价值链位置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知识链整合的中介作用受到依特定情势协调的正向调节。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出两类生产性服务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