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30)
2023(8071)
2022(6648)
2021(6025)
2020(4865)
2019(11020)
2018(10836)
2017(19733)
2016(10172)
2015(11124)
2014(10687)
2013(10419)
2012(9617)
2011(8509)
2010(8276)
2009(7377)
2008(7089)
2007(6528)
2006(5596)
2005(4423)
作者
(26865)
(22780)
(22284)
(21148)
(14285)
(10874)
(9949)
(8620)
(8465)
(8057)
(7615)
(7500)
(7300)
(6944)
(6943)
(6678)
(6635)
(6479)
(6388)
(6289)
(5417)
(5390)
(5264)
(5251)
(5124)
(4992)
(4948)
(4932)
(4468)
(4444)
学科
(38418)
经济(38388)
管理(34179)
(31966)
(26971)
企业(26971)
技术(15620)
地方(13615)
方法(12777)
(12475)
中国(12126)
技术管理(11752)
业经(10725)
数学(10524)
数学方法(10437)
农业(8780)
(8634)
环境(7659)
(6801)
(6741)
理论(6678)
(6552)
(6300)
贸易(6291)
(6138)
地方经济(6042)
(6013)
产业(5805)
(5737)
金融(5735)
机构
学院(133592)
大学(130392)
管理(53644)
(52501)
经济(51284)
理学(46312)
理学院(45750)
管理学(45092)
管理学院(44795)
研究(42556)
中国(32089)
(27234)
科学(25964)
(23580)
(21462)
中心(21178)
(19025)
(18957)
(18874)
师范(18736)
业大(18495)
财经(18491)
(17346)
研究所(17237)
(16726)
(16702)
北京(16660)
经济学(15457)
技术(15293)
师范大学(14921)
基金
项目(95934)
科学(77300)
研究(74245)
基金(68007)
(58899)
国家(58344)
科学基金(51469)
社会(47538)
社会科(45012)
社会科学(45004)
(40461)
基金项目(37537)
教育(33983)
(33011)
自然(32441)
自然科(31654)
自然科学(31646)
自然科学基金(31084)
编号(30136)
(26549)
资助(24657)
创新(23722)
成果(23040)
(21908)
课题(21857)
重点(21502)
(20139)
国家社会(19517)
(19032)
规划(18650)
期刊
(60100)
经济(60100)
研究(39844)
中国(32483)
管理(21451)
教育(20543)
(17834)
科学(17674)
(17034)
学报(16461)
技术(14107)
大学(13068)
学学(11751)
农业(11700)
业经(11095)
(10948)
金融(10948)
科技(9506)
经济研究(8907)
图书(8467)
财经(8256)
问题(7685)
资源(7474)
(7449)
论坛(7449)
(7308)
(7275)
技术经济(7180)
职业(6883)
(6866)
共检索到202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雄化  
在湾区经济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双重背景下,深圳龙华区迎来前所未有之发展机遇。分析显示,深圳龙华区建设创新创意之都符合历史定位、契合资源禀赋、适宜产城共荣、顺合与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同时,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上,表明深圳龙华区建设创新创意之都极具可行性。据此,在总结国外建设创新型城市及发展创意产业的经验基础上,文末探究了行政区率先建成创新创意之都的实现路径与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叶志青  
文章从绩效管理系统的角度分析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介绍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学本治理机制下以学生学习增值为质、以课时为量推进绩效工资改革的策略:以学为本,让课值钱,体现教师职业价值;以量为纲,多劳多得,体现教师劳动价值;以质为领,优劳优得,体现教师专业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建平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分三个阶段:酝酿准备阶段,试点实验阶段和全面推广阶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第一阶段,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阶段18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编写审查了各科实验教材,目前已有20个学科的(小学7科、中学13科)49种中小学新课程实验教材将在今年9月首次在实验区试用。同时关于课程管理政策、评价制度、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将在实验区逐步应用。根据教育部的部署,实验工作拟用三年时间。200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工作将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到2005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将进入新课程。今...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晓天  张雄化  
塑造现代城市文明典范是党和国家赋予深圳的重大使命。以先行示范区龙华为例,我们通过调研、座谈、文献归纳和比较分析,研究奋斗文化产生的根源及塑造奋斗型人文城区的政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奋斗文化是龙华区建区以来精神文明别开生面的生动写照,与特区精神一脉相承。奋斗文化具有一定的根植性和理论基础,其产生具有必然性,其构建和重塑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奋斗文化及人文城区建设须党建引领、政府指导、科技治理;须紧扣奋斗文化特点、人口及年龄特点、经济社会特点;须丰富理论研究、素材挖掘、舆论宣传。以奋斗文化打造奋斗型人文城区是探索建成区域性的现代城市文明典范的正确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建彬  
经济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是否认识、确定、发挥了适合自己发展阶段的或显或“暗”的物质优势。经济发展的地方都是正确地选择了符合自己物质要素禀赋的产业结构的。本文通过对上海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移实证分析,指出深圳罗湖的服务业必须向创意经济转身。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洪海  
中国科学技术怎样发展?这是每一个关心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炎黄子孙面临的严峻而紧迫的问题。虽然我们有领导科技事业的丰富经验,但是,中国现代科技毕竟历史很短,经济实力亦很薄弱,目前又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建设现代化,科技战略必须既立足实际,又前瞻未来;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尤其要从指导思想上超越现有的思路和既成的格局,要像毛泽东创造中国革命道路、邓小平创造中国改革道路一样,开辟一条中国式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利群  吕晓萌  
文章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设计之都创意·研发中心"为例,重点探讨了如何建立并完善艺术设计教育协同创新模式及其运行机制,详细阐述了深职院艺术设计学院依托行业、紧联企业,校企合作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整体联动,建立一个适应创意产业发展、多方沟通、交流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的运作要点,以期积极推进设计教育与创意产业的共同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志国  刘志军  
新创意经济是伴随着信息化发展产生的,它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创意经济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包括知识产权问题,文化安全问题等。这就需要政府主管部门,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使新创意经济在信息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黄建  
本文在对深圳市文化创意人才人才供需结构和行业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实现文化创意人才科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神户市在日本率先明确将城市设计运用于创意城市建设,提出涵盖外观形状和颜色设计以及计划与制度体系、意图与思维方式的"大设计"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以建设优裕的创意城市为目标的城市发展规划,提出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建设"高质量生活",以安全、安心、健康为基础,以多样性交流与融合创造新价值为特征的创意城市。"设计之都"是创意城市建设的步骤之一,其特征是充分利用神户的优势资源,进行空间的设计、经济的设计和文化的设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汉欣  
首先分析了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6个特点,进而对集聚区的形成因素作了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指出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园与基地发展迅猛,并对典型园区与基地作了扼要介绍;同时阐述了深圳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与不足;指出文化创意产业有"反经济周期"调节规律性的特点,使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实现逆市飘红,深圳将成为中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先锋城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珊珊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过程中,其核心就在于人才的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以及新工匠精神的人才是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同时,具有互联网思维和新工匠精神的人才也必须具有创新创意能力。从互联网和新工匠的时代背景出发,阐释创新、工匠精神及新工匠精神的内涵,探讨"互联网+"环境下的教育方式,提出高校创新创意能力培养的问题,并提出提升大学生创新创意能力的途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董金莲  孙鑫  晁恒  
以数字赋能、文化引领、科技创新为脉络的数字创意产业是经济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共生的新场域,正成为国家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强劲驱动力。通过从理论和实践上阐释数字创意产业集群的构成要素、关键性动力和空间组织问题,探究城市空间优化与数字创意产业共生模式。以深圳(龙岗)数字创意产业走廊为例,规划构建“一廊引领、三核驱动、多点支撑”的空间组织模式,探索区域协同、产业提升、平台构建、政策支撑等发展路径,促进“文化+科技”、“文化+贸易”、“文化+旅游”的互融互动,推动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创意产业集群。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杨薇  陈晓亮  黄国凡  
2015年7月6日至8日,第12届数字图书馆前沿问题高级研讨班暨Lib2.15会议在厦门大学图书馆举行。三天的议程涵盖数据服务、关联数据、数字人文、图书馆合作及行业未来等五项分主题内容。通过对会议报告和分享案例的梳理,提出图书馆的未来发展取决于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寻求更大范围的合作,项目实施体现人的价值以及无边界创新创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腾飞  马仁锋  候勃  窦思敏  
援引创意修复和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以宁波创意1956产业园为例,构建了创意修复导向的老工业区空间生产解释框架。研究发现:(1)园区具有生态化、人本化和多元化的景观特征,入园企业的私营化、生产要素的隐性化和生产关系的多元网络化的业态特征及年轻化、创意化和情怀化的群体特征;(2)园区的空间实践由权力/资本主导,空间表征集中于规划空间以及创意阶层实践的文化景观和生产关系网络,而表征性空间贯穿于整个创意行为,并在文化、理想和情感等多重体验的基础上形成文化共识和身份认同,且三元空间辩证关系使老工业区在创意空间生产过程中具备稳定的意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