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0)
- 2023(12727)
- 2022(10582)
- 2021(9631)
- 2020(7585)
- 2019(17308)
- 2018(17046)
- 2017(31403)
- 2016(16860)
- 2015(18821)
- 2014(18596)
- 2013(17791)
- 2012(16473)
- 2011(15263)
- 2010(15606)
- 2009(14269)
- 2008(13831)
- 2007(12450)
- 2006(11238)
- 2005(9972)
- 学科
- 济(75630)
- 经济(75575)
- 管理(42609)
- 业(38486)
- 企(29142)
- 企业(29142)
- 方法(26674)
- 地方(24760)
- 中国(24353)
- 数学(22684)
- 农(22633)
- 数学方法(22271)
- 贸(21962)
- 贸易(21945)
- 易(21192)
- 业经(18132)
- 农业(15124)
- 学(13632)
- 环境(13150)
- 发(12819)
- 地方经济(12684)
- 财(12566)
- 融(12402)
- 金融(12400)
- 银(11965)
- 银行(11956)
- 理论(11792)
- 行(11692)
- 制(11640)
- 和(11108)
- 机构
- 学院(234733)
- 大学(227111)
- 济(95419)
- 经济(93310)
- 研究(84748)
- 管理(83741)
- 理学(70583)
- 理学院(69688)
- 管理学(68071)
- 管理学院(67645)
- 中国(63580)
- 科学(52062)
- 京(49206)
- 所(42847)
- 财(41369)
- 农(39377)
- 研究所(38646)
- 中心(38486)
- 江(37384)
- 范(33784)
- 业大(33746)
- 师范(33440)
- 财经(31685)
- 院(31519)
- 北京(31378)
- 州(30879)
- 农业(30415)
- 经(28543)
- 经济学(28327)
- 技术(27844)
- 基金
- 项目(154452)
- 科学(120878)
- 研究(116410)
- 基金(107376)
- 家(93687)
- 国家(92870)
- 科学基金(78715)
- 社会(72550)
- 社会科(68774)
- 社会科学(68764)
- 省(63972)
- 基金项目(55695)
- 教育(53765)
- 划(52806)
- 编号(49182)
- 自然(48857)
- 自然科(47655)
- 自然科学(47647)
- 自然科学基金(46666)
- 资助(43698)
- 发(39935)
- 成果(39446)
- 课题(35886)
- 重点(35814)
- 创(32573)
- 部(32178)
- 发展(32139)
- 展(31603)
- 创新(30355)
- 年(30059)
共检索到372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学刚 周琳
我国经济正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随着各地空港设施的逐步完善,建设以机场为依托的空港型自贸区,已成为我国内陆地区快速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战略措施。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本文基于临空经济与自贸区融合发展的视角,构建政府-产业-企业(G-I-E)三力模型,深度分析二者之间的融合机理,从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构造多元产业发展格局、优化营商环境和培养高级人才等方面提出空港型自贸区的建设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熊坚 朱罗娜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视角,分析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机遇及存在的现实困境,探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我国政府颁布的系列利好政策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给海南省经济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但由于海南经济基础薄弱,内生动力不足,高层次人力资源短缺,面临管理制度和贸易冲突多方面的挑战,复杂的国际关系对自由贸易港的冲击等问题,海南自贸港建设需要以新发展格局为引领,构建自贸港管理制度体系,优化"内循环"结构,强化"外循环"质量,分类设置教育、贸易、旅游产业区,优化生态文明环境,优化市场管理,化解贸易摩擦,加强《海南自由贸易港法》的执法力度,规避国际风险,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浩东 潘勇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的背景下,构建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基于新格局下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现状与不足,考虑政府调控、技术创新和市场改革等驱动因素,本文构建了包含运行体系、保障体系、规制体系、规划体系及产业支撑体系五大子系统的现代流通体系。在体系构建基础上考虑流通体系演变机制,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机理,通过流通模式、金融服务等创新措施突破原有发展刚性约束,转变流通支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角色定位,凸显流通助力新格局构建的独特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双循环新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洪心 陈慧敏 金钰
作为创新“试验田”的自贸区,是促进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平台和战略支点。本文以自贸区与“双循环”战略的发展关系为切入点,系统阐释并深度剖析了各自贸区以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助力“双循环”高效畅通的路径。研究结论表明:自贸区可以依托其创新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运行效率。同时,自贸区能够从区位优势和制度红利共享两个维度,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共建多边合作机制赋能国际循环,进而实现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的“双循环”建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汪发元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经济全球化进入深度调整期而作出的科学决策,是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而采取的积极主动应对策略。要着力解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科技创新引领、重点产业优化、财政政策支持、金融政策配套、良性机制形成等问题。应举全国之力做好"卡脖子"技术攻关,行踏实之路促进全面高质量发展,集有限财力打通"双循环"梗阻节点,立全局高度做好金融业配套支持,聚全民之力支持"双循环"协同推进。
关键词: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爱俭 方云龙
立足于现阶段中国发展实际,以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本逻辑,在深刻解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背景、现实逻辑、理论内涵及战略意义的基础上,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发展脉络以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定位进行剖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系统集成思维开拓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的新境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驱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循环的改革试验田和有力抓手,也是国内发展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开放桥头堡和重要窗口,在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关键枢纽作用。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差别化探索发展模式,充分利用先行先试制度红利,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融入国家开放发展战略,用高水平开放实践助推国内外经济良性循环,共同驱动中国经济奔向高质量未来。
关键词:
双循环 自贸试验区 高质量发展 制度创新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许唯聪 杨婷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有望为中国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助力。文章以“经济双循环推进脉络梳理—内在机制与风险约束—路径探讨”的思路展开研究:首先,从强化内生稳定性、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均衡、解决“低端重复建设、高端空心失位”及推动内外循环多元化联动等方面分别梳理了内循环和外循环的推进脉络,探寻了RCEP签署与实现经济内外循环联动之间的契合性;其次,从明确既有困境,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提升内外循环张力等方面分析RCEP促进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内在机制;再次,从激发国内市场“内源式创新”、强化对外贸易纽带、搭建衔接内外循环的桥梁及提升经贸规则话语权四个层面探索了RCEP驱动经济双循环的关键路径;最后为中国构建经济双循环新格局提出可行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经济双循环 RCEP 新发展格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远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相辅相成,体现进一步扩大内需,打通经济循环中需求潜力释放的堵点、优化全局统筹协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思维。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社区团购理论溯源与成因符合新业态发展的三要素,即内外经济环境的必然因素、技术进步的演进逻辑和创新营销的原始动力,中国社区团购类型、特点、优势各具特色,但社区团购的品类、组织、供应链等存在不足,建议优化路径从战略、组织、环境、技术几方面入手,更好地顺应需求和供给的平衡。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德升 齐亚芬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我国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根据受国际市场环境影响程度不同,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本文将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分为"大力开拓内销市场,由‘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向内销为主、外销为辅的发展模式转型"、"利用新发展格局的支持政策,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的攀升"、"将现有产业中的一些技术和利润相对较高的环节保留,而将其余环节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与我国周边产业互补性强的新兴国家或地区共同组建区域价值链"三种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外贸制造业 新发展格局 转型升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进 葛鹏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实现实体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这对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金融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诸多难点问题,距离新发展格局要求仍存在差距,产业数字金融的出现为破解相关难题带来契机。作为一种数字技术与产业、金融服务融合而产生的新型金融生态,产业数字金融直接面向产业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覆盖产业所有节点,具有生态性、普惠性、融合性和数字化等特点,通过发挥靶向效应、“蒲公英”效应、资源优化效应和网络效应,能够打破空间限制、促进要素流动、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风控水平,实现畅通产业循环、引领创造新需求、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等发展目标,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文章认为,鉴于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现状,需沿着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改造数字基础设施、升级金融服务模式的发展路径,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加强应用研究、扩大宣传推广等策略,加快推进产业数字金融发展壮大,进一步赋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娜 石冬雪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依据我国的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的战略选择。2020年,学者们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现实原因、历史溯源、实施路径等方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术界还应从强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构建,以及深入探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发展等层面加强研究。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窦丽琛 柳源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具有独特的发展机制和路径。通过多元机制及路径的支持,中国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能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进行了研究。首先,明确了“双循环”新格局下贸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必要性。其次,明确了“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包括可持续发展驱动机制及科技创新驱动机制。最后,从可持续发展驱动机制及科技创新驱动机制视角出发,分析了“双循环”新格局下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彦 杨小辉
文章基于2006—2020年行业面板数据,从技术差距视角,分别检验国内大循环下的自主创新、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技术引进与制造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动态门槛效应。结果表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自主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始终显著为正,中等技术差距、技术引进正向驱动创新绩效的提升。新发展格局下,应牢固树立开放式自主创新理念,充分考虑行业技术差距的异质性,实行差异化的技术升级策略,以达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与对外技术引进的动态平衡,对实现技术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彦 杨小辉
文章基于2006—2020年行业面板数据,从技术差距视角,分别检验国内大循环下的自主创新、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技术引进与制造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动态门槛效应。结果表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自主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始终显著为正,中等技术差距、技术引进正向驱动创新绩效的提升。新发展格局下,应牢固树立开放式自主创新理念,充分考虑行业技术差距的异质性,实行差异化的技术升级策略,以达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与对外技术引进的动态平衡,对实现技术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熊坚 冯婉吉 朱罗娜
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视角,探索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认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应明晰目标定位,加强政府引导、区域联动、多层级互动,坚持特色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以"内循环"为基点,提升"外循环"水平,高质量发展贸易、教育、旅游服务产业,优化城市生态文明,探索多元参与下的协同治理体系,强化政府监督职能,完善风险化解机制,以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为核心形成产业高质量、管理高水平、贸易高效率、公民高素质的内涵式发展路径,全面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健康、可持续性、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自由贸易港 理论探索 实践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