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4)
- 2023(13421)
- 2022(10485)
- 2021(9180)
- 2020(7208)
- 2019(15266)
- 2018(15057)
- 2017(28582)
- 2016(15235)
- 2015(16513)
- 2014(15873)
- 2013(15155)
- 2012(13355)
- 2011(11839)
- 2010(11544)
- 2009(10736)
- 2008(9956)
- 2007(8779)
- 2006(7661)
- 2005(6611)
- 学科
- 济(64729)
- 经济(64661)
- 管理(42267)
- 业(41865)
- 企(31953)
- 企业(31953)
- 方法(24002)
- 数学(20729)
- 农(20631)
- 数学方法(20577)
- 业经(20024)
- 中国(18591)
- 产业(16507)
- 农业(14391)
- 财(14306)
- 地方(13652)
- 贸(12961)
- 贸易(12958)
- 易(12549)
- 学(11404)
- 信息(10852)
- 技术(10576)
- 环境(10573)
- 制(10314)
- 总论(10241)
- 信息产业(10177)
- 银(9566)
- 银行(9530)
- 发(9410)
- 融(9140)
- 机构
- 学院(214599)
- 大学(209702)
- 济(89874)
- 经济(88375)
- 管理(81864)
- 理学(71874)
- 理学院(71145)
- 研究(71039)
- 管理学(69890)
- 管理学院(69535)
- 中国(51778)
- 科学(44772)
- 京(42464)
- 农(40393)
- 财(37373)
- 业大(35193)
- 所(35122)
- 研究所(32460)
- 中心(32165)
- 农业(32084)
- 财经(30799)
- 江(30565)
- 经(27996)
- 经济学(27970)
- 范(27096)
- 师范(26703)
- 院(25950)
- 北京(25556)
- 经济学院(25532)
- 州(24568)
- 基金
- 项目(153677)
- 科学(121506)
- 基金(112008)
- 研究(109190)
- 家(99504)
- 国家(98682)
- 科学基金(84686)
- 社会(73188)
- 社会科(69657)
- 社会科学(69641)
- 省(61681)
- 基金项目(59618)
- 自然(53597)
- 自然科(52427)
- 自然科学(52411)
- 自然科学基金(51476)
- 划(50688)
- 教育(48131)
- 编号(43412)
- 资助(42840)
- 发(34961)
- 重点(34498)
- 创(33060)
- 成果(32323)
- 部(31836)
- 国家社会(31545)
- 创新(30891)
- 科研(29266)
- 课题(29174)
- 计划(28247)
共检索到299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彭仪慧 陈蕾
分析“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产业数字化拉动消费增长的理论机制,对于刺激内需、赋能经济增长意义重大。本文选取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产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引入调节效应模型检验了人力资本的调节效果。结果表明:产业数字化可以显著促进消费增长,这种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与东北和西部地区相比,产业数字化的作用在东中部地区更显著。人力资本是一个显著的调节变量,在产业数字化驱动消费增长的机制中发挥负向调节效果,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我国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衡。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万稳
本文采用2005-2020年的CEPII-BACI数据库和我国居民生活数据库的数据,分析了不同进口来源国消费品种类与消费支出之间的关系,用滞后一期的回归检验消除了互为因果关系,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实证发现:交通通信类和医疗类的进口种类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比较大,显著性水平为1%,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医疗类产品对消费支出额的影响程度更大,非发达国家在交通通信类的影响更大,食品类、衣着类和家庭设备类不同来源国的进口品对总消费支出影响相对较小。通过以上分析结果,以期可以优化进口消费品结构,提高居民福利水平,刺激居民消费支出,拉动内需,从而推动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迪 温利华
经济韧性能够解释困境下的适应性发展与恢复,衡量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及数字化经济的环境下,本文在回顾概念背景后,提出了结合"双循环"情境、数字化转型要求,以及经济适应性韧性的分析框架。文章进一步理清了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促进我国数字化转型,并基于三阶段分析法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经济韧性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在双循环背景下,数字化转型需要更加注重创新思维的运用,开放与融合产业生态,以及关注商业模式变革以加强经济的韧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书屹 姜天文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遇到瓶颈,消费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大,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较为不足,这势必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将普惠金融与先进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提高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城乡居民能够平等便利地获得金融资源,进而刺激消费。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消费市场的增长,本文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本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显著的缩小;本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减小受到相邻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的积极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受到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的作用有待加强,比较而言,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受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加明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灿
持续拉动国内居民消费是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而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能否拉动国内居民消费从而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就成为亟需检验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数实融合”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然后构造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指数,并实证检验了“数实融合”对居民消费的实际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实融合”能够显著提升国内居民消费水平,而且这一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和消费类型异质性;此外,“数实融合”提升居民消费还存在促进新产品供给和拓展消费渠道两种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房欣桐
本文实证分析双循环背景下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影响商贸流通企业竞争优势的机制,旨在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加速实现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从而增强动态能力,构筑竞争优势,助力“双循环”。研究结果显示: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对商贸流通企业竞争优势起到促进作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对动态能力起到促进作用;动态能力对商贸流通企业竞争优势起到促进作用;动态能力在供应链数字化转型与商贸流通企业竞争优势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朱世坤 徐俊峰
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了消费在社会经济循环中的重要作用;基于相关历史考察和数据,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扩容提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通过文献和数据,从生产、流通、分配等环节入手,对当前我国居民消费扩容提质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由此,对我国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提出相应建议,如完善市场机制建设,增加居民收入等,进而增强我国国内循环内生动力和质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居民消费 扩容提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国宁
本文基于数字化背景下,探讨城乡居民消费需求的动态演变与预测。文章采用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消费形态和方式的变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构建了消费需求预测模型。基于数据收集和处理,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小兰
文章选取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探究“双链”数字化对经济双循环的作用机制,并采用门槛模型分析全球化对“双链”数字化经济双循环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链”数字化可促进经济内循环发展,并与经济外循环呈“U”型曲线关系;在不同“双链”数字化及全球化门槛区间内,“双链”数字化对经济外循环的作用逐步由抑制转变为驱动;较低的全球化水平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提供更多可能,提升“双链”数字化的经济内循环效应;实现经济外循环发展则需适度提高全球化水平,促进供应链数字化升级以提升“双链”数字化水平,打破经济双循环面临的国际性约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志毅 李静 娜仁
当前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高端服务业逐步向发达地区回流,中低端服务业快速向发展中国家分流,导致我国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面临现实挑战。因此,亟需探明消费升级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作用机理,从而为构建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挖掘经济增长潜力、增强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提供政策制定依据。基于此,本文实证分析了双循环背景下居民消费升级对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作用机理,并引入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作为中介作用加以探讨,以期指导我国服务业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研究结果表明:居民消费升级能够显著促进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高;在居民消费升级促进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高的作用机理中,技术革新发挥着中介作用;在居民消费升级促进服务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高的作用机理中,产业升级发挥着中介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馨梅 尹玉婷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流通数字化建设逐渐深入,对居民消费产生了深入影响。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流通数字化与居民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通数字化能够促进居民消费,且产品和服务多样性是重要的传导因素;流通数字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区域、城乡、时段、消费品类型方面具有异质性,对中西部、农村地区、2017-2020年时段以及发展享受消费品类型的促进作用更为强烈。基于此,应鼓励传统流通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推动产品服务多样性,积极优化数字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程文先
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分析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数字经济对中国地区间产业链分工长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补品贸易下,地区间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较为显著,缩小样本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度,有助于延伸国内价值链长度。替代品贸易下,地区间产业链竞争关系较为显著,样本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差异度增强,会加剧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一定程度上妨碍国内价值链在相应区间合作延伸。畅通国内大循环下要特别注重发展“需求-供给”互补品贸易,扩大企业间交往频率,为扩大地区间产业链梯度转移创造良好外部条件;要利用好全球产业链密切分工的协作关系,努力做到脱钩不断链。为此,缩小中国地区间数字经济发展差异成为全球价值链在国内地区间延伸的关键。
关键词:
双循环 数字经济 国内价值链 延伸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鑫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与他人的空间距离在不断缩小,社会距离变得更近,自我边界变得模糊,进而威胁到了自我概念的清晰性。此时消费者的自我表达需求会得到提高,而独特性产品则可以满足消费者的自我表达需求。独特性产品是一种能够彰显自我个性、表达自我的差异化产品,更能帮助消费者增强自我概念的清晰性。本文在数字化背景下,研究雇主品牌传播策略对消费者独特性消费的影响,并探讨地位动机与归属需要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表明:象征性价值传播策略提高了消费者的地位动机,从而提高了独特性消费;社会性价值传播策略提升了消费者的归属需要,从而降低了独特性需要;而经济性价值传播对独特性消费倾向无显著影响。文章丰富了品牌传播、独特性消费等方面的理论文献,旨在为企业的独特性产品营销提供有益的指导建议。
关键词:
品牌传播 独特性消费 地位动机 归属需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致远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贸易壁垒加剧和供应链断裂风险等问题的出现,使我国供应链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供应链各环节数字化成为趋势。本文以供应链的数字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的数字供应链创新模式。通过供应链各环节的数字化,将供应链从单一的链式结构变成网络结构,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被云端化和智能化,以提升运营效率和抗风险的能力,形成数字化供应链创新模式。在这种新模式下,从供应端到消费端的一切行为均可被数字化记录、分析和追溯,消费市场区域的产品需求被大数据整合,通过数字化的供应链服务体系传递给生产供应端,在供应链各端进行资源匹配,满足市场需求,带动供应链效率的整体提升,推动双循环背景下我国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剑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局势,如何提升我国经济韧性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我国省级层面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城乡流通一体化指数与经济韧性指数,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能够促进经济韧性程度的提高,并且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影响作用在各地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城乡流通一体化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考虑到控制变量的非线性影响后,表明上述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稳健性;此外,政府财政收入规模对经济韧性同样具有正向影响,而商贸流通所含行业对经济韧性的影响作用不尽相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