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68)
- 2023(18318)
- 2022(16068)
- 2021(15133)
- 2020(12761)
- 2019(29492)
- 2018(29505)
- 2017(56960)
- 2016(31258)
- 2015(35385)
- 2014(35415)
- 2013(34569)
- 2012(31894)
- 2011(28717)
- 2010(28713)
- 2009(26757)
- 2008(26131)
- 2007(23299)
- 2006(19960)
- 2005(17467)
- 学科
- 济(121656)
- 经济(121525)
- 管理(89520)
- 业(85205)
- 企(70652)
- 企业(70652)
- 方法(59293)
- 数学(51712)
- 数学方法(50953)
- 农(34237)
- 财(32891)
- 中国(30902)
- 学(26800)
- 业经(26600)
- 地方(24274)
- 贸(23628)
- 贸易(23617)
- 易(22928)
- 农业(22641)
- 制(21740)
- 务(21154)
- 财务(21063)
- 理论(21060)
- 财务管理(21014)
- 企业财务(19848)
- 和(19463)
- 环境(19112)
- 技术(18423)
- 银(18152)
- 银行(18095)
- 机构
- 学院(441989)
- 大学(439982)
- 管理(173079)
- 济(171836)
- 经济(167888)
- 理学(150055)
- 理学院(148394)
- 管理学(145449)
- 管理学院(144664)
- 研究(144545)
- 中国(106680)
- 京(92742)
- 科学(91990)
- 财(79287)
- 农(73372)
- 所(73098)
- 业大(67583)
- 研究所(66708)
- 中心(66680)
- 江(65247)
- 财经(63597)
- 范(60084)
- 师范(59527)
- 北京(58368)
- 农业(57857)
- 经(57640)
- 州(52838)
- 院(52787)
- 经济学(50762)
- 技术(48442)
- 基金
- 项目(300745)
- 科学(235193)
- 研究(219494)
- 基金(215630)
- 家(187528)
- 国家(185954)
- 科学基金(159369)
- 社会(134839)
- 社会科(127656)
- 社会科学(127623)
- 省(119250)
- 基金项目(114106)
- 自然(105217)
- 教育(103084)
- 自然科(102721)
- 自然科学(102693)
- 自然科学基金(100781)
- 划(100319)
- 编号(91755)
- 资助(90131)
- 成果(74543)
- 重点(67481)
- 部(65990)
- 发(63991)
- 课题(63377)
- 创(61784)
- 科研(57993)
- 创新(57617)
- 教育部(56321)
- 大学(56135)
- 期刊
- 济(184917)
- 经济(184917)
- 研究(125657)
- 中国(79496)
- 学报(70302)
- 农(65872)
- 科学(63698)
- 财(61346)
- 管理(61017)
- 教育(53024)
- 大学(52785)
- 学学(49693)
- 农业(45558)
- 技术(40142)
- 融(35880)
- 金融(35880)
- 业经(32044)
- 财经(29870)
- 经济研究(29849)
- 经(25476)
- 问题(24036)
- 业(23553)
- 图书(22711)
- 技术经济(21619)
- 统计(21473)
- 版(21092)
- 理论(20492)
- 科技(20343)
- 商业(20089)
- 策(19391)
共检索到6344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艳 余赛月
“双减”政策的发布改变了教师的工作情境,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压力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教师复原力是教师克服工作障碍、压力“回弹”、逆境前行并保持工作能动性的重要表征,对于落实教育改革要求,提升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情境分析方法,通过构建三层情境分析图的方式,展示在“双减”政策执行过程中教师复原力的表征状况及背后的结构要素,构建教师个体因素与环境要素相互作用的互动机制。“双减”政策执行过程中教师复原力主要涉及“职业信念、认知、行动、成长型思维”四个内部要素。“行政管理层面、学校管理层面、教师层面、媒体层面”交互作用下的“学校文化、专业发展支持、人际关系”是教师复原力外部影响要素。对此,在三个维度上提出建议与反思:应关注“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的教师复原力,特别是新手教师的复原力建设,以复原力保护因素的建设帮助教师逐渐适应有压力的改革环境;应破除“简化论”影响,关注教师复原力的社会嵌入性;应形成支持系统,推动教师复原力的形成。
关键词:
教师复原力 “双减”政策 情境分析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婧玥 李亚军
文章围绕"双师型"教师内涵的实质性、特殊性、发展性特点,系统构建了"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框架。框架第一层次聚焦高职人才培养基本要求,面向的是全体高职专业教师群体;框架第二层次聚焦"双高"与世界一流建设目标,面向的是专业教师中的高水平双师群体。两个层次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继承发展关系。在构建框架基础上,通过分析706份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者对"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框架认同程度较高,框架构建具有一定合理性,为"双师型"教师认定和考核标准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双高计划 高职“双师型”教师 胜任力框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管瑞龙 杨志 鞠晓生
本文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对2003~2011年间我国各项政策工具在调节贸易收支方面的综合效力展开实证分析,并结合理论文献充分阐述各项政策发挥效力的传导机制,力图为中国当前政策搭配决策提供科学的理论与实证依据。本文主要结论是,在调节贸易收支失衡方面,我国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加有效。脉冲响应函数显示,扩张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缩小贸易顺差,而且货币政策冲击在10个月后达到最大效力,2年后达到最大累积效力。财政支出扩张对贸易顺差有"先抑制再推动"的作用,但政策效力十分有限。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正向冲击能够对贸易收支造成显著的"倒J曲线效应"。与传统观点不同,国内要素价格上调在1年半左右的时间窗口...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原
自“双减”政策实行以来,部分教师通过消极怠工和情绪宣泄两种形式表达对于此次教育改革的抗拒。其部分原因在于,教育改革的制度环境往往会建构起教师身份的负面形象,会导致教师时常感受到身份认同危机,制造出教师与教育改革之间的紧张状态。在“双减”背景下,教师的身份形象呈现出“工具人”“万金油”“蜡炬成灰”的异化特征,进而引起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也给此次改革的成效造成潜在危机。因此,需要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优化“双减”的制度环境,通过树立对于教师的基本信任以尊重教师的主体性、厘清教师角色的内涵边界以提升教师专业性、引导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师观以保障教师基本权益等方式纾解教师的身份认同危机,进而保障这场教育改革的实效性。
关键词:
“双减” 教师身份 制度环境 身份认同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傅为忠 潘玉 王丹
以72份有效的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为基础,采用内容分析法,构建“政策工具-产业链”二维评价模型,利用Nvivo11软件对政策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剖析“双碳”背景下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的现状和问题。结果表明:政策工具内部使用不均衡,“双碳”背景下政策范围和功能有待扩大。据此,提出建筑垃圾资源化政策的制定与产业的发展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钱莉
<正>对于小学数学学科而言,作业不仅有助于帮助小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数学思维,还能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借助作业完成情况来反馈自身的学习成果,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中也特意指出,要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分类明确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科学利用课余时间等五项具体措施。因此,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孔莉 彭宇亭 李想成真
绿色金融政策的协同性研究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政策协同理论,构建绿色金融政策“协同—属性—工具”分析框架,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相似度算法与系统耦合协同模型,从政策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和耦合协同多个维度对2016—2022年中央及地方绿色金融政策进行文本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和耦合协同水平逐渐提升,但总体强度仍较低;在区域上,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三维协同具有区域差异性;在政策类型维度上,央地绿色金融政策类型呈现多样化特征;在政策工具维度上,央地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结构失衡,使用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较多而需求型工具略少。因此,为提高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有效性,应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政策多维协同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孔莉 彭宇亭 李想成真
绿色金融政策的协同性研究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政策协同理论,构建绿色金融政策“协同—属性—工具”分析框架,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相似度算法与系统耦合协同模型,从政策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和耦合协同多个维度对2016—2022年中央及地方绿色金融政策进行文本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纵向协同、横向协同和耦合协同水平逐渐提升,但总体强度仍较低;在区域上,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三维协同具有区域差异性;在政策类型维度上,央地绿色金融政策类型呈现多样化特征;在政策工具维度上,央地绿色金融政策工具结构失衡,使用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较多而需求型工具略少。因此,为提高我国绿色金融政策有效性,应进一步优化绿色金融政策多维协同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邵磊 秦韶聪 任强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房价迎来一轮暴涨,对此,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房价调控政策,其中,实施最早、最具代表性的需求侧调控政策就是住房限购。第二轮住房限购于2016年开启,与第一轮限购相比,无论在时间节点还是具体措施上都体现出因城施策的特征。笔者将因城施策背景下实行第二轮住房限购政策的25个城市作为样本城市,采用时间断点回归(RDiT)方法从有效性和异质性两个角度对第二轮住房限购政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限购政策有效降低了房价增速。市场异质性方面,新房市场和中等面积住房市场的有效性最强。措施异质性方面,全域、存量式、限二手房、限外地人口、低可持有套数等措施是有效的。作者基于措施异质性构建的限购综合强度越高,政策有效性越强。城市异质性方面,中部城市以及土地财政依赖度高的城市房价增速下降最明显。
关键词:
因城施策 限购 房价 断点回归 土地财政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边峥峥 唐少清 张占婷
创新创业教育被视为高校创新发展的重要形式,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校教师是主体。在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同时,教师作为社会和高校的一份子,为校内外提供多种多样的公共服务责无旁贷。“双创”背景下研究应用型大学教师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以北京市属高校为例,在对学校教师公共服务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基础上,探索教师公共服务的具体可量化的考核标准,提出提升教师公共服务能力的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迪钊
高校教师的合理流动对当下"双一流"高校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采用生态位理论,从教师自身、高校与区域三个方面,剖析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流动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高校教师资源配置的成功经验,从"高校科学定位,降低生态位重叠度"、"加大高校教师兼职制,拓展生态位宽度"、"引入教师契约管理制度,减轻生态位过度错位"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高校教师合理流动的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生态位理论 高校教师流动 “掠夺式”竞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夏丽艳 关勇军
本文以2017年“人才争夺战”为背景,从政策信号的“认证效应”和“传递效应”出发,构建以政府资源、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前因条件,联动匹配内部各要素,驱动企业创新的多重路径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将杭州、长沙和重庆作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典型代表城市,探讨人才政策实施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组合能够有效破除企业资源不足对提高创新绩效水平的制约;发明专利的核心驱动因素为企业资源,非发明专利的核心驱动因素为政府资源;企业高水平创新路径存在区域异质性,政府补助在西部地区发挥的作用更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夏丽艳 关勇军
本文以2017年“人才争夺战”为背景,从政策信号的“认证效应”和“传递效应”出发,构建以政府资源、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为前因条件,联动匹配内部各要素,驱动企业创新的多重路径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将杭州、长沙和重庆作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的典型代表城市,探讨人才政策实施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组合能够有效破除企业资源不足对提高创新绩效水平的制约;发明专利的核心驱动因素为企业资源,非发明专利的核心驱动因素为政府资源;企业高水平创新路径存在区域异质性,政府补助在西部地区发挥的作用更大。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唐晓霞 雷杨 宋映雪 郑新乐 姜仁贵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双碳”目标的提出,低碳建筑成为建筑业节能减排重要发展方向。基于2010-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低碳建筑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软件对主题词共现、文献共被引和研究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低碳建筑文献数量与被引频次均呈增长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能源脱碳、建筑能源性能和材料性能问题上;低碳政策和低碳转型问题是未来研究前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施雄天
数字贸易作为现代数字经济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在当前“双碳”战略背景下,多促进碳减排、推动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生产和消费两个维度深入剖析数字贸易在碳减排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同时结合产业集聚与低碳试点政策,探讨对数字贸易碳减排效应的调节作用。利用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模型进行严谨的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贸易水平对碳减排具有显著影响,且其区域异质性特征明显,碳排放作用自东部向西部呈递减趋势;在生产侧,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对碳减排的推动作用显著超过结构效应;在消费侧,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显著,而城市居民消费升级则呈现出促进碳排放的趋势;在调节效应方面,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协同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字贸易的碳减排效果,而低碳试点政策的实施则有助于强化数字贸易在碳减排方面的积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英语作业减负提质之策略研究
日本双量宽货币政策背景下汇率对国内价格的不完全传递分析
“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体育发展的使命思考与路径探究
大数据背景下的教师教学行为差异分析与研究
“双减”政策背景下博物馆教育潜能释放路径探究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基于AHP层次分析法
“双一流”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作物学科研生产力研究——基于InCites数据库的计量分析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的差异化研究——基于不同经济背景下的实证分析
“三教”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发展研究——基于五名高职英语教师的个案分析
国内外玉米价格传导效应研究——基于玉米临储政策改革背景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