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07)
2023(9748)
2022(8024)
2021(7302)
2020(5703)
2019(12222)
2018(11560)
2017(22245)
2016(11433)
2015(12431)
2014(11845)
2013(11227)
2012(9942)
2011(8843)
2010(8992)
2009(8753)
2008(7218)
2007(6617)
2006(5804)
2005(5344)
作者
(29385)
(24434)
(24192)
(23276)
(15123)
(11510)
(11112)
(9385)
(9199)
(8557)
(8215)
(8022)
(7680)
(7525)
(7394)
(7346)
(7199)
(7158)
(7157)
(6843)
(5903)
(5811)
(5729)
(5675)
(5442)
(5428)
(5426)
(5293)
(4908)
(4804)
学科
(39314)
经济(39268)
(31256)
管理(31237)
(25077)
金融(25075)
(24419)
企业(24419)
(22651)
银行(22646)
(22076)
中国(19924)
(15019)
方法(13490)
(13459)
业经(12191)
(12010)
数学(11627)
数学方法(11502)
地方(11403)
中国金融(11020)
农业(10734)
(9374)
贸易(9362)
(9099)
(8199)
财务(8178)
财务管理(8166)
企业财务(7781)
产业(7617)
机构
学院(149398)
大学(141628)
(61916)
经济(60548)
管理(54217)
研究(47522)
理学(46305)
理学院(45878)
管理学(45129)
管理学院(44879)
中国(43257)
(30423)
(28049)
科学(26765)
中心(24580)
财经(23893)
(22866)
(22663)
(22182)
(21559)
研究所(20657)
经济学(19838)
业大(19324)
(19100)
(18767)
(18593)
师范(18557)
(18078)
经济学院(18044)
银行(17950)
基金
项目(100189)
科学(79016)
研究(78525)
基金(70646)
(60096)
国家(59475)
科学基金(51568)
社会(50685)
社会科(48094)
社会科学(48087)
(41880)
基金项目(36501)
教育(35578)
编号(33851)
(33584)
自然(30130)
自然科(29460)
自然科学(29457)
自然科学基金(28908)
资助(27655)
成果(26590)
(23922)
课题(23451)
重点(22636)
(22621)
创新(20975)
(20972)
国家社会(20938)
项目编号(20912)
(20610)
期刊
(71673)
经济(71673)
研究(44696)
(30558)
金融(30558)
中国(30379)
(22533)
(22395)
管理(19777)
学报(19343)
科学(17963)
教育(17618)
大学(15079)
农业(14780)
业经(14622)
学学(14394)
经济研究(12937)
技术(11895)
财经(11144)
(9596)
商业(9013)
问题(7884)
理论(7119)
(6979)
(6902)
职业(6847)
现代(6677)
实践(6463)
(6463)
国际(6284)
共检索到228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素芳  赵学军  
新发展阶段如何有效发挥消费金融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作用,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消费金融通过总量提升效应、品质升级效应、结构优化效应和内部联动效应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畅通国内大循环,并通过内外联动效应促进国内外“双循环”的良性互动。目前,消费金融在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触达能力不足、产品和服务缺乏差异性、消费者权益保障不足、风险控制能力有限、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等问题。未来,应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深耕下沉市场、重视“新消费”趋势、践行“行业监管+机构自律+消费者自我保护”原则、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创新经济政策等提升消费金融促进居民消费升级的效率,以促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敖华   闫强  
本文基于金融科技的金融创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三大属性,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角度出发,研究金融科技促进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金融科技作为连接金融、科技、产业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能够强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金融支持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本文指出,除了金融创新属性之外,金融科技还具有科技创新属性和产业创新属性,这进一步拓展金融科技的内涵;金融科技促进居民消费可区分为直接和间接促进作用,直接促进作用由金融科技的金融创新属性决定,间接促进作用由金融科技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创新属性决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静  
本文基于2007-2020年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与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实证检验双循环格局下互联网消费金融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动态关联效应。本文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丰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创新互联网消费金融与居民消费的深度融合业务以及强化互联网消费金融安全风险管理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建伟  崔传浩  王薇  
消费是“双循环”的核心动力来源,如何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全面促进消费,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至关重要。基于201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从宏观视角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提升居民消费水平、优化居民消费结构;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具有城乡与区域异质性,并且数字普惠金融的不同维度与不同业务类型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各不相同;产业结构升级对数字普惠金融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我国如何挖掘消费潜力、增强双循环的内生动力,进而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灿  
持续拉动国内居民消费是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而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能否拉动国内居民消费从而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就成为亟需检验的现实问题。本文首先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数实融合”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然后构造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指数,并实证检验了“数实融合”对居民消费的实际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实融合”能够显著提升国内居民消费水平,而且这一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和消费类型异质性;此外,“数实融合”提升居民消费还存在促进新产品供给和拓展消费渠道两种机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邹蓉  
近年来,政府决策者希望通过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发展,而利用税收政策促进居民消费是政府刺激经济的有力工具。本文首先对促进消费需求进行了理论分析,接着阐述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的现状,并分析造成中国居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的原因,最后重点从提高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倾向等方面,论述了税收促进居民消费需求的具体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新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而提振居民消费,进一步挖掘内需潜力是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代表消费结构升级方向和最终趋势的服务消费市场成为我国内需“主战场”,并为“双循环”提供强劲动力。文章阐释了提振服务消费、促进“双循环”的理论机理;结合统计数据,分析新格局下我国服务消费的基础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堵点”。提出以高质量消费供给提振服务消费的策略建议,包括:数字化赋能,促进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建设,提振乡村服务消费;消除“数字鸿沟”,多措并举满足银发消费市场需求;促进消费供给侧改革,建立高质量服务消费供给体系;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培育服务消费新引擎,最终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鹏飞   王之禹  
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消费需求持续扩张、结构升级与创新转型日益成为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扩大内需的重心逐步由投资需求转向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消费升级与现代科技、生产方式紧密融合,使我国经济发展蕴含较大增长空间。数字化转型是利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科技手段,实现企业战略、经营模式和企业文化等全方位的转型。通过数字化转型,企业能够由产品导向转向市场导向,挖掘潜在需求、适应新型消费,以新需求引导新生产。其核心在于优化商业模式,以更低成本、更快速度、更精准的方式促进消费升级,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数字化转型促进消费升级的机理主要体现为:在生产端,数字化转型提高企业效率并降低成本;在消费端,数字化转型催生新的消费业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消费选择;在配置端,数字化转型实现供给与需求精确配置,改善消费体验,助力建设高质量消费市场。然而,数字化转型在促进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瓶颈与高成本、数字鸿沟、数据隐私与安全、技术兼容性及创新型人才不足等多重问题。为此,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战略规划;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缓解数字鸿沟和场景制约;打造健康、安全的数字化环境,保障数据隐私和安全;推动形成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协议,完善技术兼容性;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娟  
基于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面板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金融知识对我国居民生存型、发展型及享受型消费水平及消费占比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知识对居民生存型、发展型及享受型消费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金融知识通过影响居民资产财富水平从而影响居民各类消费的中介效应存在。此外,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会显著地降低生存型消费占比,增加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占比。从学校教育、社会公益课堂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居民金融知识水平,增加居民利率、贷款及投资等相关金融知识,有助于优化居民的消费结构,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世进  周敏  司增绰  
流通产业规模、经营效益、发展环境对居民消费具有不同的影响和作用。选取1995—2011年我国及各省份流通产业与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确定了流通产业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而运用静态、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考察了流通产业规模、经营效益、产业环境对我国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居民消费与三者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壮大流通产业规模、提高经营效益、完善产业环境都对居民消费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从固定变截距效应可以看出,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发展对居民消费促进作用差异较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智敏  赖作莲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农村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已经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农村居民消费基本遵循消费需求上升规律,表现为需求总量的增加和需求结构的升级。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电商市场的下沉,电子商务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深远影响。提高消费能力,提升消费升级意愿和增强消费升级意识,形成了促进农村市场消费升级的闭环。本文在分析电子商务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影响途径的基础上,以陕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的发展对陕西农村居民消费总量的增加和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显著,其中对扩大消费总量的影响更为明显。为了更好的发挥电商对陕西农村市场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提出要畅通电商增收渠道,使农村居民“能消费”;培养电商人才,合理引导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观念转变;规范电商市场秩序,让农村居民“敢消费”;不断完善电商基础设施,让农村居民“愿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瑶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协同发展,推动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16-2021年的经验数据,比较分析了内循环电子商务发展与外循环跨境电商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及其可能存在的异质性。研究发现,无论是以国内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内循环发展,还是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外循环发展,均会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产生显著的正向赋能作用,但内外循环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边际赋能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性,且存在明显的城乡异质性。相比较而言,外循环跨境电商发展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边际赋能效应更强,同时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升级的边际贡献也表现得更强,并已成为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动力来源,而内循环电子商务发展则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边际赋能作用更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学民  
随着服务经济的发展,服务消费新业态在促进消费升级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服务消费新业态具有"互联网+"发展趋势,并表现出五大特征。本文以此为背景,对服务消费新业态促进消费升级的作用、存在的问题,以及实现路径进行了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胜利  
为防止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冲击,我国政府及时作出了"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战略部署,将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建立在内需拉动的基础上。投资需求在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下启动较快,而消费需求由于财政资金的较少直接介入而启动相对缓慢。在此情况下,必须借助金融手段,依靠金融的推动来扩大消费,进而由消费扩大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肖军  
1.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减少流动性约束。由于我国居民受资金的约束,虽然有消费欲望和动力,但没有较多的资金来用于生活消费和其他消费,而又无法获得信用资金的流动性,导致居民需要及早进行预防性储蓄,预防性储蓄从居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