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90)
- 2023(18794)
- 2022(16275)
- 2021(15138)
- 2020(13020)
- 2019(29897)
- 2018(29710)
- 2017(56689)
- 2016(31254)
- 2015(35629)
- 2014(35673)
- 2013(34605)
- 2012(31846)
- 2011(28554)
- 2010(28601)
- 2009(26274)
- 2008(25880)
- 2007(23158)
- 2006(19848)
- 2005(17227)
- 学科
- 济(122234)
- 经济(122102)
- 管理(90783)
- 业(84718)
- 企(70769)
- 企业(70769)
- 方法(60622)
- 数学(53141)
- 数学方法(52444)
- 农(32211)
- 财(32102)
- 中国(31941)
- 学(26788)
- 业经(26119)
- 地方(23525)
- 贸(22741)
- 贸易(22732)
- 理论(22091)
- 易(22036)
- 技术(21780)
- 农业(21631)
- 务(20980)
- 财务(20890)
- 财务管理(20842)
- 制(20754)
- 企业财务(19762)
- 和(18671)
- 环境(18348)
- 教育(18109)
- 银(17582)
- 机构
- 大学(445123)
- 学院(438845)
- 管理(172097)
- 济(170116)
- 经济(166269)
- 理学(149791)
- 理学院(148139)
- 管理学(145139)
- 管理学院(144366)
- 研究(141960)
- 中国(103594)
- 京(93779)
- 科学(89834)
- 财(77617)
- 农(72455)
- 所(71180)
- 业大(68149)
- 中心(65619)
- 研究所(65008)
- 江(64522)
- 财经(63006)
- 范(60371)
- 师范(59784)
- 北京(58897)
- 经(57298)
- 农业(57012)
- 州(52378)
- 院(51702)
- 经济学(51199)
- 师范大学(47805)
- 基金
- 项目(302192)
- 科学(236910)
- 研究(219501)
- 基金(217713)
- 家(189550)
- 国家(188012)
- 科学基金(161824)
- 社会(136166)
- 社会科(129003)
- 社会科学(128966)
- 省(119505)
- 基金项目(115460)
- 自然(106948)
- 自然科(104494)
- 自然科学(104465)
- 教育(104354)
- 自然科学基金(102558)
- 划(100164)
- 资助(90803)
- 编号(90158)
- 成果(73355)
- 重点(67595)
- 部(66729)
- 发(62904)
- 课题(62735)
- 创(62673)
- 创新(58337)
- 科研(58317)
- 大学(58198)
- 教育部(57341)
- 期刊
- 济(177673)
- 经济(177673)
- 研究(125990)
- 中国(84631)
- 学报(72800)
- 科学(64398)
- 农(64278)
- 管理(60689)
- 财(60499)
- 教育(59664)
- 大学(56117)
- 学学(51290)
- 农业(44768)
- 技术(40812)
- 融(33638)
- 金融(33638)
- 财经(30430)
- 业经(29531)
- 经济研究(28962)
- 经(25990)
- 图书(25829)
- 业(23647)
- 问题(22986)
- 技术经济(22155)
- 科技(21650)
- 版(21343)
- 统计(20752)
- 理论(20329)
- 策(19479)
- 商业(19182)
共检索到632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田贵平 赵婷婷
一流大学示范效应是彰显其价值的重要途径。一流大学的示范效应是一种基于其他高校的模仿而展开的组织学习,在效率机制和合法性机制的双重作用下,其他高校通过竞争性模仿和制度性模仿而使一流大学的示范效应得以体现。运用爬虫技术对高校调研行为的分析表明,我国一流大学的示范效应比较明显,它通过锁链结构渐次传递;行业高校构成了传递示范效应的特殊渠道;示范效应在不同的活动领域存在强弱差异。因此,应重视一流大学的示范效应,构建多维分层的示范体系,提升高校的自觉学习意识和能力,促进“双一流”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白华
基于一流大学建设高校41位现任校长的履历分析发现,校长的群体构成趋于"同质化"倾向,选拔范围主要来自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以学术精英与高端人才为主,校长选任还呈现出"土著"特征,职位的变迁路径比较"唯一化"。我国在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应着重增强校长群体的多元化特征,扩展校长选任的范围与视野,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校长公开选拔机制,注重校长候选人的国际化背景。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海峰
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程中,一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既是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双一流"工程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探讨了"双一流"背景下一流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作用,从管理体制机制、条件建设和队伍建设3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一流实验室的建设内容,以期为推动"双一流"工程良好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双一流 实验室建设 人才培养 管理体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晟欣 雷霞
书名:《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与学习方法(第三版)》编著:马新建李庆华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年ISBN:9787303236145定价:45.00元图书分类:图书-经济管理类建设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市场发展需要和全球化潮流做出的重要决策。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是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和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自"双一流"政
关键词:
教学案例分析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晓华
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追求无疑是世界高等教育自20世纪末期以来的摘要潮流之一。台湾作为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样选择了符合其自身需要的"一流大学"发展策略,启动了"发展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划"。该计划的启动既是台湾提升自身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台湾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该计划,台湾社会明确了未来十年建设"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的愿景和目标,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同时也建立相对较为完善的评估淘汰机制等。这些机制的建立无疑会推动台湾高等教育国际声誉和地位的提升,也有利于台湾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改进与提升。
关键词:
台湾 一流大学 政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伟 张茂聪
通过选取我国6所高校一流大学建设方案的省际政策文本,发现高校的一流大学建设呈现出典型的"工程化"建设、以学科建设思维为统领、改革与建设并驱等共性特征。此外,在建设投入力度、创新实施力度上高校间存有显著差异。基于建设文本的综合分析,高校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主体,应着重在防范政策负效应,消融政策壁垒以及构建多元考评机制等方面寻求更大的突破。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建设方案 共性特征 文本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航 李成明 白柠瑞 曲扶摇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实现高等教育从"外延式"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提升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效率十分地重要。文章基于相关研究,提出教育经费、人力资本和地区经济社会外部环境三大类型影响因素的相关假定,并利用DEA-Tobit模型来探究这三大类型对高等教育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经费投入水平和地区人均受教育程度与纯技术效率具有正向关系,但对综合效率的影响取决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影响的叠加;教育资源配置结构和人员结构对高等教育综合效率具有正向关系,且人员结构对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也都具有正向作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具有正向作用。为此,本文提出建议,我国应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加大高等教育人才引进力度,推动高等院校体制改革,发挥微观主体积极作用,在统筹全国范围高校建设的同时,注重对各省份内部各地区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谭潇 冉栋刚 王小宁
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实验技术队伍发展与现有的激励措施不协调,该文通过分析不同激励理论,探索适用于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的综合激励模型。综合激励模型将实验技术队伍的激励过程分为努力与绩效、绩效与奖励、奖励与满足三段关系,提高了激励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综合运用荣誉激励、培训提升、晋升激励、考核评价、薪酬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丰富了激励的内容和形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瑞 张维维
以"双一流"建设大学人文社科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质性研究,基于在读博士生的视角探究当下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文社科博士生。研究发现:人文社科博士生的核心旨归是博学至精,明德至善;应掌握两项重要科研技能,即善于写作和工于表达;应培养三种学术思维,即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应增强四个自主意识:高度自律、笃定信念、心理健康和学术共同体。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熊静 杨颉
实施面向农村、贫困地区的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是近年来我国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改善重点高校学生结构的重要举措。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考察专项计划生群体入校后的学业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发现,专项计划生群体入校后的学业适应状况不容乐观,其在"课程设置""目标规划""时间安排""学习策略"和"教学模式"五个维度上与非专项计划生之间的适应差距最大,且总体学业适应不良的学生比例偏高、过渡适应期较长;在家庭背景相似的情况下,学业投入程度、院校环境支持以及压力应对方式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地影响专项计划生的总体学业适应水平。建议高校开展入校前学业准备与指导项目,扭转专项计划生错位的大学认知观念;营造支持性的校园学习环境,弥补专项计划生薄弱的学业基础;拓宽师生互动机会与渠道,提升专项计划生的学业投入程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国兴 李梅
本文以134所"双一流"高校的7089个本科专业的官方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本科课程综合改革的现状和效果。结果显示:实施本科课程综合改革的专业仅占全体的5%多,整体规模较小,但方式多样,采取大类培养的专业数量最多,其次是实验班和基地班;改革规模和方式呈现明显的专业门类、高校类型和所在地区的差异,与传统课程相比,综合改革后的本科课程的教学效果确实较好;不同类型的课程综合改革的教学效果略有差异,但不具统计显著性。这要求高校既要尽快扩大课程综合改革的规模,又要重视效果分析;以实际效果为准绳,选择最优改革方式;结合多种因素考虑教学效果,大类培养方式显然最优。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宏伟 王玮
开展"双一流"建设,学科是基础和关键,人才培养是核心,研究生教育对"双一流"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通过观察研究生教育引领世界一流大学崛起的历史现象,分析人才成长的规律,总结了研究生教育从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等两个方面对学科发展具有高端引领作用。据此,结合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营造环境、开拓创新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介绍了在该理念指导下创建一流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改革举措。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双一流”建设 同济大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国福 蒋清泉 唐炎钊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发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号召,研究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基于资源配置理论,从科技创新资源条件、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科技创新活力和科技创新产出效益4个方面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10-2020年中国高校数据,从科技创新视角分析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结果发现,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处于上升趋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发展呈现区域性、阶段性和差异性特征;科技创新产出效益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而科技创新活力的影响较小;资本因素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大,而人才因素的影响较小。因此,中国高校应该重视优秀人才培养,参与国际交流和社会服务。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褚照锋
通过系统比较24个地方政府"双一流"政策的颁布时间与机构、文本名称与结构、规划时间与目标发现:地区间差异较大,但规划目标数字化特征明显。其指导思想上凸显区域特色,重点支持优势特色学科,推进策略上主要体现分层分类支持、资源优化整合、前后政策衔接、巨额资金投入,保障策略上强调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绩效动态考核。在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有效推进"双一流"建设需注重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的优化、省域高校的科学分类、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政策设计的系统布局。
关键词:
双一流 地方政府 政策文本 实施策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继龙 陈廷柱
学科发展规划是高校"双一流"建设方案的核心部分和精华所在。对两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案例分析表明:学科发展规划是学科发展战略的历史映射和细致呈现;学科发展规划的制定兼有精心设计与紧急应变的特征,学科发展规划的实施以组织支持和项目引导为突出特点,学科发展规划的评估以结果导向和持续追踪为主要特色;考察学科发展规划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检视规划背后的战略思维、控制强度、逻辑遵循、共识程度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