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93)
2023(15659)
2022(13040)
2021(12055)
2020(9659)
2019(22113)
2018(21612)
2017(39935)
2016(21002)
2015(23974)
2014(23871)
2013(23581)
2012(22765)
2011(21266)
2010(21707)
2009(20166)
2008(20206)
2007(18379)
2006(16928)
2005(15522)
作者
(62733)
(52331)
(52281)
(49670)
(33782)
(25115)
(23759)
(20339)
(20116)
(18812)
(18188)
(17524)
(17184)
(17040)
(16652)
(16276)
(15483)
(15335)
(14900)
(14635)
(13668)
(12708)
(12678)
(12120)
(11862)
(11781)
(11699)
(11394)
(10644)
(10392)
学科
(111628)
经济(111536)
管理(59580)
(56395)
(45195)
企业(45195)
方法(36291)
中国(34730)
地方(30465)
数学(30135)
数学方法(29892)
(27342)
(25914)
贸易(25893)
(25040)
业经(24432)
(23081)
(18962)
技术(18891)
(18812)
农业(18392)
(17978)
金融(17977)
(17898)
银行(17881)
(17513)
地方经济(17355)
环境(16511)
(16098)
理论(15951)
机构
大学(317877)
学院(317243)
(146681)
经济(143899)
研究(122707)
管理(114033)
理学(95489)
理学院(94287)
中国(93858)
管理学(92872)
管理学院(92237)
科学(70039)
(69607)
(64385)
(62266)
研究所(56027)
中心(52824)
财经(49988)
(49192)
(48017)
经济学(46801)
北京(45555)
(45352)
(45196)
师范(44832)
(44334)
经济学院(41801)
业大(39963)
(39760)
农业(36838)
基金
项目(198219)
科学(156816)
研究(149641)
基金(143128)
(124674)
国家(123640)
科学基金(104531)
社会(98082)
社会科(93072)
社会科学(93052)
(75347)
基金项目(73538)
教育(67858)
(63866)
自然(62796)
自然科(61239)
自然科学(61224)
自然科学基金(60123)
编号(58892)
资助(58570)
成果(49486)
(49093)
重点(45958)
(44760)
课题(43402)
(42642)
国家社会(41700)
发展(40530)
创新(40180)
(39903)
期刊
(177828)
经济(177828)
研究(108427)
中国(72842)
管理(47831)
(46792)
(45580)
学报(44722)
科学(44628)
教育(39865)
大学(34600)
(33754)
金融(33754)
学学(31853)
农业(31332)
经济研究(29943)
技术(28740)
业经(27086)
财经(26213)
问题(23928)
(23831)
(23049)
国际(21893)
世界(19497)
(18159)
技术经济(17402)
图书(16526)
(15694)
论坛(15694)
商业(14991)
共检索到518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保建云  
畅通国内大循环与贯通国际循环是我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目标,新西部大开发与亚太自贸区建设则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战略选择,可以从分布经济学角度进行理论解释。新冠肺炎疫情、贸易摩擦、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全球蔓延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的复杂国际环境,发挥世界贸易大国、制造业大国和市场大国的综合比较优势则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国内基础。大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必须根据其对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依靠程度适时调整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相互关系。新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我国形成国内大循环的市场基础、产业基础、经济安全基础和经济增长动力基础,RCEP的签署和亚太自贸区建设则是贯通国际循环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选择。供应链安全性、产业链完整性和价值链增值性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自由贸易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是贯通国际循环的关键条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谷群  
在西部大开发中 ,四川必须立足现实 ,着眼未来 ,因地制宜地选择新的经济发展思路 :一是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振兴四川农业经济 ;二是大力发展工业 ,正确选择和培育支柱产业 ;三是搞活国有经济 ,放手发展非国有经济 ;四是发挥地方优势 ,培育四川经济增长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曦辉  弋生辉  黄基鑫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基于百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做出的与时俱进的经济发展战略,也是中国适应内外部条件变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发展的历程与指导理论的基础上,分别利用国际和国内层面的投入产出数据,通过投入产出分析、社会网络分析和价值增值分析等,实证检验了国际经济循环和国内经济循环的发展情况,探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践渊源与发展变迁,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与发展趋势。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由社会主要矛盾的内生因素驱动而形成,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具备现实的可行条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中国版全球化的发展范式,突破当前全球化的不足,实现生产要素配置的更大规模与范围效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能够助推中国经济继续腾飞,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姚洪心  陈慧敏  金钰  
作为创新“试验田”的自贸区,是促进新发展格局构建的重要平台和战略支点。本文以自贸区与“双循环”战略的发展关系为切入点,系统阐释并深度剖析了各自贸区以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助力“双循环”高效畅通的路径。研究结论表明:自贸区可以依托其创新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三链”协同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运行效率。同时,自贸区能够从区位优势和制度红利共享两个维度,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共建多边合作机制赋能国际循环,进而实现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的“双循环”建设。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蒲龙  
西部大开发战略迄今已实施16年,作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国家级战略政策,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不仅有利于完善其未来发展,也对其他的区域政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微观层面出发,利用1999—2010年重点县样本评估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利用双重差分法剥离其他干扰因素,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够显著提高西部地区重点县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0.061%,该结论也能通过相关的稳健性检验,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其实施的第一阶段内,有效地促进了西部地区重点县经济的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邵望予  
西部大开发是一项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的重大战略决策.它的规模宏大,不仅须动员我国举上下的力量予以支持,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增强开发力度;逐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扩大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参与.使其与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发展特色经济,同时,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西部地区具有区位优势的对外贸易,并加强与海外的经济合作.为增强西部地区各级干部观念上的变革.应重视干部的培训和加快外经贸人才的培育与引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过杰  杜肯堂  杨钢  郭晓鸣  蓝定香  
邛崃是成都平原地区的重要城市 ,也是我国最早的县级经济体制综合政策试点县市之一。本文从邛崃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 ,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战略重点和战略措施 ,并为该城市的发展进行了较为科学准确的形象定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蒲龙  
西部大开发战略迄今已实施16年,作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国家级战略政策,客观评价其实施效果不仅有利于完善其未来发展,也对其他的区域政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从微观层面出发,利用1999—2010年重点县样本评估西部大开发战略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利用双重差分法剥离其他干扰因素,发现西部大开发战略能够显著提高西部地区重点县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0.061%,该结论也能通过相关的稳健性检验,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在其实施的第一阶段内,有效地促进了西部地区重点县经济的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石学刚  周琳  
我国经济正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随着各地空港设施的逐步完善,建设以机场为依托的空港型自贸区,已成为我国内陆地区快速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战略措施。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本文基于临空经济与自贸区融合发展的视角,构建政府-产业-企业(G-I-E)三力模型,深度分析二者之间的融合机理,从对接"一带一路"倡议、构造多元产业发展格局、优化营商环境和培养高级人才等方面提出空港型自贸区的建设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国丰  丁焰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周  
西部地区是中国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将是不完整的。本文论述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经济的条件,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置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中,从国家视角探讨西部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及主要任务。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央党校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  
中国东西区域间发展差异是由要素内部积累及其在区域间流出流入造成的。而决定要素积累增长及其净流入或者净流出的是区际间不同的要素收益率 ,要素从收益率低的西部向收益率高的东部流动和集中。除了客观原因之外 ,西部要素积累和流入存在着上层建筑规模太大、观念体制转变滞后、西部资源及市场外围和东部加工工业中心区位分工、传统发展方式与自然承载力有限等陷阱。要使西部要素快速积累和流入 ,需要实行税收优惠、清理苛捐杂费 ,实施土地长期使用财产权制度 ,稳定和合理使用中央财政和各部门的转移支付 ,精简吃皇粮机构和人员的规模 ,选择符合西部区情、经济规律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