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65)
- 2023(11984)
- 2022(9951)
- 2021(9553)
- 2020(7688)
- 2019(17578)
- 2018(17264)
- 2017(30245)
- 2016(17103)
- 2015(19554)
- 2014(18721)
- 2013(17653)
- 2012(16126)
- 2011(14936)
- 2010(15087)
- 2009(13597)
- 2008(12994)
- 2007(11712)
- 2006(10522)
- 2005(9442)
- 学科
- 济(58664)
- 经济(58606)
- 管理(36949)
- 业(31172)
- 中国(27766)
- 教育(23203)
- 企(23001)
- 企业(23001)
- 方法(22743)
- 数学(20150)
- 数学方法(19903)
- 贸(18893)
- 贸易(18881)
- 农(18606)
- 易(18577)
- 财(14692)
- 理论(12834)
- 出(12770)
- 学(12391)
- 业经(12211)
- 农业(11991)
- 地方(11167)
- 制(10846)
- 发(10511)
- 教学(10232)
- 关系(9390)
- 银(9269)
- 银行(9266)
- 环境(9178)
- 融(9081)
- 机构
- 大学(224779)
- 学院(216828)
- 济(89546)
- 经济(87718)
- 研究(83732)
- 管理(71695)
- 理学(60725)
- 理学院(59869)
- 中国(58539)
- 管理学(58533)
- 管理学院(58096)
- 京(50341)
- 科学(45684)
- 财(41058)
- 范(40957)
- 师范(40746)
- 所(40237)
- 教育(36708)
- 研究所(36287)
- 中心(36160)
- 师范大学(33483)
- 北京(33433)
- 江(33062)
- 财经(32000)
- 院(30708)
- 经济学(29531)
- 经(29508)
- 农(28752)
- 经济学院(26579)
- 州(26195)
- 基金
- 项目(139830)
- 研究(114740)
- 科学(112303)
- 基金(99178)
- 家(84783)
- 国家(83965)
- 社会(72303)
- 科学基金(71025)
- 社会科(68216)
- 社会科学(68202)
- 教育(61318)
- 省(52876)
- 基金项目(49811)
- 编号(48578)
- 划(47442)
- 成果(43483)
- 自然(40809)
- 资助(40707)
- 自然科(39883)
- 自然科学(39872)
- 自然科学基金(39146)
- 课题(37937)
- 部(34042)
- 重点(33416)
- 年(32310)
- 发(31830)
- 教育部(30628)
- 性(30184)
- 大学(30035)
- 国家社会(29942)
共检索到356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牟小刚
通识教育既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内在要求,又是一流学科建设的关键支撑。优化通识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关键在于厘清传统通识教育的困境,探索在新时期下通识教育的出路。当前,我国的通识教育存在着四重困境:能力困境、认知困境、规划困境和培养陷阱困境。建立持续教育的培养体系、树立正确的通识教育理念、采用多样科学的通识教育方法、筹措个性化培养的教学实践是打破传统通识教育四重困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双一流” 通识教育 高等教育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超
教师参与学科治理是现代大学治理和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应有之义和本质要求。大学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主体,其参与学科治理在推动学科治理能力现代化、平衡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具有多元整合价值。但在学科治理实践中,教师参与学科治理面临着学科发展自主性与学科管理行政化、学科治理民主性与教师权责边界模糊、学科治理理性价值与工具价值等多重矛盾的现实困境。而解决这些困境,应确立教师参与学科治理的民主参与、利益公共性和权力共享原则和范畴,构建教师参与学科治理的"情—利—权—责"一体化激励机制以及完善和创新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委员会等学科组织结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孟卫青 黄崴
通识教育嵌入到中国大学教育体系中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性工程,缺乏有利于通识教育实施的制度安排一直是通识教育受阻的关键所在。目前,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主要制度性约束因素包括实体性的专业教育制度、零散式的学分管理制度、缺乏科际整合的分布选修制度和纵向分隔式的课程衔接制度。通识教育从普及走向深化的过程中,我国大学要从模仿移植走向本土构建,树立本科通识教育的理念,以建设一套独具特色的校本基础课程体系为核心,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大学体制环境的通识教育实施之路。
关键词:
大学 通识教育 制度困境 本土建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海涛 闫丽雯
新时期新阶段,加强文科建设有利于保持"双一流"建设的完整性、持久度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文科建设面临诸多困境:学科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快速成长动能不强;学科发展逻辑囿于惯性,独特价值受到忽视;学科发展布局调整频繁,发展空间受到挤压。对此,亟须全面深入解读"双一流"政策,强化文科建设共识;强化政府学科统筹与引领职责,创新文科支持方式;立足校情和发展阶段,合理确定文科发展战略;加强文科学术共同体建设,激发学术梯队活力;拓宽文科资源供给途径,积蓄文科发展实力。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人文社会学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路 钟周 Hamish Coates
在"双一流"建设及各类引才政策的驱动下,我国大学国际人才的数量增长迅速,但大学仍面临国际人才的搜寻手段匮乏、国际人才的引进成效不佳及国际人才的发展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等问题。为了提升国际人才的治理能力,必须创新"双一流"建设大学国际人才的治理方式,通过构建国际人才数据中心,提高人才搜索成效;采用胜任力测评并为国际人才提供跨国安置服务,提升人才聘用及引进质量;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国际人才发展机制,支持和保障国际人才的长效发展等举措实现大学国际人才"善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平和光 程宇
通过对19个省市"双一流"建设的政策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定位比较明确、资金投入较大、注重分类开展、突出学科特色、重视人才建设、强调成果转化、传承优秀文化、坚持开放发展是各省市"双一流"建设的共同特点。然而,如何制定"双一流"标准、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使地方高校顺利突围、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应对人才大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其当下面临的困境。扎根中国大地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双一流"建设标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以激发高校办学活力,依据自身实际加强学科内涵建设以实现重点突破,遵守学科发展规律科学合理的进行学科专业布局
关键词:
“双一流” 政策分析 特点 困境 出路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陈小冬 惠志丹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目标要求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的前沿和基础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内部分高校已进行《生物化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从实施过程来看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具有极大的必要性,但从教学过程中教育要素的情况来看,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方式方法上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从实际需求出发,客观分析现阶段双语教学的实际状况和现实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实施建议。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生物化学 双语教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洋磊 于晓卉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构建高水平的博士后质量保障体系成为提升高等教育治理水平的重要议题。当前,我国博士后质量保障存在治理体系"条强块弱",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培养定位偏离,资源使用效能不彰等问题,根本成因是体制化的技术治理导致质量保障制度僵化,项目驱动替代过程质量,模糊了质量与数量的差异,导致"影子质量"。破解博士后质量保障困境,亟须打破"条强块弱"的管理模式,基于"条块融合"、协同治理的理念,建构治理秩序灵活、保障过程高效、治理文化多元的博士后全链条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
质量保障 体制化的技术治理 多元治理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蒲波 邱延峻 许军华
大学实行通识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通过文献回顾和分析,阐述行业特色型大学的概念及特征:依附行业发展,凸显行业学科,拥有行业教师,培养行业人才;剖析行业特色型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困境:通识教育理念模糊,通识课程教师缺乏,学科结构布局失衡,学生基础知识单一;并提出行业特色型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出路:树立校本的通识教育理念,加强通识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注重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亮
经过20多年的积极探索,我国在通识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国内教育界已对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成了高度共识,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通识教育在整体上仍处于探索期,尚未形成一套公认的通识教育模式,在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本文认为,只有从中国语境出发,以本土化为原则,建构一套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符合的通识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以及制度规范,才能切实有效地推动我国通识教育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本土化 中国灵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燚宁 黄小钊 张俊青
目前,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存在校企管理理念差异大、从学生到学徒的身份转变难、"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教育管理方式不够灵活、教育管理主体没有形成合力等问题。基于此,文章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的出路:落实"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提高教育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协助学生向学徒身份转变;盘活校企资源,增强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发挥各教育管理主体的作用,整合教育管理主体的合力;重视学生骨干培养,发挥学生榜样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从刚 李跃然
在中国A股市场"一股独大"的特殊背景下,上市公司的频频"爆雷"以及数以万计损失惨重的中小投资者,激发了对以董事会治理为核心的公司治理机制为何频频失效的拷问。文章首先解释了为什么董事会治理是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并分析了在"一股独大"背景下的董事会治理遇到了哪些困境,最后提出了应对董事会治理困境的可能出路。文章对于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推动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武中哲 陈雪松
“双一流”大学建设是我国面对改革开放新形势,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提出的一个大学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推进高等教育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的必要举措。“双一流”制度的实践极大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扩大了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但是,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障碍,最典型的就是行政权力对于学术研究和教育质量的负面影响。因此,要认识到“双一流”建设并非一片坦途,而需要具有一种“自我革命”的改革本领,需要一种高校管理先进文化的培育、民主机制的建立以及以行政权力治理为导向的大学治理制度改革。
关键词:
“双一流” 高等教育 治理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世斌
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是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深化时期的重要任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对于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提高自身的治理现代化水平乃至实现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科学健康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多元治理主体参与的格局下,民办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在超脱于行政化、企业化的模仿和商业化的风险规避之后,力求突破人治之困境,以科学的治理理念和大学精神为导向,以理性和法制为基础,以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为突破口,赋予内部治理结构以科学的权力分配和稳定的行动逻辑,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充分发挥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努力实现内部治理的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使民办高校治理实践迈向法治、善治的康庄大道。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内部治理结构 路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海峰
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程中,一流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既是重要支撑,也是推动"双一流"工程的关键因素之一。该文探讨了"双一流"背景下一流实验室建设的重要作用,从管理体制机制、条件建设和队伍建设3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一流实验室的建设内容,以期为推动"双一流"工程良好快速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双一流 实验室建设 人才培养 管理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