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67)
- 2023(18652)
- 2022(15788)
- 2021(14478)
- 2020(12259)
- 2019(27641)
- 2018(27275)
- 2017(51708)
- 2016(28616)
- 2015(32026)
- 2014(31483)
- 2013(30773)
- 2012(27905)
- 2011(24913)
- 2010(25064)
- 2009(23173)
- 2008(22182)
- 2007(19474)
- 2006(16972)
- 2005(14862)
- 学科
- 济(107855)
- 经济(107737)
- 管理(78400)
- 业(73993)
- 企(61270)
- 企业(61270)
- 方法(48718)
- 数学(41574)
- 数学方法(40993)
- 农(30406)
- 中国(30191)
- 财(27019)
- 学(25482)
- 业经(25403)
- 地方(21495)
- 贸(21294)
- 贸易(21285)
- 易(20673)
- 农业(20266)
- 制(20115)
- 理论(19869)
- 和(17384)
- 技术(17336)
- 环境(17321)
- 务(16869)
- 财务(16785)
- 财务管理(16754)
- 银(16559)
- 融(16524)
- 金融(16521)
- 机构
- 大学(396735)
- 学院(396145)
- 管理(151787)
- 济(150554)
- 经济(147144)
- 研究(135690)
- 理学(131712)
- 理学院(130199)
- 管理学(127506)
- 管理学院(126843)
- 中国(98274)
- 科学(88547)
- 京(85102)
- 农(73226)
- 所(69669)
- 财(67418)
- 业大(65389)
- 研究所(64082)
- 中心(60578)
- 江(57930)
- 农业(57837)
- 财经(54239)
- 范(53618)
- 北京(53203)
- 师范(52993)
- 院(49597)
- 经(49308)
- 州(47203)
- 技术(44738)
- 经济学(44130)
- 基金
- 项目(277358)
- 科学(215631)
- 基金(198012)
- 研究(197618)
- 家(175822)
- 国家(174350)
- 科学基金(147663)
- 社会(122297)
- 社会科(115756)
- 社会科学(115721)
- 省(110417)
- 基金项目(105032)
- 自然(98025)
- 自然科(95743)
- 自然科学(95710)
- 自然科学基金(93925)
- 划(93464)
- 教育(91948)
- 资助(81179)
- 编号(80718)
- 成果(65038)
- 重点(63008)
- 部(59238)
- 发(58890)
- 创(57568)
- 课题(56870)
- 创新(53686)
- 科研(53393)
- 计划(52239)
- 大学(50773)
- 期刊
- 济(162562)
- 经济(162562)
- 研究(112044)
- 中国(78421)
- 学报(72119)
- 农(66193)
- 科学(62471)
- 管理(53722)
- 大学(53331)
- 财(50471)
- 学学(50090)
- 教育(49223)
- 农业(45775)
- 技术(34037)
- 融(30885)
- 金融(30885)
- 业经(27463)
- 经济研究(26651)
- 财经(25145)
- 业(24686)
- 经(21542)
- 图书(21206)
- 问题(21050)
- 科技(20717)
- 版(20454)
- 业大(19295)
- 技术经济(18169)
- 贸(17397)
- 理论(17392)
- 资源(17374)
共检索到5745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胡德鑫 李琳璐
基于研究生国际化能力量表,对我国研究生国际化能力展开系统评估。结果显示:我国研究生国际化能力总体处在C级水平,其中"态度与价值观"最高,"知识与理解"次之,"专业技能"再次,"跨文化交际"表现最差;研究生国际化能力在学科、教育层次、生源地区、生源城乡和出国经历等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除性别外,三种模型中人口统计学、学校、家庭和个体等四个层面的变量均会对研究生的国际化能力产生显著影响;与其他高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相比,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家庭层面影响因素显著弱化,而学校和个体层面因素增强。基于此,从政策驱动、制度建构、资源调节以及内在激励方面等提出了我国研究生国际化能力的有效提升路径。
关键词:
双一流 研究生 国际化能力 提升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辉
"双一流"建设对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捉出了更高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实践中,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仍有提升空间,主要是惠及范围有限、运行模式简单、资源配置不均衡,师生主体地位不强,教育效果有待提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以"一流"标准和更全面的视角看待研究生教育国际化,加快建立供给侧和需求侧间的沟通对话机制,搭建高校间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平台,突破"两线分立"思维,协同推进师生国际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日新 王伟 李鹏程 李韵婷
"双一流"背景下如何提高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利用52所原"211"高校2016年就业数据,建立OLS模型研究高校层面因素对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原"985"高校研究生的就业工资水平高于非"985"研究生,然而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比学校身份更有助于研究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研究结论一方面为"双一流"建设实现动态监测和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为高校制定研究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超群
高职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双一流"高职建设的重要指标。通过信息数据分析发现,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存在国际影响力不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总体水平较低、国际双向交流机制尚未建立以及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低等问题,为打造湖南省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高地,应从做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多途径培养国际化视野的师资队伍、创建"走出去"与"引进来"双向互动的机制以及多方筹措高职教育国际化所需资金等四个途径来实现高职教育国际化的新发展。
关键词:
“双一流” 高等职业教育 国际化 湖南省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付鸿飞 李明磊
2017年10月26日,首届研究生教育学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评价、各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等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通过本次会议,与会代表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之间的关系、"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发展和各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和经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在研究生教育学"由外而内"的学科建设路径上达成了共识。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海峰
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程中,一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既是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双一流"工程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探讨了"双一流"背景下一流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作用,从管理体制机制、条件建设和队伍建设3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一流实验室的建设内容,以期为推动"双一流"工程良好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双一流 实验室建设 人才培养 管理体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宏伟 王玮
开展"双一流"建设,学科是基础和关键,人才培养是核心,研究生教育对"双一流"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通过观察研究生教育引领世界一流大学崛起的历史现象,分析人才成长的规律,总结了研究生教育从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等两个方面对学科发展具有高端引领作用。据此,结合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营造环境、开拓创新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介绍了在该理念指导下创建一流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改革举措。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双一流”建设 同济大学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占华 朱艳 姚霞 侯喜林 徐翔
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存在着不适应社会需求、受传统培养模式制约和机制体制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深入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典型交叉学科"农业信息学"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该学科研究生培养实践表明,适应需求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根本,适切的培养模式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健全的机制体制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保障,坚强有力的导师团队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关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明福 王军政 肖文英 唐胜景
针对研究生教育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因素众多的特点,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围绕发展战略目标和"双一流"建设要求,提出了强化研究生教育体系化建设的"666工程":强调全"面"育人,以6个质量水平提升工程为抓手;重"点"推进,以6类标志成果培育工程为目标;以6套保障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实现研究生教育全过程"点线面"的有机结合。"666工程"实施一年多来,已取得初步成效。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黎燕 杜碧威 孙雅静
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本文首先分析总结了高校财务管理中面临的六个主要矛盾,然后以化解财务管理中的矛盾、切实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为切入点,深入研究了提升高校财务管理的“四项基本能力”和实施高校财务管理“两项基础工程”的意见建议。
关键词:
“双一流” 高校 财务管理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旭 郭心雨 刘磊
【目的/意义】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任务和评价指标,而博士研究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博士生高水平论文发表数量是衡量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管理学作为研究生培养的13个门类之一,研究管理学博士生高水平论文发表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选取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D大学2009~2019年的管理学毕业博士生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管理学博士生高水平论文发表的影响因素。【结论/发现】导师科研能力、学习方式、出国/出境培养经历对管理学博士生发表高水平论文有正向影响。入学年龄、导师社会服务能力对管理学博士生发表高水平论文有负向影响。此外,毕业条件和硕士就读学校类别没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给出了提升管理学博士生高水平论文发表的政策建议。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仇鹏飞 吴俊 卞清 邹冬云
"双一流"建设需要打造一流的研究生教育。研究生课程作为研究生教育的基础,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弱化或边缘化的地位。南京大学从2015年开始开展硕士研究生教育改革,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以现有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以点带面,满足需求,对课程体系加以提升和完善,形成了"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的改革氛围,初步构建了具有南京大学特色的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
关键词:
双一流 学术学位 硕士课程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伍宸 宋永华
全面加快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改革内容与战略选择。"双一流"建设政策设计要强化绩效考核并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因此,有先进的价值取向并构建出科学、合理和系统的国际化办学绩效评估体系是前提。基于对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及其国际化发展特征的理解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在对国际化办学的目标、内容、实施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估时,要树立工具价值与终极价值相统一、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统一、显性与隐性策略相统一、质量提升和价值贡献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并以此为导向构建绩效评估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程伟华 张海滨 董维春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构建了来华留学研究生"输入质量—过程质量—输出质量—发展质量"四维分析框架,对来华留学在读研究生与毕业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调查显示,我国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仍存在生源质量不理想、课程前沿性不足、跨学科课程数量不足、双语教师不足、培养过程监管形式化、职业指导不足、思想道德素养和身心素质教育重视不够等问题。对此,应进一步提升招生宣传有效性,吸引优质生源来华留学;加强国际化内涵发展水平,提升国际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善培养制度建设,强化国际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健全管理与服务体制机制,满足国际研究生个体成长成才需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春光 李强
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确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也为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发展指明了方向。高职教育同样需要"双一流"建设,即建设"一流高职院校和一流高职专业"。文章通过解读"一流高职院校"的内涵,反思发展现状与不足,探析高职院校发展路径,旨在为"双一流"高职院校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双一流” 高职院校 发展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双一流”背景下“图情档”研究生教育的思考——在“2019年第十三届全国图书馆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上的讲话
“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超效率DEA-Malmquist方法和Tobit模型
“双一流”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地方农林高校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学活动供给侧改革模式的构建
国际化背景下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思考
“双一流”背景下职教专业硕士教研能力提升策略研究——以广西师范大学为例
以优秀的学术文化滋养研究生的学术成长——“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思考
“双一流”下我国高校科研国际化竞争力评价与提升对策
以“双一流”大学建设为背景的高等教育治理能力提升
“双一流”背景下的一流学科平台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