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86)
2023(10955)
2022(9315)
2021(8399)
2020(6720)
2019(14990)
2018(14777)
2017(27314)
2016(14785)
2015(16737)
2014(16462)
2013(16073)
2012(14473)
2011(13134)
2010(13519)
2009(12357)
2008(11826)
2007(10446)
2006(9465)
2005(8677)
作者
(43363)
(35957)
(35817)
(33807)
(22586)
(17406)
(16297)
(14142)
(13670)
(12748)
(12252)
(12205)
(11408)
(11275)
(11104)
(11083)
(10806)
(10668)
(10322)
(10153)
(9142)
(9066)
(8725)
(8278)
(8138)
(8043)
(7931)
(7853)
(7327)
(7137)
学科
(66114)
经济(66060)
管理(37493)
(33969)
(25880)
企业(25880)
地方(24325)
中国(22711)
方法(19371)
(19164)
数学(16594)
数学方法(16358)
业经(16332)
(13779)
地方经济(13628)
农业(13035)
环境(12400)
(11775)
(11642)
(11042)
贸易(11031)
(10901)
金融(10900)
(10687)
银行(10671)
(10504)
(10458)
(10409)
(10311)
技术(9386)
机构
学院(205355)
大学(198432)
(79799)
经济(77906)
研究(76857)
管理(73748)
理学(61764)
理学院(60858)
管理学(59650)
管理学院(59280)
中国(58319)
科学(49863)
(46884)
(39938)
研究所(36313)
(35404)
(35271)
中心(34817)
(32574)
(31207)
师范(30904)
北京(30537)
业大(30184)
(28768)
农业(27422)
财经(26828)
(26603)
师范大学(24754)
(24702)
技术(24700)
基金
项目(137193)
科学(107661)
研究(101452)
基金(94914)
(83202)
国家(82492)
科学基金(70138)
社会(62741)
社会科(59469)
社会科学(59455)
(56838)
基金项目(50222)
(48036)
教育(45238)
自然(44324)
自然科(43204)
自然科学(43194)
自然科学基金(42290)
编号(42016)
资助(37771)
(36806)
成果(33250)
重点(32283)
课题(31154)
发展(29276)
(28769)
(28567)
(27781)
创新(26788)
科研(25921)
期刊
(99347)
经济(99347)
研究(62097)
中国(47220)
(33167)
学报(30723)
科学(30305)
管理(27185)
教育(26557)
(25101)
农业(23300)
大学(22697)
技术(21978)
学学(21122)
(19321)
金融(19321)
业经(19102)
经济研究(15874)
资源(12804)
(12619)
问题(12194)
财经(11883)
商业(10977)
科技(10599)
(10327)
图书(10052)
(10013)
技术经济(9774)
现代(9459)
(9333)
共检索到322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桃杏  韩佳萌  王慧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推出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特征,有利于促进“双循环”格局下区域经济发展进程。基于2011—2019年的物流发展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动态角度研究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采用泰尔指数从空间角度探究物流结构差异。研究得出:(1)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差异性明显,北京主要受产业规模影响,河北天津主要受技术因素影响。(2)区域内部差异性比区域间差异性明显,要加强物流薄弱区域的发展建设,促进区域内物流小循环。(3)技术和管理能力是影响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发展应以物流业为突破口,打破物流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构建高效的物流运输网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桃杏  韩佳萌  王慧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推出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特征,有利于促进“双循环”格局下区域经济发展进程。基于2011—2019年的物流发展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动态角度研究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采用泰尔指数从空间角度探究物流结构差异。研究得出:(1)京津冀区域物流效率差异性明显,北京主要受产业规模影响,河北天津主要受技术因素影响。(2)区域内部差异性比区域间差异性明显,要加强物流薄弱区域的发展建设,促进区域内物流小循环。(3)技术和管理能力是影响京津冀区域物流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发展应以物流业为突破口,打破物流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构建高效的物流运输网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婧  刘奔腾  李裕瑞  
基于2000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方法揭示近期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格局特征、人口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构建人口发展问题区域识别方法划分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京津冀人口空间分布疏密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快但县域城镇化水平偏低,区域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长0.6个百分点,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2)人口发展综合指数介于0.0816~0.7670,分别有50%和25%的区县综合指数介于0.2~0.3和0.3~0.4;(3)京津冀地区可划分为8类人口发展问题区域,即综合发展滞后区(11.76%)、人口密度偏低区(3.92%)、城镇化水平偏低区(2.94%)、人口老龄化突出区(13.24%)、受教育水平偏低区(21.08%)、人口密度偏低复合问题区(9.80%)、城镇化水平偏低复合问题区(15.69%)、无突出人口问题区(21.57%)。研究认为,京津冀地区未来应以产业布局与发展为引导构建合理的人口格局,完善区域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口有序有效疏解,重视并积极推进京津冀区域次级中心全面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婧  刘奔腾  李裕瑞  
基于2000和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方法揭示近期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格局特征、人口发展综合指数,并通过构建人口发展问题区域识别方法划分问题区域。结果表明:(1)京津冀人口空间分布疏密差异大,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速度快但县域城镇化水平偏低,区域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长0.6个百分点,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差异大;(2)人口发展综合指数介于0.08160.7670,分别有50%和25%的区县综合指数介于0.20.3和0.30.4;(3)京津冀地区可划分为8类人口发展问题区域,即综合发展滞后区(11.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俊  孙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分工更加专业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明显,为物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区域物流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现代物流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加速器,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区域物流的发展状况,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在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物流业是价值链和供应链的载体,与地区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力密切相关。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之一,京津冀都市圈不仅历史悠久,并且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物流发展的建议,以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炜  陈景新  薛楠  刘二亮  
京津冀是我国雾霾污染最为严重的地区。要想彻底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京津冀循环经济区域协同发展,不仅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区域一体化战略的重要突破口。运用综合分析和对比分析方法,在系统梳理北京、天津、河北循环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个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地区循环经济协同发展的基本途径。农业方面,根据资源禀赋统筹整合农业生产区,建设各类生态产业园,推动农业循环发展;工业方面,按照循环经济理念统筹规划空间布局,建设改造现有产业园区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构建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系以减少污染物向外排放;服务业方面,基于比较优势合理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油建盛  蒋兵  李卓君  
本文借助京津冀城市群13个城市2009—2019年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云模型、热点分析、趋同检验和GWR回归等方法,评价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探究空间格局和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先后经历“震荡期”和“提升期”;(2)城市发展效率存在“马太效应”,具有明显的高低分区,但整体提升明显,同时出现热点聚集和冷点四周分散的分布格局;(3)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效率的驱动因素存在空间异质性,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资源禀赋地区随着资源红利消失对城市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魏国辰  冀雪华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借助DPSR模型和产业发展的环境-能力-绩效理论,本文构建了符合京津冀物流发展现状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京津冀地区2013-2017年面板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物流发展均呈现上升趋势,且北京核心地位稳固,津冀差距呈缩小趋势,这与三地物流发展现实情况相符。最后,根据当前物流发展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焱  刘利东  
抛开行政因素,单纯从市场经济的视角来看,滨海新区可以被放在不同尺度的空间范围内去考量,这些空间依次为天津市、京津冀、环渤海、中国北部、东北亚乃至全球范围。实际上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滨海新区可以被看作是在不同空间尺度内发挥作用的经济增长极。本文从不同的空间尺度的视角对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临海工业带建设在京津冀区域中实现以天津滨海新区为引擎的区域一体化的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肖金成  李忠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的一种必然选择。京津冀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全域,是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京津冀地区的功能定位是:我国"三北"地区的重要枢纽和出海通道,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战略中,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地区之一,京津冀的发展对北方以及全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引领和带动作用。因此,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从历史上看,京津冀地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穆伟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三极",更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如今京津冀区域在环境治理、农林建设、能源共享等方面都开展了深入合作,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合作缺乏整体规划,科教先导优势作用发挥不足,高等教育发展不能优势互补。因此,应把握京津冀区域发展机遇,建立有效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整合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规划,提升协同发展思想认识,明确高等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扩大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合作领域,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作用,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武爱彬  
[目的]国土空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依托。识别和定量刻画"三生"功能空间结构及其演变规律是进行国土空间结构优化的基础。[方法]研究引入土地三生功能评分矩阵,通过GIS空间分析和可视化技术,基于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对1900—2015年京津冀区域三生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京津冀区域三生空间分布格局具有较强的规律性。生产空间主要分布在东南平原区,生活空间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廊坊等都市圈,生态空间主要分布燕山—太行山山区。1990—2015年京津冀区域生产空间保持稳定,生活空间呈扩张态势,生态空间略有减小,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廊坊等都市圈三生空间变化最为活跃,具体表现为生产生活空间快速扩张、生态空间大幅度缩减。[结论]利用土地三生功能评分矩阵法,可以快速有效识别区域三生空间,不仅能体现土地的多功能性,更能反映不同地类功能的差异性。京津冀区域应严格控制人口、城市用地规模,划定耕地数量底线,河北应充分发挥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作用,构建结构合理的绿色生态屏障,加快推进京津风沙源治理、太行山绿化、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发展节水型农林业,加强湿地和农田保护。增加生态用地数量,重点建设成片森林和恢复连篇湿地,扩大生态空间,为京津等大城市发展提供生态空间保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赵瑞  
通过SWOT分析方法,结合京津冀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特征,分析了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从政府统筹规划、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建设、物流园区合理布局、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调信息平台构建4个方面提出了京津冀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对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施慧仪  王立群  
旨在探讨京津冀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选取京津冀174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方法分析2006—2016年县域经济发展规模和结构空间格局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京津冀县域经济规模和结构差异呈现显著的阶段性变化趋势;县域经济发展两极分化明显,县域人均GDP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率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呈现出空间集聚分布和典型的"核心-边缘"格局;区域经济空间发展轴格局初步形成,各功能区形成符合各自功能定位的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发展基础、区域经济政策和地理区位条件是影响京津冀县域经济格局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依据京津冀区域战略功能定位,优化经济结构和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魏国辰  冀雪华  
在国家政策与相关政府的推动下,我国现代物流业已成为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在遵循指标选取原则基础上,从供应、经济、需求、环境、物流五个维度,构建了区域物流发展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结合网络层次分析法与理想解法对2013-2018年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物流发展能力尽管有所波动,但整体呈递增趋势,且北京物流发展能力提速显著,天津、河北差距逐步缩小,这与实际情况相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