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29)
- 2023(11455)
- 2022(9858)
- 2021(8989)
- 2020(7168)
- 2019(15737)
- 2018(15535)
- 2017(28234)
- 2016(15431)
- 2015(16918)
- 2014(16260)
- 2013(15323)
- 2012(13543)
- 2011(12228)
- 2010(12193)
- 2009(11034)
- 2008(10757)
- 2007(9407)
- 2006(8215)
- 2005(6953)
- 学科
- 济(52559)
- 经济(52500)
- 管理(41292)
- 业(37632)
- 企(30025)
- 企业(30025)
- 方法(22845)
- 贸(21988)
- 贸易(21979)
- 易(21346)
- 数学(19218)
- 数学方法(19013)
- 农(16963)
- 中国(14474)
- 财(14472)
- 学(13240)
- 业经(13197)
- 农业(11090)
- 地方(10646)
- 环境(10113)
- 理论(9940)
- 制(9886)
- 务(9310)
- 财务(9291)
- 财务管理(9265)
- 技术(8650)
- 企业财务(8593)
- 出(8429)
- 银(8408)
- 银行(8359)
- 机构
- 学院(211055)
- 大学(205620)
- 济(81617)
- 经济(79939)
- 管理(74324)
- 研究(70196)
- 理学(64700)
- 理学院(63894)
- 管理学(62538)
- 管理学院(62187)
- 中国(51751)
- 科学(46822)
- 农(42314)
- 京(41920)
- 所(36419)
- 业大(36077)
- 财(35846)
- 农业(33861)
- 研究所(33474)
- 江(32180)
- 中心(32128)
- 财经(28986)
- 范(27688)
- 师范(27242)
- 经(26276)
- 院(26112)
- 州(25619)
- 北京(25149)
- 技术(25026)
- 经济学(24892)
- 基金
- 项目(146898)
- 科学(113749)
- 基金(104695)
- 研究(102960)
- 家(94527)
- 国家(93724)
- 科学基金(78590)
- 社会(64577)
- 社会科(61241)
- 社会科学(61225)
- 省(59394)
- 基金项目(55858)
- 自然(52427)
- 自然科(51246)
- 自然科学(51231)
- 自然科学基金(50311)
- 划(49966)
- 教育(47948)
- 编号(42137)
- 资助(41334)
- 重点(34222)
- 成果(32205)
- 发(32177)
- 创(31353)
- 部(30658)
- 课题(29307)
- 创新(29278)
- 科研(29188)
- 计划(28548)
- 大学(27059)
共检索到302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月元 吴立霞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通过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中越贸易特征,并运用引力模型探究中越贸易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越两国贸易关系密切,越南对中国产品的依赖性强,中越主要贸易商品的竞争力优势较强,双向贸易频繁。中国的经济规模、越南的人口规模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启动均会促进中越贸易增长,而贸易结合度有下降趋势,会阻碍中越贸易的发展。越南的经济规模和中国的人口规模都对中越贸易的影响不显著。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应抓住RCEP签订与落实的历史契机;稳定优化产业链;培养壮大中越贸易新模式新业态,从而促进中越贸易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倪国华 苏丹华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为确保中国粮食安全和粮食贸易合理布局提供了重要指导。以部分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对外开放为标志,中国的粮食贸易正向更有利于提升粮食贸易主导权的新格局演化。本文分析了中国粮食贸易新格局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提出了粮食贸易新格局建设进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对策建议。研究指出,中国的粮食贸易新格局的内涵体现在粮食贸易结构更加多元、国际粮食供应链产业链自主可控以及打造“中国价格”把握粮食贸易定价权三个方面。粮食贸易新格局建设进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包括贸易来源多元化战略短期内不足以填补国内巨大的饲料粮需求缺口、尚未形成竞争力较强的国际粮食产业链以及国内外农产品期货市场联通需要加强。针对这些问题,建议加快实施饲料粮减量替代,推动粮食贸易品种与来源多元化;推动中国粮企向外有效延伸产业链,强化关键环节科技支撑;稳步推进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制度型开放,提升“中国价格”的全球影响力;合理维护国家间的政治关系,确保粮食贸易新格局稳定可持续。研究结果可为优化中国粮食贸易布局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乔小勇 李星瑶 祝合良
本文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通过匹配链接GTAP模型与全球价值链核算分解模型,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综合考察中国遭受贸易摩擦冲击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贸易摩擦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体现在全球价值链嵌入与利益重配、生产链条回缩、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网络变迁与区域集聚等方面;贸易摩擦冲击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抑制了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活动,造成企业进口中间品需求和国内中间品需求大幅萎缩,损害与弱化了其全球价值链贸易收益及生产活动参与程度,且产业层面上下游关联引致的负面波及效应显著;同链共振效应抑制了贸易壁垒实施方及非直接关联的第三方对中国的中间品出口国内增加值及复杂GVC参与度,但日本、韩国及东盟国家承接了较多中间品贸易转移;贸易摩擦冲击造成了中间品贸易网络的整体性萎缩,改变了原有的网络社区结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曹俊文 申婧怡
以进出口总值来测算一国(或地区)贸易水平的核算方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重复计算且没有考虑贸易隐含环境成本。本文构建出口绿色贸易增加值这一指标,采用OECD2021年最近公布的66个国家(或地区) 2000—2018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从双循环视角对中国出口绿色贸易增加值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出口绿色贸易增加值从2000年的1148.61亿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25020.49亿美元,出口绿色贸易增加值的快速上升不仅是因为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而且与贸易环境成本减少有关;低碳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高碳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出口结构不利于贸易环境成本的降低;中国国内国际循环强度的阶段性特征呈现从“国际大循环”向“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演变趋势;国内、国际循环强度对中国出口绿色贸易增加值均有积极影响,国际循环强度的影响更大。因此,必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国内大循环推动国际大循环,提高出口贸易附加值,降低出口贸易环境成本,从而提高中国出口绿色贸易水平。
关键词:
双循环 出口绿色贸易增加值 投入产出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学航
数字化发展有利于外贸创新发展,有利于中国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化发展影响贸易便利化的机制及其异质性。研究表明:第一,数字化发展对贸易便利化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第二,数字化发展对城市贸易便利化的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在地理位置相对偏远的西部和东北城市以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三线及以下城市更为显著。第三,技术进步在数字化发展对贸易便利化的促进作用中具有中介效应。因此,我国应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投入、重视不同城市发展过程的差异、支持数字技术研发,以数字化发展带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双循环 数字化发展 贸易便利化 技术进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吕剑亮
通过全球社会分工和价值创造重构,逐渐构建了全球价值链体系,世界各国企业只有依靠自身比较优势,才能更好提升竞争能力,有效融入全球价值链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逐渐对接了全球价值链,同时也出现不少问题。在此大背景下,本文以价值链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展开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认为技术研发对其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没有合理发挥劳动力、外资等因素的相关作用。在当前我国加工贸易大发展的现实状况下,我国今后需要在自主技术创新、吸引外资等方面下大力气予以积极推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蒋满元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和各区域对外贸易以及外贸依存度均呈高速的增长态势,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均超过了自身的GDP增长速度;然而从区域特征或是从区域差异的角度考察,全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特征是极度不平衡的,尤其是对外贸易总量与增长位势的区域差异更甚于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区域差距。此外,经济对外开放程度越低的地区对外贸易波动的强度越大、进出口贸易越不平衡这两点也构成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区域格局变化和波动的重要特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裴长洪
改革开放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加快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四十多年的努力,中国逐步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但中国与贸易强国仍有差距,真正的贸易强国是高度开放的经济强国,科技、文化、教育高度发达,不仅在国际分工中占主导地位,而且在贸易结算、规则制定和全球贸易治理等领域也举足轻重。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已经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探讨中国贸易强国之路也是经济学界的重要课题之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子龙 黄斯嫄
中越双边商品贸易联系作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在区域视角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文章以贸易引力模型为基础,利用1998—2016年中国13个省级行政单位相关数据,对影响样本省份与越南商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进行固定效应面板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已经成为促进中越贸易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地理距离在区域角度下的出口效应和进口效应对于推动中越之间进出口规模扩大的影响不显著;汇率波动是限制中越双边贸易的重要因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启泉 喻美辞
与2000年相比,2021年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产品集中度和国别集中度双双下降,发展中经济体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实证研究表明:从2000年到2021年,中国是全球农产品国际贸易新格局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对全球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增量的贡献为9.45%,降低了可贸易农产品的产品集中度和地理集中度,重构了全球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提高了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另外,中国践行“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遏制了谷物进口的过快增长,从而对稳定谷物国际贸易格局、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晓健
当今在全球范围内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不利背景下,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成为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应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并以自身为支点发挥撬动作用,引领各方资源投向双循环建设,肩负起金融的使命与责任。新格局下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
双循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于良 金凤君 王成金
本文回顾了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相关研究,使用2002年103个国家的商品出口贸易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首位联系分析,对国际贸易空间格局,尤其是国际贸易流向与贸易组团进行了研究。着重指出了国际商品贸易体系中的等级结构和核心国家,分析了区域性贸易组团形成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美国和欧盟是第一级贸易中心,是世界性核心;中国和日本是第二级中心,是世界性贸易核心的候补者;俄罗斯联邦、韩国、印度、巴西、新加坡、沙特等则为第三级的区域性贸易核心。贸易组团的组成反映了地理、文化、经济、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大中华地区表现为以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区为核心的双星体系,香港特区在中国国际贸易中仍起重要的中转作用。
关键词:
贸易流 组团 模式 全球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曦 罗旭婷 张子瑜
制造业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阵地。结合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相关文献,从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和智能制造、品牌与质量、绿色低碳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五个维度构建反映其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测度指标,利用2013—2020年相关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历程及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取出创新水平、活力水平、潜力水平和基础水平四个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演进态势,但也存在品牌与质量、规模效益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一些差距。对此提出未来要更好地对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战略,采取补短板锻长板的原则,多点发力支撑湖南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曦 罗旭婷 张子瑜
制造业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阵地。结合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相关文献,从规模效益、创新能力和智能制造、品牌与质量、绿色低碳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五个维度构建反映其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测度指标,利用2013—2020年相关数据,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演进历程及趋势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取出创新水平、活力水平、潜力水平和基础水平四个主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稳步提升的演进态势,但也存在品牌与质量、规模效益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高质量发展方面的一些差距。对此提出未来要更好地对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战略,采取补短板锻长板的原则,多点发力支撑湖南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彩霞
本文讨论了双循环发展对现代商贸流通产业体系的具体要求,通过分析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现状,明确了该产业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从完善产业发展环境,持续推动现代商贸流通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持续激发现代商贸流通产业市场主体活力,强化商贸流通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着力推动商贸流通产业高水平“走出去”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基于双循环格局的现代商贸流通产业体系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双循环格局 商贸流通产业 体系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