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09)
2023(6413)
2022(5238)
2021(4837)
2020(3971)
2019(8698)
2018(8643)
2017(15792)
2016(8289)
2015(8993)
2014(8317)
2013(7966)
2012(6893)
2011(6270)
2010(6370)
2009(6114)
2008(5717)
2007(5287)
2006(4728)
2005(3971)
作者
(21145)
(17454)
(17296)
(16557)
(11024)
(8221)
(7937)
(6621)
(6612)
(6355)
(5905)
(5810)
(5477)
(5448)
(5324)
(5295)
(5141)
(5061)
(5025)
(4990)
(4309)
(4283)
(4181)
(4057)
(4052)
(3958)
(3905)
(3903)
(3548)
(3375)
学科
(28181)
经济(28159)
管理(22066)
(17039)
(14317)
企业(14317)
中国(9790)
(9278)
方法(9159)
数学(7304)
地方(7248)
业经(7214)
数学方法(7112)
(6975)
理论(6361)
(6169)
农业(5878)
(5456)
贸易(5450)
教育(5435)
(5326)
(5266)
环境(5019)
(4939)
关系(4415)
(4382)
银行(4378)
教学(4355)
(4294)
金融(4293)
机构
学院(102146)
大学(100517)
(36764)
管理(36401)
经济(35788)
研究(35038)
理学(30481)
理学院(30121)
管理学(29247)
管理学院(29051)
中国(26734)
(22015)
科学(21191)
(18405)
(16821)
(16650)
中心(16644)
(15587)
师范(15440)
研究所(14973)
(14831)
北京(13915)
财经(13736)
(13622)
技术(13599)
(13575)
业大(13529)
(12413)
师范大学(12154)
职业(11886)
基金
项目(67683)
研究(53556)
科学(52863)
基金(46472)
(40303)
国家(39959)
科学基金(34130)
社会(32111)
社会科(30252)
社会科学(30247)
(27633)
教育(25751)
编号(23665)
基金项目(23485)
(23121)
自然(21001)
自然科(20497)
自然科学(20492)
自然科学基金(20060)
成果(19856)
资助(18814)
课题(17254)
重点(15824)
(15279)
(15123)
项目编号(14413)
(14293)
(13998)
创新(13247)
(13227)
期刊
(46039)
经济(46039)
研究(32028)
中国(26600)
教育(20233)
管理(14868)
(14587)
(14587)
学报(14511)
科学(13290)
大学(11400)
技术(10954)
农业(10086)
学学(9908)
业经(9094)
图书(8875)
(8652)
金融(8652)
经济研究(8077)
职业(6802)
书馆(6618)
图书馆(6618)
财经(6186)
(5489)
论坛(5489)
(5401)
(5286)
问题(5028)
(4931)
统计(4922)
共检索到165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翟亚军  王晴  
随着"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尘埃落定,"双一流"建设的序幕全面拉开。"双一流"建设语境下,大学评估和学科评估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学科评估存在的窄化、泛化、矮化和固化等现象,从被忽略的评估局限、被夸大的评估功能、被扭曲的评估诉求三个方面进行原因剖析,指出要开展服务于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学科评估,要恪守去利益化、去行政化、去功利化三大原则,回归学科本真,坚守评估初心,立足国内,面向世界。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梅红  宋晓平  
在"双一流"建设的新时代背景下,文章对比了学科评估指标与双一流重点建设任务的契合情况,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依据两个导向创新学科评估体系;开发体现"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立德树人,融入体现教育价值观、人才使命感与责任心的评价指标;探索体现"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具体评价指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我国目前实施的学科评估主要是由政府部门主导的竞争性评估和问责性评估,其在促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同时,也产生了学科评估主导学科建设、学科排名竞争"白热化"等消极影响,以及学科建设中的"锦标赛效应"和"天花板效应"。原因在于学科评估的目的迷失和目的与手段的倒置。需要回归为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而评估的学科评估目的,确立"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学科评估原则,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高校通过改革创新来开展"双一流"建设。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牛君霞  董泽芳  
学科评估是大学存在的标志和发展的基石。学科评估是质量保证的战略举措,是绩效监测的有效方法,是特色凝练的重要途径,在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推进器"的作用。学科评估服务"双一流"建设的障碍表现为:认识不足,评估行为出现一些异化;取向偏颇,过分注重移置国外标准;监督失灵,导致部分弄虚作假行为;制度短缺,造成参评高校无序竞争。学科评估要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有价值的服务,需要提高参评对象的思想认识,确立适合国情的评估基准,构建防腐拒变的监督机制,形成公平竞争的评估生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承波  
在"双一流"建设中,世界一流大学排行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分析世界一流大学排行评估存在的方法论缺陷,需要确立大学学术品质是世界一流大学评估排行的共同基石,回归世界一流大学排行学术品质导向。这对于我国"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大学的一些外在可操作性测量指标达到世界前列,较易实现,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品质,则是大学的长期追求。学术品质评估导向有助于大学在推进学校整体或学科建设中清楚地看到自身的质量进展和在世界一流大学方阵中的位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宏敏  熊文  陈伟  鲁非  
为到本世纪中叶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做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大战略决策。如何通过作为学科基础的学科平台的建设以推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很多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在分析国内部分重点高校学科平台的建设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以充分发挥和提高技术人员积极性为关键,"虚""实"结合、"软""硬"互融的一流学科平台建设思路。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冉嘉睿  琚春华  俞立平  
为探究“双一流”建设政策对我国高校科研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将“双一流”建设政策制定与实施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资源与功能研究框架,基于2015—2018年的相关数据,从投入产出视角,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双一流”建设政策对我国106所高校科研力的影响,并研究政策对不同地域及不同类型高校影响的异质性。结果发现:政策实施促使高校综合竞争力与科研成果产出显著提升,但对成果转化与科研奖励的影响不显著;对东部高校综合竞争力、科研成果产出具有正向作用,对中西部高校的科研能力提升作用不显著;对综合类、理工类高校的综合竞争力、科研成果产出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为此,提出政府在后续的相关政策制定中,要同时关注发展优势显著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校,进一步调整优化教育经费结构和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李芳莹  
加快"双一流"建设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双一流"建设之所以紧迫,不仅在于其是尽快实现我国具有世界一流大学及世界一流学科的需要,亦是缩小我国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差距的战略选择。"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世界一流学科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概念,而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知识贡献的研究领域。世界一流学科遴选与建设必须针对能够占据知识与技术发展的制高点,对改变人类生存和发展方式具有突破性的知识创新领域,以及在我国相对薄弱且受科技发达国家限制的高新科学技术。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容霞  Lennart Wikander  
学科国际评估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后,以国际一流大学为建设目标的高校普遍关注的一项工作。作为高校自我评估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国际评估日渐凸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为衡量学科发展状况的一个核心因素,科研在整个学科评估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科研国际评估,对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华伟  
教育行政部门对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开展评估,可整合现有评估项目,从强化评估引领、细化评估分类、聚焦相关利益群体、合理使用评估结果等方面,深入推进综合评估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伍宸  宋永华  
全面加快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改革内容与战略选择。"双一流"建设政策设计要强化绩效考核并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因此,有先进的价值取向并构建出科学、合理和系统的国际化办学绩效评估体系是前提。基于对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及其国际化发展特征的理解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在对国际化办学的目标、内容、实施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估时,要树立工具价值与终极价值相统一、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统一、显性与隐性策略相统一、质量提升和价值贡献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并以此为导向构建绩效评估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孙淳  
教育部学科评估是对高校学科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的全面检测,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与办学特色的关键环节,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民族院校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国内民族院校的学科布局和学科实力在总体分布上存在差异,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优势学科单一,难以形成集群;学科门类结构不尽合理,缺少二级学科支撑;学科分布不平衡且发展滞后等问题。在"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下,民族院校的优势学科、学科建设的增长点和未来学科发展方向应该是:突出民族特色学科、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整合传统学科、强化优势学科、发展新兴学科。以学科评估为依据探讨民族院校学科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定位问题,有助于全面认识不同民族院校学科发展水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世恒  郭逸尘  
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建设高校评估体系是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双一流”建设高校评估应强化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的地位,构建高效科学的分类评估指标体系,改进评估结果的呈现和运用形式,推动“双一流”建设高校评估体系在交流互鉴中走向世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务农  娄枝  李永鑫  
当我国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入关键阶段,对一流学科建设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即上升为重要议事日程。一流学科监测评估的视角是克服"指标意义上"的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制度意义上"和"文化意义上"的一流学科;监测评估的视域包括一流学科生成的表征条件、制度条件和文化条件三个层面;监测评估的观测点即由上述三方面展开的参考性指标体系。但监测评估的参照指标是柔性的、开放的,在实施中既要参照设定的目标又不囿于设定的目标;监测评估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也要依靠在地专家观察员的"人文眼光""内部眼界""日常介入"和"深度描述"。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海峰  
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程中,一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既是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双一流"工程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探讨了"双一流"背景下一流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作用,从管理体制机制、条件建设和队伍建设3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一流实验室的建设内容,以期为推动"双一流"工程良好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