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70)
2023(19899)
2022(16557)
2021(15184)
2020(12663)
2019(28212)
2018(28257)
2017(54120)
2016(29567)
2015(32842)
2014(32654)
2013(32101)
2012(29486)
2011(26891)
2010(26830)
2009(25087)
2008(24180)
2007(21536)
2006(19137)
2005(17089)
作者
(88353)
(73278)
(73040)
(69508)
(46563)
(35158)
(33012)
(28718)
(27708)
(26074)
(24921)
(24526)
(23527)
(23141)
(22635)
(22533)
(22026)
(21800)
(21085)
(21050)
(18399)
(18232)
(17769)
(16689)
(16686)
(16347)
(16328)
(16151)
(14837)
(14405)
学科
(130139)
经济(130002)
管理(82571)
(77488)
(62368)
企业(62368)
方法(51564)
数学(44701)
数学方法(44251)
中国(35547)
(33502)
(29264)
业经(29057)
(28618)
地方(27299)
(23832)
(22507)
贸易(22495)
农业(22415)
(21832)
(20500)
银行(20429)
(19571)
(19194)
金融(19192)
环境(18916)
理论(18914)
(18416)
技术(17798)
(17777)
机构
大学(428276)
学院(427111)
(174915)
经济(171247)
管理(161367)
研究(149425)
理学(139395)
理学院(137785)
管理学(135269)
管理学院(134505)
中国(109885)
科学(93944)
(91183)
(79614)
(76773)
(75514)
研究所(70138)
业大(66745)
中心(65576)
财经(63909)
(62230)
农业(59601)
(57976)
北京(57498)
(56038)
师范(55392)
(53791)
经济学(53763)
(50385)
经济学院(48272)
基金
项目(288140)
科学(224459)
基金(207854)
研究(206027)
(183873)
国家(182369)
科学基金(154265)
社会(130644)
社会科(123744)
社会科学(123710)
(112350)
基金项目(109873)
自然(100413)
自然科(98041)
自然科学(98010)
自然科学基金(96247)
(95078)
教育(93792)
资助(85015)
编号(83181)
成果(67587)
重点(64957)
(62384)
(62290)
(59383)
课题(57612)
创新(55541)
科研(55199)
国家社会(54075)
教育部(52951)
期刊
(196089)
经济(196089)
研究(127014)
中国(77927)
学报(74831)
(69235)
科学(65561)
管理(59560)
(58876)
大学(55338)
学学(52428)
农业(47193)
教育(43907)
(38283)
金融(38283)
技术(34853)
经济研究(32961)
财经(31818)
业经(31722)
(27327)
问题(25923)
(23871)
图书(21365)
技术经济(20964)
(20800)
科技(20676)
(20062)
理论(19823)
商业(19612)
现代(19085)
共检索到627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迪  温利华  
经济韧性能够解释困境下的适应性发展与恢复,衡量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及数字化经济的环境下,本文在回顾概念背景后,提出了结合"双循环"情境、数字化转型要求,以及经济适应性韧性的分析框架。文章进一步理清了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促进我国数字化转型,并基于三阶段分析法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经济韧性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在双循环背景下,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加注重创新思维的运用,开放与融合产业生态,以及关注商业模式变革以加强经济的韧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剑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局势,如何提升我国经济韧性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我国省级层面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城乡流通一体化指数与经济韧性指数,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能够促进经济韧性程度的提高,并且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影响作用在各地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城乡流通一体化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考虑到控制变量的非线性影响后,表明上述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稳健性;此外,政府财政收入规模对经济韧性同样具有正向影响,而商贸流通所含行业对经济韧性的影响作用不尽相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彭仪慧  陈蕾  
分析“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产业数字化拉动消费增长的理论机制,对于刺激内需、赋能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产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引入调节效应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的调节效果。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可以显著促进消费增长,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与东北和西部地区相比,产业数字化的作用在东中部地区更显著。人力资本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在产业数字化驱动消费增长的机制中发挥负向调节效果,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我国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兴龙  
产业集聚能够有效提高商贸流通业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绿色知识外溢,推动商贸流通业绿色韧性发展。本文通过构建指标测度了商贸流通业绿色韧性,并基于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对我国八大经济区商贸流通业绿色韧性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对八大经济区商贸流通业绿色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八大经济区商贸流通业绿色韧性总体呈增长趋势,产业集聚对商贸流通业绿色韧性整体呈现显著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房欣桐  
本文实证分析双循环背景下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影响商贸流通企业竞争优势的机制,旨在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加速实现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从而增强动态能力,构筑竞争优势,助力“双循环”。研究结果显示: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对商贸流通企业竞争优势起到促进作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对动态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动态能力对商贸流通企业竞争优势起到促进作用;动态能力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与商贸流通企业竞争优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依浓  李洋  
在全球自然环境及安全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韧性城市环境建设成为近年来全球城市发展的重点要求之一。以当代信息通讯技术为核心推动力的数字城市进程,一方面为韧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的技术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为城市系统韧性带来一系列潜在的冲击与挑战。我国的韧性城市的研究和建设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数字化背景下的防灾系统构建迫切需要理念与技术的变革创新。归纳了近年来德国学术界对于韧性思维融入城市规划本土化路径的理解和建议,以达姆施塔特市为例,介绍了结合本土数字技术的韧性城市建设措施,包括跨学科和跨部门界限的整体规划方案和韧性技术研究项目、结合评估和监测的项目分类实施模式、以及多方督导的公私合作组织架构,旨在为我国的韧性城市研究和实践带来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程文先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数字经济对中国地区间产业链分工长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补品贸易下,地区间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较为显著,缩小样本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度,有助于延伸国内价值链长度。替代品贸易下,地区间产业链竞争关系较为显著,样本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度增强,会加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一定程度上妨碍国内价值链在相应区间合作延伸。畅通国内大循环下要特别注重发展“需求-供给”互补品贸易,扩大企业间交往频率,为扩大地区间产业链梯度转移创造良好外部条件;要利用好全球产业链密切分工的协作关系,努力做到脱钩不断链。为此,缩小中国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成为全球价值链在国内地区间延伸的关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学轼   刘慧  
本文立足于双循环背景下流通产业链韧性特征,首先构建多层次产业链韧性评估体系;接着选取30个省级行政区2009-2021年的数据进行流通产业链韧性评估分析;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发现我国流通产业链韧性提升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创新、降低经济波动,这些经济效果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异质性;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小兰  
文章选取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探究“双链”数字化对经济双循环的作用机制,并采用门槛模型分析全球化对“双链”数字化经济双循环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链”数字化可促进经济内循环发展,并与经济外循环呈“U”型曲线关系;在不同“双链”数字化及全球化门槛区间内,“双链”数字化对经济外循环的作用逐步由抑制转变为驱动;较低的全球化水平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提供更多可能,提升“双链”数字化的经济内循环效应;实现经济外循环发展则需适度提高全球化水平,促进供应链数字化升级以提升“双链”数字化水平,打破经济双循环面临的国际性约束。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凯云   王庆金   石仁波  
路径依赖战略和组织韧性能力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能够反映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是否要转”和“是否能转”两个方面,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容忽视。基于战略构型理论与动态能力理论,将路径依赖战略和组织韧性能力水平划分二维四象限组合,探究其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生长效应、同化效应、利用效应)的异质性影响,并揭示其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在匹配一致情景下,高路径依赖战略—高组织韧性能力一致性水平越高,企业技术创新生长效应和同化效应越强(vs低路径依赖战略—低组织韧性能力),而利用效应水平则相反;在匹配不一致情景下,低路径依赖战略和高组织韧性能力组合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生长效应、同化效应及利用效应(vs高路径依赖战略—低组织韧性能力)。此外,高水平政策支持能够显著调节路径依赖战略、组织韧性能力匹配一致情景和匹配不一致情景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结论对于企业在数字化转型实践过程中提升技术创新绩效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子平   马思宇   王倩文   孙瑞泽  
完备的产业体系能够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国家在对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是当前我国打造双循环的坚实根基。文章从金融市场角度出发,选取MSCI中国与发达市场一级行业指数,以2016年8月31日至2022年8月10日为样本区间,通过R藤Copula模型和基于Copula Glasso方法改进的复杂网络模型研究中国与国际行业间的非线性相依结构与关联网络;通过扩展的分块R藤Copula方法研究国内外产业间相依关系。研究发现:国内外行业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联动关系;国内行业中,信息技术行业、工业行业、非日常消费行业和原材料行业占主导地位;传统产业和民生产业在国内外产业结构中均占据重要地位,且行业、产业间国内循环相对独立于国际循环。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封伟毅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来临,制造业能否充分利用数字创新要素已成为其能否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将支撑条件以解决其面临的瓶颈制约。为此,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鼓励智能制造、搭建数字营销平台、协同管发展环境、确立数据标准、加强数据保护、建设数据分析平台、注重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有效实现的保障措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永霞  孙新波  张明超  张媛  马慧敏  
高度动态变化的复杂环境迫使企业顺应数字经济时代发展潮流,借助数据资源形成并不断提升组织韧性,然而现有研究中对于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机理缺乏深入探讨。引入数据赋能作为研究视角,通过对韩都衣舍进行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挖掘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韧性形成整体上遵循“内外部情境刺激—数据资源行动—数据能力激活—韧性构建/提升”的过程,随着企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企业可利用的数据从企业数据依次拓展至行业数据、生态数据。研究结果打开了数字化转型情境下组织实现韧性的过程“黑箱”,对于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提高组织韧性提供了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梁林  段世玉  李妍  
人力资源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建设富有韧性的人力资源系统是应对技术冲击,推动京津冀数字化转型,实现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本文构建数字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系统韧性多样性、流动性、缓冲性和进化性的四维指标体系,评价2019—2021年京津冀人力资源系统韧性现状,并根据各省市暴露的发展问题匹配针对性治理策略。研究发现:(1)从整体韧性现状看,京津冀三省市的韧性均值排名为北京、河北、天津,京津冀整体、北京和河北呈上升趋势,而天津呈下降趋势,河北和天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发展不均衡问题;(2)从韧性治理看,北京、河北和天津适用的治理策略分别是整体性治理、协同治理、网络化治理。本文为区域人力资源系统韧性的动态评价与治理提供方案,同时也可应用于其他省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柳彩莲  
本文基于2012-2020年沪深两市A股流通类上市企业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流通企业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正向影响供应链的供应商韧性和客户韧性,对供应商韧性的提升效果高于客户韧性;供应链韧性受企业规模和成长性因素的影响突出,与企业年限和股权结构等因素的关联性不大;市场地位正向调节流通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供应链韧性的提升效果;企业支撑层数字化转型对客户韧性的影响更明显,应用层数字化转型对供应商韧性的提升更显著;企业的应用层数字化转型对供应商韧性和客户韧性的提升均高于支撑层。本文得出发挥数字技术优势锻造流通企业供应链长板和培育企业数字化转型合力补齐供应链短板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