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25)
2023(15394)
2022(13493)
2021(12547)
2020(10489)
2019(23908)
2018(23777)
2017(46084)
2016(24704)
2015(27625)
2014(26953)
2013(26291)
2012(23600)
2011(20933)
2010(20577)
2009(18753)
2008(17619)
2007(14975)
2006(12703)
2005(10370)
作者
(67372)
(56048)
(55669)
(52769)
(35398)
(26771)
(25385)
(22168)
(21302)
(19690)
(19007)
(18492)
(17432)
(17283)
(17239)
(16840)
(16721)
(16682)
(15845)
(15829)
(13718)
(13456)
(13452)
(12817)
(12594)
(12314)
(12184)
(12179)
(11155)
(11142)
学科
(98165)
经济(98062)
管理(71020)
(67267)
(56587)
企业(56587)
方法(47582)
数学(41564)
数学方法(40999)
(26157)
(23737)
中国(23407)
业经(22791)
(19976)
地方(19896)
(17492)
贸易(17486)
农业(17334)
(16921)
理论(16537)
技术(16151)
环境(15951)
(15764)
(15682)
财务(15608)
(15598)
财务管理(15576)
企业财务(14723)
产业(14020)
(13456)
机构
学院(337763)
大学(335983)
管理(138067)
(132584)
经济(129835)
理学(121507)
理学院(120239)
管理学(117934)
管理学院(117355)
研究(105844)
中国(75730)
(69336)
科学(66657)
(57717)
业大(51001)
(50825)
(50728)
中心(48531)
财经(47961)
研究所(46746)
(46377)
(44361)
师范(43949)
(43735)
北京(42627)
农业(39870)
经济学(39474)
(39467)
(38307)
财经大学(36004)
基金
项目(243419)
科学(192372)
研究(178647)
基金(176731)
(153021)
国家(151775)
科学基金(132069)
社会(112640)
社会科(106764)
社会科学(106738)
(96032)
基金项目(94558)
自然(86465)
自然科(84477)
自然科学(84456)
自然科学基金(82898)
教育(82588)
(80021)
编号(73619)
资助(72153)
成果(57159)
重点(54023)
(53060)
(51993)
(51288)
课题(49466)
创新(47716)
科研(46744)
教育部(45946)
国家社会(45861)
期刊
(137124)
经济(137124)
研究(91995)
中国(55161)
学报(51226)
管理(48895)
科学(47930)
(45529)
(43211)
大学(39479)
学学(37354)
教育(36382)
农业(32340)
技术(30445)
业经(25199)
(22495)
金融(22495)
经济研究(22482)
财经(22165)
(18974)
问题(17792)
图书(16881)
科技(16739)
商业(16083)
(16053)
技术经济(16036)
理论(15580)
(15257)
现代(14866)
资源(14605)
共检索到461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子平  王倩文  马思宇  孙瑞泽  
可持续发展是优化产业结构,达成经济“双循环”目标的现实路径,明确可持续行业的行业关联是促进经济绿色演化的重要前提,但鲜有文献将可持续发展与行业关联起来进行研究。文章从金融市场的视角出发,构造可持续行业指数(ESG行业指数),首先利用R藤Copula模型测度行业间的相依关系,其次以Copula贝叶斯网络探究行业间的因果关系,并应用QAP(二次指派程序)测算国内市场行业关联的动态变迁特征,最后引入Mantel检验比较中美可持续指数关联。研究发现:在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这三个不同时期内,ESG行业指数间均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其中能源行业和房地产行业承担风险传播的角色,可选消费行业和金融行业作为连接各行业的关键节点,承受风险波动并传递给其他行业;中美可持续行业指数的联动较弱,相比之下,通讯服务行业与美国ESG指数的相关性最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杜子平   马思宇   王倩文   孙瑞泽  
完备的产业体系能够保障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国家在对外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是当前我国打造双循环的坚实根基。文章从金融市场角度出发,选取MSCI中国与发达市场一级行业指数,以2016年8月31日至2022年8月10日为样本区间,通过R藤Copula模型和基于Copula Glasso方法改进的复杂网络模型研究中国与国际行业间的非线性相依结构与关联网络;通过扩展的分块R藤Copula方法研究国内外产业间相依关系。研究发现:国内外行业间均存在显著的正向联动关系;国内行业中,信息技术行业、工业行业、非日常消费行业和原材料行业占主导地位;传统产业和民生产业在国内外产业结构中均占据重要地位,且行业、产业间国内循环相对独立于国际循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彭仪慧  陈蕾  
分析“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产业数字化拉动消费增长的理论机制,对于刺激内需、赋能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产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引入调节效应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的调节效果。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可以显著促进消费增长,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与东北和西部地区相比,产业数字化的作用在东中部地区更显著。人力资本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在产业数字化驱动消费增长的机制中发挥负向调节效果,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我国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伍俊晖  
面对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存在发展不平衡、"引进来"提质不高、"走出去"影响不够等诸多困境,文章以"双高"院校国际化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三共"引进、"三联"走出、"三推"提升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路径,即通过共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对策、共建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共享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资源,整合引进资源,夯实国内循环;通过联动多方主体畅通资源融合、联接引培方式培育国际师资、联合培养模式养成"双技"人才,鼓励"走出"国门,畅通国际循环;通过推行职教海外办学新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培养体系畅通、推动职业教育国际服务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实现内外融合,以期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及推动中国制造走向强国有借鉴价值和意义。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薛彦   李月  
基于对接后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双循环数字产业支撑与被支撑网络,研究两岸数字产业融合的广度、深度、地位及其融合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发现:两岸数字产业呈现相互依靠、融合发展的特征;两岸数字产业的产能释出能力强于资源吸纳能力;大陆数字产业吸纳国内资源更多,产能释出至外循环的比重较高,台湾地区反之。双循环数字产业支撑与被支撑网络受到互惠性、聚敛性和传递闭合性的内生驱动,两岸数字产业在内外循环中呈现相互促进的融合特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与天津分行联合课题组  
2000—2020年我国对外贸易长期发展中的产业发展呈现"两优""三劣"特点。"两优"即规模绝对值高和规模优势突出,"三劣"即产业发展分化、产品附加值低和发展可持续性差。在产品贡献率、国别进出口和国内地区差异三方面上,又呈现出互补性弱、政治性强、低端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面对这些特点,需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借助对外贸易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辅相成和正向反馈作用,提出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一是通过产业升级促进我国对外贸易水平提升,注重科技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二是通过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升对外贸易服务能力,带动国内产业升级,内外兼修,促进双循环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迪  温利华  
经济韧性能够解释困境下的适应性发展与恢复,衡量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及数字化经济的环境下,本文在回顾概念背景后,提出了结合"双循环"情境、数字化转型要求,以及经济适应性韧性的分析框架。文章进一步理清了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促进我国数字化转型,并基于三阶段分析法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经济韧性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在双循环背景下,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加注重创新思维的运用,开放与融合产业生态,以及关注商业模式变革以加强经济的韧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春生  
在价值规律基础上,对双循环背景下国际、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根据2006年6月至2021年4月的月度数据,运用VAR模型对国际农产品价格与我国农产品价格的互动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农产品价格对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及贡献度要明显高于我国农产品价格对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国际价格竞争,提出以下对策建议:调整农产品种植结构、保障粮食安全,加强对国际农产品市场的监测,充分利用价格传导滞后期。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程文先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数字经济对中国地区间产业链分工长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补品贸易下,地区间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较为显著,缩小样本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度,有助于延伸国内价值链长度。替代品贸易下,地区间产业链竞争关系较为显著,样本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度增强,会加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一定程度上妨碍国内价值链在相应区间合作延伸。畅通国内大循环下要特别注重发展“需求-供给”互补品贸易,扩大企业间交往频率,为扩大地区间产业链梯度转移创造良好外部条件;要利用好全球产业链密切分工的协作关系,努力做到脱钩不断链。为此,缩小中国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成为全球价值链在国内地区间延伸的关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安琪  
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是党中央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作出的重要战略安排,从提升全球价值链角度看,中国消费市场基础雄厚且电子商务发展潜力巨大、工业体系完善且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经贸合作增多且自贸协定不断丰富,但也存在自主创新力不强且关键领域竞争力差的问题。考虑到数字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离不开国内大循环,区域间的资源优化重组离不开国际大循环。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改善国内大循环环境、释放国内消费市场潜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数字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贸规则重构,在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过程中,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苗彬  张佳星  
单从经济总量变化研究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逐层分析该国宏观经济内部各个结构变量的变化,对于中国A股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动态关联也应考虑宏观经济总量提升与宏观经济结构转变两个方面影响。研究发现如下。从宏观经济总量来看,A股市场与整体经济在长期趋势上存在一致性,但是在短期特殊时段二者存在一定的背离。从宏观经济结构角度来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路径分析表明:(1)双循环发展背景下消费越发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消费经济对股市的溢出效应明显大于投资和出口;(2)消费、投资、出口等宏观经济的变化对股票市场价格的确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但现阶段更重要的是宏观经济预期对股票市场的冲击,尤其是消费预期和信心对股市影响显著系数最大。因此,在长期趋势上亟须增强消费韧性以提升中国股票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同时短期内亟须提高消费信心和预期,以提升股票市场的投资信心,带动股市稳健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育全  
双循环发展战略是引领我国“十四五”时期深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纲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具有稳定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作用,在双循环背景下农业高质量发展将被赋予新的要求、使命与内涵。农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挑战:农业发展新动能乏力,国内可耕地面积不足,耕地产能受阻,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农产品出口频遭贸易壁垒。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需不断加速涉农企业智慧化智能化转型,创新农业产业链。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积极争取更为公平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竞争环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龙晓柏  蒋金法  
内陆老区开放高地是新时代内陆地区发挥后发潜力、兼蓄比较禀赋优势与开放机制创新为一体的内陆经济跨越式发展新范式。通过一套开放高地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的研究表明,赣南苏区的经济开放度位势在赣粤闽湘边区中尚不具有优势,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明显差距,但差距呈缩小趋势;赣南苏区在开放高地潜力评价中处于有利的后发位势。因此,推动"双循环"合作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出口主导型经济、优化空间开放格局、实施开放型创新驱动战略,将有利于"双循环"下赣南苏区高质量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雷曜   周怡   杨之韵   王紫薇  
碳足迹是以产品为枢纽、生命周期评价(LCA)为逻辑框架,对供应链上下游碳排放的完整刻画和科学评价。受欧美等国立法推进、国际关键产业链强制要求、国内加强自主探索等三重因素推动,中国碳足迹体系建设已在评价标准建设、碳足迹认证和标识、线上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碳足迹体系建设是中国实现全面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但仍有大量基础性工作要做,重点要在全国统一的碳核算标准制定、本土化碳因子数据库构建、第三方核查认证服务机构培育和管理等方面开展攻坚,并建议选取部分重点行业、重要产品优先推进碳足迹试点,以利于对内激发全产业链的减排潜能,促进内循环绿色低碳升级,对外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贸易壁垒,防范供应链“脱钩”“断链”,深度参与乃至引领全球绿色大循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道平   王奕淳   刘琳琳  
本文基于中国30个省份28个行业2012年、2015年和201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构建省份—行业层面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考察了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价值链嵌入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国内价值链嵌入及全球价值链嵌入均显著降低了碳排放,且国内价值链嵌入比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碳减排效应更强。特别地,国内价值链嵌入能够持续起到碳减排作用,而全球价值链嵌入及总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呈U型关系。机制分析表明,国内价值链嵌入和全球价值链嵌入均可以通过提高技术效率实现碳减排,但技术效率的中介效应在国内价值链嵌入与碳排放的关系中更强。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碳排放省份—行业嵌入价值链能起到更强的碳减排效应;中西部地区嵌入价值链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更加突出;相较于低技术行业,高技术行业价值链嵌入的碳减排效应更强。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研判价值链嵌入对碳排放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对于实现中国经济低碳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