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98)
2023(6018)
2022(5088)
2021(4431)
2020(3719)
2019(8329)
2018(8102)
2017(15624)
2016(8250)
2015(9516)
2014(9327)
2013(9392)
2012(9277)
2011(8821)
2010(8962)
2009(8590)
2008(8105)
2007(7547)
2006(7228)
2005(6558)
作者
(26659)
(22367)
(22159)
(21149)
(14316)
(10600)
(10108)
(8682)
(8618)
(8014)
(7916)
(7517)
(7273)
(7228)
(7142)
(6935)
(6599)
(6567)
(6521)
(6170)
(5644)
(5542)
(5524)
(5313)
(5165)
(4936)
(4914)
(4702)
(4660)
(4455)
学科
(59140)
经济(58991)
管理(20723)
方法(17953)
(16136)
地方(15452)
(14139)
企业(14139)
数学(13984)
数学方法(13890)
中国(12009)
(11921)
地方经济(11891)
业经(11422)
(9556)
(8673)
(7895)
理论(7785)
(7389)
经济学(6820)
环境(6702)
(6529)
金融(6528)
农业(6282)
(6222)
(6014)
及其(5524)
产业(5484)
(5473)
(5449)
机构
大学(134278)
学院(130493)
(64176)
经济(63023)
研究(54649)
管理(43766)
中国(39090)
理学(36883)
理学院(36382)
管理学(35732)
管理学院(35482)
科学(31862)
(29004)
(28831)
(27658)
研究所(25995)
(22906)
中心(22678)
财经(21628)
经济学(21474)
(20495)
(19551)
(19089)
北京(18939)
经济学院(18876)
(18311)
业大(18128)
师范(18091)
农业(17980)
科学院(16546)
基金
项目(80807)
科学(63224)
基金(59203)
研究(57463)
(52469)
国家(52037)
科学基金(43053)
社会(40432)
社会科(37104)
社会科学(37087)
(30225)
基金项目(30001)
自然(26264)
教育(26100)
(26070)
自然科(25644)
自然科学(25633)
自然科学基金(25204)
资助(24996)
编号(21349)
成果(18989)
重点(18782)
(18757)
(18428)
国家社会(16768)
课题(16022)
教育部(15893)
(15745)
大学(15296)
发展(15233)
期刊
(81543)
经济(81543)
研究(47143)
中国(28197)
学报(23139)
(21757)
(20786)
科学(20611)
管理(18857)
大学(17817)
学学(16699)
农业(14698)
经济研究(14412)
教育(14254)
财经(12545)
(12187)
金融(12187)
(11064)
技术(10354)
问题(10123)
业经(9750)
世界(9104)
(7829)
技术经济(7776)
国际(7669)
(7388)
统计(6961)
经济管理(6414)
经济问题(6359)
(6025)
共检索到215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宫小飞  毕朝辉  
当前美国罕见的政治和社会分裂,其根源在于美国国内正在发生的"双向运动":市场的扩张运动和保护社会的反向运动。过去40多年间,在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市场的扩张运动成为美国经济和社会的主题,该运动增强了美国经济的金融化和全球化趋势,得到资本所有者、高级白领和高技术工人等"获益群体"的支持。市场的扩张运动加剧了贫富分化,损害了底层民众、中产阶级和低技术工人等"失意群体"的利益,触发了以民粹主义为代表的反向运动,该运动旨在保护社会免受市场扩张的侵害,对全球化和金融化持消极态度。这两种运动之间的冲突及其背后的群体紧张关系是美国政治和社会分裂的经济根源。由于建制派精英未能有效地回应"失意群体"的政治诉求,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右翼民粹主义力量于2016年乘机上位,但特朗普保守的经济政策和转嫁危机的做法非但未能触及问题本质,反而加重了美国的分裂和加剧了国际关系的紧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牛霞飞  
社会文化的分裂与冲突是导致美国政治极化的重要原因。民权运动前,教派、种族族裔以及自由与平等之争是导致美国社会文化分裂的主要因素。在以“共识政治”为特征的二战与民权运动之后,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政治第四次趋于极化,且政党斗争、社会撕裂愈演愈烈,其文化根源在于,民权运动后,多元文化主义与保守主义、“政治正确”与“反政治正确”、世俗理性与传统宗教这三对延续并发展了美国历史上的教派、种族及理念之争的新的文化冲突,在当代尖锐复杂的新型阶级冲突的作用下,突破了美国的自由主义政治文化,再一次分裂了美国社会并使其呈现出左右两派激战的局面。一方面,在意识形态上,两党日益极端化,民主党奉行左翼自由主义及左翼民粹主义,坚持进一步推动多元文化主义、“政治正确”及世俗理性的发展,而共和党则奉行右翼自由主义及右翼民粹主义,极力掀起保守主义、“反政治正确”的狂潮,誓死捍卫基督新教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在文化战争的驱动下,近十年来,美国频繁爆发左右两翼的社会文化运动,它们分别通过与民主党及共和党的结盟,持续将两党向左右两个方向拉扯,进一步加剧着美国政治的极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姜伟   孙楚仁   靳璇  
本文使用2008—2016年美国国家选举研究(ANES)数据库,考察经济全球化如何影响美国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分化,进而加剧美国政治极化。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全球化显著加剧了美国的政治极化,且这一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经济全球化通过影响劳动力市场的职业分化加剧了美国政治极化。美国各地区的再分配福利政策越好,经济全球化对政治极化的影响越小。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非西班牙裔,特别是白人非西班牙裔美国人,以及美国中西部地区、低教育和低收入水平劳动者群体,经济全球化程度越高,越会加剧政治极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倩  陈娴  
本文旨在考察美国政治周期、经济波动对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影响。运用计数模型和负二项分布估计方法,分析了美国大选、美国失业率、中美贸易量三个变量与美国对华反倾销的关系。结论是中美贸易量的增加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基本原因或一般原因,以美国总统大选衡量的政治周期和以失业率为衡量的经济波动激化或者加强了美对华反倾销的力度,两者单独或共同作用增加了美对华反倾销的案件数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黄建远  
超级传媒集团的产生无疑增强了美国传媒产业在全球信息化市场的竞争力,但也给美国政治带来了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几大超级传媒集团垄断美国传媒产业市场,破坏了传媒独立多样性的原则,由此伤害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超级传媒集团依托强大的经济影响力,与政治家们的"互利"交易日益严重;超级传媒集团制作的大量缺乏"公共性"的消费娱乐产品,致使公众传统的政治参与热情下降。由于超级传媒集团处在强势地位,美国国内出现的媒体改革运动要取得最后的胜利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郑德洛  
在当今美国,“政治正确”已成为一种在语言上判断对错的规范、在意识形态和道德上判断是非的标准,以及在社会政策上判断是否公平公正的尺度,它是美国各类左翼思潮的集大成者,是占主导地位的政治社会思潮,也是民主党的主要意识形态。当前,“政治正确”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统摄性的影响,并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在政党体制上,“政治正确”造成了民主党居优而共和党处于劣势的非对称极化格局,限制了平衡的两党制对于美国政治体制稳定运行的正面作用。在三权分立且制衡体制上,“政治正确”使文官系统整体“左”倾化,并与“深层国家”纠缠在一起,丧失了其在调节行政、立法、司法权力制衡关系方面的功能,打破了美国政治体制的动态平衡。在政治文化上,“政治正确”使美国原本相对统一的政治文化出现了撕裂及核心价值观的冲突,动摇了政治共识的根基,进而使美国失去了政治制度稳定运行的文化基础。最终,“政治正确”造成的上述后果叠加在一起,使美国国家治理陷入政治分裂、社会撕裂、经济下滑等的紊乱局面。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维  
汇率变动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其背后存在着宏观经济因素之外的政治诱因。文章运用事件分析法及相关检验分析20052016年美国政治施压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施压效果,发现当处于升值阶段时,外部政治施压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处于贬值阶段时,人民币汇率更容易在外部政治事件的影响下升值。美国政治施压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在长期并不显著,但自2014年2月人民币汇率进入持续波动贬值的轨道以来,尽管施压事件数量减少,事件(包括国会事件和行政事件)的成功率却有所上升。按照这一结论,如果人民币在未来保持持续贬值趋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缉思  
一、美国政治的三十年轮回已故美国历史学家小阿瑟.施莱辛格在1986年出版的《美国历史的轮回》一书中,描绘了美国政治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历史循环,指出美国政治总是在公共生活和私人生活、大政府和小政府的两端之间徘徊,其周期是大约三十年的一个代际。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牛霞飞  郑易平  
浸润着新教精神的美国政治文化以新教理念、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实用主义为主要内容,它们强化了美国人对自由、平等、民主等美国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美国政治制度的运转提供了强大的保障。美国的政治文化同时也是参与性特征明显的公民文化,它所培育的具有适度参与精神的公民给美国政治制度的良性运行提供了持续、有益的动力,使美国政治制度既稳健又充满活力。作为美国人的政治共识和长久坚持的政治理想,美国政治文化的各个核心价值内在统一、相互内恰,同时又和政治制度高度契合,因此成为美国政治制度最为牢固的合法性基础。但美国人总是致力于弥补政治理想与政治制度的差距,引发了美国历史上的数次制度变革,这似乎使美国的政治文化成了美...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关琳  丁炫凯  
政治精英是美国顶级智库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文章通过数据统计,总结美国顶级智库中政治精英的分布规律,发现政治精英虽然所占比例极低,但广泛分布于智库董事会并担任要职。对于该现象的成因,文章采用政策网络分析工具Muckety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政策网络语境下,政治精英与智库之间存在网络叠加效应和互惠共赢的合作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维  
汇率变动不是单纯的经济现象,其背后存在着宏观经济因素之外的政治诱因。文章运用事件分析法及相关检验分析2005~2016年美国政治施压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施压效果,发现当处于升值阶段时,外部政治施压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处于贬值阶段时,人民币汇率更容易在外部政治事件的影响下升值。美国政治施压事件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在长期并不显著,但自2014年2月人民币汇率进入持续波动贬值的轨道以来,尽管施压事件数量减少,事件(包括国会事件和行政事件)的成功率却有所上升。按照这一结论,如果人民币在未来保持持续贬值趋势,那么受美国施压事件影响的可能性会增大,且这种影响未必体现在施压事件的数量上,而是体现在施压事件的效果上,美国新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上台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可能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骞  
宗教以及宗教团体向来对美国政治具有很大影响,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基督教新右翼开始成规模的"游弋"于美国的政治舞台。冷战之后尤其是9·11事件的发生,宗教右翼势力迅速崛起并与政治右翼合流,对美国政治决策的影响力加大。在分析基督教新右翼对美国政治宏观和微观层面产生的影响基础上,归纳出基督教新右翼影响美国政治决策的理论模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悦  黄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对社会资源占有的不同从根本上决定着不同的人群归属于不同的阶层。由于这种占有的不同,使市场在物质生产最大化的同时并不能实现人的自由流动最大化。本文旨在运用政治经济学的视角研究我国现阶段社会领域中的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问题。以对社会资源占有的不同作为社会分层的标准,通过研究社会资源在各个阶层间的流动性来判断现阶段我国社会各阶层间的流动是否通畅;以国际标准职业经济地位指数量表(以下简称ISEI量表)作为测量工具,结合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和研究我国现阶段社会领域中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现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