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55)
- 2023(10014)
- 2022(8442)
- 2021(8099)
- 2020(6538)
- 2019(15064)
- 2018(15283)
- 2017(28060)
- 2016(15769)
- 2015(17907)
- 2014(17683)
- 2013(16359)
- 2012(14622)
- 2011(12851)
- 2010(13219)
- 2009(11742)
- 2008(10901)
- 2007(9462)
- 2006(7976)
- 2005(6975)
- 学科
- 济(51595)
- 经济(51531)
- 管理(38344)
- 业(33909)
- 企(27614)
- 企业(27614)
- 方法(23313)
- 数学(20755)
- 数学方法(20153)
- 农(16737)
- 中国(15585)
- 理论(13759)
- 教学(12387)
- 业经(12210)
- 地方(11786)
- 农业(10952)
- 财(10911)
- 教育(10810)
- 制(9521)
- 学(9490)
- 技术(9318)
- 贸(9253)
- 贸易(9241)
- 易(8925)
- 学法(8091)
- 教学法(8091)
- 和(7804)
- 环境(7458)
- 银(7354)
- 银行(7343)
- 机构
- 学院(197432)
- 大学(188277)
- 管理(71919)
- 济(66992)
- 经济(65057)
- 理学(61280)
- 理学院(60575)
- 研究(60017)
- 管理学(58980)
- 管理学院(58636)
- 中国(45630)
- 京(40508)
- 科学(37707)
- 江(32146)
- 财(31225)
- 技术(30266)
- 范(29389)
- 中心(29244)
- 农(29161)
- 师范(29112)
- 所(28735)
- 业大(28186)
- 职业(27755)
- 州(26234)
- 研究所(25978)
- 北京(25149)
- 财经(24197)
- 院(22823)
- 师范大学(22784)
- 农业(22590)
- 基金
- 项目(132894)
- 研究(104153)
- 科学(103590)
- 基金(89930)
- 家(77090)
- 国家(76377)
- 科学基金(66060)
- 社会(60283)
- 省(57073)
- 社会科(56766)
- 社会科学(56751)
- 教育(53433)
- 编号(47379)
- 基金项目(47152)
- 划(46964)
- 自然(42477)
- 自然科(41501)
- 自然科学(41493)
- 自然科学基金(40669)
- 成果(37921)
- 资助(37260)
- 课题(34525)
- 重点(30618)
- 年(30250)
- 发(28965)
- 创(28628)
- 部(27918)
- 项目编号(27804)
- 规划(26545)
- 创新(26421)
- 期刊
- 济(78320)
- 经济(78320)
- 研究(55626)
- 中国(48047)
- 教育(43016)
- 农(27500)
- 管理(27287)
- 学报(26631)
- 技术(25313)
- 科学(25021)
- 财(24783)
- 大学(21157)
- 农业(19179)
- 学学(19110)
- 职业(17298)
- 融(15410)
- 金融(15410)
- 业经(14932)
- 经济研究(12170)
- 图书(12048)
- 技术教育(11288)
- 职业技术(11288)
- 职业技术教育(11288)
- 坛(10830)
- 论坛(10830)
- 业(10773)
- 财经(10766)
- 发(9436)
- 经(9343)
- 统计(9317)
共检索到297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瑛
以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分析"双层次螺旋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工学交替实践背景,提出体现工学交替、工学结合和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思路,从重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教材、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工学互融"工作室、构建职业素质体系等5个方面,阐述工学交替实践的做法和成效。
关键词:
工程造价 双层次 螺旋递进 工学交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峥 时珍 邓国平 李丽 李川 李煜 韩卫宏 鲁李斌 余文龙 赵伟忠
本文通过探索"工学交替、螺旋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提炼出具有工学多次交替、岗位和能力的双螺旋递进、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双元评价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的联合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企业的好员工、社会的好公民、家庭的好成员,使毕业生成为适应"专业、企业、职业"三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从而实现培养新"三好"人才的目标。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毕丽丽
依据德国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以物流企业人才需求为主线,结合学生自身实际与学校教育现状,比较和分析三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和矛盾,探索北京市商业学校物流专业基于物流服务的"工学交替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方 仲爱萍
基于企业需求和专业发展特点,实施"学校专业理论基础学习—企业见习—学校专业技能学习—企业综合实训—学校专业技能学习实训、考证—企业顶岗实习"螺旋推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在螺旋推进流程中开展项目驱动模式、教学工厂模式和企业轮训模式三种工学交替合作形式,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奚立平
本文认为,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创建"能力导向,层次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据此构建递进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并进行课程开发,递进式安排课程教学。
关键词:
专业分析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静
根据区域会展产业发展状况及会展产业对专业人才需求特点,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构建了"跟随展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让学生观展、参展、办展,实现专业岗位能力提升。在此过程中,选取典型会展活动作为学生"跟展"实习项目,并制定与此相适应的灵活的教学制度,保障人才培养各环节落实。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国方 仲爱萍
本文介绍了宁波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实施工学交替螺旋推进式培养的方案,即:三年内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训分段实施,教学内容在校企交叉融合、螺旋式递升,并阐述了校企深层联结、设计培养框架、校企文化融通、校企课程衔接四个行动步骤。
关键词:
中职 工学结合 螺旋式推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后生
根据区域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状况、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筹)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构建了"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付诸实施,通过建立校企"双主体"共育人才机制、构建相应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实践,着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学生、学院和企业的三方"共赢",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等问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楼平 赵远远 吴湘莲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自动化类专业基于欣禾职教集团搭建的企业学院平台,构建"三阶段螺旋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开发基于"岗位关键能力"的自动化类专业课程体系,重构课堂教学方式、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推进学生"岗位关键能力"养成,使"双导制""双师型"队伍逐渐形成,教学改革红利全面释放,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有效提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翠华 张东明 赵文亮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制图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校企互动合作,将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专项能力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三个阶段,并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实施教学过程职业化、教学制度弹性化、企业参与全程化、工程实践岗位化、人才培养立体化的教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宜松
根据造价员岗位能力标准和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按照本专业的特点,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为指导,探索出"过程导向、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此模式下依据"识图—工艺—计量—计价"这一主线重构工程造价学习领域。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施祝斌
高职院校有效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构建适应"工学交替"教学的课程体系,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此,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本着"依据需求、多元推进、模式各异"的原则,在航海类专业实施校内模拟航海职业环境模式,在船舶工程类专业实施工程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模式,在汽车类专业实施引企入校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敏华
为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学生行业就业的流失率,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构建了"分阶段螺旋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人才培养分起步期、成长期、发展期、提升期、成熟期5个阶段,整个培养过程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呈现"螺旋式"递进的特征。为保障该模式的实施,须明确学校和企业作为人才培养主体的职责,构建适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和质量控制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洛 古凌岚 汪清明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并实践"三阶段技能递进式"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在高职学生的三年学习期间,将教学时间分为三个阶段,第1至4学期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第5学期培养学生的企业项目开发能力,第6学期提升学生的岗位技能,并开发出学习评价方案,加强校企合作和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使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武春岭 李贺华 鲁先志
本文分析了职业院校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难点,提出了"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校企合作机制。通过构建模块化课程,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对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