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68)
2023(15975)
2022(13240)
2021(12705)
2020(10287)
2019(23779)
2018(24011)
2017(43552)
2016(24597)
2015(27579)
2014(27648)
2013(25967)
2012(23425)
2011(21342)
2010(21778)
2009(19605)
2008(19404)
2007(17563)
2006(15464)
2005(13710)
作者
(65769)
(55397)
(54653)
(52366)
(34903)
(26638)
(24918)
(21301)
(21065)
(19807)
(18844)
(18798)
(17697)
(17346)
(16942)
(16830)
(16592)
(16163)
(15868)
(15701)
(13846)
(13626)
(13443)
(12991)
(12626)
(12533)
(12320)
(12312)
(11214)
(11109)
学科
(91168)
经济(91068)
(67785)
管理(63242)
(48273)
(46911)
企业(46911)
方法(35112)
农业(32221)
数学(30927)
数学方法(30257)
中国(27710)
业经(24669)
地方(23488)
技术(20786)
(20570)
(19836)
理论(18554)
教育(17727)
(17296)
(15184)
(14776)
银行(14758)
教学(14577)
(14209)
(14105)
金融(14102)
(13783)
(13315)
(13176)
机构
学院(325363)
大学(323314)
(124480)
经济(121453)
管理(121255)
研究(109927)
理学(104402)
理学院(103169)
管理学(100821)
管理学院(100194)
中国(82600)
(68875)
科学(68110)
(67078)
(57545)
(54513)
业大(52323)
(52304)
中心(51518)
农业(51300)
(49361)
研究所(49341)
师范(48960)
财经(43873)
北京(43302)
(41903)
(39899)
(39563)
师范大学(38364)
技术(38284)
基金
项目(218148)
科学(172283)
研究(167102)
基金(152601)
(131969)
国家(130688)
科学基金(112834)
社会(102861)
社会科(97004)
社会科学(96976)
(91240)
教育(81312)
基金项目(80883)
(75018)
编号(71477)
自然(71207)
自然科(69593)
自然科学(69577)
自然科学基金(68310)
资助(61054)
成果(59208)
课题(51701)
重点(49524)
(49435)
(48552)
(47697)
创新(45379)
(42608)
(42476)
大学(42396)
期刊
(145153)
经济(145153)
研究(100251)
中国(82444)
(68211)
教育(62865)
学报(49285)
农业(46305)
科学(45450)
管理(44463)
(43736)
大学(39951)
学学(35480)
技术(33567)
(30930)
金融(30930)
业经(28887)
(23923)
经济研究(20750)
财经(20617)
问题(19087)
图书(19034)
职业(18287)
(17818)
科技(17450)
(17075)
技术经济(15874)
资源(15196)
(15110)
论坛(15110)
共检索到5045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慧  李富宽  张桂玲  陈现伟  吕慎金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创业人才的规模与质量。随着国家提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战略规划,这就更需要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要,同时也是新时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之一。而设置农科专业的地方性高校,也应立足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实际,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作为自身责无旁贷的使命。研究立足于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结合现代农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着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多样化"与"个性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适应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建立与创新创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和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适应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团队,不断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拓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最终解决地方综合性高校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协调与适应。不断加强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韩文瑜  丁洪浩  梅士伟  
综合性大学开办涉农学科专业,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出现的农科类人才培养新现象。综合性大学应根据国家教育改革和新时期"新三农"对农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学科综合优势,改造和创新农科类传统学科,构建新型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吉林大学农科类专业为例,具体阐述了综合性大学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的主要内容。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正文  顾明华  袁涛  黄荣韶  江立庚  贤振华  于文进  蒋代华  沈方科  
为顺应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的要求,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广西大学在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卢军  韩磊  韩涛  
为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文章提出可建立"2+X"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弹性学制,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支持学生休学创新创业。同时,可在构建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实践体系、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策略,建立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使人才培养工作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瑞强  李瑞军  张维宏  赵春辉  董建臻  
在我国地方高等院校、主要是农林高校中,植物保护本科专业建设面对生源基础差,专业思想不稳,用人单位更加看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共性问题。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本科专业通过综合改革,创建了稳专业思想,强实践能力,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高校农科专业建设提供了借鉴。该模式主要包括:"三轨"同行的专业思想教育机制;"一改三园两路径"的实践教学和能力培育体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雪莲  赵桂龙  高泽斌  郭俊先  韩长杰  张绢  
以新疆农业大学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要求为依据,以构建能力本位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以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转型、提升"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为着眼点,从培养模式现状和存在问题入手,分析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改进的对策,探索实现的路径,确定了能力本位的适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构建了基于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培养新机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和模式探索更好的途径打下一定的基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许燕  
电子商务是具备先天学科交叉优势的专业,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中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21世纪的高等教育面临全球化和多领域的挑战,国内外不断发展与实践的博雅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跨学科跨文化知识、创新解决问题及团队合作等多种能力,为电子商务专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本理论范式。某地方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基于国内外博雅教育理念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友义  刘国生  王晓敏  
为适应广东玩具行业和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际,我院根据市场需要于1997年率先在全国申报设置电子玩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下简称“玩具专业”),并于1998年开始招生。学院遵循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树立能力本位的思想,对玩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胆探索与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静  
高师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根源于早期高师办学定位造成的思维惯性。在新的历史时期,旧有人才培养模式受到挑战,教育现场更需要"上手快""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复合人才,高师学前教育应对新的历史挑战唯有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建构"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和与用人单位联合培养的管理机制,才有助于培育振兴我国学前教育的师资力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庆双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对土木工程师的需求在增加,其能力需求也提高。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的主要力量,大学面临着如何确定土木工程专业应用人力资源培训目标以及建立合适的人力资源培训模式的关键问题,这时,研究土木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的能力培养和应用模式尤为重要。对山东省某综合性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培养模式,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关的培养策略,为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借鉴。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桂清  井岗  张风平  
专业社团是高校大学生将课堂文化知识用于实战的平台,在实践育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聊城大学为应用型高校,农学院"新农科技社"为国家级"优秀学生社团",属涉农专业社团,该社团通过十多年的建设,探索出涉农专业社团的"一二三四"(一启蒙、二培训、三训练、四应用)实践育人新模式:开展启蒙教育,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举办培训活动,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强化应用锻炼,提升学生的服务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汪玲  
介绍了上海市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探索和创新:构建了以培养临床实践能力为核心的"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界定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双重身份",实现了"三个结合"的全程有效衔接,通过"四证合一"解决了专业学位与执业医师资格之间矛盾。其培养方案特色在于以临床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以网络化课程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以临床技能训练为核心的实践能力培养。在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强调协同创新、质量为本和规范管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冯子川  陈仕楷  卢永辉  董怀光  鲁东晴  金宗武  李斌  倪建龙  邱祖怀  黄建民  陈仕富  陈宇婷  石伟权  何静林  袁超  
针对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脱节"和"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要求脱节"等问题,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努力构建"专业对接产业链"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文化育人等方式,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专业精、品行好、文化优的新时代应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全面提高了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打造了中职品牌专业和中职示范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蒋文娟  檀朝桂  黄勇力  杨丽  周益春  
地方院校受学校品牌、建校历史、教育经费、教师待遇以及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影响,难以吸引一流的师资。同时,作为综合性大学,追求学科、专业门类齐全,导致了专业不专。不但是学生不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即使是老师,在对企业需求方面的了解也远不如专科学校。由于经费不足,大多数地方综合性大学实验条件相对较差,理论性课程设置较多,实验课程中验证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佳圣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也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于综合性高职院校特点,结合区域历史文化优势,探索了"三融四层多维"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地促进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