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27)
- 2023(5363)
- 2022(4278)
- 2021(3792)
- 2020(3093)
- 2019(7244)
- 2018(6770)
- 2017(12589)
- 2016(6538)
- 2015(7286)
- 2014(7140)
- 2013(7057)
- 2012(6369)
- 2011(5725)
- 2010(5903)
- 2009(5590)
- 2008(5687)
- 2007(5347)
- 2006(4757)
- 2005(4021)
- 学科
- 济(28214)
- 经济(28199)
- 管理(19698)
- 业(15875)
- 企(14448)
- 企业(14448)
- 方法(10079)
- 中国(8246)
- 数学(8146)
- 数学方法(7962)
- 农(7479)
- 地方(7356)
- 业经(7054)
- 财(6791)
- 学(5715)
- 理论(5640)
- 和(5157)
- 环境(4952)
- 农业(4863)
- 教育(4724)
- 务(4353)
- 制(4349)
- 财务(4325)
- 财务管理(4317)
- 企业财务(4087)
- 划(4045)
- 策(4045)
- 发(4029)
- 关系(3971)
- 贸(3636)
- 机构
- 学院(89393)
- 大学(89370)
- 管理(33685)
- 济(32880)
- 经济(32024)
- 研究(31216)
- 理学(28258)
- 理学院(27929)
- 管理学(27310)
- 管理学院(27135)
- 中国(23296)
- 京(20135)
- 科学(19066)
- 财(16096)
- 所(15114)
- 江(14726)
- 中心(14397)
- 范(13806)
- 师范(13708)
- 研究所(13556)
- 农(13423)
- 北京(12938)
- 业大(12518)
- 院(12186)
- 财经(11903)
- 州(11716)
- 技术(11259)
- 师范大学(11048)
- 经(10739)
- 省(10182)
- 基金
- 项目(59761)
- 研究(46633)
- 科学(46567)
- 基金(40667)
- 家(35283)
- 国家(34944)
- 科学基金(29748)
- 社会(28578)
- 社会科(26854)
- 社会科学(26844)
- 省(24597)
- 教育(22248)
- 基金项目(20634)
- 划(20424)
- 编号(19786)
- 自然(17927)
- 自然科(17441)
- 自然科学(17435)
- 自然科学基金(17080)
- 成果(16564)
- 资助(16195)
- 课题(15018)
- 重点(14058)
- 发(13164)
- 部(12628)
- 年(12557)
- 创(12214)
- 项目编号(11960)
- 国家社会(11610)
- 规划(11441)
共检索到145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史秋衡 谢玲
"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是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方向性重构,是对国家战略急需的回应,更是对育人本真的回归。"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不仅关乎现有"双一流"建设主体的建设成绩,更与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评选直接相关,目的是促成一流人才终生成长之要。
关键词:
战略成效 价值逻辑 一流人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院
"世界一流"是"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的根本旨归。"世界一流"体现于以高等教育现代化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更体现于开启及推进人类文明新征程,以"世界一流"为旨归确立"魂、本、根"一体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逻辑路径,进而形成凸显高校主体动态发展的评价实践体系。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晓文 赵普 纪爱兵
针对目前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存在主客观偏好,建立了直觉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数学模型。基于直觉模糊集,提出了两种直觉模糊合成算子,即直觉模糊加权平均算子(IFWA)和直觉模糊主因素突出算子(IFPFP),将其应用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的评价。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学科评价领域中部分评价指标量化困难、代表性差等突出问题,可给出更加科学、准确的评价结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眭依凡
一流大学有三个基本特征:拥有一流的学术实力,做出了一流的学术贡献,从而获得社会高度认可的学术声誉。据此逻辑可以得出判断:一流师资队伍是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衡量一所大学是否一流的重要特征即一流学术贡献,其既包括知识创新的高水平亦包括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而一流教师队伍不仅是一所大学的科学研究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更是一流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正是基于对教师在一流大学建设中之重要性的认识,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共同下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强调: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并提出了以"突出学术贡献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侍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双一流"建设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思想政治工作为"双一流"建设校准政治方向,统一价值追求,凝聚精神力量,彰显气质品位。"双一流"建设要体现世界水平和中国特色,必须深刻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价值逻辑。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双一流”建设 立德树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利 董必荣
文章以会计学专业为例,构建了基于学生投入的一流专业建设成效评价框架,包括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学生学习成果、课程、有效教学实践、教育经验丰富度、师生互动水平、专业环境支持度、持续改进机制等八个维度,是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中影响学生投入的关键环节和核心要素。框架的各维度及质量标准强调了学生投入理论和OBE理念等先进教育理念,突出了一流专业的学业挑战度和高阶认知学习,以及各维度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印证关系,体现了一流专业建设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系统性和科学性要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理念背景下,一流专业建设应落实到学生学习上,从学生投入的视角构建一流专业建设成效评价框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投入理论及其实践应用NSSE(全美大学生学习投入调查)和CCSS(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调查)工具为框架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
学生投入 一流专业 成效评价框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梦卿 刘博
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历史性跨越具有全局性的引领和促进作用。应用技术大学是现代经济发展进程中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科学技术更迭的重要技术技能支撑。因此,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立足一流学科、创设一流专业群、构筑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进一步建设一流应用技术大学,有利于为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形成扎实牢固的"塔基",有利于加快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关键词:
双一流 应用技术大学 逻辑 特征 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柳贡慧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要求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明确提出了"双一流"大学建设的任务要求。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地方大学应当积极投身于"双一流"建设,弄潮搏击,主动作为。这是创设"双一流"进程中地方高水平大学的必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袁广林
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存在学术逻辑和社会逻辑两种价值取向。学术逻辑要求遵循学术内在的发展规律,坚持学术标准,以取得原创性成果为目标;社会逻辑要求把握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要,以解决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目的。认为理想状态是最大限度地维持一定张力,在互动中互促互进,既要立足世界学科前沿,重视"闲逸好奇式"知识探求,进行基础性原始创新,又要瞄准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注重重大尖端技术的研发与转化,为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做出重要贡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旭东 赵英
在"双一流"建设逻辑中讨论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学科,本文提出建设一流师范院校和一流教师教育学科存在组织、制度、学科缺位、认识等困境,建构了双一流逻辑中的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内涵和价值,认为从"双一流"建设逻辑来看,师范院校之"师范"二字,必须而且只能体现在教师教育特色之上;而教师教育特色在根本上又必须体现在一流的教师教育学科上。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是师范院校提升教师教育专业化水平,匡正教师教育弱化之谬,主体性参与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回应国家、区域对一流教师重大需求的必然选择。本文讨论了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学科建设的路径,包括学位点建设路径、组织建设路径、项目建设路径、队伍建设路径、专业与课程建设路径、文化建设路径等。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师范院校 教师教育学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凤桥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而"双一流"建设可被视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一个具体内容。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中,我国具有"后发外生型"和"集中管理型"的特征,两种制度共同作用表现为以西方国家为参照系的追赶和跨越式发展模式,两种制度约束导致在大学制度建设上表层目标与深层目标实现程度不同步,即出现所谓的"脱序"现象。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康宁 张其龙 苏慧斌
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作为国家战略至少已经走过18年的历程。当前热议的"985工程"的终止以及"双一流方案"的出台,无疑会是这项国家战略的重要调整。本文从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制度变迁的视角,剖析这一调整的历史逻辑。"双一流方案"取代"985工程"是高等教育制度创新的新阶段,而这一制度创新旨在克服"985工程"蕴含的诸多矛盾(结构型矛盾、过程型矛盾、体制性矛盾)和因"985工程"面临的若干趋势性挑战(章程化趋势、竞争化趋势、创新化趋势)。"985工程"是传统重点大学建设模式的延伸,而传统重点大学建设模式已经无法兼容于现代科技创新模式这一全球高等教育创新大势,"双一流方案"应运而生是新常态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姚思宇 何海燕
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时代主题。从"职能维—创新维"的角度分析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关系,从职能维度探讨建设过程中的职能耦合逻辑关系,从创新维度探讨建设过程中的互利共生逻辑关系,并提出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作支撑,建设一流大学必须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一流大学建设应以学科建设为载体,对学科知识进行发掘、综合、应用和传播,通过科学研究推动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在不同层次上的交叉融合,提高学校的科研、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林成华 周红坊
本文基于响应式建构主义视角,提出了"双一流"建设科研成效评价要以学科分类为前提,明确"双一流"科研成效评价标准;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探索多学科交叉研究评价体制机制;以信息技术为抓手,建立"双一流"科研成效评价数据库;以多元价值为起点,建立"双一流"特色研究保护机制等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阎亚军 杨波
学科在高校中处于基础地位,各种改革和建设都必须以学科为基础。高校智库建设,需要以学科为基础,遵循学科逻辑。在学科逻辑视域下,我国高校智库在实际建设中面临着来自学科文化、学科组织、学科资源等方面的障碍。为了突破这些障碍,更好地建设高校智库,应培育发展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促进学科对话交流;加强学科组织互动协调,缓解组织权力冲突;多元拓展经费来源,灵活配置研究人员。
关键词:
高校 智库建设 学科逻辑 双一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