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89)
2023(13407)
2022(11288)
2021(10604)
2020(8370)
2019(19265)
2018(19171)
2017(34465)
2016(19732)
2015(22733)
2014(22833)
2013(21944)
2012(21108)
2011(19518)
2010(19942)
2009(18379)
2008(18422)
2007(16834)
2006(15286)
2005(14554)
作者
(55130)
(46111)
(45948)
(43801)
(29626)
(22141)
(20949)
(17829)
(17813)
(16696)
(15841)
(15590)
(14955)
(14903)
(14680)
(14359)
(13897)
(13450)
(13390)
(13375)
(12176)
(11349)
(11082)
(10579)
(10526)
(10434)
(10349)
(10243)
(9325)
(9278)
学科
(81101)
经济(80988)
管理(53030)
(47682)
(37468)
企业(37468)
中国(32500)
方法(26927)
数学(23073)
数学方法(22753)
(22737)
教育(21584)
地方(20336)
(20323)
(20052)
业经(18688)
(17006)
贸易(16990)
(16598)
(16531)
(15932)
银行(15914)
(15464)
(15238)
金融(15236)
(14891)
理论(14777)
农业(14735)
(14017)
环境(13392)
机构
大学(284287)
学院(280485)
(117020)
经济(114490)
研究(107892)
管理(94977)
中国(79842)
理学(79311)
理学院(78240)
管理学(76866)
管理学院(76312)
(64002)
科学(61046)
(57102)
(54798)
研究所(48921)
(47067)
中心(47017)
师范(46717)
(45154)
财经(43394)
北京(42405)
(42267)
(39350)
(38493)
师范大学(38164)
教育(37993)
经济学(37170)
(35616)
业大(34894)
基金
项目(171754)
科学(136491)
研究(135574)
基金(121426)
(104481)
国家(103443)
科学基金(87350)
社会(85596)
社会科(80925)
社会科学(80910)
教育(68879)
(66199)
基金项目(61756)
(57620)
编号(56311)
自然(51320)
资助(50292)
成果(50174)
自然科(50111)
自然科学(50098)
自然科学基金(49211)
课题(43508)
(42304)
(40896)
重点(40536)
(36445)
教育部(35966)
(35877)
(35768)
(35636)
期刊
(142379)
经济(142379)
研究(102486)
中国(74885)
教育(63508)
(44067)
(41353)
学报(39760)
管理(39203)
科学(38188)
大学(32230)
(30312)
金融(30312)
学学(28662)
农业(28323)
技术(27879)
财经(22978)
经济研究(22875)
业经(21580)
(20023)
问题(18339)
(17025)
职业(16363)
世界(15567)
国际(15474)
(15287)
(14603)
论坛(14603)
技术经济(12892)
(12826)
共检索到466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宝利  
作为德国"双元制"在中国本土化的成功范例,"太仓模式"尤其体现于课程变革层面。其中,中心、标准、系统、结构、项目、审议构成了彰显该模式特征的关键词。在中德职业文化"博弈"中,在主体层面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在保障层面政策、制度、财政,在资源层面培训中心、师资、文本等诸要素,皆围绕课程与教学统一起来。并在因袭德国"双元制"的框架中,在诸环节嵌入本土改造的同时,"政府现象""校长现象"与"区域现象"等中国特征逐一凸显,复杂性、民族性与启鉴性则蕴涵其中。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进入21世纪,中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进展。教育正在成为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1.21世纪初教育制度概览1.1对教育制度进行的主要改革和主要革新措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琳  
2013年,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主要表现在:教育管理信息化领域实现多项创新,加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优质教育资源步入"共建共享"与"公建众享"并存的历史新时期,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入大提升新阶段,虚拟仿真实验提升到国家关注层面,信息化专家组织进一步健全和优化。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据计世资讯对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趋势的分析研究,2007年教育行业信息化将呈现高投入低增长态势。在政策、技术、人为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2007年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有以下特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小微  
中国教育学经历了百年曲折、走到了今天的繁荣,然而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深层的发展危机。国内学界从理论及学科研究范式、学术合法性危机、综合整体危机、"内裂"和"外解"双重危机等方面表述了中国教育学面临的困境,在危机面前也表现了不同的认识和态度。更多的研究者从破解"密码"、回归生活世界,重建理论、学科及研究范式,重新建构教育学研究对象,创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派等方面进行了"突出重围"的尝试。基于对上述研究的评论,本文提出要从寻根问底、对话"域"外和反求诸己三条路径寻找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转机,昭示了中国教育学可以在与教育变革实践的互动中、在与他国他学科的对话中、在回扣自身的反思与重建中得以光大和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丁钢  
任何国家教育理论的产生都是基于自身文化的教育实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演进中,世界教育理论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知识、概念以及范式上的共识,这些理论经过中国教育学人基于自身实践的理论解读,构成了中国教育学参与世界教育理论建构的基础之一。而中国教育自身丰富的实践形成的独特经验,也呈现出中国教育学的理论视角、价值观念、认知方式等,在与世界教育理论的对话中与时俱进地建构中国教育理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佘宇  单大圣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为改善民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教育资源历史积累不足,教育总体条件还不是很理想,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教育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教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教育体制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部分群体受教育权利的保障尚不充分。下一步,中国将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教育强国、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目标,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晖  
 本文探讨了教育制度创新的内涵与价值,分析了教育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阐释了教育制度创新的对策层次,从历史、现实、未来三个维度论证了教育制度创新是拓展教育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文英  王薇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是我国最权威的以研究比较教育为宗旨的全国群众性学术团体。它的成立和发展,奠定和提高了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的学术地位,丰富和完善了比较教育的理论体系,为教育政策和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咨询和决策,为比较教育的国际交流搭建了平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葛道凯   陈永可  
教育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致力科技攻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支撑性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教育的变革与经济社会的变革在辩证统一中交替进行、互为促进。基础教育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发展主题不断跃升,逐步走向普及化、规范化、个性化,开启了以优质均衡和尊重个性为特点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办学定位和培养模式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成熟,发展方式、层次结构、专业设置不断改革升级,呈现出明显的高阶化特征;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进程高速推进,历经全方位、多轮次改革,整体实现历史性跃升和跨越式发展。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变革是教育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亟须以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多样化、个性化、终身化、国际化、数字化为任务,以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引领新时代教育变革,以高水平的中国教育现代化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秦玉友  
从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看,一个区域的教育发展先后大致要经历教育机会普及、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特色发展为主导性发展任务的三次教育发展浪潮。由于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中国教育需要同时面对三次教育发展浪潮,这为宏观教育政策设计和具体教育实践改进带来了特定挑战,国家和地区教育需要根据其面临的教育发展浪潮交叠的现实进行政策设计,学校需要在宏观政策设计框架下进行具有自己特色定位的教育实践努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维  吴家鹏  
本文根据协同学理论的序参量原理和役使原理,建立中国"教育发展——教育公平"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测算出中国1997—2006年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两者之间的协调度。结果发现:中国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之间是协调发展的,总体上呈现出逐步提高的良好态势,但其总体协调程度不高,在这10年间该复合系统的平均协调度仅为0.3708,绝大多数年份属于低水平协调型或者相互脱节型。因此,政府需要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提高国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并建立教育公平的监测评估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