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04)
- 2023(13554)
- 2022(11546)
- 2021(10862)
- 2020(8764)
- 2019(20424)
- 2018(20379)
- 2017(38539)
- 2016(20914)
- 2015(23577)
- 2014(23759)
- 2013(23306)
- 2012(21253)
- 2011(19170)
- 2010(19232)
- 2009(17580)
- 2008(16714)
- 2007(14784)
- 2006(12914)
- 2005(10771)
- 学科
- 济(84975)
- 经济(84891)
- 管理(57041)
- 业(56233)
- 企(43578)
- 企业(43578)
- 方法(39794)
- 数学(34898)
- 数学方法(34361)
- 农(32922)
- 中国(23251)
- 农业(21877)
- 业经(21360)
- 地方(19710)
- 财(19057)
- 学(17670)
- 制(14612)
- 理论(14399)
- 和(13240)
- 环境(13193)
- 贸(12865)
- 贸易(12856)
- 易(12464)
- 技术(12458)
- 教育(12232)
- 发(11921)
- 银(11593)
- 银行(11561)
- 划(11385)
- 融(11111)
- 机构
- 学院(292570)
- 大学(290467)
- 管理(118366)
- 济(110182)
- 经济(107508)
- 理学(103254)
- 理学院(102121)
- 管理学(100001)
- 管理学院(99478)
- 研究(94428)
- 中国(69149)
- 京(61594)
- 科学(60256)
- 农(50502)
- 财(48648)
- 所(46121)
- 业大(45913)
- 中心(43786)
- 江(42576)
- 研究所(42173)
- 范(40200)
- 师范(39868)
- 财经(39049)
- 北京(38615)
- 农业(38215)
- 经(35524)
- 州(35070)
- 院(34538)
- 技术(31932)
- 师范大学(31811)
- 基金
- 项目(206670)
- 科学(162290)
- 研究(153868)
- 基金(147736)
- 家(127846)
- 国家(126669)
- 科学基金(109199)
- 社会(95345)
- 社会科(90004)
- 社会科学(89982)
- 省(82938)
- 基金项目(78604)
- 教育(71112)
- 自然(70486)
- 自然科(68833)
- 自然科学(68822)
- 划(68769)
- 自然科学基金(67488)
- 编号(64844)
- 资助(60513)
- 成果(52401)
- 重点(45839)
- 课题(44759)
- 部(44562)
- 发(44512)
- 创(42793)
- 创新(39654)
- 项目编号(39072)
- 科研(39064)
- 大学(38357)
- 期刊
- 济(123493)
- 经济(123493)
- 研究(82602)
- 中国(57814)
- 农(50986)
- 学报(46570)
- 科学(43049)
- 管理(41451)
- 教育(37726)
- 大学(35841)
- 农业(34607)
- 财(34297)
- 学学(33547)
- 技术(27281)
- 业经(23508)
- 融(23243)
- 金融(23243)
- 经济研究(18165)
- 图书(17611)
- 财经(17577)
- 问题(16054)
- 业(15213)
- 科技(14906)
- 经(14850)
- 版(14806)
- 技术经济(14147)
- 理论(14090)
- 实践(13196)
- 践(13196)
- 统计(13005)
共检索到4206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顺圣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建设一支“双强型”村支书队伍才能推动乡村振兴迈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本文分析了“双强型村支书”的内涵及“双强”的辩证关系,总结了现有的“双强型”村支书队伍建设在“选拔任用、后续培训、科学管理、业绩考评、纪律监督、激励机制”等方面积累的经验,并立足新时代和新形势,提出了“抓住核心,夯实党的执政基础;赓续传统,发扬不怕困难、敢闯敢拼的精神;因地制宜,全面带动乡村发展”等通过“双强型”村支书队伍建设助推乡村振兴质量进一步提升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双强型”村支书 乡村振兴 优化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沈彦 张建平
乡村振兴和发展是新时代的重要战略部署。“为乡村而教”是顺应乡村振兴和发展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理念,是乡村教师职业理想、职业情怀、意志品质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对于反映乡村振兴的社会呼声、回应国家对乡村教师的期盼、提升乡村教师的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乡村 乡村教育 乡村教师 乡村振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姗姗
中国乡村社会人才队伍代表着中国乡村新社会构建的关键力量,在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农村复兴战略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可以为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专业优势,积极配合农村地区基层政府部门化解和管理各类社会问题,为做好中国乡村社区的各类业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不过,由于农村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也制约了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如何建立良好的农村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对于落实中国农村振兴战略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提供良好人力资源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星星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也可以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为农村整体发展带来正向影响。但目前农村生态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形成制约。本文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两者关系,结合现有问题和障碍,提出具有可实施性的改进对策,即完善农村生态环保法律法规的配套与衔接、加大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力度、加大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资金支持等,以期能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后阶段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生态文明 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许莹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要回答好“人”的问题。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县域人才资源紧缺的问题正在逐步显现,倘若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终将无法实现。文章深刻阐述了县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性,以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为例系统分析了县域人才队伍面临的困境,并从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四个方面提出县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为县域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振兴,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解睿 何燕 潘晔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重点是农村产业振兴,关键是农村人才振兴,有什么样的农民,决定着有什么样的农业和什么样的农村。各地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结构上都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有些差距,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
山西 乡村振兴 农村 实用人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男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这是在专业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三农"工作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后在2018年一号文件中再次提出"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从"新型职业农民"到"三农"工作队伍建设的表述变化,体现出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三农"发展的战
关键词:
“三农”工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余瑞霞
学习型乡村建设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基石,也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背景下学习型乡村建设是赋能乡村人力资源集聚的必然选择、促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举措、涵养乡风文明和终身教育的内在要求,以及实现农民职业化发展的必经之途。目前,终身学习、全民学习和全过程学习的学习型乡村建设无论在思想认识、运作机制还是在合作意识等方面面临着挑战。建设学习型乡村须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完善学习激励机制;加快学习共同体建设,培育乡村学习愿景;加大学习型乡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构建多元协同建设格局,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学习型乡村 终身学习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杨晓军 宁国良
(一)探索开辟县域产业振兴的新路径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层面要从规划、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县级城市产业发展,县级城市要加快推进县域产业振兴,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大龙头"的作用,不断扩大县域经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切实提升乡村产业发展的环境承载能力。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县域产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菁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产业形式之一,不仅关系到旅游产业整体的发展,也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的推进。通过乡村旅游的形式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乡村旅游产业整体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基于此,本文针对乡村旅游对于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产生的正面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是从内在机理和发展路径两个方面分别展开具体研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朱海英 张琰飞
教育扶贫是贫困地区提升贫困居民自我发展能力,助推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教育扶贫不仅有利于乡村人才培养与就业,对于乡村人力资本提升和乡村人才振兴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湘西地区教育扶贫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继续强化义务教育保障力度,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大农民职业教育推进力度,提升农民职业教育质量,创新人才集聚体制机制。
关键词:
教育扶贫 人才振兴 助推路径 湘西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宁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重要路径,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和战略意义。人才是科技兴农的关键环节、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积极推进人才强农战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分析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推进人才强农战略的具体实践路径,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夯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人才强农 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艳玲 陈向明
近二十年来,伴随现代性的快速推进,我国乡村教师职业的乡土性日渐迷失,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遭遇多重危机。本文基于长期的田野研究指出,我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强化专业取向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保留其乡土性。为此,需要重新审视乡村教师的专业性,即应把乡土情怀作为乡村教师最典型的专业特质,选拔和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乡村教师。这些教师应热爱乡村儿童和乡村教育事业,具有丰富的地方性知识,能够开展文化适切的教育,并具备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回归乡土"的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强调对乡土情怀的重视,强调对优秀乡村教师的关注,重视对本土经验的弘扬,强调对乡村教师工作条件的改善,以及关注乡村教育文化价值观的重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蔡潇彬
(一)引导外出人员返乡乡村振兴,人才是根本,要大力引导各类人才向乡村回流,吸引毕业大学生、外出农民工和退役士兵返乡就业创业,不断壮大乡村振兴的主体,为乡村振兴提供关键的人力资源支撑。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入手。1.引进前沿人才。加强乡镇党委政府机关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考录应届毕业大学生的力度,充实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重视干部的培养、配备、管理和使用,把到乡村一线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打造一支懂农村、爱农村、亲农民的乡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双翎
根据乡村振兴战略的总内涵,乡村文化建设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本文将从村民的切身利益入手,分别从历史困境和现实问题,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出发,分析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 困境与问题 建设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