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70)
2023(10406)
2022(8443)
2021(7548)
2020(6144)
2019(13463)
2018(13382)
2017(24091)
2016(12980)
2015(14546)
2014(14251)
2013(13716)
2012(12944)
2011(11973)
2010(12627)
2009(11865)
2008(11417)
2007(10791)
2006(9940)
2005(9172)
作者
(36658)
(30732)
(30486)
(29196)
(19850)
(14551)
(13632)
(11625)
(11589)
(11182)
(10574)
(10156)
(10125)
(10010)
(9599)
(9465)
(9190)
(8934)
(8762)
(8547)
(8068)
(7413)
(7360)
(7109)
(7088)
(6945)
(6886)
(6825)
(6119)
(6088)
学科
(71225)
经济(71173)
管理(44387)
(41617)
(37083)
企业(37083)
地方(19958)
中国(18724)
方法(18662)
技术(16873)
业经(16419)
数学(15182)
数学方法(15006)
(14139)
地方经济(13774)
(12537)
(12265)
技术管理(11988)
理论(11565)
(11544)
(10528)
银行(10511)
(10196)
(10121)
(9810)
农业(9685)
(9664)
(9643)
金融(9643)
产业(9421)
机构
学院(188595)
大学(185161)
(85879)
经济(84116)
管理(70606)
研究(66827)
理学(59114)
理学院(58482)
管理学(57678)
管理学院(57287)
中国(50525)
(38389)
(38226)
科学(36235)
(32527)
(32410)
中心(29918)
财经(29306)
研究所(28863)
经济学(26652)
(26276)
(25826)
师范(25620)
(25424)
北京(24690)
(24334)
(24289)
经济学院(23425)
业大(21768)
技术(21557)
基金
项目(114763)
科学(91677)
研究(90180)
基金(80556)
(68428)
国家(67791)
科学基金(59074)
社会(58725)
社会科(55716)
社会科学(55702)
(47838)
教育(43055)
基金项目(41221)
(38668)
编号(36343)
自然(34503)
自然科(33767)
自然科学(33758)
自然科学基金(33192)
资助(31739)
成果(30365)
(29864)
课题(27973)
(27055)
创新(26802)
重点(26374)
(24662)
国家社会(24102)
(22889)
发展(22885)
期刊
(109700)
经济(109700)
研究(65263)
中国(47273)
管理(33715)
教育(31127)
(29611)
科学(23146)
(23099)
学报(22744)
技术(21031)
(20354)
金融(20354)
大学(18310)
经济研究(18113)
学学(16730)
业经(16564)
财经(15771)
农业(15029)
(13963)
问题(13047)
技术经济(12190)
(10825)
论坛(10825)
(10402)
科技(10226)
职业(10070)
商业(9247)
经济管理(9223)
图书(9205)
共检索到3134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曹冬梅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曹冬梅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对我国推进创新驱动、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有效缓解就业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需要多措并举,打造一个创业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业创新要素齐备、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具备良好宽松发展环境的“双创”生态系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辜胜阻  曹冬梅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利于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对我国推进创新驱动、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缓解就业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需要多措并举,打造一个创业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业创新要素齐备、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具备良好宽松发展环境的"双创"生态系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宝明  田杰棠  贺俊  李东红  李钢  
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目前新动能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经济新动能源自何处?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是什么?传统产业能否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科技创新在新动能发展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国家在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应如何发挥作用?本期笔谈邀请了多位科技和经济领域的专家,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承训  
针对经济学研究中带倾向性的问题 ,就经济科学创新提出三点看法 :要把立足点放在主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诸多复杂经济难题上 ,以深化研究求创新 ;要开拓新领域 ,致力于研究交叉学科 ,特别是科学技术同社会经济互相渗透的新趋势 ,以“杂交优势”求创新 ;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方法论 ,以良好学风求创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徐娟  代杨龙  
新经济的发展核心是创新所带来的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全国,2016年西部地区平均新经济总指数为12. 63,新经济总指数较全国水平较低。四川、重庆、陕西以及内蒙古总指数高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其余7个省(区、市)低于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平均水平。但从增速看,甘肃、广西、贵州、青海增速均超全国水平20%,反映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增长快,潜力大。本文通过对37项指标相关数据的分析,梳理我国西部地区新经济发展现状,探究发展的平衡点和突破点,为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应思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罗永光  
贫困地区实现经济跳跃发展的战略思考罗永光(北京100091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受科技、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影响,老区的经济发展日趋严峻,特别是80年代以来国内实施的以发达地区优先发展.然后带动欠发达地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梯度发展战略",强调阶梯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佐军  
经济增长新动能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导出。生产函数等式左边是GDP或产量,等式右边是全要素生产率乘以生产要素投入。其中,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属于旧动能,而全要素生产率则属于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范畴,因为新动能特别强调通过提高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那么,全要素生产率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佐军  
经济增长新动能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导出。生产函数等式左边是GDP或产量,等式右边是全要素生产率乘以生产要素投入。其中,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属于旧动能,而全要素生产率则属于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范畴,因为新动能特别强调通过提高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那么,全要素生产率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伍茜溪  
(一)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培育新动能的强有力支撑。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的前提条件是划清政府和市场配置资源的范围,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清晰了,政府才不会和市场抢着做事情,政府去做市场能力所不及的事情。首先是关心民生、提供公共物品和社会保障,比如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经济氛围,设法协助企业干成事、干好事,释放出更多的市场活力,促进实体经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数字经济已成为引领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日益完善的创新生态支持下,科学突破、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四位一体,共同发力,促进数字技术产业化发展,北京数字产业发展水平领先全国。同时,通过加强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推进工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北京以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为目标,以"两区"建设为重要契机,加强顶层设计,持续优化数字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十四五"时期,将通过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数字产业体系、加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规范数字经济监管等战略路径,加强数字经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姜江  
当前,信息经济、生物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智造经济等大量新的经济形态快速发展,新的动力和能量加速集聚壮大,有力支撑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快推进。要深入分析新经济新动能积蓄壮大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机理,客观把握新经济新动能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新经济新动能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制约,明确新时代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从技术、人才、资金等供给侧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完善有利于新经济蓬勃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泓宁  陈瑾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分享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分享经济的起源与发展以及资源配置的高效化、市场边界的无形化、生产消费的绿色化和社会联系的信用化等主要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分享经济对于推动供给与需求有效匹配的重要性,以及在新常态下推动消费理念、资产权属、生产组织、产业发展以及就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价值。同时,对分享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总体描述,得出应倡导分享理念、抢抓分享机遇、推动分享发展、营造分享环境等若干重要启示,这对于更好地把握和运用分享经济、推动当前新旧动能的转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泓宁  陈瑾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分享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分享经济的起源与发展以及资源配置的高效化、市场边界的无形化、生产消费的绿色化和社会联系的信用化等主要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分享经济对于推动供给与需求有效匹配的重要性,以及在新常态下推动消费理念、资产权属、生产组织、产业发展以及就业模式、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价值。同时,对分享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总体描述,得出应倡导分享理念、抢抓分享机遇、推动分享发展、营造分享环境等若干重要启示,这对于更好地把握和运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梦欣  任保平  
我国亟待关注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的培育问题,从而实现经济增速的平稳换挡,推进经济朝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因素,充分强调生产要素的循环与利用、生产行为的高效率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西部地区作为新时代中国现代化全面实现的核心突破口以及中国实现协调平衡发展的主要攻克区[1],完成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的培育,以及新旧动能的平滑换挡任务依然很重。本文基于经济新时代的背景下,通过构建新动能培育的理论框架和指标体系,对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新动能培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测度和评价,以提出我国西部地区经济新动能培育的政策建议以及相适应的路径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