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19)
2023(18853)
2022(15826)
2021(14783)
2020(12166)
2019(28031)
2018(28049)
2017(53443)
2016(28882)
2015(32745)
2014(32718)
2013(32210)
2012(29848)
2011(27061)
2010(27263)
2009(25043)
2008(24174)
2007(21388)
2006(19003)
2005(16717)
作者
(84290)
(70157)
(69524)
(66154)
(44479)
(33732)
(31549)
(27414)
(26711)
(25218)
(23962)
(23670)
(22456)
(22226)
(21520)
(21413)
(20620)
(20581)
(20026)
(19857)
(17433)
(17387)
(17083)
(16159)
(15755)
(15594)
(15585)
(15529)
(14157)
(13875)
学科
(120066)
经济(119938)
管理(79686)
(78096)
(61021)
企业(61021)
方法(49587)
数学(42642)
数学方法(41912)
(40683)
中国(34539)
地方(31136)
业经(29493)
农业(27172)
(26516)
(26475)
(21694)
环境(21529)
(20359)
贸易(20340)
理论(20211)
(19642)
(18964)
技术(18660)
(18460)
银行(18409)
(17931)
金融(17927)
(17689)
(17554)
机构
学院(407797)
大学(405525)
(158268)
管理(158155)
经济(154537)
研究(139733)
理学(136353)
理学院(134750)
管理学(132043)
管理学院(131323)
中国(104559)
科学(88385)
(87692)
(72378)
(71571)
(70428)
研究所(64154)
中心(64092)
业大(63054)
(62111)
(57448)
师范(56931)
财经(56420)
农业(55604)
北京(55352)
(51161)
(50952)
(50608)
经济学(46592)
师范大学(45741)
基金
项目(278410)
科学(218269)
研究(204837)
基金(198809)
(173484)
国家(171935)
科学基金(147271)
社会(127430)
社会科(120416)
社会科学(120381)
(111874)
基金项目(105354)
自然(95488)
教育(94274)
自然科(93213)
自然科学(93193)
(92677)
自然科学基金(91438)
编号(84970)
资助(81464)
成果(68922)
(62614)
重点(62553)
(60057)
课题(59324)
(57657)
创新(53656)
科研(52660)
国家社会(51608)
教育部(51210)
期刊
(181780)
经济(181780)
研究(119634)
中国(85891)
(69596)
学报(65978)
科学(60992)
管理(58052)
(53229)
教育(52080)
大学(50361)
农业(47481)
学学(47133)
技术(37140)
(37010)
金融(37010)
业经(32980)
经济研究(27568)
财经(26387)
问题(23673)
(23600)
图书(23351)
(22562)
(20358)
科技(20336)
资源(19981)
技术经济(19466)
理论(18572)
现代(18056)
统计(17873)
共检索到612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伯华  郑始年  窦银娣  刘沛林  曾灿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乡村转型背景下,如何留住这份"乡愁"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湖南岳阳张谷英村和通道皇都村为例,从景观基因修补和文化基因修复的视角,探讨自组织和他组织模式下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演变路径和空间特征。研究显示:①自组织模式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机制较为灵活,实效性强,但短期稳定性差;他组织模式下的转型机制短期稳定性较强,但缺乏一定的实效性。②自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由内生力量自下而上推动,"双修"理念下沉发展较好,创新与适应能力强,但"双修"效果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整体性;他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由外部力量自上而下推动,"双修"效果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秩序性,整体呈环状格局,但内生力量较弱,理念下沉较差,主动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低。③自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即文化基因修复为先,景观基因修补在后,整体呈波状起伏路径;他组织模式下的发展逻辑与自组织相反,整体呈阶梯式路径。④自组织模式在传统村落未来发展中能够稳固延续;他组织模式下,虽短期内可以延续,但随着内外主体的强弱转化,最终将被自组织模式取代。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伯华   龙翔宇   窦银娣   杨馥端  
文章立足于韧性理论的科学内涵及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从景观秩序稳定、地域功能多元、营建主体适应3个方面,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函数,并据此对湖南省4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4个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结果整体发展状态较好,且内部差异明显。(2)3项准则层中,表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延续发展基础的景观秩序稳定层评价结果较好,而表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自身优势属性、促进系统转型适应的地域功能多元层和营建主体适应层评价结果差异较大。(3)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问题集中在多元主体权力失衡和文化基因传承无路2个方面。最后,依据体检评价结果,从加强社区增权和实施文化补偿2个方面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差异化修复路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项慧燕  何峰  周国华  邹明霞  
从系统性和综合性视角来分析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不仅可以为农户可持续生计构建和减缓贫困提供决策支撑,而且有助于理解传统村落空心化和衰落的内在原因,并为激发传统村落内生发展动力提供科学决策。论文基于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并结合传统村落作为活态遗产的特殊属性,从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结构与过程转变、生计结果5个方面构建了旅游开发背景下传统村落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永兴县板梁村、苏仙区坳上村和桂阳县阳山村4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郴州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传统村落的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沙洲村处于较高水平,其余3个处于中等水平;(2)传统村落中参与旅游的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明显高于未参与旅游农户,参与旅游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而且还有助于农户理解有关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政策制度,增加农户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农户的文化自信;(3)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较匮乏,农户生计策略多样性不足,农户参与旅游意愿不高,政府和旅游企业旅游带动作用较弱等是阻碍郴州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关键因素,应通过优化农户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质量与结构,鼓励农户积极参与旅游,加强政府和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等来提升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兆峰   张青松  
乡村振兴与转型发展背景下,以有机更新视角探索旅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过程与发展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旅游驱动下中国传统村落发展的一般规律。通过参与式观察、文本分析、GIS空间分析等研究方法,借鉴有机更新理论,并以湖南省十八洞村为例,深入探讨旅游型传统村落有机更新过程与机制。研究发现:①基于旅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困境识别和乡村振兴内在发展需求辨识,提出旅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由物质空间更新、社会网络和谐、文化基因延续局部更新到整体更新的实践路径;②2013—2022年,十八洞村人居环境物质空间由产业单一、设施欠缺、环境污损向宜业、宜居、宜游转变;社会网络由关系网络断裂、社会秩序失衡向有机秩序传承、权力场域协调转变;文化基因由文化景观破碎、传承主体流失向聚落“双修”和文化“双创”转变;③十八洞村人居环境有机更新过程中,主体培育、动力激活、党建引领、政策保障、创新驱动机制协同,推动人居环境由单向局部更新转向多维整体更新,扎实筑牢了乡村振兴的空间、社会、文化基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陶慧  麻国庆  冉非小  乔婧  
随着工业与科技时代的到来,作为数千年农业社会基本单位的传统村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对于数量众多的乡村遗产来讲,静态的、冻结式的文物资源观不仅会增加财政负担,更会加剧村落的自然衰落,不利于充分发挥遗产的真正价值,因此在保护文化遗产多样性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展开转型发展研究迫在眉睫。文章首次关注村落主体(H)、产业(I)以及空间(S)的要素内涵与职能变迁,通过对H-I-S三者动态特征的探索,总结出它们虽存在着地理分异但却都有着多元化、复杂化与结构调整的演化趋势,以及三者在村落变迁过程中呈现出的多元互动关系。基于H-I-S三要素不同状态的组合,文章划分出空心村(H1I1S1)、内卷型(H2I1S1)、融合型(H2I2S2)、外延型(H2I1S2)与绅士化(H1I2S2)5种村落类型,归纳出整合发展、社区营造、生态博物馆、空间联动与文化再造这5类对应的发展模式。文章结合邯郸市的村落调研,讨论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村落类型、特征与发展路径,推动关注点由传统遗产式的保护向动态的以人为本的活化利用研究转移,以期实现传统村落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馥端  窦银娣  易韵  刘兴月  李伯华  刘沛林  
传统村落是特殊的乡村地域单元,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薄弱之地,如何促进传统村落实现共同富裕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科学问题。运用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及文本分析等研究方法,借鉴催化反应动力学原理与城市催化剂理论,结合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发展现实背景,构建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催化机制,并以湖南省板梁村为例,探究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共同富裕发展路径。研究显示:(1)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视为催化载体,构建了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要素注入—载体吸附—效能释放”共同富裕催化机制。(2)载体通过吸附活性要素形成催化剂并释放环境清洁卫生与生态旅游持续、空间规划综合布局与空间联动多功能化、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关系网络织补与利益权力协调等催化效能,促进板梁村达成生态持续、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社会和谐与制度完善五维度目标,从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研究充实了共同富裕的基本逻辑与发展路径,试图为中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福华  龚瑞风  蒋雪林  
本文通过文献阅读、统计资料整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以湖南省为例,对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将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结合起来,设计了基于供应链集成、共同物流以及产业链一体化的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新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福华  龚瑞风  蒋雪林  
本文通过文献阅读、统计资料整理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以湖南省为例,对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将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结合起来,设计了基于供应链集成、共同物流以及产业链一体化的农村电商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新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立国  刘沛林  
运用理论分析、目标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保存度和接纳度两个方面,构建了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度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函数。在此基础上,以湖南省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湖南首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度整体处于中度保护,且内部文化传承状态差异明显;(2)三项准则层的发展状态也有较大差异,保存度和承接度传承较好,而认同度传承较弱;(3)18项指标内部差异较大,建筑原真度和传承较好,而游客认同度等3项指标则传承较弱;(4)案例研究初步证明了构建的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度评价体系的实用性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银春  赵荣荣  梁越  
以芋头侗寨为研究对象,分析村落遗产地负责任旅游扶贫模式。研究发现,芋头侗寨现已建立完善的保护利用机制和行动协调机制,其联动帮扶机制及包容性增长机制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在现阶段芋头侗寨的负责任旅游扶贫开发中,已经形成了当地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参与旅游扶贫模式:通道县、双江镇等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中景信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旅游带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扶贫工作队的物资和技术帮扶、芋头侗寨贫困人口的旅游参与。这样的扶贫模式使得旅游扶贫工作成效显著,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甚至规避了旅游扶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政府、旅游企业及扶贫工作队在后期的扶贫工作中,仍应重点考虑如何提升寨内贫困人口技能、重点发挥当地村民特别是贫困村民及当地旅游企业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伯华  张浩  窦银娣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生态环境恶化,且社会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现实矛盾下,向社会提供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优质生态产品尤为重要。因此,通过产权理论划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态产品,依据传统人居生态产品类型和所面临的问题探索传统人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的生态产品分为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生态产品、竞争性和排他性都有限的准公共生态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生态产品;2)依据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态产品特性和产品价值实现所面临的问题,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私人生态产品的市场主导模式、准公共生态产品的公私合作模式、公共生态产品的政府主导模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伯华  张浩  窦银娣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生态环境恶化,且社会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现实矛盾下,向社会提供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优质生态产品尤为重要。因此,通过产权理论划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态产品,依据传统人居生态产品类型和所面临的问题探索传统人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的生态产品分为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生态产品、竞争性和排他性都有限的准公共生态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生态产品;2)依据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态产品特性和产品价值实现所面临的问题,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私人生态产品的市场主导模式、准公共生态产品的公私合作模式、公共生态产品的政府主导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伯华  曾灿  刘沛林  窦银娣  
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是生态学、地理学和人居环境科学交叉与融合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文章阐释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构成、内在机制和阶段判定,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是一个不断运行的开放系统,系统的转型升级和质的飞跃主要依靠系统内部与外部之间进行的物质能量转换。在基础上,借助生态群落演替的基本理念,结合生态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方法,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阶段分为入侵、竞争、反应和调控4个阶段,并构建了不同阶段的驱动机制概念模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时空背景下,探讨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系统特征和动力机制,有较强的时代意义与理论意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文兵  余柳仪  吴忠才  
本文基于整体网视角对张谷英村社区咨询网进行研究,试图揭示传统村落旅游地社会网运行机理。通过确定样本边界得到了169户家庭构成的样本空间,对咨询网络结构分析与社区权力分异研究发现:(1)张谷英村旅游地社区咨询网络结构呈现不均衡性;大多数家庭活跃于由可达性产生的1-派系小圈子之中,并由11个基础派系衍生出240个衍生派系。(2)整体网视角下张谷英村旅游地社区权力分异呈现金字塔结构;年龄、是否参与旅游经营、助人经历、能力展现与业余爱好是权力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位于权力分异金字塔结构顶端的家庭很少,但对张谷英村旅游地社区咨询网络演化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也显示:旅游实践活动既是传统村落旅游地社区成员能力展现的重要平台,也是体现社区社会网权力分异的重要平台;基于社会网视角的传统村落旅游地社区权力分异将处于动态演化中。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祖锐  常江  刘婕  田梦思  
旅游为传统村落的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生态环境恶化、历史风貌破坏、干扰原居民生活等诸多问题。文章以河北邢台县英谈传统村落为例,分析旅游发展中的现状问题,以系统论和协同学思想,将村域作为一个整体,以产业重构为先导,通过调整片区功能布局、公共设施的整合共享、社会网络重构、风貌特色的引导等规划手段寻求村落的整合与重构,从而实现旅游介入后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