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80)
- 2023(16411)
- 2022(13797)
- 2021(12979)
- 2020(10912)
- 2019(24624)
- 2018(24193)
- 2017(45497)
- 2016(24590)
- 2015(27863)
- 2014(26773)
- 2013(25344)
- 2012(23018)
- 2011(20319)
- 2010(20519)
- 2009(18751)
- 2008(17970)
- 2007(16175)
- 2006(13901)
- 2005(12129)
- 学科
- 济(87079)
- 经济(86956)
- 管理(76117)
- 业(66505)
- 企(57387)
- 企业(57387)
- 方法(36585)
- 数学(31414)
- 数学方法(30905)
- 中国(27531)
- 财(26824)
- 农(23875)
- 制(21414)
- 业经(21212)
- 地方(20206)
- 技术(19749)
- 理论(16877)
- 学(16017)
- 农业(15657)
- 务(15603)
- 财务(15543)
- 银(15522)
- 银行(15508)
- 财务管理(15502)
- 贸(15135)
- 贸易(15120)
- 教育(15094)
- 行(14785)
- 融(14773)
- 金融(14770)
- 机构
- 大学(319296)
- 学院(314815)
- 济(125325)
- 管理(123187)
- 经济(122612)
- 理学(105677)
- 理学院(104496)
- 管理学(102485)
- 管理学院(101856)
- 研究(100901)
- 中国(77233)
- 京(66737)
- 财(63054)
- 科学(57740)
- 江(54154)
- 中心(48679)
- 财经(48158)
- 所(46571)
- 范(44865)
- 师范(44463)
- 经(43809)
- 农(42540)
- 业大(42205)
- 研究所(41588)
- 北京(40601)
- 州(39391)
- 经济学(38352)
- 院(38184)
- 财经大学(35899)
- 师范大学(35290)
- 基金
- 项目(214864)
- 科学(172226)
- 研究(165658)
- 基金(154940)
- 家(131947)
- 国家(130791)
- 科学基金(115371)
- 社会(106208)
- 社会科(100535)
- 社会科学(100511)
- 省(86649)
- 基金项目(82173)
- 教育(80022)
- 自然(72096)
- 划(71220)
- 自然科(70464)
- 自然科学(70444)
- 自然科学基金(69162)
- 编号(67963)
- 资助(61029)
- 成果(56335)
- 创(49458)
- 重点(48518)
- 课题(48466)
- 部(48108)
- 发(45620)
- 创新(45428)
- 制(45144)
- 国家社会(43498)
- 大学(43286)
- 期刊
- 济(140399)
- 经济(140399)
- 研究(98356)
- 中国(76691)
- 教育(53861)
- 财(51996)
- 管理(50066)
- 学报(43064)
- 科学(40175)
- 农(38036)
- 大学(36440)
- 学学(31884)
- 技术(31091)
- 融(30579)
- 金融(30579)
- 农业(25854)
- 财经(24267)
- 业经(23027)
- 经济研究(21820)
- 图书(21021)
- 经(20903)
- 问题(17253)
- 科技(16126)
- 书馆(15451)
- 图书馆(15451)
- 坛(14906)
- 论坛(14906)
- 技术经济(14884)
- 职业(14787)
- 理论(14533)
共检索到492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小强 孙桂珍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缺乏亮点、定力、合力和动力,建设一流学科需要创新建设机制。针对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江西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学科建设新机制,推动学科定特色、定方向、定团队、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简称学科"六定"),产生了明显的效果。认为建设一流学科需要加大投入,但更需要机制创新;一流学科建设不仅是学术事务,也需要行政有力的组织管理;一流学科建设不应只靠外部推动,更需要激发学科成员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
学科 学科建设 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运平 伍复康 汪荣有
学科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且带根本性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学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办学方向,也直接关系到学校自身的生存和未来发展。江西师范大学把学科建设摆到极其重要的位置,对重点学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大建设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从整体上促进和提高了学校学科建设的水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段鹏 王德平
行业特色型大学具备争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坚实基础。实行学部制管理,在学科规划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师资力量建设,提升内部治理能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国际化是必由之路。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明确要求,为加快"双一流"建设指明了方向。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光旭 姚若侠 孔祥利
师范类高水平大学在国家实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中,完全可以大有作为。师范类高水平大学建设一流学科,不能脱离中国国情,必须彰显中国特色。在师范类高水平大学教师教育特色与综合性、研究型并不矛盾。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勇
[目的 /意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服务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学科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的主要任务之一,有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与情报服务优势,延伸和深化图书馆学科服务,为ESI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持,助推学校ESI学科的持续快速发展,推动图书馆服务的转型升级。[方法 /过程]在分析图书馆服务ESI学科建设优势的基础上,根据现有文献和服务实践,总结、归纳图书馆服务ESI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提出针对性的服务策略建议。[结果 /结论]图书馆能够为学校ES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四川师范大学是四川省重点建设高校,位于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四川省省会成都市。四川师范大学创建于1946年,其办学历史与抗战时期辗转南迁到四川三台办学的东北大学有很深的渊源。抗战胜利后东北大学迁返沈阳,留川师生在原校址上创建了川北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旭东 赵英
在"双一流"建设逻辑中讨论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学科,本文提出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教师教育学科存在组织、制度、学科缺位、认识等困境,建构了双一流逻辑中的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内涵和价值,认为从"双一流"建设逻辑来看,师范院校之"师范"二字,必须而且只能体现在教师教育特色之上;而教师教育特色在根本上又必须体现在一流的教师教育学科上。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是师范院校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匡正教师教育弱化之谬,主体性参与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回应国家、区域对一流教师重大需求的必然选择。本文讨论了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路径,包括学位点建设路径、组织建设路径、项目建设路径、队伍建设路径、专业与课程建设路径、文化建设路径等。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师范院校 教师教育学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褚照锋
通过系统比较24个地方政府"双一流"政策的颁布时间与机构、文本名称与结构、规划时间与目标发现:地区间差异较大,但规划目标数字化特征明显。其指导思想上凸显区域特色,重点支持优势特色学科,推进策略上主要体现分层分类支持、资源优化整合、前后政策衔接、巨额资金投入,保障策略上强调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绩效动态考核。在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有效推进"双一流"建设需注重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的优化、省域高校的科学分类、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政策设计的系统布局。
关键词:
双一流 地方政府 政策文本 实施策略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卢锋 方丽雅 黄宇星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经历了以媒体技术应用为主的专业起步、以教育技术应用为主的学科独立、以信息技术整合为主的学科成熟和以教育人工智能为方向的学科新发展四个阶段,在凝练研究方向、汇聚培养人才队伍、积累学科建设成果等方面取得了出色的历史成绩。当前,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在人才培养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理论研究对学科建设的贡献度、社会服务对多样化需求的满足度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但机遇也前所未有,包括世界格局变化、智能技术发展、国家发展战略导向的支持以及教育技术学学科自身革新教育的条件等。面对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任务,教育技术学需要调整学科定位,全面更新分层次人才培养的理念;坚持学科自信,大力破解理论与实践脱离的难题;推动学科优化,坚持服务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大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叶林 崔延强
学科文化是学科发展路径选择的内在价值机制,一流学科建设需要一流的文化引领,通过对学科发展文化逻辑的把握,可以深层审视和推进学科建设,构建学科进步的长效机制。学科文化是由学科精神、学科范式、学科行为等要素共同构成的系统结构,内蕴规训、凝聚、濡化等功能。论文对理想型的学科文化特质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参照透视了当前高校学科文化困境,指出学科精神遮蔽、学科范式异化以及异质学科文化隔阂冲突等三大文化"症结"。与此同时,提出了包括建立包容性学科文化生态、形塑社会需求导向学科价值文化、创新学科组织与评价范式、推进学科文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殷朝晖 郑雅匀
学科是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集合体,学科建设的本质是促进知识的发展。知识发展的逻辑是学科建设的内在要求。知识可以被划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者的相互作用和转化是知识创新的关键。而隐性知识由于具有高度个性化而难以格式化的特点,其转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一流学科建设存在着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这将会影响隐性知识的转化效率,阻碍知识创新。美国哈佛大学在重视显性知识发展的同时,兼顾隐性知识的生产和转化,成功地抓住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机遇发展学科,为我国一流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因此,在我国"双一流"建设进程中,我们应关注知识生产模式2和3对于学科建设的影响,从关注促进学科隐性知识的转化、加强学科回应社会需求的能力、提高学科组织知识管理的能力等方面加强学科建设,以实现学科跨越式发展,进而推动"双一流"的建设步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海江 楼世洲
"双一流"建设的开放性为地方高校及其学科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但囿于地方高校学科定位模糊及学科建设发展的现实困境,其在发展上面临"入围"或"突围"的两难抉择。地方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走出当前的两难困境,确定自身的学科建设定位和发展路径,其核心是如何能够坚定不移地立足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通过政府顶层设计,引导地方高校以服务导向定位学科发展、以应用和特色学科为突破点,实现学科内涵的发展和质量的提升,积蓄学科后续发展动力以提升其科技创新力与社会服务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刘小强 聂翠云
在国家学科制度下,一流学科建设在某种意义上蜕变为功利化行为,陷入了诸多误区:追逐排名的一流学科建设注重学术指标,并不能真正提升学科水平;不同主体的价值追求各异,严重削弱了一流学科建设的效果;自上而下的建设方式注重资源投入的外在"利诱",却忽略了学科内生动力的激发;以一级学科为平台,违背了今天知识生产的特点和要求。走出一流学科建设的误区,就要加强一流学科生产能力的建设,协调政府、高校和学者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科成员的内生动力,加强以具体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建设。
关键词:
学科制度 一流学科 功利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德祥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基础,也是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学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内部和外部多方面的关系。需要处理好院系谋划与学校顶层设计的关系,学科高峰、学科高原和学科生态的关系,学科、专业与课程的关系,学科、人才与体制机制的关系,学科规划、实施与评价的关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熊晓琳 王丹
充分搭建联动机制,协同发力,为"双一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机制支撑和体制保障。坚持以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服务"两个一百年"为导向,确保建设目标和方向的正确性。依靠创新驱动发展高等教育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占领未来发展制高点的根本大计。国务院发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明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任务、改革任务、支持措施和组织实施。贯彻和落实《方案》,需要充分搭建联动机制,协同发力,为推进世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