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0)
2023(11343)
2022(9633)
2021(8917)
2020(7194)
2019(16179)
2018(16126)
2017(31369)
2016(16912)
2015(18809)
2014(18664)
2013(18343)
2012(17389)
2011(16142)
2010(16797)
2009(16023)
2008(15490)
2007(14065)
2006(13123)
2005(12222)
作者
(48912)
(40366)
(40056)
(38291)
(25714)
(19043)
(18247)
(15504)
(15375)
(14703)
(13738)
(13272)
(12937)
(12833)
(12647)
(12530)
(11923)
(11909)
(11718)
(11659)
(10270)
(10061)
(9744)
(9230)
(9199)
(9196)
(9075)
(9030)
(8092)
(7894)
学科
(72282)
经济(72210)
管理(46530)
(43991)
(32671)
企业(32671)
中国(26116)
(23649)
方法(22469)
地方(21088)
数学(19441)
数学方法(19199)
(17278)
业经(16891)
(16607)
(15710)
银行(15696)
农业(15491)
(15307)
(15257)
贸易(15242)
(14773)
(14241)
金融(14240)
(12991)
(12848)
环境(12420)
(12383)
地方经济(11471)
(10623)
机构
学院(242481)
大学(237307)
(102522)
经济(100115)
研究(88011)
管理(88001)
理学(73140)
理学院(72251)
管理学(71107)
管理学院(70644)
中国(70629)
(52176)
(51265)
科学(51260)
(45187)
研究所(40030)
中心(39964)
(39364)
(38895)
财经(38277)
(34417)
(34398)
北京(34147)
师范(34134)
(31989)
(31719)
业大(31601)
经济学(30623)
农业(30117)
财经大学(27774)
基金
项目(145758)
科学(114455)
研究(112897)
基金(102184)
(87503)
国家(86702)
科学基金(73390)
社会(70398)
社会科(66727)
社会科学(66715)
(58278)
基金项目(52537)
教育(51605)
(49015)
编号(48450)
自然(44315)
自然科(43211)
自然科学(43200)
自然科学基金(42363)
资助(42167)
成果(40998)
(37542)
课题(34932)
重点(33098)
(31917)
发展(30824)
(30317)
(30150)
(29190)
(29097)
期刊
(128817)
经济(128817)
研究(81423)
中国(55118)
(37567)
(37111)
管理(34746)
教育(31967)
(31936)
金融(31936)
科学(30934)
学报(30845)
农业(25794)
大学(23519)
业经(23486)
学学(21776)
技术(21153)
经济研究(21071)
财经(18466)
问题(16951)
(15967)
(15001)
国际(13676)
(12754)
商业(12632)
图书(12198)
理论(12077)
现代(11814)
(11677)
论坛(11677)
共检索到3965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路红艳  林梦  李睿哲  
针对疫情导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外资作为连接国内经济循环和国际经济循环的重要媒介和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在促进产业、贸易、投资和消费等方面发挥了独有的作用。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形势下,既要求利用外资补齐发展短板,释放内需潜力,畅通国内大循环,也要求利用外资推动贸易创新发展和“走出去”,构建互利共赢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因此,“十四五”时期,要根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对利用外资的目的和方向进行调整,从过去以弥补资金缺口、推动产业发展为主向弥补“卡脖子”技术短板、建设贸易强国以及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体系转变,从注重引资规模向注重引资质量转变,从过去以“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留下来”并重转变。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德升  齐亚芬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我国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根据受国际市场环境影响程度不同,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本文将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外贸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分为"大力开拓内销市场,由‘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向内销为主、外销为辅的发展模式转型"、"利用新发展格局的支持政策,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中高端环节的攀升"、"将现有产业中的一些技术和利润相对较高的环节保留,而将其余环节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与我国周边产业互补性强的新兴国家或地区共同组建区域价值链"三种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瞿亢  李振龙  李璐  
双循环新格局下,人民国际化同时面临机遇与挑战,离岸人民币市场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对外循环的关键因素之一。文章在分析主要离岸人民币市场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应增加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的可获得性、加快创新离岸人民币产品和业务、增强科技赋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等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政宁   李村璞  
文章采用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两国两部门的开放经济模型,模拟分析了中国外循环比重下降对中国和外国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和外国的劳动力和资本要素逐渐由贸易部门向非贸易部门转移,中国和外国贸易部门的就业比重均下降。(2)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结构性转移,中国和外国贸易部门产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非贸易部门产出在总产出中的占比不断上升,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3)中国总产出显著上升,而外国总产出缓慢提升,中国与外国总产出的比值明显上升。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有效应对外部冲击,促进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娜  石冬雪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依据我国的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的战略选择。2020年,学者们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现实原因、历史溯源、实施路径等方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术界还应从强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构建,以及深入探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发展等层面加强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忠盛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和政府面对我国经济发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统筹考虑国内国际经济环境后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对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构建好生产和消费两端在内的国内大循环,可以使人民充分享受发展成果。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产业化水平低、国际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依然存在较大压力,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应对。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金全  申瑛琦  张龙  
本文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框架体系和内涵出发,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指标,基于"内循环"和"外循环"双重视角刻画新世纪以来"双循环"表征变量的趋势性走势、波动特征及其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之间的关联关系宏观表象,进一步运用三变量内生TVP-VAR模型"量化"检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动态冲击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总额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个别阶段的波动转折符合中国经济既有事实,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双循环"表征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反向关联关系。进一步计量检验发现,多重评价指标下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对"双循环"表征变量产生负向影响,"外循环"表现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娟娟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使其区域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自贸区,对正处于产业链重构博弈的世界经济格局将产生深刻影响。立足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RCEP区域内的经济联系不断密切及东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现实,以构建内外互促的双循环产业链为导向优化对外经济关系是我国与RCEP伙伴国深化合作的原则。鉴于东盟2011年提出RCEP倡议,选用2010—2020年的发展数据探索基于RCEP我国优化双循环产业链的可行性。研究表明:第一,区域经济活力、国别经济联系密切程度和贸易商品价值结构等显示,RCEP能够助推我国双循环产业链优化;第二,以差异化的链式思维,借助RCEP红利可优化双循环产业链,即允许过剩产能和库存构建内外畅通且互补的能源资源产业供应链,参与国际农产品产业链弥补国内高端农产品供求链,以打造区域绝对优势为目的共建传统制造业产业链;第三,积极发挥产业园区优势提升机电产业链价值水平,发挥RCEP成员在集成电路产业的环节优势,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第四,将省份作为构建双循环产业链的区域单元、科学看待部分产业的过剩产能和库存、以危机并存的视角处理与RCEP伙伴国的经济关系、顶层设计上全面重视产业合作分工等,是我国构建高质量双循环产业链的保障。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曲锋  
中欧班列开通十余年,货物运量和覆盖范围都不断取得新突破,打破了以海运、空运为主的传统国际贸易运输方式,形成了新的联通内外且高效、稳定、安全的运输网络,提升了中西部对外开放水平,带动了对外贸易新业态的发展,中欧班列组织运营更加科学化,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增添了新动能,对保障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战略价值逐步显现。然而,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欧班列建设仍面临与国家产业政策结合度不高、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不均衡、服务对象有待进一步明晰、国际合作水平与服务效能不够高等问题,而且,随着俄乌冲突不断升级,国际局势日渐复杂,也给中欧班列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应不断增强中欧班列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的有效衔接,持续加大在边疆省区的建设力度,切实提升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水平,进一步优化组织运营方式,补齐信息化短板,遵循铁路运输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交通枢纽的集聚扩散功能,构建与产业布局、消费格局相适应的物流与服务网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江兰  
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党中央作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这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标准的市场体系。基于此,展开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的问题研究,有利于处理好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区域协调发展、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强化竞争政策基础性地位,不仅要重视制度体系建设,同时也需要从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加强竞争执法力度、积极实施竞争倡导等多个具体路径去落实。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田冠军  胡珺媛  袁媛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在对经济环境、发展阶段和制约条件变化的审慎思考下做出的必然抉择,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通过分析我国在国内消费能力、关键核心技术、产业链供应链、高水平"走出去"等方面面临的关键问题,明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政府审计定位;围绕关键问题和审计定位,分析政府审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预警反馈机制、调控协调机制和评价问责机制。以此为基础,提出政府审计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实施路径及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温军  张森  王思钦  
持续深耕国际科技合作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意。"十四五"时期,我国国际科技合作进入"瓶颈期"与"窗口期"并行的新局面。如何突破瓶颈、抓住机遇以提升"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质量与韧性,进而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简要地回顾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科技合作的基本历程、经验教训与存在问题,分析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国际科技合作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与技术—经济范式转变,据此提出了"思维意识转变—合作模式转变—重点任务转变—评价体系转变"四位一体的国际科技合作提升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小华  
激发居民旅游消费潜力,对于夯实国内消费市场基础,构建更高效的内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基于耦合度模型定量评估了现阶段我国省域旅游消费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旅游消费需求与供给存在明显的空间不匹配现象,东部沿海地区和人口大省呈现普遍的"供给不足"型特征,中西部省份呈现明显的"消费不足"特点。交通可达性的改善有利于缓解这种供需不匹配问题,促进我国旅游消费供给与需求在空间上的高效联动。因此,应该加快构建更高效的区域交通网络体系,深化旅游供给侧改革。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臧铖  冼国明  初晓  
本文首先通过定量识别《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构造出我国外资开放度指标,然后,采用价格法测算了我国省际地区市场分割程度,同时借助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测度了我国各省市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升级;在此基础上,将交互模型与非线性模型相结合,实证考察了市场分割视角下外资开放对产业升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资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第二,市场分割的弱化会对外资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倒U型”关系起到缓解,甚至翻转的作用,特别是在外资开放程度较高时,外资开放对产业升级的抑制作用会随着市场分割弱化而得以缓解,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换言之,我国在持续深化外资开放以推动产业升级过程中需要配合统一的大市场。第三,在解决内生性问题,替换指标、加入更多控制变量以及剔除部分样本之后,结果依然稳健。上述研究表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而打破市场分割促进以统一大市场为基础的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是当前阶段重要的突破口。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付东  钱爱民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疏通经济循环堵点的关键在于完善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以提高供给质量。基于代理理论,从企业资本引入战略视角考察各类引入资本对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引入内源性资本提升产能利用率,引入外源性资本降低产能利用率。(2)在三种外源性资本中,债权资本对产能利用率的抑制作用显著,政府补助次之,股权资本不显著。(3)机制检验发现,内源性资本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提升产能利用率;外源性资本增加代理成本,进而降低产能利用率。(4)进一步研究发现,内源性资本提升产能利用率的作用在好的营商环境中更显著,优化营商环境是提升供给质量的重要举措。研究结论揭示了资本要素配置影响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机制,有助于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也支持了正在进行中的营商环境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