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10)
- 2023(11433)
- 2022(9613)
- 2021(8822)
- 2020(7164)
- 2019(15757)
- 2018(15240)
- 2017(29527)
- 2016(15890)
- 2015(17054)
- 2014(16956)
- 2013(16800)
- 2012(15555)
- 2011(14258)
- 2010(14071)
- 2009(12781)
- 2008(12757)
- 2007(11375)
- 2006(10075)
- 2005(8657)
- 学科
- 济(72007)
- 经济(71941)
- 业(48611)
- 农(46206)
- 管理(38922)
- 农业(30565)
- 方法(27496)
- 企(26414)
- 企业(26414)
- 数学(24500)
- 数学方法(24322)
- 贸(22823)
- 贸易(22814)
- 易(22191)
- 地方(19595)
- 业经(18394)
- 中国(16370)
- 学(14312)
- 财(13870)
- 制(12876)
- 环境(11637)
- 发(11026)
- 技术(10784)
- 农业经济(10418)
- 银(10007)
- 银行(9967)
- 融(9719)
- 金融(9718)
- 行(9533)
- 地方经济(9498)
- 机构
- 学院(232790)
- 大学(226275)
- 济(101107)
- 经济(99401)
- 管理(85855)
- 研究(82657)
- 理学(75842)
- 理学院(74969)
- 管理学(73702)
- 管理学院(73307)
- 农(67730)
- 中国(61161)
- 科学(54173)
- 农业(52707)
- 业大(46683)
- 京(45429)
- 所(43285)
- 研究所(40049)
- 财(39422)
- 中心(37959)
- 江(33912)
- 农业大学(33060)
- 财经(32501)
- 经济学(30503)
- 经(29794)
- 院(29164)
- 范(28595)
- 师范(28181)
- 省(28005)
- 经济学院(27981)
- 基金
- 项目(167362)
- 科学(131042)
- 基金(122734)
- 研究(115492)
- 家(111125)
- 国家(110161)
- 科学基金(92176)
- 社会(76262)
- 社会科(72127)
- 社会科学(72108)
- 省(66876)
- 基金项目(65982)
- 自然(60707)
- 自然科(59272)
- 自然科学(59248)
- 自然科学基金(58188)
- 划(55767)
- 教育(49658)
- 资助(48365)
- 编号(44836)
- 发(38673)
- 重点(38077)
- 农(37350)
- 部(36550)
- 创(35178)
- 成果(33308)
- 创新(33053)
- 计划(32676)
- 科研(32630)
- 国家社会(32528)
- 期刊
- 济(109615)
- 经济(109615)
- 农(69999)
- 研究(59188)
- 农业(47365)
- 学报(45892)
- 中国(41113)
- 科学(40004)
- 大学(33873)
- 学学(33243)
- 财(26547)
- 业经(25342)
- 管理(24797)
- 业(22962)
- 融(22212)
- 金融(22212)
- 问题(17667)
- 经济研究(16695)
- 贸(15384)
- 技术(15345)
- 财经(15003)
- 版(14444)
- 业大(13914)
- 农业经济(13754)
- 农村(13700)
- 村(13700)
- 教育(13602)
- 世界(13221)
- 国际(12960)
- 资源(12884)
共检索到329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海英 丁茹 许海清 侯淑霞
“双循环”视域下,自贸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战略定位。我国已陆续分六批次建立了21个自贸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这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选取201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分析自贸区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我国自贸区的建设对农产品贸易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通过对东部、中部、西部三区位进行回归估计发现,设立在不同区位的自贸区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中西部地区自贸区对农产品贸易影响较为显著,东部地区自贸区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较弱;总体上,与非自贸区相比,自贸区的设立能够有效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覃朝晖 魏艺璇 范亚莉 刘志颐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以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战略部署,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部分农产品产需缺口将长期存在,决定了中国在强调重要农产品"自给"的同时,也需要多渠道加强国内外农产品的"互予"。本文基于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影响的差异度。实证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上促进了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且上述结果在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区域研究发现,东部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均显著,中部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仅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显著,西部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进口促进作用不显著;然后对"一带一路"建设地区与非建设地区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一带一路"地区农产品进口贸易的促进作用显著,而对非"一带一路"地区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应充分考虑东、中、西部地域差异,加强中、西部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纵深建设,以及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对接,解决农产品进口不稳和出口不畅问题,从而构建农业开放和发展新格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曙东 胡冰川 吴强 崔奇峰
本研究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运用GTAP模型设定基准线预测和动态情景进行模拟,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农产品关税的削减对贸易区内农产品贸易量、进出口价格和产业结构的长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期收获计划”会促使中国部分农产品的进口价格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货物贸易协议”的实施将进一步导致关税对在区域内贸易的扭曲作用被逐步消除,促使大部分农产品的进口价格下降。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对东盟各国进出口的农产品数量有大幅度增加,并且自由贸易区内各国间的农产品进出口显现出一个普遍性的增长,产生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另一个值得关注之处在于,通过中国—东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珏颖 齐心 武舜臣 刘国强
在国际局势逐渐恶化的背景下,构建中印俄自贸区对三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采用GTAP(第十版)数据库,动态模拟了中印俄自由贸易区框架下三国经济效应的变动以及对其农产品贸易的可能影响。结果显示,建立中印俄自贸区将提高三国的GDP水平,增加社会福利,改善贸易条件,扩大贸易规模,实现三国的互利共赢。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与加工农产品方面具备一定比较优势,印度在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上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俄罗斯在畜产品方面具备较大竞争力。为提高自贸区建立的可行性,中国应积极推进三国的政治互信程度,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加强人文交流合作,并对建立自贸区开展可行性论证。在贸易往来中,中国还应积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保护敏感性产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范婕 田维明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南区域贸易合作发展迅速,这一态势对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了南南区域合作产生的农产品贸易效应。结果显示,传统南南区域贸易合作对农产品贸易并未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之间农产品比较优势的互补性推进跨区域合作应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南南区域贸易合作 农产品贸易 效应研究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凯园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寇文煜
从中国加入WTO到目前为止,虽然东亚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没有出现明显的扩大。但是,在东亚地区的农产品贸易中,中国和东亚地区诸国及其区域贸易在最近几年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中日农产品贸易已成为中国在东亚地区农产品贸易的焦点与核心。一、东亚区域内农产品贸易的扩大与中国农产品出口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婷
随着我国农产品市场化销售程度的提高,品牌化生产与经营已成为农产品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根本。因农产品的生长与区域环境因素紧密相关,所以推进农产品贸易区域品牌的发展将是提升整个区域农产品价值、打造优势农业产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影响农产品贸易区域品牌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丰富的区域生产要素资源、较为完善的相关支持性产业、积极服务的各级政府、优良的区域文化传统以及成熟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促进农产品贸易区域品牌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相应的管理启示,以期能够加快我国农产品贸易区域品牌的建设速度。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区域品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徐邵文 张蕙杰 钱静斐
RCEP的签署与实施为中国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农产品贸易网络特征,采用拓展引力模型分析RCEP区域农产品贸易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空间凝聚力持续增强,连通性显著提高,贸易规模不断扩展,呈现“中心—边缘”结构;(2)RCEP成员国进口格局多样化趋势明显,出口稳步增长,农产品贸易伙伴不断增加,贸易地位出现分化态势,逐渐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单核结构;(3)经济制度质量提升和签订自贸协定有利于改善贸易环境,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农产品贸易。据此,提出中国应充分利用RCEP实施契机,发挥在区域内的核心影响力,推动高质量规则落地,形成区域高互补性农产品市场,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众敏 唐忠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同时,中国与日本、韩国,日本、韩国与东盟也在积极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本文针对东亚地区可能形成的各种不同区域合作方案,分析其对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对总体经济的影响来看,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对于区域合作的模式很难形成一致的看法,日本-东盟自由贸易区和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虽然对日本、韩国、东盟都有正面影响,但是对日本和韩国的有利程度非常有限。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则不同,将给韩国带来较大的正面影响,因此,韩国将更愿意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而不是韩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而中国的利益在于,争取在中国、日本、韩国之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而防止东盟与日本、韩国之间的贸易...
关键词:
自由贸易区 东亚 GTAP 农产品贸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亮
中国在参与区域经济集团化中,农产品贸易开放是一大特点。本文通过我国同各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状况,并按照“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分析框架,分析了现存的区域经济集团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具体影响。
关键词:
区域经济集团化 农产品贸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董银果 冯美丽 张琳琛
文章基于2012~2019年RCEP成员间农产品出口贸易数据,在测度SPS措施的广度异质性和结构异质性程度的基础上,定量分析异质性SPS措施对RCEP成员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SPS措施的广度异质性和结构异质性抑制了RCEP成员农产品出口贸易广度扩张和深度增长,这一结果在经过更换被解释变量以及引入工具变量等检验后仍然保持稳健。机制检验显示,SPS措施的广度异质性和结构异质性均通过增加贸易成本、加剧市场分割和减少产品种类3种渠道抑制了RCEP成员农产品出口贸易。异质性分析显示,SPS措施的广度异质性和结构异质性对RCEP成员高替代弹性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抑制作用较低替代弹性农产品更大,而对低替代弹性农产品出口贸易的抑制作用随市场份额的增加而降低;SPS措施的广度异质性对RCEP成员农产品出口到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同国家的抑制作用更大,而结构异质性对RCEP成员农产品出口到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的抑制作用更大。文章认为,对于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而言,进一步协调SPS措施的异质性是推动更高水平的区域一体化和实现区域农产品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曾华盛 徐金海
本文以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PSM—渐进DID、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并基于协定条款异质性视角分析自由贸易区建立对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表明:自由贸易区建立总体上降低了中国向自由贸易区伙伴国出口农产品的质量,而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深入推进有利于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的提升;降低农业企业进入出口市场的生产效率门槛和扩大对中低收入国家低质量农产品出口,是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下降的重要机制。从协定条款的间接效应来看,以农产品关税削减和非关税壁垒取消为重点的浅层条款导致了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下降,而以投资便利化、技术合作和农业合作等为重点的深层条款有利于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升级。当前,中国正处在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攻坚期,本文对于中国如何推动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同时加快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仇焕广 杨军 黄季焜
本文利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和中国农业决策支持系统(CHINAGRO)分析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对我国总体农产品贸易和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CAFTA将提高中国和东盟贸易增长和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双边经济福利增长;(2)建立CAFTA将导致我国的蔬菜、小麦、花卉等产品出口增加,而植物油和糖类产品进口数量会大幅增加;(3)CAFTA对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特别是对于水果和水稻这些在不同区域存在较大品质差异的产品;总体上来看,CAFTA将使华北、东北以及华东等地区的农业获益,而华南地区的农业将受到负面的冲击,这与多边自由贸易对我国的区域农业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紫若 王郑鑫 谭畅 刘林青
文章采用2012年、2015年、201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和2002~2020年CEPII数据库的农产品双边贸易流数据,基于“双循环”视角系统测算了中国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比例关系与结构特征,并且借助最新发展的随机行动者导向模型(SAOM),实证检验了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影响机制及其相对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除了传统外生环境因素外,互惠效应、传递闭合效应、流行性效应以及高出度节点向高入度节点的发出者效应等一系列内生性结构效应对农产品贸易的“双循环”发展至关重要,这再次验证了核心出口国(省)的主导地位以及核心进口国(省)所面临的被动地位导致的粮食安全问题。尤其是内生结构效应的相对重要性分别在国际循环和国内循环中占据50%和61%,均接近或超过一半比例,进一步削弱了现有研究结论中传统外生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差异性分析表明,针对不同的农产品类型或消费类型,其内生性结构效应和外生环境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存在异质性,尤其是流行性效应与高出度节点向高入度节点的发出者效应。文章研究结论为助推构建中国农产品贸易网络的“双循环”发展格局,实现以国内循环拉动国际循环,降低对单一国家的进口贸易依赖等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