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13)
- 2023(13942)
- 2022(11466)
- 2021(10497)
- 2020(8479)
- 2019(18912)
- 2018(18758)
- 2017(34890)
- 2016(19346)
- 2015(21429)
- 2014(21332)
- 2013(20399)
- 2012(19115)
- 2011(17513)
- 2010(18232)
- 2009(16814)
- 2008(16457)
- 2007(15178)
- 2006(13785)
- 2005(12807)
- 学科
- 济(75588)
- 经济(75502)
- 管理(54731)
- 业(51735)
- 企(40832)
- 企业(40832)
- 中国(27474)
- 农(26064)
- 地方(23437)
- 方法(20903)
- 业经(20168)
- 财(19154)
- 制(18004)
- 农业(17159)
- 数学(16438)
- 数学方法(16166)
- 学(15931)
- 银(15690)
- 银行(15662)
- 行(15262)
- 贸(15206)
- 贸易(15191)
- 融(14938)
- 金融(14930)
- 策(14878)
- 易(14546)
- 理论(13584)
- 发(13481)
- 体(12751)
- 环境(12676)
- 机构
- 学院(267141)
- 大学(260217)
- 济(107131)
- 经济(104488)
- 研究(100538)
- 管理(95701)
- 理学(79390)
- 理学院(78397)
- 中国(77507)
- 管理学(77030)
- 管理学院(76504)
- 科学(59880)
- 京(57754)
- 财(52730)
- 所(51852)
- 农(46838)
- 研究所(46367)
- 中心(45353)
- 江(45093)
- 范(38897)
- 财经(38891)
- 师范(38503)
- 北京(37208)
- 院(37131)
- 业大(37054)
- 农业(36226)
- 州(35941)
- 经(34892)
- 省(33086)
- 技术(32190)
- 基金
- 项目(166389)
- 科学(130029)
- 研究(127918)
- 基金(115004)
- 家(100069)
- 国家(99122)
- 科学基金(83633)
- 社会(78389)
- 社会科(74120)
- 社会科学(74106)
- 省(68198)
- 教育(59125)
- 基金项目(58924)
- 划(56666)
- 编号(54695)
- 自然(51331)
- 自然科(50130)
- 自然科学(50116)
- 自然科学基金(49182)
- 资助(46800)
- 成果(46378)
- 发(41794)
- 课题(40502)
- 重点(38437)
- 部(35302)
- 创(34705)
- 发展(33933)
- 年(33621)
- 展(33358)
- 性(32802)
共检索到441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蒙天成 周利国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文章厘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现代流通体系的内在逻辑、改革开放以来流通体系的演进与内涵、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成效态势,分析制约现代流通体系质量升级的堵点和短板,提出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基于"双循环"加强新型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流通发展基础;培育壮大流通体系国际竞争力,增强内外贸新动能;鼓励流通商业模式、业态创新转型升级;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助力流通智慧化转型;整体推动流通体系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颜少君
流通体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多年来,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但仍存在对现代流通的科学内涵把握不足,流通主体国际竞争力不强,流通成本尤其物流成本偏高,现代流通发展不平衡,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制度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问题,迫切需要重视现代流通体系理论和实践研究;确立全球观念,着眼于拓展全球流通网络,构建于我有利的全球流通体系新格局;加强政府谋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补齐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有效降低流通成本;强化科技赋能,全面提升流通的先导作用;以全国统一大市场为基础,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流通市场主体,全面提升现代流通综合竞争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现代流通 高质量发展 路径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祝合良
与之前的发展格局相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发展的重点、发展的关键、发展的基础、发展的本质和发展的理念上都有了新变化。更加注重国内大循环的主体地位,更加注重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更加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更加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更加强调新发展理念的指导地位。为此,要求现代流通体系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对市场的主导性作用、关键性作用和稳定性作用,加强流通创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十四五"时期,我国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应当以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数字化、国际化、品牌化为导向,加强现代流通运行体系建设;以前瞻性、战略性为导向,加强现代流通保障体系建设;以法治化、规范化为导向,加强现代流通规制体系建设。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现代流通体系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浩东 潘勇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的背景下,构建顺畅的现代流通体系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基于新格局下我国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现状与不足,考虑政府调控、技术创新和市场改革等驱动因素,本文构建了包含运行体系、保障体系、规制体系、规划体系及产业支撑体系五大子系统的现代流通体系。在体系构建基础上考虑流通体系演变机制,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机理,通过流通模式、金融服务等创新措施突破原有发展刚性约束,转变流通支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角色定位,凸显流通助力新格局构建的独特作用。文章最后提出了双循环新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原伟鹏 孙慧
文章基于2003—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据样本,采用双重固定效应和中介模型,从时空异质性、协同性和传导机制视角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我国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该作用存在时空异质性和协同交互效应。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市场化水平起中介桥梁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汪依柔 王颖 颜欣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新时期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重点,也是新阶段发展贸易强国和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关键。本文基于2008-2020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现代流通体系的空间联动发展水平及其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现代流通业的空间协同水平在逐渐提升,技术创新、市场经济改革以及交通可达性的改善是主要原因。空间计量结果显示,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构建强大国内消费市场,也有利于形成更均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马洪生 赵放 骆玲 冯雨庭
结合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发展趋势,针对"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分析泸州市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存在供给现代化水平不足、需求结构性问题突出、前瞻性政策及规划引导相对滞后等问题,并从强化规划引领、提升设施供给、创新物流服务、完善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双循环 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泸州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肖菊 梁恒贵
"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宏观政策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从不同维度深入分析研判当前教育形势任务,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新需求,深入研究教育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的循环关系,在新发展格局中,统筹构建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高质量 教育 体系 构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姝菡 张奎 谭永生
建设高质量收入分配体系有助于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有助于实现供给需求的有效匹配,有助于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看,现行我国分配格局不能充分促进社会再生产循环畅通,收入分配结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供需有效匹配,中等收入群体结构不利于扩大内需,要素市场化改革滞后于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建设高质量收入分配体系,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加快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政策体系,推动我国收入分配体系更好适应和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殿云
双循环发展战略对我国农产品贸易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面对新冠疫情下国内外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各地应进一步增强供应链的可靠性,打造高质量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位于地缘优势明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年来在确保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保障中贡献突出。安徽省近年来农业生产趋于稳步增长及连接东西部的区位优势,促使其农产品贸易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发广泛关注的大背景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彦 杨小辉
文章基于2006—2020年行业面板数据,从技术差距视角,分别检验国内大循环下的自主创新、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技术引进与制造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动态门槛效应。结果表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自主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始终显著为正,中等技术差距、技术引进正向驱动创新绩效的提升。新发展格局下,应牢固树立开放式自主创新理念,充分考虑行业技术差距的异质性,实行差异化的技术升级策略,以达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与对外技术引进的动态平衡,对实现技术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匡远配 张容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农业的内涵和功能不断延伸和扩展,农村价值显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作为增强内循环能力的重要领域和重要战略支点,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是畅通"双循环"的排头兵。然而,农业农村在融入和服务"双循环"的过程中,存在着供需错配导致国内经济低效运转、产业根基不深导致农业产业升级难以启动、农村产业融合度不高导致"四链"难以加速、要素流通不畅导致城乡融合道路受阻、农村改革"内卷化"导致经济发展航向偏离、开放新高地建设滞后导致"双循环"连通不畅等困境。要从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供需;增强产业基础现代化,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推进农村三产深度融合,加速"四链"协同;树立城乡融合发展思维,优化空间布局;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农村改革深化水平;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改革,打造"双循环"战略枢纽六个方面探索农业农村创新发展的出路,以期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双循环 农业农村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邢彦 杨小辉
文章基于2006—2020年行业面板数据,从技术差距视角,分别检验国内大循环下的自主创新、国内国际双循环下的技术引进与制造业创新绩效之间的非线性动态门槛效应。结果表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自主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始终显著为正,中等技术差距、技术引进正向驱动创新绩效的提升。新发展格局下,应牢固树立开放式自主创新理念,充分考虑行业技术差距的异质性,实行差异化的技术升级策略,以达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与对外技术引进的动态平衡,对实现技术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方芳 钟秉林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大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由此,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赖以生存的制度、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和调整。从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出发,阐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并基于此提出现实思考:"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如何赋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效率与公平,"国际国内双循环"如何平衡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开放与坚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高等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温军 张森 王思钦
持续深耕国际科技合作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意。"十四五"时期,我国国际科技合作进入"瓶颈期"与"窗口期"并行的新局面。如何突破瓶颈、抓住机遇以提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质量与韧性,进而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简要地回顾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基本历程、经验教训与存在问题,分析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国际科技合作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与技术—经济范式转变,据此提出了"思维意识转变—合作模式转变—重点任务转变—评价体系转变"四位一体的国际科技合作提升策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