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41)
2023(13782)
2022(12169)
2021(11503)
2020(9483)
2019(21812)
2018(21818)
2017(42829)
2016(23274)
2015(25757)
2014(25419)
2013(24827)
2012(22752)
2011(20507)
2010(20634)
2009(18954)
2008(18254)
2007(15959)
2006(14105)
2005(12267)
作者
(64540)
(53256)
(52993)
(50567)
(34213)
(25510)
(24139)
(20919)
(20229)
(19225)
(18099)
(17862)
(16866)
(16830)
(16556)
(16508)
(15976)
(15883)
(15202)
(15110)
(13193)
(13113)
(12787)
(12179)
(12035)
(11830)
(11816)
(11765)
(10668)
(10430)
学科
(88277)
经济(88183)
管理(67332)
(63710)
(53495)
企业(53495)
方法(39350)
数学(33794)
数学方法(33331)
(25327)
中国(23804)
(23242)
业经(20245)
地方(19263)
(18697)
(17012)
贸易(17003)
农业(16578)
(16514)
(16487)
(15545)
理论(15429)
(14885)
环境(14451)
(14336)
财务(14264)
财务管理(14241)
技术(14126)
(13519)
(13454)
机构
学院(319522)
大学(317812)
管理(128955)
(126330)
经济(123456)
理学(111766)
理学院(110555)
管理学(108691)
管理学院(108112)
研究(106255)
中国(78422)
(67256)
科学(65540)
(58444)
(52518)
(48507)
研究所(47866)
中心(47853)
财经(46519)
(46403)
业大(46290)
(43166)
师范(42837)
北京(42455)
(42189)
(39074)
农业(37869)
(37784)
经济学(36345)
财经大学(34395)
基金
项目(218634)
科学(172135)
研究(163037)
基金(157424)
(135922)
国家(134754)
科学基金(116196)
社会(101233)
社会科(95874)
社会科学(95850)
(85737)
基金项目(83443)
自然(75468)
教育(75145)
自然科(73660)
自然科学(73646)
自然科学基金(72278)
(71988)
编号(68426)
资助(65005)
成果(55695)
重点(48588)
(47858)
课题(46960)
(46909)
(45252)
项目编号(42160)
创新(42066)
科研(41327)
教育部(41229)
期刊
(139912)
经济(139912)
研究(95235)
中国(57715)
管理(47151)
学报(46472)
科学(44374)
(44178)
(42832)
教育(38228)
大学(35239)
学学(33024)
农业(30997)
(27923)
金融(27923)
技术(27666)
业经(24252)
经济研究(22539)
财经(21430)
(18232)
问题(17702)
图书(17554)
理论(15643)
(15543)
科技(15300)
技术经济(15200)
现代(15020)
实践(14439)
(14439)
商业(14361)
共检索到464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万敏  
从演化增长的视角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旨归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主要驱动力是技术、偏好和制度的共同演化,体现为制度黏合和动力机制推动下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匹配和协同升级,即供给与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这一高水平动态平衡的策略重点是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加强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的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运行机制,以打通经济运行堵点,补齐短板、拉长长板、筑牢底板,畅通国内大循环;同时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建构开放型经济体系,联通国际大循环,实现“双循环”的良性互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礼辉  
近期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在新的一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总体目标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婵娟   王莹婕   吕优  
文章基于2003—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从内循环、外循环、内外一体化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我国“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Kernel密度估计方法、Markov链转移矩阵和Moran’s I揭示“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趋势以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中国“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和三个子系统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明显,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东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差异最为突出“;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在波动中有所减小,且内外一体化水平极化现象较明显“;双循环”新格局发展水平具有“俱乐部趋同”的特征以及一定程度的“马太效应”,且具有鲜明的空间集聚特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倪国华   苏丹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为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和粮食贸易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指导。以部分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为标志,中国的粮食贸易正向更有利于提升粮食贸易主导权的新格局演化。本文分析了中国粮食贸易新格局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提出了粮食贸易新格局建设进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指出,中国的粮食贸易新格局的内涵体现在粮食贸易结构更加多元、国际粮食供应链产业链自主可控以及打造“中国价格”把握粮食贸易定价权三个方面。粮食贸易新格局建设进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包括贸易来源多元化战略短期内不足以填补国内巨大的饲料粮需求缺口、尚未形成竞争力较强的国际粮食产业链以及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市场联通需要加强。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快实施饲料粮减量替代,推动粮食贸易品种与来源多元化;推动中国粮企向外有效延伸产业链,强化关键环节科技支撑;稳步推进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制度型开放,提升“中国价格”的全球影响力;合理维护国家间的政治关系,确保粮食贸易新格局稳定可持续。研究结果可为优化中国粮食贸易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邓汉慧  童丽珍  黎金荣  
本文在探究组织扁平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关联机理基础上,根据组织平衡理论梳理了扁平化下人力资源管理失衡,提出了构建适应组织扁平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三维动态平衡系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谭术魁  
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新时期土地管理工作的目标,其圆满实现受很多因素的制约,但合理、高效利用城市土地,提高土地产出率,避免城市规模过度膨胀至关重要。在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着平面发展占地大,过度利用、空间利用不充分、用地结构不合理、产出率不高等特点后,进一步提出了优化、高效利用城市土地的措施。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麦孟达  
组织的"二元性"在管理学研究中是一个著名概念,但在实践界却鲜为人知。文章通过苹果公司的实例,让企业管理者通俗地认识"二元性",了解如何运用。探讨创新与"二元性"之间的关系,并在"探索"和"利用"之间取得动态平衡,给实践中的管理者以启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静  
电子商务作为紧跟技术前沿、联通生产消费、带动消费升级的关键基础性产业,如何迅速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尽快实现转型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成为政府部门和电商企业共同关注和重点推动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我国电商发展现状和转型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并提出了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电商转型发展的主要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峻  金玲玲  张璋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是经过多年调研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新土地管理法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近几年的实践看,有效地保护了耕地资源。文章从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含义分析着手,研究评价该政策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同区域发展、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等的实际影响,分析了与此相关的费用转嫁和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磊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部分深层次矛盾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缓解,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城乡购买力差异越来越明显,从而制约国民经济总量增长,掣肘国内需求扩大,误导产业结构调整,阻碍共同富裕进程,且对社会稳定也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针对目前日益严峻的收入不平衡相关问题,本文综合应用购买力动态平衡理论进行分析,然后建立相应的城乡购买力动态平衡配置模型。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发现,可以通过相关政策来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可以为调节这种差距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白彦锋  姜哲  
随着我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刚性支出规模不断扩张,财政的动态平衡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基于我国1978—2017年的相关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并通过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和评估我国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的平衡状态、相关减税措施对财政动态平衡的影响以及中央补助对地方财政动态平衡的影响,旨在探寻调整我国财政平衡状态、实现财政动态平衡的路径。结果显示,我国财政整体保持较强动态平衡,而且其平衡路径倾向于增加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在支出方面有一定调整;相关减税措施对我国财政动态平衡影响较小;中央对地方的补助使地方财政的动态平衡状态有所增强。最后,本文认为,在目前财政增收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应采用收入和支出双向调整的平衡路径;严控债务规模,做好中长期偿债规划;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组合。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杨秀平   轩晚月  
旅游业具备较强的辐射和联动作用,同时也具备较好的内外循环能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对促进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内旅游内循环、疏通国际旅游外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国31个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中国旅游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与标准差椭圆分析中国旅游协同发展状况与演化趋势,运用引力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各省域旅游协同发展的空间联系强度。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协同发展总体上呈现“东部隆起,西部凹陷,中部衔接”的态势,形成马太效应,旅游协同发展重心逐渐向西南移动;(2)空间联系的网络结构逐渐向面状式聚集,在东部与中部形成的增长极发挥核心辐射作用,以空间联系强度为划分标准的聚类逐渐集中并打破地域限制。由此提出,东部应用创新突破旅游协同发展瓶颈,中部需要充分挖掘自身旅游优势,西部各方面起头并进,统筹发展;充分调动各省域之间的旅游活力,促进旅游各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实现由小区域向大区域推进旅游协同发展,逐步提高中国整体旅游协同发展水平。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危勇  
经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由“双缺口”向“双溢出”转变。在“双溢出”格局下,中国经济内外失衡交错。现实表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的借助高顺差来平衡国内高储蓄的战略模式已经缺乏可持续性,中国经济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战略来从根本上摆脱现实困境,由非稳态均衡向稳态均衡回归。本文提出了平衡目前中国经济的三种策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东风  傅强  
本文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成果研究我国保险业存在的问题,从生态主体、生态调节、生态环境等方面提出多项改进和完善措施,对我国保险生态达到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状态,实现保险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傅友  李忠  张亮  
目的:分析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现状,提出社群治理嵌入策略。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整群抽样对6省36县区基层机构展开调查和典型案例研究。结果:基层机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率显著高于医疗服务项目开展率;外科、精神卫生、安宁疗护等结构性短板和服务供给城乡、区域差异显著。单一行政机制或者市场机制降低了部分服务项目开展的可能性,社群治理机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此局限性。结论:基层卫生服务供需结构失衡和区域差异显著;社群治理嵌入有助于促进政府、市场与社会多主体的互动协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