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58)
2023(11232)
2022(9576)
2021(8786)
2020(7294)
2019(16062)
2018(15965)
2017(30493)
2016(16561)
2015(18319)
2014(17960)
2013(17127)
2012(15798)
2011(14343)
2010(14912)
2009(14450)
2008(13572)
2007(12219)
2006(10918)
2005(10148)
作者
(44574)
(37098)
(37048)
(35290)
(23688)
(17608)
(16715)
(14009)
(13988)
(13535)
(12611)
(12302)
(11933)
(11825)
(11727)
(11400)
(11084)
(10987)
(10837)
(10575)
(9324)
(9052)
(8916)
(8468)
(8427)
(8317)
(8249)
(8230)
(7343)
(7305)
学科
(56638)
经济(56550)
管理(55016)
(49972)
(42837)
企业(42837)
(20383)
方法(19207)
(18605)
(18301)
中国(17192)
数学(15718)
数学方法(15390)
业经(15351)
(13398)
(12479)
贸易(12472)
(12335)
财务(12297)
财务管理(12269)
(12185)
(12116)
(12089)
银行(12081)
农业(11791)
企业财务(11627)
(11600)
(11463)
金融(11460)
地方(11342)
机构
学院(229240)
大学(225197)
(93189)
经济(91063)
管理(85987)
研究(77746)
理学(72791)
理学院(71978)
管理学(70804)
管理学院(70335)
中国(59445)
(48906)
(46983)
科学(43407)
(37805)
财经(36806)
(36673)
中心(35458)
研究所(33461)
(33171)
(32376)
师范(32142)
(31883)
北京(29671)
(28810)
业大(28778)
(28664)
经济学(27726)
财经大学(26955)
师范大学(25379)
基金
项目(145150)
科学(115786)
研究(113322)
基金(104039)
(88725)
国家(87929)
科学基金(76110)
社会(71847)
社会科(68064)
社会科学(68053)
(57262)
教育(54092)
基金项目(53510)
(48171)
编号(47976)
自然(46810)
自然科(45702)
自然科学(45690)
自然科学基金(44857)
资助(41998)
成果(41150)
课题(34637)
重点(33248)
(33102)
(32889)
(32000)
(30612)
(30346)
项目编号(29591)
国家社会(29076)
期刊
(112508)
经济(112508)
研究(73590)
中国(50020)
(39187)
管理(35363)
教育(33562)
(30962)
科学(29419)
学报(29115)
(25580)
金融(25580)
大学(23518)
学学(22008)
农业(20722)
技术(19850)
业经(19426)
财经(18426)
经济研究(17959)
(15852)
问题(13868)
(12852)
国际(11679)
现代(11147)
(10865)
论坛(10865)
职业(10374)
世界(10185)
(10163)
理论(10064)
共检索到359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原  
自“双减”政策实行以来,部分教师通过消极怠工和情绪宣泄两种形式表达对于此次教育改革的抗拒。其部分原因在于,教育改革的制度环境往往会建构起教师身份的负面形象,会导致教师时常感受到身份认同危机,制造出教师与教育改革之间的紧张状态。在“双减”背景下,教师的身份形象呈现出“工具人”“万金油”“蜡炬成灰”的异化特征,进而引起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也给此次改革的成效造成潜在危机。因此,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优化“双减”的制度环境,通过树立对于教师的基本信任以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厘清教师角色的内涵边界以提升教师专业性、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师观以保障教师基本权益等方式纾解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进而保障这场教育改革的实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海燕  
高职教育是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也不同程度地展现了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新时代背景下,探索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相关制度与培养路径,既是我国建设高素质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根本需要,也是促进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核心所在,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有力保障。对此,我国应加快构建"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和准入制度,不断完善权益保障和激励制度,积极搭建产教融合的培养制度。与此同时,还要整合多方资源,推动利益主体参与,发挥好高职院校的主阵地作用,拓展兼职教师队伍,优化高职师资来源结构,通过"引""育"双施,打通师资人才的培养和聘用通道。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韩艺  
有效的金融危机应对必须基于有效的制度构建。作为防范和补救手段的金融危机应对,其实质是本着化解风险、减少危害为目的,以政策调整、机制构建和观念引导为表现形式的涉及整个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一整套制度。因此,以制度视角观之,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应对是一个包括政策法律、应对机制和观念文化的完整制度系统。只有在完善危机应对政策法律,构建危机应对机制和营造危机应对文化的基础上,有效的中国应对才能实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英  阮艳花  
教师作为教育革新的主导性力量,教师的身份认同对于教育革新具有推动性的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教育革新的视角入手,对我国教育革新中教师的身份危机进行审视,发现当下课程重构、社会外在需求、个体实践能力等一系列因素使得教师身份认同陷入了危机之中,极大地影响了教育革新的顺利推进。为消解教师的身份危机,笔者认为,教育革新中要关注教师自身利益关系,对教师能否有效参与课程变革进行理性检视。同时,应该以自我叙事的方式促进个体实践知识的"二次元"提升,从而促进教师身份认同的自我肯定与角色转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叶云明  
温家宝总理强调:国家将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改革和扶持力度,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把最有才华的学生培养成人民教师,在全社会树立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状况如何与"把最优秀的学生吸引到师范院校来"密切相关,与作为"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和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邵庆祥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高职院校应强化产业发展周期和人才需求规律的研究,应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优化专业布局,应适应国际职教发展趋势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要遵循高职办学规律提升院校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姚铃  
进一步扩大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欧盟是我国第四大境外直接投资目的地,但我国对欧盟直接投资金额仅略超过全国境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尚有很大增长潜力。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演变,更为我国扩大对欧盟投资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机遇。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岳川  
一、金融危机与价值低估(一)金融危机的形成机理21世纪初,为防止经济衰退,美联储多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使得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市场。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一片繁荣、房价居高不下的背景下,美国次级债市场得以迅速发展,各金融机构纷纷运用财务杠杆效应发放次级贷款,并由此衍生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并将其打包成证券出售给其他机构投资者。从而将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转移给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谭世坚  孙凯  
金融风暴不但通过实体经济对授信业务产生压力,更藉行业的传递等途径对授信体系、授信管理进行干预。在全球性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中国银行业授信风险日益增加,授信体系不完善性亦日益凸显。为进一步控制授信风险,建议银行构建授信风险预警系统、改进授信风险控制手段、优化授信运作机制,并对个人授信及企业授信重新进行策略改进,健全有效的授信风险控制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景新  刘炜  
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在全球的持续蔓延,银行业金融机构倒闭事件层出不穷,维护本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成为各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成为我国政府非常紧迫的一项任务。本文在解析美国次贷危机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吸取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设计构想,维护金融和经济的稳定。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郭军  
《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的规范起到的是积极的作用,但劳务派遣机构必须居安思危。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是劳务派遣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民工荒"和"蚁族"现象,应抓住机遇,关注和维护劳动者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转变劳务派遣发展方向,从低端向高端、从粗放到精细发展;根据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调整劳务派遣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劳务派遣制度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白维军  
近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金融危机背景下更凸显出失业保险制度保障功能的缺失。通过制度升级与优化,使失业保险制度的功能从被动事后保障转向主动提前介入,使其定位从"保生活"扩大到稳定就业、促进再就业和预防失业,应成为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秀云  
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带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命题。目前我国实施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集中于社会保险领域。伴随经济波动与农民工的高流动性,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面临严峻挑战,但基于公平、共享原则的核心价值取向和政策目标不应改变,在制度设计上,应优先发展体现权利义务对应关系的社会保障,适度发展非就业关联性保障,同时,应尽快改变分割的社会保障资源管理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荣胜  
现阶段的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存在着整体性与前瞻性不足、轴线实力较弱且缺乏强大的经济增长核心区等问题。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开发的总体方案是:把济南经济圈(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与关中城市群培育为经济增长核心区,把陇海-兰新沿线、黄河干流沿岸作为重点开发轴线。全球性金融危机为这一方案的实施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即国内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以及国家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宏观政策有利于黄河流域经济增长核心区的形成与重点开发轴线的构建。基于此,黄河流域在经济空间开发中,应当把握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的各种宏观政策。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郝志刚  
受高校录取率持续增长、生源数量减少以及求学方式多元化等因素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开始面临生源危机问题。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1年高招调查报告》显示,最近3年全国高考平均录取比例快速增长,已经从2008年的57%,增长到2010年的69.5%。在高考生源持续下降和录取比例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将因生源枯竭面临严峻生存危机。尤其是部分办学条件差,就业前景不好的高职院校,势必将面临更多的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