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9)
- 2023(10178)
- 2022(8315)
- 2021(7784)
- 2020(6321)
- 2019(14189)
- 2018(14156)
- 2017(25615)
- 2016(14710)
- 2015(16686)
- 2014(16329)
- 2013(15401)
- 2012(14200)
- 2011(12994)
- 2010(13645)
- 2009(12740)
- 2008(12224)
- 2007(11480)
- 2006(10542)
- 2005(9454)
- 学科
- 济(47485)
- 经济(47363)
- 管理(35989)
- 业(29431)
- 中国(23674)
- 企(22554)
- 企业(22554)
- 教育(21569)
- 方法(17038)
- 农(16398)
- 数学(14517)
- 数学方法(14279)
- 财(13360)
- 理论(11802)
- 制(11655)
- 业经(11139)
- 贸(10893)
- 贸易(10878)
- 学(10840)
- 易(10620)
- 地方(10075)
- 农业(9856)
- 银(9481)
- 银行(9476)
- 教学(9272)
- 行(9182)
- 发(9061)
- 融(8145)
- 金融(8143)
- 环境(7626)
- 机构
- 大学(196913)
- 学院(194420)
- 济(71248)
- 经济(69323)
- 研究(68148)
- 管理(65114)
- 理学(54429)
- 理学院(53713)
- 管理学(52532)
- 管理学院(52140)
- 中国(48112)
- 京(44183)
- 财(38076)
- 科学(38025)
- 范(36575)
- 师范(36381)
- 教育(34168)
- 所(33215)
- 江(31442)
- 中心(30107)
- 师范大学(29508)
- 北京(29397)
- 研究所(29360)
- 财经(28688)
- 经(25805)
- 州(25570)
- 农(25084)
- 技术(25021)
- 院(24908)
- 职业(23480)
- 基金
- 项目(115818)
- 研究(96994)
- 科学(91380)
- 基金(77976)
- 家(65596)
- 国家(64869)
- 社会(58174)
- 社会科(54607)
- 社会科学(54594)
- 科学基金(54503)
- 教育(52505)
- 省(47004)
- 编号(44132)
- 划(40849)
- 成果(39736)
- 基金项目(39493)
- 课题(34110)
- 资助(31659)
- 自然(31038)
- 自然科(30218)
- 自然科学(30208)
- 自然科学基金(29581)
- 年(29547)
- 重点(27509)
- 部(26798)
- 发(26664)
- 项目编号(26639)
- 规划(25692)
- 性(25678)
- 教育部(23845)
- 期刊
- 济(86795)
- 经济(86795)
- 研究(73013)
- 教育(59834)
- 中国(51885)
- 财(28252)
- 管理(25293)
- 学报(24337)
- 农(24000)
- 科学(22192)
- 技术(21316)
- 大学(20406)
- 融(18522)
- 金融(18522)
- 学学(16883)
- 农业(16718)
- 职业(15908)
- 业经(15749)
- 经济研究(14687)
- 财经(13903)
- 图书(12379)
- 经(12079)
- 问题(11353)
- 坛(10912)
- 论坛(10912)
- 贸(10791)
- 技术教育(10229)
- 职业技术(10229)
- 职业技术教育(10229)
- 发(9491)
共检索到320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许晓东 赵幸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呈现出权力从政府行政控制为主走向多元共治、制度从实践探索走向完善创新、文化从遵从走向自觉自信的新特点。然而,实践中高等教育质量保障面临着权力失衡、制度局限、文化遵从的现实困境,这不仅从根本上制约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实施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为此,应从治理呈现、制度创新、文化自觉三个维度重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武中哲 陈雪松
“双一流”大学建设是我国面对改革开放新形势,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提出的一个大学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推进高等教育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必要举措。“双一流”制度的实践极大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扩大了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但是,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障碍,最典型的就是行政权力对于学术研究和教育质量的负面影响。因此,要认识到“双一流”建设并非一片坦途,而需要具有一种“自我革命”的改革本领,需要一种高校管理先进文化的培育、民主机制的建立以及以行政权力治理为导向的大学治理制度改革。
关键词:
“双一流” 高等教育 治理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鹏 李威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西部高等教育在政府主导下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双一流"背景下,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政策供给应着重完善西部高校"双一流"建设规划,深化东部"双一流"高校对西部高校对口学科帮扶,建立西部高校人才岗位制度和特殊津贴制度,建设西部高校国家级学科平台,加快西部高等学校国际化进程。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章维
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业财融合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国内外业财融合有关理论与实践的分析,阐明高校业财融合应用的主要领域,并得出结论:业财融合应贯穿于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理念,并借助大数据技术,推进高校财会队伍的高质量发展",双一流"高校应在业财融合方面起示范作用。
关键词:
高校 “双一流”建设 业财融合 大数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洋磊 于晓卉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构建高水平的博士后质量保障体系成为提升高等教育治理水平的重要议题。当前,我国博士后质量保障存在治理体系"条强块弱",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培养定位偏离,资源使用效能不彰等问题,根本成因是体制化的技术治理导致质量保障制度僵化,项目驱动替代过程质量,模糊了质量与数量的差异,导致"影子质量"。破解博士后质量保障困境,亟须打破"条强块弱"的管理模式,基于"条块融合"、协同治理的理念,建构治理秩序灵活、保障过程高效、治理文化多元的博士后全链条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
质量保障 体制化的技术治理 多元治理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伍宸 宋永华
全面加快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改革内容与战略选择。"双一流"建设政策设计要强化绩效考核并实施动态调整机制,因此,有先进的价值取向并构建出科学、合理和系统的国际化办学绩效评估体系是前提。基于对当代世界高等教育及其国际化发展特征的理解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在对国际化办学的目标、内容、实施和结果进行绩效评估时,要树立工具价值与终极价值相统一、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统一、显性与隐性策略相统一、质量提升和价值贡献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并以此为导向构建绩效评估体系,促进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国际竞争力稳步提升。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程伟华 张海滨 董维春
基于学生发展视角,构建了来华留学研究生"输入质量—过程质量—输出质量—发展质量"四维分析框架,对来华留学在读研究生与毕业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调查显示,我国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质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仍存在生源质量不理想、课程前沿性不足、跨学科课程数量不足、双语教师不足、培养过程监管形式化、职业指导不足、思想道德素养和身心素质教育重视不够等问题。对此,应进一步提升招生宣传有效性,吸引优质生源来华留学;加强国际化内涵发展水平,提升国际研究生培养质量;完善培养制度建设,强化国际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健全管理与服务体制机制,满足国际研究生个体成长成才需求。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海峰
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程中,一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既是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双一流"工程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探讨了"双一流"背景下一流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作用,从管理体制机制、条件建设和队伍建设3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一流实验室的建设内容,以期为推动"双一流"工程良好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双一流 实验室建设 人才培养 管理体制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汪甜甜 邓猛
基于教育现象学的"教育体验"视角,采取质性研究的扎根理论研究路径,以"双一流"建设高校的残障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构建我国本土文化情境下残障大学生高等融合教育体验的内容维度与逻辑解释的理论框架。残障大学生在高等融合教育中面临着校园无障碍环境"有障碍"、学业支持匮乏、人际交往不畅与残障身份被误读的多重困境,其困境表征是高等教育领域精英主义体制传统与平等主义现代价值相冲突的结果。残障大学生呈现出"默默无闻的承担者"与"自身权利的倡导者"两种截然不同的承担与应对图式,其应对机制映射出社会历史文化积聚之下,传统残疾观在高等教育机构与残障个体之中的传承与演变。高等教育机构与残障学生个体都应提高残障意识并采取积极行动,以优化残障大学生的高等融合教育体验,提高高等融合教育质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唐萌
2016年12月16-18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在汕头大学召开。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终身名誉理事长潘懋元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邬大光教授、高等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应强教授等来自国内近100所高校的170余名高等教育研究专家学者与会。本届年会由汕头大学承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范文曜副会长、王小梅副秘书长,汕头大学顾佩华校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立莹 司晓宏
国际化背景下跨境教育质量保障挑战了传统质量保障体系能力极限。我国作为跨境教育最大资源国和质量保障的后发外生型国家,如何适应国际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趋势,增强跨境教育质量保障能力,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加强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能力建设,就必须在参与中提高国际化程度;依据清晰的标准加强跨境教育质量管理;推动质量保障专业化建设;引导质量机构自觉接受外部评估以促进质量保障活动的规范化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倪超美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教学质量管理是国家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提出的新要求,同时更是大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问题长期困惑和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教育大众化的特点及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探索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育大众化 教学质量 保障措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刘在洲
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增长导致高校教育教学资源紧缺,引发部分高校办学指导思想上的偏差。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由于缺乏市场机制的驱动,缺乏通过外延式发展来适应规模增长,从而引发高校教学质量问题。保障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分类型、分层次的高校教育教学评价制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平泽 刘星月 李易轩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以财政自主度为代表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有重要现实意义。根据财政分权理论与新预算法的要求,将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中的非限定用途部分纳入地方可自主支配财力,设计新型的精细化财政自主度指标。使用三阶段DEA-Tobit模型和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方法,测评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 6—2020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与东中西部差异,探究财政自主度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区域不均衡问题;财政自主度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正相关,提升西部地区财政自主度最有利于提升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财政自主度是显性因素中促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最重要因素。据此提出了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的非限定性转移支付的比重、优化高校财政资金投入机制、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形成地区特色产业链等建议,以推动“双一流”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办学水平。
关键词:
财政自主度 高等教育 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游丽 孔庆鹏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研究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问题,对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超效率DEA-Malmquist方法,连续动态测评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6—2019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分析东中西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差异,利用Tobit回归模型进一步探索影响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综合效率稳步提升,配置效率主要受技术效率变动影响。总体而言,区域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建设、优化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相关建议,以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