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96)
2023(19660)
2022(16127)
2021(14866)
2020(11925)
2019(27048)
2018(26884)
2017(50790)
2016(27630)
2015(30538)
2014(30452)
2013(29460)
2012(27070)
2011(24486)
2010(24643)
2009(22717)
2008(21649)
2007(19367)
2006(17218)
2005(15404)
作者
(78200)
(64698)
(64314)
(61074)
(41161)
(30866)
(29215)
(25245)
(24574)
(23142)
(21957)
(21909)
(20575)
(20475)
(19901)
(19829)
(19235)
(18996)
(18484)
(18462)
(16129)
(15963)
(15597)
(14811)
(14644)
(14476)
(14396)
(14338)
(12952)
(12763)
学科
(111562)
经济(111449)
管理(81043)
(76757)
(63006)
企业(63006)
方法(41244)
中国(35891)
数学(34362)
数学方法(33971)
(32593)
业经(29857)
地方(28654)
(26578)
(23135)
技术(22721)
农业(22259)
(20966)
(19264)
(19229)
银行(19221)
贸易(19211)
理论(19078)
(18555)
(18521)
(18393)
金融(18390)
环境(18173)
(17984)
(17317)
机构
学院(382342)
大学(380707)
(150202)
管理(149017)
经济(146793)
研究(131640)
理学(127788)
理学院(126316)
管理学(124197)
管理学院(123477)
中国(98694)
(82381)
科学(81333)
(69966)
(65504)
(60514)
研究所(59391)
中心(59385)
(58004)
业大(55024)
财经(54581)
(53672)
师范(53180)
北京(52316)
(49510)
(48456)
(47497)
农业(46750)
经济学(44364)
师范大学(42604)
基金
项目(259048)
科学(204394)
研究(194658)
基金(184999)
(160468)
国家(159015)
科学基金(136920)
社会(122437)
社会科(115921)
社会科学(115895)
(103223)
基金项目(97738)
教育(89099)
自然(86158)
(86100)
自然科(84172)
自然科学(84156)
自然科学基金(82642)
编号(80804)
资助(73670)
成果(66419)
(59155)
重点(58188)
(56885)
课题(56589)
(55653)
创新(52446)
国家社会(50093)
项目编号(49733)
科研(48197)
期刊
(173983)
经济(173983)
研究(116553)
中国(81539)
学报(57849)
管理(57584)
(56875)
科学(54549)
(52155)
教育(51912)
大学(44111)
学学(40925)
农业(39443)
(35662)
金融(35662)
技术(34690)
业经(30696)
经济研究(27542)
财经(25868)
图书(23044)
问题(22327)
(22183)
(20763)
科技(20181)
技术经济(18462)
现代(17806)
理论(17784)
商业(17503)
(17420)
论坛(17420)
共检索到5787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睿  刘大椿  
伴随数字经济与数字技术的发展,政府数字化转型成为重塑经济社会运行方式、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关键引领和战略支点,是实现中国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政府以数据为治理对象,以数字技术为治理手段,以数字空间为治理场域进行转型,以实现全新服务典范与治理模式的变迁。而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劳动力过剩、政务决策公平性不足、政务"碎片化"等风险与挑战犹在,制约着政府数字化转型推进进程。因此,需多向协同,打破层级部门间职能屏障;多点发力,推进数据精准共享与规范对接;多维防护,提升政务数据可信度;多措并举,强化政府治理模式变革制度建设;多方联动,增强数字化劳动关系和谐度。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晨霞  俞萍萍  
基于企业和省份数据衡量数字化转型程度,探究数字化转型的“畅通内循环”与“赋能外循环”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畅通内循环”与“赋能外循环”效应。在经过内生性检验和诸多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有效。异质性分析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对双循环的驱动效应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对于制造业、中低技术行业,数字化转型对双循环的驱动效应更强;对于开放度高、东部和第二产业比重高的地区,数字化转型的“畅通内循环”与“赋能外循环”效应得到验证。微观和宏观研究机制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外部成本的降低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两个途径提升内部循环和外部循环的效率。研究结论为双循环发展和数字化转型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静  
全球经济下行背景下,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释放强劲活力与发展潜力,成为促动国内国外经济畅通循环的重要引擎。文章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缘起与内涵特征,梳理数字经济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作用机理。继而结合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电子商务与数字技术应用的赋能现状,指出我国数字经济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偏低、数字消费环境有待优化、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亟须完善等一系列现实困境。最后从全面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数字消费环境、加紧稳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与有序升级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结构方面提出创新路径,助推数字经济对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曹小勇  李思儒  
数字经济赋能双循环,也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与新动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了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服务业创新升级、效率提升,实现服务业的跨界融合与精准匹配。随着全球数字强监管持续推进,数字双循环体系促进国内消费升级,强化国际经济合作,新基建全面布局拓展数字服务业发展空间。但由于全球数字大国博弈愈演愈烈,数字服务规则尚未统一,中国应持续加强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加速构建数字服务业的双循环发展格局。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田冠军  胡珺媛  袁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在对经济环境、发展阶段和制约条件变化的审慎思考下做出的必然抉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分析我国在国内消费能力、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平"走出去"等方面面临的关键问题,明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政府审计定位;围绕关键问题和审计定位,分析政府审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预警反馈机制、调控协调机制和评价问责机制。以此为基础,提出政府审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实施路径及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窦丽琛  柳源  
在“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具有独特的发展机制和路径。通过多元机制及路径的支持,中国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能够相互促进、协同发展。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与路径进行了研究。首先,明确了“双循环”新格局下贸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必要性。其次,明确了“双循环”新格局下创新驱动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包括可持续发展驱动机制及科技创新驱动机制。最后,从可持续发展驱动机制及科技创新驱动机制视角出发,分析了“双循环”新格局下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曹誉波  刘猛  
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针对当前全球政治经济环境的新变化,为服务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有必要重新审视人民币国际化的理论架构和实践路径。参考美元、欧元和日元等主要货币的国际化经验,当前"结算-投资-储备-计价"的路径可能更适用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杨慧  
蓬勃发展的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已经成为我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十四五”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规划》中强调对外贸易工作思路和重点在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我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2020年,作为一座人均GDP全国排名第一的地级市,无锡拥有着总数位居全省第一的省级公共海外仓,无锡跨境电商发展正式进入快车道。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本文着力分析无锡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障碍,进而提出无锡跨境电商创新发展的多种路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德升  齐亚芬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我国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根据受国际市场环境影响程度不同,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本文将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分为"大力开拓内销市场,由‘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向内销为主、外销为辅的发展模式转型"、"利用新发展格局的支持政策,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的攀升"、"将现有产业中的一些技术和利润相对较高的环节保留,而将其余环节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与我国周边产业互补性强的新兴国家或地区共同组建区域价值链"三种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许唯聪   杨婷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有望为中国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助力。文章以“经济双循环推进脉络梳理—内在机制与风险约束—路径探讨”的思路展开研究:首先,从强化内生稳定性、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均衡、解决“低端重复建设、高端空心失位”及推动内外循环多元化联动等方面分别梳理了内循环和外循环的推进脉络,探寻了RCEP签署与实现经济内外循环联动之间的契合性;其次,从明确既有困境,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提升内外循环张力等方面分析RCEP促进中国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内在机制;再次,从激发国内市场“内源式创新”、强化对外贸易纽带、搭建衔接内外循环的桥梁及提升经贸规则话语权四个层面探索了RCEP驱动经济双循环的关键路径;最后为中国构建经济双循环新格局提出可行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远记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相辅相成,体现进一步扩大内需,打通经济循环中需求潜力释放的堵点、优化全局统筹协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思维。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社区团购理论溯源与成因符合新业态发展的三要素,即内外经济环境的必然因素、技术进步的演进逻辑和创新营销的原始动力,中国社区团购类型、特点、优势各具特色,但社区团购的品类、组织、供应链等存在不足,建议优化路径从战略、组织、环境、技术几方面入手,更好地顺应需求和供给的平衡。
[期刊] 改革  [作者] 汪发元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经济全球化进入深度调整期而作出的科学决策,是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而采取的积极主动应对策略。要着力解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中的科技创新引领、重点产业优化、财政政策支持、金融政策配套、良性机制形成等问题。应举全国之力做好"卡脖子"技术攻关,行踏实之路促进全面高质量发展,集有限财力打通"双循环"梗阻节点,立全局高度做好金融业配套支持,聚全民之力支持"双循环"协同推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娜  石冬雪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依据我国的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的战略选择。2020年,学者们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现实原因、历史溯源、实施路径等方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术界还应从强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构建,以及深入探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发展等层面加强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文睿  周书俊  
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与数字经济的发展具有时间契合性和内在关联性,农业作为我国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以新发展格局为契机推动农业生产方式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历史趋势,而农业数字化转型通过优化农业供需结构及提升匹配效率能够反作用于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当前新发展格局下农业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农业技术原始创新与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区域与经营规模差异化下数字化设施均衡分布、数字技术“异化”治理与数据要素市场化、冲破数字-农业学科规训藩篱方面仍存在诸多障碍,亟待从创新、共享、治理、教育方面进行系统推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凯路  
进入新时期,我国开发区已全面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开发区转型创新发展势如破竹。文章通过对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典型案例的分析,深入剖析了其发展现状及存在困境。在参与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下,结合山西省内外经济环境和开发区自身定位,提出了转变发展理念,树立生态创新绿色发展的新生产观;促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新兴产业;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完善产业链与创新链相互转化机制;提升产业绿色生产效率,实现资源型产业绿色转型和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加快转型发展机制体制创新等五个方面的发展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