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55)
- 2023(16657)
- 2022(13492)
- 2021(12315)
- 2020(9918)
- 2019(22285)
- 2018(22148)
- 2017(41924)
- 2016(22686)
- 2015(25531)
- 2014(25170)
- 2013(24241)
- 2012(21829)
- 2011(19417)
- 2010(19222)
- 2009(17659)
- 2008(16744)
- 2007(14398)
- 2006(12587)
- 2005(11098)
- 学科
- 济(89570)
- 经济(89467)
- 管理(64248)
- 业(61095)
- 企(50258)
- 企业(50258)
- 方法(36769)
- 数学(31322)
- 数学方法(30935)
- 中国(26279)
- 农(26184)
- 业经(24253)
- 财(20928)
- 学(18965)
- 地方(18377)
- 农业(17649)
- 贸(16041)
- 贸易(16033)
- 易(15550)
- 理论(15426)
- 制(15141)
- 环境(14497)
- 和(14263)
- 技术(13990)
- 产业(13921)
- 银(13589)
- 银行(13552)
- 融(13181)
- 金融(13179)
- 务(13161)
- 机构
- 学院(313186)
- 大学(313094)
- 管理(124605)
- 济(120430)
- 经济(117744)
- 理学(108157)
- 理学院(106981)
- 管理学(105050)
- 管理学院(104496)
- 研究(103592)
- 中国(75783)
- 京(66560)
- 科学(64926)
- 财(54006)
- 所(50756)
- 农(49658)
- 业大(46985)
- 中心(46774)
- 研究所(46483)
- 江(44989)
- 财经(43716)
- 范(43154)
- 师范(42779)
- 北京(41641)
- 经(39781)
- 农业(38519)
- 院(38305)
- 州(36866)
- 经济学(35484)
- 师范大学(34538)
- 基金
- 项目(220739)
- 科学(174007)
- 研究(164542)
- 基金(159160)
- 家(138789)
- 国家(137340)
- 科学基金(118223)
- 社会(103369)
- 社会科(97859)
- 社会科学(97834)
- 省(86854)
- 基金项目(84198)
- 自然(75601)
- 教育(75285)
- 自然科(73816)
- 自然科学(73798)
- 划(72813)
- 自然科学基金(72432)
- 编号(68713)
- 资助(63781)
- 成果(55315)
- 重点(49200)
- 发(47562)
- 部(47418)
- 课题(46821)
- 创(46222)
- 创新(43030)
- 国家社会(42462)
- 项目编号(42379)
- 科研(41751)
- 期刊
- 济(131543)
- 经济(131543)
- 研究(90914)
- 中国(59665)
- 学报(49674)
- 农(46497)
- 科学(45397)
- 管理(45215)
- 教育(40121)
- 财(39513)
- 大学(37685)
- 学学(35088)
- 农业(32597)
- 技术(27594)
- 融(25093)
- 金融(25093)
- 业经(23342)
- 经济研究(21169)
- 财经(20131)
- 图书(19760)
- 问题(17183)
- 经(17123)
- 业(16763)
- 科技(15846)
- 理论(15009)
- 版(14872)
- 现代(14173)
- 技术经济(14107)
- 实践(13918)
- 践(13918)
共检索到452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顾理澜 李刚 张生 辛涛 康丽颖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形式交叠影响方能取得整体育人的效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双减的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得到广泛关注,协同目标逐渐回归育人,传统样态迫切需要更新,与此同时还出现了诸多新样态。但是,家校社协同育人仍然存在协同目标不一致,协同主体缺失,协同资源分散且缺乏流动,协同过程低频率、单向度与缺深度等问题。数字化为家校社协同育人提供了重要契机,可以通过促进深度互联、加强资源的明晰共享、形成协同治理的线上平台、推动泛在学习赋能协同育人。政府作为元治理者,需要明确各方职权范围,整合多方教育资源,搭建协同育人线上平台,提供相关培训和开展评估,积极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数字化转型,并关注协同过程中可能的“数字鸿沟”。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茂庆 周驰亮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教育重要论述的具体实践,是加强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的逻辑旨归在于培养乡村儿童正当性的价值判断,培养乡村儿童主体性的价值理性以及形塑乡村儿童规范性的行为自觉。家校社融合的教育场域能够发挥文化赋能的重要作用,增进乡村儿童的自我效能感和文化认同感。家庭文化赋予乡村儿童最初的情感力量和自我意识,学校文化促进乡村儿童爱国意识和思想品德的良性培养,乡村文化是深化乡村儿童乡土情结和价值体认的精神纽带。基于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背景,乡村儿童价值观教育应坚持提升价值认知的协同育人导向,实施情理共融的协同育人模式,构建有机互动的协同育人生态,强化主体性情感认知与价值理性的深度耦合,促进乡村儿童价值信念的生成。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煜华 向子威 胡瑶瑛 张悦
为了揭示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机理,本文以先进制造企业为样本,基于扎根理论对搜集汇总的案例材料进行扎根分析,利用乔亚方法呈现数据结构,结合整理归纳出的二阶主题与聚合构念搭建了数字化赋能先进制造企业价值创造机理模型。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背景下先进制造企业与消费者存在协同演化过程,此过程可分为三个协同阶段、两条演化主线,企业的数字化动作以及消费者数据在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消费者和企业协同演化过程在逐步朝着价值共创和智能制造演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方
利用文献研究法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线教育的理论机制进行分析,并结合目标分析法研究校企协同育人的动力机制、在线教育经济的发展逻辑,指出两者之间的关联元素。然后,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与在线教育经济之间的互相作用原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运用与实践,对在线教育功能与服务提出更多的需求,刺激着在线教育经济发展,而在线教育行业的发展,为校企协同提供良好的教育媒介与技术资源,并基于校企协同育人对在线教育经济的助力机制,提出在线教育行业发展的新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惠珊 刘亚磊 张路
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核心内容,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城轨专业群被列为北京市教委第一批特色高水平骨干专业(群)建设项目。基于首都轨道交通行业优势,城市轨道专业群明确了以培养安全意识、团队协作、服务意识、专业能力和智慧地铁导向的“STSPS”建设内涵,确立了专业群长远发展目标,深耕校企合作平台,重塑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践基地,践行“三教改革”,创办系列职业素养活动平台等,迈向了提质、培优、创新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关键词:
双高计划 城轨专业群 校企协同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伍俊晖 黄小东 蔡丽
文章通过分析校企协同育人研究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协且同、融且合、合且优”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即完善专业教育与职业需求培养机制,建立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激励机制,构建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评价机制。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技能型社会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吴蝶 曹如中 熊鸿军 郭华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得传统的图情档工作环境与职业场景发生巨变,图情档学科面临转型发展。文章结合新文科建设背景,分析了图情档学科向数字人文转型发展的契合关系,探讨了图情档学科向数字人文转型的机理,给出了图情档学科向数字人文转型的政策建议。研究认为,新文科建设和数字技术为图情档学科向数字人文转型奠定了强有力的政策基础和技术支持,图情档学科在新文科和数字人文的引导下完全可以得到正向发展,未来图情档学科应以社会现实需求为导向,着力培养数字人文专业人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焦立涛 梁忠环
本文以青岛黄海学院网上创业园的教育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商贸类专业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从校企共建育人平台,校企延伸育人环节,校企共建"双师"队伍,校企共同实施项目育人四个方面探讨了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
关键词:
协同 平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廖婧茜 龚洪
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社区各主体共同分担教育责任。进入21世纪以来,家校社协同育人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根据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教育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三者具有不同的责任属性:家庭承担最低限度的底线责任,学校承担中间层次的契约责任,社会承担中高层次的契约与道德责任。然而,由于信息限度、专业权威、职能错乱等因素阻隔,造成当前家庭、学校、社会各教育主体责任模糊、责任错位或者责任缺位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从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功能出发,明确家庭、学校、社会的责任指向。家庭教育指向学生的人格修养,是人自我实现的人性基础;学校教育指向人的社会化,是人自我实现的生长点;社会教育指向人的未来发展,是人自我实现的助推器。为更好地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提出应从强化家长责任意识、完善学校教育制度、加强多元主体合作、发挥家校社协同作用四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责任伦理机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凌士显 张晓玉
基于沪深交易所2009—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企业持续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创新激励效应、人才吸引效应和协同创新效应促进企业持续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中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持续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陆宇正
职业启蒙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认知、树立积极职业观具有深远意义。在“双减”背景下,职业启蒙教育是丰富学生多彩活动的重要抓手。但在现实中,职业启蒙教育各主体之间存在“教育鸿沟”,导致职业启蒙教育功能定位游离、实施路径偏离以及实践成效不足。“双减”政策要求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拓展学生学习空间,这为落实家校社多主体协同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提供了政策遵循。借助嵌入性理论的制度嵌入性、结构嵌入性以及关系嵌入性原理,能为家校社协同开展职业启蒙教育营造适合的内外部环境。面向未来,家校社三方主体应构建协调共生的制度体系,设计资源共享的结构机制,最终形成命运共同的关系模式,为促进中小学生职业认知和生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谭婷
数字经济时代孕育着全新的商业模式,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成为未来数字经济变革的主要特征。环境的变迁和模式的演进必然对会计产生重大影响。唯有顺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会计才能永葆青春,继续在计量确认报告、投资信贷决策、受托责任评价、经济利益分配方面保持不可或缺、难以撼动的独特地位。高职院校是会计人才培养的摇篮,有义务为国家社会输送更多人才,因此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要不断创新理论、更新理念、拓展方法、改革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兰 邓映峰
数字技术以其特有的资源禀赋优势,推动产业全面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越来越多的岗位职责由原先单一、局部向全面、复合的趋势变化。“三教”改革作为助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教师改革为主导,以教材改革为载体,以教法改革为媒介,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岗位胜任能力的供需契合,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的基本匹配,不断缩减产业链、教育链与人才链之间的差距,使学生真正成为促进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杰
协同育人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中仍存在政府统筹功能没有得到切实体现、高校核心地位没有得到巩固强化、企业内在动力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以及学生的双创热情没有得到有效激发等问题。对此,文章从政府主导、高校主责、企业主体、学生主角四个方面分析了相应策略,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创新创业 协同育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