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94)
2023(19012)
2022(15792)
2021(14541)
2020(12067)
2019(27080)
2018(26641)
2017(50246)
2016(27127)
2015(30274)
2014(29571)
2013(29376)
2012(26859)
2011(24577)
2010(24222)
2009(22678)
2008(21748)
2007(18763)
2006(16523)
2005(14520)
作者
(79960)
(66591)
(66032)
(62821)
(42334)
(31812)
(29802)
(26174)
(25304)
(23404)
(22735)
(22302)
(20977)
(20876)
(20361)
(20335)
(19801)
(19723)
(18970)
(18918)
(16636)
(16278)
(15915)
(15100)
(15008)
(14690)
(14558)
(14421)
(13360)
(13034)
学科
(124236)
经济(124117)
管理(76308)
(70301)
(57419)
企业(57419)
方法(50356)
数学(43950)
数学方法(43543)
中国(32157)
(29525)
业经(27127)
(26398)
(26361)
地方(24953)
(22983)
贸易(22971)
(22323)
农业(19927)
(19509)
环境(18531)
(17706)
理论(17125)
(17059)
银行(16995)
(16707)
金融(16705)
(16287)
(16262)
财务(16194)
机构
大学(392882)
学院(390312)
(164992)
经济(161848)
管理(150372)
研究(138086)
理学(130792)
理学院(129308)
管理学(127107)
管理学院(126430)
中国(101624)
科学(85659)
(83389)
(70726)
(69799)
(66749)
研究所(64206)
中心(60492)
业大(60432)
财经(57783)
(54311)
北京(52789)
农业(52706)
(52706)
经济学(51027)
(50991)
师范(50432)
(49784)
经济学院(45841)
(44015)
基金
项目(270213)
科学(211480)
基金(197054)
研究(193537)
(174163)
国家(172760)
科学基金(146737)
社会(124603)
社会科(118123)
社会科学(118092)
基金项目(103935)
(103328)
自然(95107)
自然科(92875)
自然科学(92847)
自然科学基金(91197)
(87822)
教育(87807)
资助(80640)
编号(77107)
成果(61693)
重点(60838)
(59417)
(58227)
(55990)
课题(52889)
创新(52345)
国家社会(52286)
科研(51716)
教育部(50764)
期刊
(180104)
经济(180104)
研究(115035)
中国(69902)
学报(67058)
(60336)
科学(59800)
管理(54405)
(52176)
大学(49779)
学学(47162)
农业(41943)
教育(38396)
技术(31318)
经济研究(31075)
(30928)
金融(30928)
财经(28661)
业经(28097)
(24706)
问题(23123)
(22229)
图书(19894)
(19579)
技术经济(19450)
科技(19033)
(18441)
世界(18085)
商业(17340)
国际(17337)
共检索到566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程文先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数字经济对中国地区间产业链分工长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补品贸易下,地区间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较为显著,缩小样本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度,有助于延伸国内价值链长度。替代品贸易下,地区间产业链竞争关系较为显著,样本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度增强,会加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一定程度上妨碍国内价值链在相应区间合作延伸。畅通国内大循环下要特别注重发展“需求-供给”互补品贸易,扩大企业间交往频率,为扩大地区间产业链梯度转移创造良好外部条件;要利用好全球产业链密切分工的协作关系,努力做到脱钩不断链。为此,缩小中国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成为全球价值链在国内地区间延伸的关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孙文婷   甘清华  
本文基于2000—201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间投入产出表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指标数据库,实证研究数字技术和价值链长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与价值链长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即发展初期数字技术有滞后效应,随后带来价值链的延伸,当发展体量过大时,发展失调又带来价值链缩短。创新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对价值链长度起正向促进作用,数字技术通过创新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倒U型关系影响价值链长度。同时,由于不同行业特征以及不同价值链类型差别,数字技术对价值链长度的影响还具有异质性。调节效应表明,作为数字技术应用和发展的高质量体现和成果展示,产业智能化对数字技术与价值链长度的倒U型关系也起正向调节作用,产业智能化水平较高时,曲线会变得陡峭且拐点推迟出现,进而促进数字技术的高质量发展,这有助于全球价值链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迪  温利华  
经济韧性能够解释困境下的适应性发展与恢复,衡量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及数字化经济的环境下,本文在回顾概念背景后,提出了结合"双循环"情境、数字化转型要求,以及经济适应性韧性的分析框架。文章进一步理清了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促进我国数字化转型,并基于三阶段分析法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经济韧性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在双循环背景下,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加注重创新思维的运用,开放与融合产业生态,以及关注商业模式变革以加强经济的韧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安琪  
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是党中央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作出的重要战略安排,从提升全球价值链角度看,中国消费市场基础雄厚且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巨大、工业体系完善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贸合作增多且自贸协定不断丰富,但也存在自主创新力不强且关键领域竞争力差的问题。考虑到数字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离不开国内大循环,区域间的资源优化重组离不开国际大循环。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国内大循环环境、释放国内消费市场潜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数字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重构,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过程中,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子平   马思宇   王倩文   孙瑞泽  
完备的产业体系能够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国家在对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是当前我国打造双循环的坚实根基。文章从金融市场角度出发,选取MSCI中国与发达市场一级行业指数,以2016年8月31日至2022年8月10日为样本区间,通过R藤Copula模型和基于Copula Glasso方法改进的复杂网络模型研究中国与国际行业间的非线性相依结构与关联网络;通过扩展的分块R藤Copula方法研究国内外产业间相依关系。研究发现:国内外行业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联动关系;国内行业中,信息技术行业、工业行业、非日常消费行业和原材料行业占主导地位;传统产业和民生产业在国内外产业结构中均占据重要地位,且行业、产业间国内循环相对独立于国际循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雯   黄浩溢   赵刘菊  
对外开放以来,中国通过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由于核心技术缺失等原因,中国仍存在被锁定在低端生产环节的问题,在国际分工下实现生产链的延伸刻不容缓。本文使用2000—2014年的世界投入产出表、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的数据,探讨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如何影响其在全球价值链中承担的生产环节长度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对其链长的延伸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尤其是处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低集中度行业和位于全球价值链靠下游的企业;中间品进口替代效应、资本品进口互补效应以及进口结构优化效应是企业创新促进其延链的主要渠道;企业链长的延伸能够强化企业出口韧性并提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这一结论表明,未来中国应进一步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并巩固创新成果,以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道平   王奕淳   刘琳琳  
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份28个行业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省份—行业层面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考察了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嵌入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国内价值链嵌入及全球价值链嵌入均显著降低了碳排放,且国内价值链嵌入比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碳减排效应更强。特别地,国内价值链嵌入能够持续起到碳减排作用,而全球价值链嵌入及总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呈U型关系。机制分析表明,国内价值链嵌入和全球价值链嵌入均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效率实现碳减排,但技术效率的中介效应在国内价值链嵌入与碳排放的关系中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碳排放省份—行业嵌入价值链能起到更强的碳减排效应;中西部地区嵌入价值链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加突出;相较于低技术行业,高技术行业价值链嵌入的碳减排效应更强。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研判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对于实现中国经济低碳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苗彬  张佳星  
单从经济总量变化研究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逐层分析该国宏观经济内部各个结构变量的变化,对于中国A股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关联也应考虑宏观经济总量提升与宏观经济结构转变两个方面影响。研究发现如下。从宏观经济总量来看,A股市场与整体经济在长期趋势上存在一致性,但是在短期特殊时段二者存在一定的背离。从宏观经济结构角度来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表明:(1)双循环发展背景下消费越发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消费经济对股市的溢出效应明显大于投资和出口;(2)消费、投资、出口等宏观经济的变化对股票市场价格的确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但现阶段更重要的是宏观经济预期对股票市场的冲击,尤其是消费预期和信心对股市影响显著系数最大。因此,在长期趋势上亟须增强消费韧性以提升中国股票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同时短期内亟须提高消费信心和预期,以提升股票市场的投资信心,带动股市稳健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尹伟华  
本文基于最新的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和扩展的WWZ模型对31个省级区域贸易增加值进行完全分解,据此分析区域贸易的实际规模,以及嵌入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的程度特征。结果表明:(1)各区域均是全球价值链、国内价值链的受益者,沿海省份贸易形成的增加值明显较多。(2)区域增加值比重明显下降,沿海省份贸易增加值比重低于其他内陆省份。(3)区域参与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程度整体提升,沿海省份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较高,内陆省份参与国内价值链程度较高。(4)区域全球价值链和国内价值链参与度具有明显的“三大增长极”周边效应,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周边省份相对较高。(5)区域国内价值链参与度提升幅度高于全球价值链,表明区域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国内市场,国内价值链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6)区域增加值供需偏好具有明显的“地理邻近”特征和“沿海”效应,各区域增加值主要流向和来源于相邻地区或沿海地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金华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经济要素全球范围的广泛流动,也催生出了一些发展速度快、对全球影响较大的新兴经济体。研究发现: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这些新兴经济体的人均GDP在时间上发生了显著性变化,各个新兴经济体间的人均GDP也存在显著性差别。近十年间,中国经济增长基本保持了平稳状态,GDP的增长率波动不大,巴西、俄罗斯、印度以及南非经济增长波动均较大;中国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货物与服务进出口、国外直接投资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彼此间影响也不明显。未来中国需要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制度环境建设,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要加快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建成开放型经济体;促进机会平等,走包容性经济增长之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彭仪慧  陈蕾  
分析“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产业数字化拉动消费增长的理论机制,对于刺激内需、赋能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产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引入调节效应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的调节效果。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可以显著促进消费增长,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与东北和西部地区相比,产业数字化的作用在东中部地区更显著。人力资本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在产业数字化驱动消费增长的机制中发挥负向调节效果,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我国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正爱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主要针对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和再资源化利用,它要求生产者不但要承担产品质量和性能等经济责任,还要对产品废弃后的环境管理承担一定的责任,即承担废弃产品的回收,利用和处置的责任。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将生产者对其产品所负担的责任延伸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特别是产品废弃物的回收处置阶段,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项重要制度。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建立健全我国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于保障我国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和再资源化利用,对于建设小康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晓露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外部性内部化理论,通过对相关主体责任的追加来实现对废弃产品的回收、处理处置和循环利用,以达到环境保护与资源高效利用的目的。随着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颁布和实施,严格意义上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已经在我国正式确立。我国在实施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时应注意的关键环节包括:实施对象的选择、实施方式的确定以及相关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晋芳  
本文基于双循环新经济发展格局,在分析价值链协同创新对流通产业升级影响机理基础上,利用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价值链协同创新对流通产业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但这一作用只存在于全国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情况并不乐观。因此,应从构建区域产品价值链分工体系、建立开放化流通产业服务环境、完善跨区域交通体系等方面,渐次推进价值链协同创新,助力流通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剑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局势,如何提升我国经济韧性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我国省级层面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城乡流通一体化指数与经济韧性指数,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能够促进经济韧性程度的提高,并且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影响作用在各地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城乡流通一体化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考虑到控制变量的非线性影响后,表明上述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稳健性;此外,政府财政收入规模对经济韧性同样具有正向影响,而商贸流通所含行业对经济韧性的影响作用不尽相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