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60)
2023(9800)
2022(8241)
2021(7683)
2020(6643)
2019(15264)
2018(15051)
2017(28761)
2016(15128)
2015(16918)
2014(16518)
2013(15985)
2012(14443)
2011(12693)
2010(12487)
2009(11097)
2008(10508)
2007(9143)
2006(7817)
2005(6565)
作者
(38764)
(32403)
(32104)
(30845)
(20463)
(15352)
(14766)
(12583)
(12536)
(11539)
(11165)
(10914)
(10215)
(10156)
(9929)
(9794)
(9507)
(9433)
(9347)
(9330)
(7943)
(7814)
(7662)
(7616)
(7421)
(7404)
(7103)
(7014)
(6452)
(6262)
学科
(60170)
经济(60107)
管理(43633)
(38688)
(32383)
企业(32383)
方法(29187)
数学(25978)
数学方法(25508)
中国(16630)
(16100)
(15860)
地方(12625)
业经(12539)
(10692)
(10604)
农业(10520)
理论(10209)
(9935)
贸易(9926)
(9722)
财务(9667)
(9656)
财务管理(9646)
企业财务(9164)
技术(9074)
(9026)
环境(9023)
(8685)
银行(8680)
机构
大学(196107)
学院(193876)
(79648)
管理(79300)
经济(78028)
理学(68502)
理学院(67823)
管理学(66408)
管理学院(66012)
研究(60818)
中国(47303)
(40601)
(37834)
科学(34952)
中心(30967)
(29980)
财经(29905)
(27326)
(27314)
(26915)
业大(26716)
(26127)
师范(25886)
北京(24938)
经济学(24616)
研究所(24569)
(23445)
(23215)
财经大学(22500)
经济学院(22236)
基金
项目(137180)
科学(109932)
研究(103357)
基金(100904)
(86953)
国家(86248)
科学基金(76025)
社会(66213)
社会科(62805)
社会科学(62791)
(53169)
基金项目(53056)
教育(49603)
自然(48947)
自然科(47867)
自然科学(47856)
自然科学基金(46963)
(44860)
编号(41918)
资助(41089)
成果(33574)
(31076)
重点(30958)
(29139)
(28917)
课题(28786)
国家社会(27857)
教育部(27487)
创新(27177)
科研(26892)
期刊
(83022)
经济(83022)
研究(57106)
中国(40745)
管理(30693)
(30400)
教育(27034)
学报(26516)
科学(24903)
(23352)
大学(21963)
技术(20811)
学学(19815)
(17718)
金融(17718)
农业(15642)
财经(14486)
业经(13539)
图书(13328)
经济研究(13119)
(12470)
问题(10957)
统计(10158)
书馆(9701)
图书馆(9701)
技术经济(9546)
理论(9475)
(8996)
(8736)
实践(8735)
共检索到291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我国目前实施的学科评估主要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的竞争性评估和问责性评估,其在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同时,也产生了学科评估主导学科建设、学科排名竞争"白热化"等消极影响,以及学科建设中的"锦标赛效应"和"天花板效应"。原因在于学科评估的目的迷失和目的与手段的倒置。需要回归为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而评估的学科评估目的,确立"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学科评估原则,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高校通过改革创新来开展"双一流"建设。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翟亚军  王晴  
随着"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尘埃落定,"双一流"建设的序幕全面拉开。"双一流"建设语境下,大学评估和学科评估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学科评估存在的窄化、泛化、矮化和固化等现象,从被忽略的评估局限、被夸大的评估功能、被扭曲的评估诉求三个方面进行原因剖析,指出要开展服务于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学科评估,要恪守去利益化、去行政化、去功利化三大原则,回归学科本真,坚守评估初心,立足国内,面向世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梅红  宋晓平  
在"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文章对比了学科评估指标与双一流重点建设任务的契合情况,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依据两个导向创新学科评估体系;开发体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立德树人,融入体现教育价值观、人才使命感与责任心的评价指标;探索体现"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具体评价指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高瑞  张维维  
以"双一流"建设大学人文社科博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质性研究,基于在读博士生的视角探究当下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文社科博士生。研究发现:人文社科博士生的核心旨归是博学至精,明德至善;应掌握两项重要科研技能,即善于写作和工于表达;应培养三种学术思维,即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维;应增强四个自主意识:高度自律、笃定信念、心理健康和学术共同体。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牛君霞  董泽芳  
学科评估是大学存在的标志和发展的基石。学科评估是质量保证的战略举措,是绩效监测的有效方法,是特色凝练的重要途径,在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推进器"的作用。学科评估服务"双一流"建设的障碍表现为:认识不足,评估行为出现一些异化;取向偏颇,过分注重移置国外标准;监督失灵,导致部分弄虚作假行为;制度短缺,造成参评高校无序竞争。学科评估要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服务,需要提高参评对象的思想认识,确立适合国情的评估基准,构建防腐拒变的监督机制,形成公平竞争的评估生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容霞  Lennart Wikander  
学科国际评估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后,以国际一流大学为建设目标的高校普遍关注的一项工作。作为高校自我评估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国际评估日渐凸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为衡量学科发展状况的一个核心因素,科研在整个学科评估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科研国际评估,对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何峰  姜国华  
介绍了北京大学开展学科国际评估的做法,即,引入战略管理的相关方法,借鉴国内外经验,制定标准化评议方案并付诸实施,以常规化、制度化的方式对院系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进行全方位"诊断式"评估。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国际同行评议的经验和效果,就建立常态化国际评估机制、保障评估过程独立性、关注人才培养、辩证看待和准确理解评估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思考和讨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务农  娄枝  李永鑫  
当我国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对一流学科建设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即上升为重要议事日程。一流学科监测评估的视角是克服"指标意义上"的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制度意义上"和"文化意义上"的一流学科;监测评估的视域包括一流学科生成的表征条件、制度条件和文化条件三个层面;监测评估的观测点即由上述三方面展开的参考性指标体系。但监测评估的参照指标是柔性的、开放的,在实施中既要参照设定的目标又不囿于设定的目标;监测评估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也要依靠在地专家观察员的"人文眼光""内部眼界""日常介入"和"深度描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广林  
学科发展性评估具有建设性,着重客观分析学科发展的基础、环境和态势,是以提升学科发展潜力为主的内部评价活动。它超越外部主导的水平性评估的竞争性、功利性,在关注学科发展水平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科内部战略规划、发展机制,"发展"是其追求的核心目标。学科国际评估是一种典型的发展性评估。我国大学世界一流学科评估应以国际一流学科发展水平为标杆,采取与国际接轨的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对学科发展水平和机制进行诊断,确定所评学科在国际一流学科坐标系中的位置,找出阻碍学科发展的体制机制性因素,明确学科建设方向和目标,明确学科研究的关键领域和投入重点,促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什么是资产评估?资产评估是指由法定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资料,按照科学的程序、标准和方法,对被评估资产的现时价格进行评定和估算。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供求关系、物价水平和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等不断发生变化,资产本身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损耗或增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冉嘉睿  琚春华  俞立平  
为探究“双一流”建设政策对我国高校科研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将“双一流”建设政策制定与实施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资源与功能研究框架,基于2015—2018年的相关数据,从投入产出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双一流”建设政策对我国106所高校科研力的影响,并研究政策对不同地域及不同类型高校影响的异质性。结果发现:政策实施促使高校综合竞争力与科研成果产出显著提升,但对成果转化与科研奖励的影响不显著;对东部高校综合竞争力、科研成果产出具有正向作用,对中西部高校的科研能力提升作用不显著;对综合类、理工类高校的综合竞争力、科研成果产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为此,提出政府在后续的相关政策制定中,要同时关注发展优势显著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校,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经费结构和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承波  
在"双一流"建设中,世界一流大学排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分析世界一流大学排行评估存在的方法论缺陷,需要确立大学学术品质是世界一流大学评估排行的共同基石,回归世界一流大学排行学术品质导向。这对于我国"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大学的一些外在可操作性测量指标达到世界前列,较易实现,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品质,则是大学的长期追求。学术品质评估导向有助于大学在推进学校整体或学科建设中清楚地看到自身的质量进展和在世界一流大学方阵中的位置。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淳  
教育部学科评估是对高校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的全面检测,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与办学特色的关键环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民族院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国内民族院校的学科布局和学科实力在总体分布上存在差异,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优势学科单一,难以形成集群;学科门类结构不尽合理,缺少二级学科支撑;学科分布不平衡且发展滞后等问题。在"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民族院校的优势学科、学科建设的增长点和未来学科发展方向应该是:突出民族特色学科、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整合传统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发展新兴学科。以学科评估为依据探讨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定位问题,有助于全面认识不同民族院校学科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高耀  
一流学科的成长具有外部推动和内在生成双螺旋逻辑的制度特性,由此决定了良性的学科评估必然应同时重视外部显性评价机制和内在隐性评价机制约束并在两种机制约束间保持"适度均衡"。学科评估的双重机制约束"失衡"既会导致诸如学科壁垒与学科自我保护、质量单极化及急功近利等学术效率损失,也会导致行政扩权、服务低效、强化利益机制等行政效率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正在导致学科评估的"正当性"存在"合法性危机",因此需要从尊重学术研究的自发秩序、构筑良好的学科文化氛围、营造鼓励创新和宽松容错的研究环境、培育独立客观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朱允卫  易开刚  
认为我国一级学科评估存在着评估结果代表性不强、指标体系设计不尽合理、评估的导向性功能不足、学科声誉调查的主观性较强、调查结果有较大的偏向性、评估结果难以准确反映各学科点的变化态势等诸多问题,据此提出了完善一级学科评估工作的五点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